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生活中实用的心理学研究:最大的声音=大多数人的意见 -- 心文连博

共:💬15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生活中实用的心理学研究:最大的声音=大多数人的意见

今天看到一篇科学研究的成果:最大的声音=大多数人的意见

河蟹们能同意么?

家园 似乎就是宣传的根据啊

事实上,如果群体里的一个人重复他的观点三次,那么与群体里三个不同的人发表同一个观点相比,前者有后者90%的效果。当你想想看,就会觉得那很奇怪。确实,如果不是读了那么多其他的心理学研究我不会相信我们的思想有时候是这么的不合逻辑和不理性。

这个影响是怎么来的呢?作者称它源自记忆。因为重复会增加那个观点的可接受性,我们推测这很普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我们很可能从不同的地方听到过类似的观点,我们于是自动把这些拼凑起来成为群体的倾向。当有人重复他的观点时,我们只是遵守之前的规则而已。

确实是“重复的威力”啊。

------------------------------

谢谢顾兄介绍的好文。再加些字吧,好给你送花。

家园 人不总是知道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
家园 至少孔子做过这样的尝试

三日必省吾身。

人与人交往中,能够快速准确的了解对方的动机也很重要。有时自己并不明白的心理原因,反而身边人看得清楚。

家园 德国的戈培尔博士早就发现这规律了。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
家园 您把反省次数减少到九分之一了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家园 成立宣传部控制舆论已经实践很多年了

这样的研究论文也你能骗经费?

家园 呵呵,孔子曰,吾三日必九省吾身
家园 这中间的重点恰恰是在谁是这个实践的主体

一般以为这样的实践多是组织团体或政府部门等“喉舌”才需要做的,但这个烟酒告诉我们的是,这样的实践正在天天发生你身边,可以是自己的家人,同事,也可以是网上论坛。可以是几十人的范围,也可以是两三人等,比如两夫妇间,比如教育儿童等。这个结论既说明正面的例子,也适用于负面的例子,既可以体现为戈培尔博士的拿手绝活,也可以体现在众男追一女最后鲜花插在了牛粪上这样的日常故事。这个烟酒的意义在于后者而不是前者。

益者三友,汝今开窍否?哈哈,听我一席话,经费可骗乎?

家园 参见1984

参见1984

  • -- 系统屏蔽 --。
家园 俺们民煮柿油普世价值斗士举双手双脚同意
家园 走好

这是谁家走丢的马甲,还是不要跟贴了,这又不是玩具城,要玩找你那些街角旮旯的小朋友们不是更好?

走好
家园 阿姨您得给我糖

刚才有位叔叔说啦,您对持异议者都视为马甲小朋友的,所以发反对意见的帖就能从您这儿拿到糖吃

家园 同意,支持,反感回复中一些人把科经茶社也要变成宣传阵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