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滑稽周立波绝对是模子 -- 春天春潮

共:💬17 🌺2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滑稽周立波绝对是模子

点看全图

北方的单口相声,和南方的单口滑稽一样,都是很挑战表演者功力的。何为单口,一个人站在舞台上,面对几千观众,如果是‘二人转’二人搭档,一人不在状态,另外一人可以补救。单口则不然,冷了场,观众没反映,会影响后面的内容发挥。没有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扎实功底是干不了这行的。这几年,北方出了个郭德纲,此人了得,8岁学艺,师承名家,默默无闻的勤奋耕耘,随着网络的传播,段子火遍全国红极一时,不得不说是热爱相声事业,个人奋斗的典范。

2008年底由上海滑稽艺人周立波创作的海派清口在上海引起了强烈的轰动,场场爆满一票难求,‘黄牛’倒卖票子可以排出二里地去,票价据说‘炒’到上千元。使人彻底佩服盗版DVD和免费视频的轰动实力。

《海派清口》用上海人的解释,就是现代版的单口滑稽。周立波的表演风格,集中传承了上海传统滑稽戏中的冷面滑稽,但是又保持了人文的调侃和才情的开放以及对灰色小人物的嘲讽。作为60后的一代,他可以说是跟着‘改革开放’一起走过来的。是旧思想,旧传统,和新事物,新概念碰撞的见证人,不甘于安分的人,生活的经历就是比常人多。上海人称呼为‘模子’ 周立波的经历可谓丰富,为了拓展自我,在这几十年他可没少折腾,他下过海学人经商,赔了个底掉。为了追求另外的一种生活,他随波逐着出国的大流,在外游荡了几年,成为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海归’年轻时,为了心爱的人,他会毫不犹豫的为爱情而战,哪怕是和‘老泰山’大打出手。准备把牢底来坐穿他也在所不惜。

这是位很有才华的,性情中人。他热爱中华曲艺中的上海滑稽艺术,浓厚的生活积累和社会阅历一直在促使他寻找一种,能够更加完美地表现现代海派的突破点。有人‘贬’意他的单口滑稽是‘瞎搞’‘胡搞’是‘捣浆糊’但是我觉得周立波的表演在给人欢笑的同时也给生活,和社会添加了许多的深思。‘瞎搞’‘胡搞’‘捣浆糊’中不失于醒世哲言,人生理念。

周立波算是一个平民表演艺术家,他以平民的艺术视角,诙谐令人喷饭的语言,笑侃,改革三十年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新月异。作为语言艺术,讲究的是‘悬念’北方叫‘抖包袱’上海滑稽中称之为‘噱头’ 周立波当然也少不了“噱头”,但是他没有简单接受传统噱头的笑料。他加以改革噱头使之别具一格,充满丰富的想象力。简单而潇洒,表演亦庄亦谐,幽默风趣的语言,夸张新奇的表演风格,融入了浓郁的上海特有的海派风格,比较完美的刻画出一幅上海市民生活图。

他的表演紧扣“上海“主题,基本就是以“上海人忒老卵”和“上海人的构成”。来梳理历史,在特定人群中找乐子,有些段子甚至不搞笑,但很迷人,极大的满足了人们怀旧猎奇心理。我个人认为‘打桩模子’可以算是周立波的经典段子,他用“吃字眼唱法”把当时社会上‘打桩模子’,北京人叫‘炒外汇’上海叫‘炒外币’的一群人刻画的淋漓尽致。经历过哪个时代的人们听了都会引起共鸣而会心一笑。

“HD假钞”,“领导无知”,“磁悬浮”,”“拖鞋打脸”,“吃炒麦粉”这些脍炙人口的段子正在上海市民中流传,其实在上海,真正的上海人是很少的!这个城市的市民虽然在许多时候,被同胞们可能是善意的加以误解,但是它—海纳百川—吸收各地的民风文化,烹饪出一桌包容全国的上海文化之盛宴。周立波的宁波籍贯让他在介绍上海人的移民性上,有着充分的空间去展开。他从宁波人开涮,延展到苏州人,苏北人。。。。高超的说学技艺,加上他的私人经验,包你笑得前仰后倒,喉咙痛。

郭德纲和周立波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都是出生贫寒靠自己的努力来证明了自己对事业的执著。这就印证了‘上苍是公平的’在你卑微的出生同时,给了你追求成功的喜悦和机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就好比雨中行走,如果手中有伞,你尽可以选择在生活的风雨中悠然而行。可是你如果没有伞,就必须调动全身的细胞,集中精力而努力奔跑,直到你看到人生的彩霞为止。

吾心系中华=春天春潮

帖子首发汉唐社区论坛

家园 沙发.
家园 推陈出新难

周立波和郭德纲和一样,都面临着推陈出新的问题.听他的上海三十年,果然精彩,然而和上海财经(?)有90%的重复.段子不错,大概是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百尺竿头,不说再进一步,就是保持水平也不容易.

家园 最近NBC Jay leno不做tonight show

这个大下巴倒是十几年如一日,每晚抖的包袱都不一样,拿名人轶事、趣闻、报纸打字错误开涮、还邀请名人来谈,估计是有一个团队每天在后面 给他找很多笑料

家园 海派清口更考量表演者的水平和底蕴

相声是有剧本的,而周立波只有提纲,更多事情靠即兴发挥,对个人的天才更教考究

家园 在网上看了,感觉格调很“市井”

前半场基本怀旧,对没有经历过六七十年代的年轻人来说,有些段子可能不知所云,比如“上海音乐厅-大光明”的儿歌,还有吃麦乳精、吃炒麦粉(炒麦粉这段我真被他呛着了),同龄人才会发出会心笑声吧。个别段子,带有莫名其妙“上海宁”的优越感,易挑起地域口水,加深其他地方朋友对上海的误会和反感,给我的感觉很负面,窃以为属于败笔。其实最让我发笑的,还是他最后学师傅周柏春那段,学生终竟还是学生,有点遗憾。总的观感,一个上海宁把三十年来老百姓的生活变迁编成了市井笑话在台上大白话,一人独自空口贫嘴两小时不冷场,还是蛮难得的,只是票价‘炒’到上千元,有点匪夷所思。至于格调,嗯...不市井也就不成滑稽戏了,这个咱就不提出过高要求了。

PS.让我吃一惊的是,中间出来个死跑龙套的,居然是京剧名生关怀这可能也侧面说明,周立波的节目还真的蛮有人捧场的。

家园 有些话题牵扯到地域问题,确实比较遗憾

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迎合少数上海人的优越感,另一部分原因也是对央视晚会上上海人负面描述的反弹。

家园 内伊组特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TM5MzQ5NzI=/v.swf[/FLASH]

家园 翻译一下。

这个听不懂上海话看不明白。

虽然,背景音里面有普通话的。

我还是翻译一下:

内伊组特

把它做掉!

就是把他干掉!

家园 给上海宁出出气应该是重要原因

也就是你说的第二部分原因,目的是为了迎合他所划定的听众群。

还好牵涉的不多,没有成为焦点。

家园 "我为财狂"是给财经人士的专场

“笑侃大上海”和“笑侃三十年”则完全不同,可惜没看到有卖前者的碟片。

家园 笑笑就可以了,不要有什么地域之分。

凭良心说,外地来沪的人的遭遇要比上海去外地的遭遇好得多。周立波的清口很多笑料很多只有上海人听得懂。内部交流:)尤其是他学温总理真是活脱似像以及和法国人酒吧对话的段子,是别的演员没有或不敢涉及的。

家园 对时事的讽刺是比较好的

对时事的讽刺是比较好的,比如股市、磁悬浮,这个在别人的小品相声中几乎是绝迹的。

家园 无数麻雀撞死在一片惨绿的大屏幕上……

听了笑死。

家园 关怀是这个团队的核心成员

即是经纪人,也是策划人,其实是周的“领导”。

至于地域歧视么,是他们团队的一种商业策略。周立波不打算走出上海,而是以上海为根基,把这个市场做好吃透。所以他讲的东西(包括那些带歧视的内容)是为上海市民量身定做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