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武松打虎”的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 名将风云

共:💬30 🌺1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武松打虎”的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三寸丁谷树皮”武大郎的弟弟“行者”武松,也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特别是在景阳岗把一只老虎打死以后,名气就更大了。

俗话说的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武松出了名,这只被打死的老虎也立刻成为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有认为是野生华北虎的,也有认为是华南虎的,甚至还有部分学者断定,这是一只从印度半岛走私过来的孟加拉虎。

不过,这只老虎是东北虎也好,是西南虎也罢。这些研究都没有抓住作者的本意,施老爷子笔下的这只老虎,其实并不是一只野生老虎,而是一只训练有素的“宠物虎”。

这是为什么呢?各位先平静一下急速加快的心跳,听我慢慢说。

景阳岗的这只“大虫”,之所以是只“宠物虎”,先要从它的长相说起。《水浒》里说它是“吊睛白额”,说明这只老虎是黑眼珠朝上,属于翻着白眼的那种。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只老虎“翻白眼”呢?很显然,这只老虎有向上看的习惯。一般的野生老虎,都是眼睛直视前方。因为它们的猎物,往往都是陆地上的鹿、狍子之类的动物。而圈养的老虎则完全不同,它们的食物常常是“从天而降”的。饲养员站在高处,扔出鸡、羊之类的动物,就是这种老虎捕杀的对象。所以,“宠物虎”没事眼睛就喜欢向上看,等待着那些从天上掉下来的美味,久而久之,就成了“吊睛”。

《水浒》里说这只老虎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这说明它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普通的野生老虎只会扑,那会“掀”?更不会用尾巴“剪”了。施老爷子肯定不是野生动物专家,是不可能冒着生命危险去考察野生老虎的捕食技巧的。最多就是花点钱,找个马戏团看一场老虎表演罢了。这个“一扑,一掀,一剪”,极有可能就是某个马戏团老虎的表演节目。

马戏团里的老虎,从小就要开始训练。练的不好就要挨打。训练师往往就是照老虎的脑门给一巴掌。有些狠一点的训练师,喜欢在小老虎的脑门上拔一小撮毛表示惩罚。结果,拔的次数多了,有些老虎额头上的毛就被拔光了。这就是“白额”的由来。

关于“白额”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长着白毛的额头,还有一种是没毛的额头。景阳岗的这只老虎的“白额”就是属于后者。所以说,施老爷子笔下的这只“吊睛白额”的老虎,真实形象应该是翻着白眼,脑门上光秃秃,一根毛也没有的那种了。

说到这里,谁是这只“宠物虎”的主人呢?各位肯定有知道答案的。不错,它的主人就是“景阳岗酒店”的老板。

有了这只“吃人”的老虎,“景阳岗酒店”的老板就可以漫天开价,强行勒索了。那些过往的客商为了保命,只能留宿过夜。店小二说“等明日慢慢凑的三二十人,一齐好过冈子”,说明凑不足几十个人,就得呆在这个酒店继续挨宰。

如果有不听话的客人,像武松这样的。“景阳岗酒店”的老板就会把这只老虎放出来,既可以害命,又可以堂而皇之的“谋财”,可谓一举两得。

所以说,“景阳岗酒店”,是整部《水浒》中最出色的黑店。“景阳岗酒店”的老板是整部《水浒》中最隐蔽的黑道奸商。比“菜园子”张青、“母大虫”顾大嫂之流高明多了。

可惜的是,武松把这只老虎给打死了。武松打死的不是普通的老虎,他打死的是“景阳岗酒店”的“招财虎”。从此,整部《水浒》中最出色的黑店,划上了句号。

那么,这只老虎,到底是那种虎捏?笔者觉得“孟加拉虎”的可能性比较大,不是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嘛。“景阳岗酒店”的老板或许认为“外国的老虎会吃人”也说不定。

关键词(Tags): #水浒#武松元宝推荐:东张西望,铁手,
家园 这只虎的后台背景没有那么简单啊

看看李金斗、陈涌泉的《武松打虎》便可窥见一斑,并且这两位因为有所顾忌,还没敢捅得太深哩……

武松捅了这么大一个娄子,当然后来没有好果子吃了。

家园 我送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花您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看来

这里面的内幕还很复杂啊,值得继续探讨。

花您
家园 多谢肖邦兄

一花双宝,有趣有趣

我送
家园 谢过纹石兄,也要谢谢西西河的支持
家园 果然是名将,

一出手风云四起,连那大虫也爬出来翻案了。

家园 不敢当,只是让各位高人娱乐一下

翻案还是很有趣滴

家园 这个思路有意思。
家园 欢迎铁大光临。小二,快切二斤熟牛肉上来。
家园 哈哈哈哈哈哈
家园 很有趣,鼓励一下,哈哈
家园 真是无聊啊。。。。送一朵小花
家园 说得有理,端的是个黑店.送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