西西河

主题:【原创】与CRH1动车售后服务人员一席谈 -- 忘情

共:💬81 🌺248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CRH1不是庞巴迪的么,庞不是加拿大的么?
家园 从忘情兄关于动车的帖子看到一个问题

最近突然对动车组感兴趣,多亏了忘情兄前线的一手资料,给咱扫了盲。从文章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从‘中华之星’到现在的动车组,机车设计厂商好像没有和使用方有什么交流。感觉设计时忽视了使用者的意见和习惯。是不是铁路系统内部彼此都比较熟悉,不需要交流?还是适用方一向被设计厂商牵鼻子?或者是铁道部说了算,设计厂商和使用方只能跟?

小弟是学计算机的,软件开发的重头戏就是需求分析。做好的软件,要求需求分析工程师往往要长时间和客户泡在一起去理解他们的要求和习惯。按理说国内的设计厂商应该在与客户交流这方面有优势啊。

另外,从文字里感觉国内这些年高铁上的研发有点浮躁,企业的功利心太重了。有时间精力做公关,干嘛不好好做研发?自己不行更应该谦虚好学啊。

对高技术含量制造业,这两年引进的东西不少,网上对国人的消化吸收能力赞誉有加。但感觉始终被牵着鼻子,鲜有神来之笔。玩高科技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积累,国外的技术也是这么积累下来的。国家提出产业升级,没有前期的积累,靠什么升呢?继续买别人的知识产权吗?这不是解决之道!(发点牢骚,望各位谅解)

家园 您看问题一针见血

我们其实是被厂家牵着鼻子走的。厂家的设计人员即使是留洋博士,其实他们也只是有理论知识,从来就没有实际维修经验,而这些人又自视甚高,眼高手低,打心底不屑和现场交流,只知道闭门造车,拿一线的话当成放屁,还反过来教训说你们不懂,你们的理念太落后了。

还有就是动车其实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国内厂商只是依葫芦画瓢,人家这样设计是为什么,不知道,只知道照抄。只有等到客户在使用过程中意见太大,把信息反馈回去,坚决要求整改,他们才会稍稍改改。这也就是为什么你如果坐火车会发现即使是同一车型,不同车辆往往会有布局,设备设施方面的差别,这就是因为不同批次车辆往往都是我们一线人员改装过的。

在接车的时候,甭说设计上的缺陷了,就连制造过程中的缺陷都非常多,厂家新造出来的车辆其实是比任何正在线上运营的老车的故障都要多,都要脏,我们接车时随随便便都能找出一堆问题要求整改。但一找出问题,厂家就公关,上级就直接下令我们不与厂家磨,先把车接回来再说。这样的车接回来改上线吗,我们是不敢,非得组织一线职工重新进行大整修才敢上线。

今年郴州那次火车相撞事故,出事的是新车,才运营三天,就是因为厂家在装配时,有个装配工违反操作规程,未将制动软管的防尘盖取下就直接给装上了,结果一通风,600千帕的风压将防尘盖吹下,在制动管里到处跑。这个故障我们在现场是无法检测到的,结果不知道哪一次制动时这东西就恰好将风道给堵了,造成制动失灵。那个装配工已经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了,应该不会有假。

家园 看着干着急

‘。。。这些人又自视甚高,眼高手低,打心底不屑和现场交流,只知道闭门造车,拿一线的话当成放屁,还反过来教训说你们不懂,你们的理念太落后了。’我觉得这些自视清高的人其实是心太虚。如果完全吃透了国外的技术,别说小改动,就是大改应该不在话下。坏就坏在做学问一知半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三。就像你说的‘国内厂商只是依葫芦画瓢,人家这样设计是为什么,不知道,只知道照抄。’

其实博士只是某个领域(经常是一个系统里非常细小的问题)的专家,多数做的是前瞻性质的研发,跟现实工程领域有一定的差距。国外公司里雇佣博士是把一些工程师以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交给他们做,但其研发工作是不能跟实际脱节的,这是公司的底线。理论研究是大学里的叫兽们做的,他们的工作是给一个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方向。大学里出来的博士们如果没有工程经验,是很难胜任工程设计工作的。

我们家老爷子是被上山下乡耽误的那一代人。他初中毕业顶替俺爷进工厂做工人,从钳工做起,车床、磨床、铣床都摸过,自己对无线电感兴趣,后来上技校学无线电,留校任教,过了几年又转玩计算机。80年代中期去大学进修,后来进了厂里研究所的计算机室工作。我们厂是军工厂,很多人工作人浮于事,老爷子直到50岁没在厂里做出彩来。一直觉得挺憋闷得,觉得自己一身的本事没有地方发挥。直到50岁那年,所里上新品,买了一批电炉子。没折腾几天坏了,从技工到大学生折腾了半个月根本无从下手,厂家来的维修人员居然也搞不定?!后来老爷子看热闹回来说他能修,结果没出一个星期就把问题解决了。老爷子说其实很简单,但是现在的技术人员做微电的玩不转强电,懂电的看了机械的东西头发蒙。说白了技术分工细化后,整合能力是关键!我们比印度人强的就是这整合能力!现代西方工程实施就是重复‘分工+整合’这个过程。这不是读几个博士就会的,倒是从一线出来的技术人员的潜力是巨大的。我自己在国外读博士,希望大家不要盲目迷信博士这个头衔。

‘那个装配工已经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了,应该不会有假。’找替罪羊啊。我觉该公司的领导应该引咎辞职,一线工人对生产规程执行不力和厂家领导能力有直接关系。装备、质检、安全宣传各个方面没有理顺再出一次这样的问题也不足为奇。科学管理不是过个什么iso就ok的,需要管理人员具备研究人员的素质。厂方不应该把责任都推到一个末端执行者的身上,这么个杀鸡骇猴太卑鄙了吧!

家园 建议把这个主题转到经济管理版块

本人近期回国的最大的震动,就是政府在铁路上的投入和发展。看来这是国计民生的大事。

望情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我认为这可以反射到更多和更大的领域。我们从“以市场换技术”开始,在当前的国内外局势的变化下,必须把自己的技术水平搞上去,搞扎实,逐步地走“以技术争市场”的路,再把主动权夺回来,让“中国制造”的形象升级换代,现在应该是时侯了。

河里专家不少,都盼国强民富。建议把这个主题转到经济管理版块,以引起更多人的参与和讨论。

家园 也就是那个装配工倒霉了

这事从装配工,检查验收,一条线都有责任,结果是抓个最小的鸡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