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高考作弊以及其它 -- afdsjl

共:💬7 🌺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关于高考作弊以及其它

从小到大没做过弊,这个题目只是噱头而已。讲讲有关的一些事。

年纪大的人经过更猛烈的风雨,看下面涉及的问题,可能也不过如此而已。确实是这样的。

一切都是据说啊。我这边,省会城市以外有一些比较好的学校,那里面有复读的尖子,军事化管理,每天就是学,学,学。学生们确实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省会城市里一所国家级重点高中,里面的学生平时也就补一补课,相较于同龄人,休息时间并未克扣太多,各项活动、体育课、文艺课等也没有缺。

高考,外面那几个学校据说考场纪律不那么严,有不少抄的。而省会城市里的考试监考是足够严的。

但是,即使是这样,后者考上二流一流超一流学校的学生数量仍旧远远超过前者。

后者一来没有透题之类的事,二来学生用功程度其实不如前者,但考场上仍然能考过作弊条件好得多的前者。其实我对前者为何平均而言考得这么差是比较奇怪的。

可能是生源质量问题,也可能是接受教育质量的问题。一个孩子可以很聪明,也很用功,但是在当下,假如去不了好学校,没有好老师的教育、好同学的熏陶,结果真的常常会不一样。这是没办法的事。所以我想,培养一个孩子真是不容易。父母不容易,他自己也不容易。

北京咱不知道,我那边,只要学生够强,接受好的教育并不需要他家庭出太多钱,普通老百姓家庭是能够承受的。比如,一学期四百五十元钱学费,如此而已,试卷之类费用等等不需要学生出。这前提是统招生,能够考到分数线以上的。当然现在价格提高了,但仍能被普通百姓接受。换种方式,用那些钱买那样的教育、成长环境氛围和人际关系,是超值。

这些年那高中里面的学生家庭分布确实是分化得严重一些。这是个问题。我才疏学浅,人微力薄,只能关注着,期盼情况好起来。大学也一样,曾看过一个数字:比较好的大学中农村学生比例大概是不到20%。来源可能是中国青年报。没有核实,不敢保证确实性。

假如考虑普通百姓家子女在这种情况下入学,那么便有个少年人接触不同社会阶层生活的适应问题。他需要在保证学习成绩同时适应跟以前不同的周围同学生活习惯,适应新的世界,让自己性格良性发展,抵抗外界诱惑,并且同时要有不坏的机遇,不至于太过倒霉走上弯路。这段时间也正是人的青春期,对塑造人比较关键的一段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开拓的。所以我想,培养一个孩子真是不容易。父母不容易,他自己也不容易。

假如真的培养出来,自己状况还不错,那么更应该珍惜自己,努力活的好一点,让这个世界好一点。因为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人的机遇是用很多人失去机遇的代价换来的。

困了,文章烂尾,草草结束。抱歉抱歉。最后一句:希望讨论的朋友们少发牢骚,多讲自己有把握的实际例子,确实有把握,可以谈谈切实可行的办法。情况已经够乱的了,我个人理想地希望孩子们都能有好一些的未来,却明知问题纠缠错综复杂,沉疴难以下猛药,现状不易解决。每想起这个,未尝不抱忧心,真的不想看别人在这个话题上撒气或不负责任地讲话。

家园 在我考那会儿

省会和下面牛学校的情况,和您说的差不多.

然而省会最好的高中,一年能考上一两个北大清华就烧了高香了,我那年没有北大,两个清华都是文科.北大清华都是下面牛学校的人才去的,分数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所以我怀疑你说的情况是因为名额按地市分配过了,或者是近年来高考改革各省自主命题上对大城市学生产生了极大的照顾.

家园 没有,完全是分数。现在是按分数,不按分配了。

不同地区不一样,上文那个高中每年上北大清华七八十个吧(或者更多),这里面包括北医。其中有二十余是靠竞赛保送上的,还有少数不可避免是靠一些途径去的,但是余下的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分数够线。所以这是我不解的:用功不能算多,考场上也没法作弊,可就是能考过农村和地级市一些补习班式的学校(市内其它学校也有不错的,没有作弊的优势所以不提)。其余一流大学的考取人数也是在合理比例上,总体是金字塔型。现在能去港校了,所以能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在学校内排位相应也要降低一点。

而且您讲的“即使本省最好的学校每年考一两个北大清华就烧了高香”,根据北大清华在各地分配的比例,这个现象似乎有些奇怪。也许是您的省是发达地区,名校如云吧,名额被摊薄了。

家园 每年上北大清华七八十个

哦。真牛啊。

不知道除了北京上海之外还有什么地方有这样的牛校存在了

家园 这个地方的作弊是有传统的,10年前就有

我宿舍老大就是这里人,进校成绩是我班前三名,大四毕业160多个学分有110多个要重修,其中毛思重修4次,他爸是当地实权人物,据他自己讲,高考时他周围都是考北大,清华的料,想抄就抄

家园 哪里呢?大概跟我讲的地方不一样

其它时候不清楚,我上学那时候,同学、老师间没听说有鼓励抄袭之类的,只有妄自尊大的传统,没有抄袭的传统。周围同学的素质也摆在那里,有考卷作比对,至少考试的能力是足够的。其它方面综合素质发展大概不如发达地区的学生,但也不算差。不知您讲的是哪个地区。

不过少数靠非正常途径进去的学生倒是必然一直都会有。高考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即使在美国,父母是校友就沾光,建校费拿够也让进。这个哪里都一样,各地都有,并且何止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有的。

家园 并且越来越多。抛开屁股看,这是垄断,不是好事

百度了一下,这几年更多了。去年795个211。

好学校给一个省的名额总共就那么些,你拿得多,其它学校就拿得少;你本身已经很强了还要拿,师资生源都不放过,那叫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跌跟头只是时间问题。你再扩招,区区一个高中能扩多大规模?一个城市中学那么多,还包括其它市县高中,这些学生怎么办?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很有问题。也许树倒猢狲散是好事。

这里的经济水平居民富裕程度不如江浙,可能以后经济发展起来,局面会好一些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