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当兵片段录 (一) -- proe1234

共:💬3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当兵片段录 (一)

(一)当兵第一课:抢饭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还有些寒冷的春天,对于一个在农村水利工地上出大力流大汗的青年人来说,应征入伍,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改变现状的唯一的途径。体检、政审等都一一过了关,我就被正式批准入伍了,一个在县征兵办公室工作的我父亲的熟人还偷偷的告诉我:这次去当兵就对了,招的是“特种兵”,保密性质高,与核武器有关。我们向带兵的军人问起当什么兵时,他们也只是说,“特种兵”,部队驻哪里?“保密”。再加上带兵军人一脸的严肃相,就更增加了神秘感。我怀着鲤鱼跳过了龙门的喜悦心情踏上了当兵的征程。

我们的一长列装满了新兵的闷罐车走走停停,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大家都有些饿了,虽然有干粮可以充饥,但因又干又凉,哪比得上一顿热气腾腾的大米饭。车停在了长沙火车站,带兵的传下令来:全体下车,去长沙兵站吃饭,吃饭时间只给十五分钟,按时回到车上待命。带我们四十几个人的是一位姓杨的排长,他个子很高,在人群中我们很容易找着他高出别人一头的小脑袋,跟着他行动很方便。他带领我们跑步进入兵站饭厅,他不时发出短促而清楚的口令,“跑步走”,“快”,“快”,“准备碗筷”,“自行装饭”。同样的口令此起彼伏,拌和着大队人马的嘈杂的脚步声,使气氛显得很紧张。饭厅内放了几个装满大米饭的大竹筐和装满菜的大铝盆,大家一哄而上,争抢饭勺菜勺,没抢上的干脆用碗直接盛饭盛菜,我从没见过这阵势,为了一碗饭也不值得去抢,我拿着碗筷不敢靠前,一波又一波的冲上去抢,我始终轮不上,带兵的排长对我的文明表现不但不表扬,反而对我吼道:“快上!看什么热闹?没时间了”。我宁愿饿肚子也不去抢那一碗饭。回到闷罐车后,排长还当众批评我: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能假斯文,要知道这不是抢饭,是抢时间!对于军人来说,时间就是鲜血、就是生命!饭没吃上,还挨了当兵以来的第一次批评,心里窝的火自不必说,再加上一语中的:抢的不是饭,是时间!抢饭的心理障碍也就没有了,等下次再说,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睛!到了下一兵站吃饭时,我以我的武短身材、灵活壮实、重身低的条件,前推后挡,左冲右突,总是冲在抢饭的最前沿,把饭勺菜勺的硬把子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把饭抢在手中只是第一步,吃的快才是更重要的方面,才能最有效的抢时间。在军队的环境下,气氛很容易就紧张了起来,吃饭的节奏不知不觉就会加快,再加上一群年轻人在一起,遇事好较个劲,比个高低,吃饭的速度也成了暗中比赛的一个项目,几年兵当下来,我吃饭基本不用嚼,把饭菜塞进口内,唾液腺也特别发达,津液特多,用舌一裹,就吞了下去。吃一顿饭,通常是在二到三到分钟之内就解决战斗。直到现在,常常是老婆孩子还没有动筷子,我已经吃饱了,家里人已经习惯了,就无所谓了,但是来了客人或出去作客就苦了我了,不是把客人自己撂在饭桌边慢慢享用,就是为了拖时间而吃的太多,把自己撑的够呛。

抢饭不仅需要勇猛,还要有策略和艺术,这是在后来的军人生涯中逐渐学会的。到老连队后,吃饭是以班为单位,每班大约十来人,有三个铝盆,一个装饭,一个装菜,另外一个装汤,(这汤常常是做大米饭时盛出来的米汤,再加上开水稀释一下就成。)往往由班里资历最浅的三个人各执一盆,去炊事班的出饭口打第一轮饭,菜和汤只有一轮,饭却多可以管够,要往返打多次。(因当年国家穷,每个士兵的伙食费每天是四毛七分,当时的物资供应也很紧张,平时每周只有星期五的晚饭才能有点荤腥,比清朝兵勇所规定的四菜一汤的伙食,差的就太远了。三线建设是在山区,没有营房,没有固定的饭堂,住的不是自己搭的帐篷就是简易房。)十来个人找一处略平的地方,围在饭菜周围,蹬下来就吃。这第二轮的打饭就不再是资历浅的人的专利了,而是谁碰到铝盆里没了饭谁就要去打饭,这就存在一个算计问题,一铝盆饭能盛多少碗?自己盛多盛少?吃时该快该慢?就很有讲究了,就是如何避免在铝盆内没有饭时去盛饭,久而久之,班里的聪明人就很少去打第二次第三次的饭。所以当年在军队中树立的学雷锋的典型多数不是头脑灵活的人。

如何避免吃面食的艺术,就只有老兵才能玩,新兵没这个权利。当时军队的主食的配给是大米面粉各一半,早饭几乎都是馒头咸菜,中餐常常是大米饭晚餐是面食,我们部队南方人多,大米不够吃,面食又吃不完,一些老兵往往在中午饭吃饱后,再盛一碗大米饭带回去,晚饭时再拿出来享用,老兵可以这样做,新兵如果这样做就会受到班长的批评,这已经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至于以抢饭取乐,那是到了军校以后的事了。上了军校后条件好了,有正规的大饭厅,平时是二菜一汤,每桌的菜是由炊事员分好了以后放在桌上的,由固定的八个人分食,饭和汤则是放在饭厅的中央,咎由自取。进饭厅前要集合,大家还要扯着嗓子来个饭前一歌,然后才斗志昂扬的齐步进入饭厅,近二百来人同时进入饭厅,一个个都是嗷嗷叫的小伙子大姑娘,不抢饭,干什么?不是吃不上饭,不是时间不够,是有劲没处使,抢着好玩。别看穿着军官制服的女军人平时端庄斯文,抢起饭来是当仁不让,“谁说女子不如男”!我们的一个女同学就曾因为抢饭而掉进了大汤桶里,被人拉出来后,满身是汤水还笑个不停。那个时候,是女军人还能入军校,多是出身名门望族家的,见过大世面,别说抢饭,就是抢人也能做的出的。班里几个人才出众的,家庭出身一般的男同学就被这些女同学硬拉去做了夫婿,此是后话。

家园 当兵片段录(二)

(二)当兵第二课:憋屎逼尿

这一段写来有些不雅,臭气熏天,提醒各位在饭前半小时不要读这样的东西,以免恶心。

平时看似污秽、简单的事,到了军人身上就具有了军事的色彩,解决不好就会出大问题。试想,当年邱少云同志埋伏在敌人的鼻子底下,在这几个小时中如果有一位战友要拉肚子或撒尿,弄出点动静来,被敌人发现,那不决定着一场战斗、甚至一场战役的成败!若是伟大统帅毛主席,因大便干燥,拉不出屎来,而闭的心烦意乱,做错了战略决断,那就要直接影响到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成功了,事实上许多的重大决策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蹬在延安的茅坑里时做出来的。

接着上回的闷罐车继续往前开,闷罐车里无厕所设备,车的行进或停靠完全是军事秘密,无法掌握,我们就只好憋着大小便,小便实在逼的不行时,经带兵的杨排长批准,可以从车门口往下撒,要是晚上问题不大,把着门闭着眼往外使劲尿就行了,但是白天问题就来了:一是车在高速行进,摇摇晃晃,一手要把着车门,另一只手掏东西,有不安全感;二是满车的同志一个个眼睁睁的看着;三是铁道旁还有行走的路人,稍远处到处是在田间劳作的人们,这尿就越急越撒不出来了,逼的面红耳赤也没办法。至于大便,车在行进中就想都不要想了,大活人就是被屎尿逼死了那还是军人,是英雄!就只有盼望着火车早点停靠在站台上。等车没停稳,大家都向厕所蜂拥而去,有经验的老兵带两新兵向女厕所进攻,对厕所内下达口令:军事行动,赶紧出来!吓的正在上厕所的女同胞提着裤子就往厕所外跑,不知发生了什么情况,同时大量的男兵就挤进了女厕所,就这样轻松的实现了对女厕所的戒严和军事占领。

因憋大便,通常3至5天甚至更长时间才上厕所拉一次大便,大便干燥就成了我们的通病,我们的老连长就经常被大便干燥逼的整天心烦意乱、面红耳赤、满脸座疮,脾气很大。那时我已经是连队的文书,这个军事秘密我知道。时常看到连长在晚饭后带着通讯员,神情凝重的出去散步爬山,不知道的新兵,以为连长好运动,但老兵人人都知道,这是连长又出去“野便”,没有更好的辞表达,即有“野餐”,相对应就应该有“野便”,这野便不会被人撞见,我们是在深山老林里施工,没有人烟。野便的好处有:这第一是经过散步爬山,正如各种体育运动前的准备运动一样,便前运动也是有利于大便的畅通;这第二是免去了蹬在简易厕所里闻臭味和被苍蝇、蛆虫干扰之苦,大便干燥者在大便时常常要半小时以上,大热天蹬在简易厕所内半小时,不被熏个半死才怪;这第三尤其了得,那蹬在山顶上一边大便,一边以一览众山小的心情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天高地远,心旷神怡,至情浓处,肛门一松,一泻千里的那种快感,那真正是酣畅淋漓,如醉如仙。不瞒各位,鄙人在大连小平岛参加军队管理干部培训时,就常常一个人爬上临海的小山头,找一处面朝大海的石头缝,去领略这种快感,那头上的蓝天白云,偶尔有飞机和海鸟飞过,极目望去是海天一色,有几点白帆点缀其间,海阔天空,就是给我美国空军一号里的坐便我也不要。对了,那时“哈尔滨”号驱逐舰就停在附近的军港内,我蹬在石头缝里就能看见,是当时我海军中最为先进的军舰,前些时还在电视里看见她访问澳洲和香港等处的英姿。有人说,在延安时常看到警卫员扛着铁锹跟在毛主席屁股后面,慢慢的爬上宝塔山,半小时后见到警卫员突然在山梁上奔跑、跌爬,并兴奋的大声宣告:毛主席拉出屎来了!山下的人们一片欢声笑语,特别是刘少奇,情不自禁的喊出了:毛泽东思想万岁!大有春风又绿延河岸的感觉,这虽然有些艺术加工,但我却相信确有其事,毛泽东被便密所苦是周恩来、刘少奇、康生们也为之揪心的事,这已经不是秘密。

我从小就有尿床的毛病,那是因为我出生在58年,不到二岁就开始饿饭,神经系统是在四岁前发育完成的,在这时期连生命都处在饥饿的危急中,神经系统的发育自然要大受影响,腰骶部支配排尿的神经发育不全,工作不正常,就会尿床。父母想尽了办法,也治不好,就每天晚上都要把我叫起来二次去尿尿,因此养成了勤排尿的习惯,膀胱的容量也特别的小,有一点尿就有尿感,逼不住尿,这就给我的当兵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有几次因强行逼尿,都事后达到了尿血的程度。袁世凯就是因为尿逼过了头,不但尿血,最后膀胱破裂而亡。有一次与一位安徽老兵同在厕所尿尿,他那一泡尿尿起来是没完没了,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势,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我羡慕的几乎要五体投地,从此我对他就刮目相看,事事向他看齐。但是我们在私下里交流逼尿经验时,更有高手说,有尿意时反复的用意念去抑制,到最后不但尿意消失了,连尿也真的没了,被化解了或被吸收了,这就达到了逼尿的最高境界-化境。到如今我也能逼一泡大尿,但坦白的说我达不到这最高境界。

家园 当兵片段录(四)

操炮、操雷、操巨炮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无非是操枪、射击、刺杀、队列、纪律、内务等,了无新意,本段要写的是操炮,这炮不是钢炮,工程兵操的自然是开山炮,还有工兵的本质工作:挖地雷。

被分配到的老连队驻在湖北西北部的一个叫东沟的山区,连队刚完成了在这一带的一条坑道的开凿任务,正在休整待命,除了政治学习外,还有少量的军事和专业训练。因为场地限制,军事和专业训练多以排为单位,在山沟里挑一处被水冲积出来的平地,即可展开。

我把排长给炸了

一天,排长把我们十来个分配来的新兵叫出队列,每人给一支点着的烟,带到一处岩石林立处,每人面前的岩石上有打好的炮眼,每个炮眼里伸出一根细长的导火索,排长要我们每人点一炮,然后跑到指定的安全地点躲避。这可不象麻将桌上的点炮那么容易,多数人从没玩过这玩艺,吓的脸色发白,全身哆嗦,别说导火索点不着,就连跑也跑不动了。但是,这可难不到我,别说开山放炮,就是炸鱼的高难技术咱也掌握。当兵前我家盖新房所需的岩石块都是我和父亲去开山放炮弄回来的,点炮的导火索长达几十厘米,甚至更长,有足够的时间让你跑开并躲起来。而用炸药去炸鱼,导火索往往只有几厘米,从点火到爆炸只有三到五秒钟,反应不及时,炸药包还没出手就可能爆炸了,我的一位前辈的手就是被这样炸断的,可我却玩的娴熟。我不但把自己的导火索点着了,顺便把没被点着人就跑了的导火索都点着后再跑去躲避,没听到爆炸声排长就把我们带回了点炮处,告诉我们没放炸药,就插了一根导火索,还对我说:行,有胆量。随后又教我们用引爆器引爆电雷管,把十来个电雷管的道线连接在一起,然后用电线连接到十来米外的手摇引爆器上,排长让我第一个来操作,先要摇动引爆器进行充电,然后按动按钮放电引爆,就象电影《南征北战》里国民党士兵准备炸水坝那样,排长一挥手,炸……炸坝!我一按按钮,“嘭”一声响,只听排长“嗷”的一声,用手捂住了胸部,大家围过去一看,排长前胸部的衬衣有一个小破口,还有少量的鲜血,排长被炸伤了!大家七手八脚要把排长掺扶着去急救,排长一挥手推开大家说:没什么大事,我自己去。他还转过身来对着正被吓的不知所措的我说:好样的,排长都敢炸,肯定是个好兵!还交待副排长说不是我的责任,不要难为我。后来排长去了医院,从胸壁内取出了一小快铜片,所幸没有穿透胸壁。

也当一把英雄过过瘾

到连队没有几个月就被内定为干部苗子,被送去骨干训练班培训,使用爆破筒和设置反坦克地雷就是在这里学会的。没有正规的爆破训练场地,爆破筒长而且笨,不能象手榴弹那样扔出去很远,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训练队长就带我们来到附近的一个小型水库,从堤上往水里扔,炸起来的水柱达几十米高。爆破筒实际上很简单,就一根钢管,内部装了几公斤TNT炸药,平时很安全,临到使用时才把拉线引信拧上去,引信有5秒7秒9秒等不同的选择,一拉引信就冒烟,双手紧握冒烟的爆破筒的那种感觉真好,想象中自己就成了《英雄儿女》里的王成,站在光秃秃的山头上,脚踩着被炮弹炸松了还在冒烟的土地,旁边有一大堆战友和敌人的尸体,一种崇高伟大的感觉从心底油然而生,如果对面真有敌人,我会毫不犹豫的跳下去,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升华,内心充满幸福感。这电影的精神力量我算是感觉到了。设置和爆炸反坦克地雷是在一处少有人来往的山沟里进行的,反坦克地雷也很简单,园盘状的外壳,内装5公斤的TNT炸药,中心有一洞,可以把压发的引信安上去,可是我们没有坦克来压爆地雷,于是就用电雷管来代替引爆,把导线拉出一百余米远,躲在障碍物后面引爆。反坦克地雷的威力确实很强大,爆炸声很强烈,在一百米外都有天摇地动的感觉。几天后我们受到了来自地方政府的抗议,原来在山的后面有一精密仪器厂,我们的爆炸影响了他们的精密仪器。

连长被炸断的床和营房墙上的大洞

前些天电视新闻里报道:新西兰的一处民房被一天外来的陨石砸出了一个大洞,正好砸在了床上,幸好没人受伤,这是十分罕见的事,使我想起了我们连长的床,那是被我们自己放炮炸石时,飞来的大石头砸断的。那时我们刚转到一处新的坑道施工场地,还没有盖好自己的住房,大家都住在帐篷里,先要在乱石岗上炸出一块平地,自己给自己建营房,一天中午放炮时飞来的石头有小碗大,砸破了帐篷,砸断了连长的床,幸好连长不在帐篷里。连长批评了当天负责装炸药的人,指出其没有掌握好装药量,使得飞石太远。我们的营房盖在离施工场地100米左右的地方,在坑道开始的时候,要在地表放炮开石,一次,飞来一块10余公斤重的石头把我们营房的正山墙砸出了一个大洞,所幸室内无人。

躲炮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躲

躲炮也就是躲避天女散花样的飞石,最好是躲在背朝放炮点的坚固的突出部的下面,躲在不坚固的地方,如小树下,灌木丛,帐篷甚至临时搭建的房屋里,还不如不躲。其实躲炮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躲,而是在离放炮点100米以上处,找一略微开阔的地方,面朝放炮点,等待炸响,然后抬头观察飞来的石头,按抛物线的规律估算飞石的落地点,你会有充裕的时间来移动自己,以躲避飞石,看视满天的飞石,但落在地上就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密度,一个人所占的空间实在是太小,被石头击中的几率微乎其微。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离开公路到达施工处的一切工作都由我们自己完成的,有时开山放炮,就是找不到坚固的躲炮点时,我们就采用上述办法躲炮,还没见过被飞石击中的。

炸药当烧柴

硝氨炸药用来烧火很好用,可能没有很多人知道,要小心,不是TNT炸药。我们施工有的是炸药。在过年时为要一种家庭气氛,我们以班为单位自己包饺子,用三块石头架起来就可以自己煮饺子,找柴火太麻烦,我们就把硝氨炸药捏散了往火里扔,火势很旺,大家都这样干,有的人干脆一管一管的炸药往火里扔,一次,一个班的饺子锅底被炸裂了,水漏光了,就剩饺子在锅底挤成了一团,幸好扔炸药入火的人扔完后就走开去干别的去了,没人在锅旁。据分析可能是扔进火里的炸药太多,没有烧到的炸药的中心温度太高引起爆炸。这样的事还发生过一次,这次是煮沥青,坑道里后期施工要沥青沟缝用,这次却没有那么幸运,被爆炸掀翻了沥青锅,溅起的沥青烫伤了烧火的战士。因此,今后有人要用炸药烧火时一定要把炸药捏散才能往火里扔,这是血的教训。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