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三个瓦良格(前言+第0节) -- 路人癸

共:💬147 🌺137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三个瓦良格(前言+第0节)

沙俄-苏联-俄罗斯的海军序列中,“瓦良格”(俄Варяг,英Varyag)是一个经常能看到的名字。从日俄战争中在仁川坚持抵抗,自沉后仍然命运多舛的巡洋舰,到苏联解体前夕被不甘心的放弃建造的航母,再到被誉为“航母杀手”的光荣级巡洋舰、太平洋舰队旗舰,三个瓦良格的故事,折射出了俄罗斯一百年来的历史的不屈、光荣和复兴之路。而相关的歌曲,电影,加上日俄战争中中国人的曾经的屈辱和中国海军未来航母的梦想,使得我们在看待这一段故事的时候,会别有一番感觉。

有一首苏联歌曲叫《两个马克沁》,那我就来一篇“三个瓦良格”好了。不过,我觉得在此之前还是先解决一个问题——

瓦良格是谁?

0,阴魂不散的人和千古谜团

要说“瓦良格”号战舰,就先从瓦良格这个名字说起。

“瓦良格”(也有翻译成瓦朗几亚人Varangians的)其实是一个民族的名字。这个民族在西欧的历史上,被称为——维京人。或者按西欧的另一个说法,诺曼人。

他们是日耳曼人的一支。

从北欧的冰原出发,他们掀起民族大迁徙的狂飙。从北非的迦太基到北欧的斯堪德扎岛(即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早年间人们不知道半岛北部和大陆相连这一事实),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他们建立了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欧洲中世纪文明。可以说从盖乌斯·马略以来,日耳曼人一直是欧洲以及整个地中海地区历史上的重要角色——如果他们不是主角的话。直到现在,仍然如此。说这是一群阴魂不散的人,应该没有问题吧。

公元8,9 世纪——也就是查理曼大帝登基(800年)的同一历史时期,在这些早已迁徙到日耳曼人的故乡,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再次发生了原因不详的人口膨胀。在这一历史时期,一些人在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东方。

——其实,从8 到11世纪,维京人靠他们的远航技术,把整个欧洲,甚至美洲折腾的够呛,这一时期也称为“维京时期”。有的维京人渡海向西,被认为到达了格陵兰,纽芬兰,甚至可能到达了美洲大陆。在这一时期,维京人还不断南下,在10世纪时占领了近法国的诺曼底(并且给这个地区命了名),在11世纪的诺曼征服中攻陷了英格兰(迄今为止最后一次对英伦三岛的成功登陆),在意大利西西里建立国家,还没少掺和十字军东征。

维京人长于航海,善于贸易,也善于打仗。他们被认为是天生的海盗。劫掠和贸易是他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维京人都被认为是强悍的战士和杰出的商人。他们将来自周围的毛皮,蜂蜜等商品(多半是抢来的)运输到君士坦丁堡和保加尔王国。他们有个邻居住在东边,叫罗斯人。

关于罗斯人,有人说他们是斯拉夫人(多苏联学者),也有人说他们也是维京人(多西方学者)。个人更倾向认为,罗斯人是斯拉夫人,但“罗斯”这个称呼,似乎确实是来自芬兰语。而后来蒙古人进攻罗斯各公国时,由于蒙古语中极少以r音开头,因此他们自作主张的加了个元音,管这片土地叫做斡罗思,这就是现代汉语中俄罗斯一词的来源。——跑题了,拉回来。

在这一时期,罗斯人已经建立了很多城市——或者按古希腊的说法,城邦,比如基辅,这个被称为“俄罗斯众城之父”的乌克兰首都(您说乌克兰人在这会哪儿呢?——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分化要等到蒙古人出场后n年才完成,这时候大家还都是罗斯好兄弟呢),比如诺夫哥罗德。

问题就处出这个诺夫哥罗德上。

当时,罗斯人各城邦只见盛行血亲复仇,各个城邦间斗得,端的是昏天黑地,血流成河。诺夫哥罗德内部的贵族之间更是如此。终于,他们决定整理出一个秩序来。怎么整理呢?大家谁也不服谁啊。

外援。

找个外援当我们大家的老大,都没话说了吧?

于是,862年,罗斯人向西方的瓦良格人派出使团,要求瓦良格人统治他们。“我们的土地上生产皮毛,生产蜂蜜,但是却没有秩序。请求你们管理我们吧!”罗斯人说。——那还什么好说的?瓦良格人酋长留里克“愉快的接受了邀请”,然后来到诺夫哥罗德,当了老大。以此为标志,罗斯(或者说俄罗斯)历史进入了留里克王朝时期。稍晚,另一批瓦良格人占领了基辅。882年,留里克的继任者奥列格(不是青年近卫军)南下占领基辅,基辅罗斯正式建立。

这个故事出自古罗斯第一部编年史《往年纪事》,很好很温馨是吗?

其实,这个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

诺夫哥罗德城里,两大贵族势力不断的争斗,一方是在斗不过,于是决定拉外援来干掉对方,自己当诺夫哥罗德的老大。于是秘密串联瓦良格人,瓦良格人酋长留里克又“愉快的接受了邀请”(为什么要说又呢……),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留里克带着瓦良格人进入诺夫哥罗德——然后他把斗争双方贵族都干掉了,自己当了老大……

这个故事可以说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罗斯版,而后来吴三桂和李自成掐架把满洲兵放入山海关的故事基本上也是按照这个剧本来的,虽然罗斯人的版本里没有陈圆圆——由此可见,历史之神实在不是一个好编剧,经常把一个本子到处滥用。——这也不是唯一的例子,他还曾经把四面楚歌的本子给过中亚穆斯林呢……

事实上,瓦良格人,或者说诺曼人在俄罗斯历史上的地位,是俄罗斯,或者东斯拉夫历史上最大的问题。有人说诺曼人在这一时期起到了决定的作用,瓦良格人进入后,斯拉夫人(由于罗斯人究竟是斯拉夫人还是同属诺曼/维京人的问题,我在这里刻意规避了罗斯人这一称呼)才真正形成了国家;有人却说诺曼人的作用不过是催化剂,斯拉夫人早已形成了国家的雏形,瓦良格人不过是抢了一把粮食,然后接着坐享其成……我不详趟这个千年谜团这滩浑水,n多大牛还在为这个问题吵个不停呢,所以打住。

不管怎么说,瓦良格人站住了脚跟,在罗斯人的经济基础上添了个了上层建筑。不过,就像历史上一次次重复的那样,三代人后,这些瓦良格人走了从前的鲜卑和后来党项人的道路,完全融入了斯拉夫人的汪洋大海——留里克的孙子叫斯维亚托斯拉夫,这个名字已经说明了一切。

瓦良格人的故事就说道这里,下面开始讲三个瓦良格号战舰的故事。

喝水去……

[待续]

关键词(Tags): #航母#巡洋舰#罗斯#瓦良格元宝推荐:王外马甲,MacArthur, 通宝推:春秋的老胡,njyd,抱朴仙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帖子的第一朵花俺来送:)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好像发错了版……

当时对河里的规矩不太清楚,似乎应该发到英雄本色板块。哪位老大能帮俺整体挪过去不?

家园 第1节 1,我倒霉,但是我决不屈服——日俄战争中的瓦良格

说完瓦良格人,进入我们的话题,三个瓦良格号战舰。

第一艘,当然就是日俄战争期间,在仁川和日本舰队血战,不屈自沉的瓦良格号巡洋舰。后面两艘瓦良格号战舰的得名,都和这艘战舰又关系——不过,说实在的,这艘瓦良格号的命运真的是极端的坎坷,说它“死了都不得安生”并不过分。

闲话少说,进入正题。

话说甲午战争后,中国对日赔款(加上“赎辽费”)2.3亿两白银。得到了赔款,日本人一夜之间就发了。兜里有了钱,日本人就大规模的开始造船。日本新的造舰计划是到1905年完成六艘新建战列舰,包括两艘已经开始在英国建造的战列舰。而作为干涉赎辽的三方之一加上北方的邻国,早已对朝鲜和中国东北虎视眈眈的沙俄也迅速投入人人力、物力和财力搞海军大跃进。1897年,沙俄海军计划建造的4艘战列舰,次年沙皇的批复则是增加到6艘,还有16艘巡洋舰+30艘巡洋舰。而完成计划的时间,也是1905年。由此可见,日俄之间的战争早已注定。

——后来的事实是,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童年瓦良格号重伤后自沉。1905年1月,已经被围困157天的旅顺俄军投降;3月,日本占领奉天;5月,对马海战,日军大胜,东乡平八郎一战成名。6月,波将金号暴动;9月,朴茨茅斯合约签订,战争结束。

问题是,这个时候俄国自己的造船能力已经排满了等待建造的战舰名单,俄国的造船能力已经达到极限。于是,俄国把目光投向了外国船厂。由于英日走进和英俄的疏远,俄国的名单上没有英国,只有包括法国,丹麦,还有美国等国家。瓦良格号就是在美国制造的。

和瓦良格一起建造的,还有列特维赞(或列托维欣,Retvisan)号战列舰(前无畏舰),切萨列维奇号(即太子号,Cesarevic)以及小型巡洋舰保雅林号(Bojarin),诺瓦克号(Novik)等军舰。建造商是费城的克朗普造船厂。——这里要说下列特维赞号战列舰,这艘战舰也是在日俄战争中被击沉,不过是在旅顺港。日军随后对其进行打捞修复,改名为“肥前”(Hizen)号。一战中,肥前号曾经在檀香山参与了对德国袭击舰戈尔号的围捕,萨大在写柯尼斯堡号的时候提到过这事——对,戈尔号就是柯尼斯堡号替下来的那艘船——后来在列强对苏俄内战的干涉中,肥前号也多次出动。《华盛顿条约》生效后,该舰于1932年退役,次年被作为靶舰击沉。

——又跑题了,回来。

1898年10月初,瓦良格号在美国费城克朗普船厂开工建造,船厂编号301,官方开工仪式在俄历5月10日(公历22日)举行,1899年10月31日下水。1900年进入俄国海军序列,次年1月正式加入俄国海军(这期间又有个段子——很多俄国水兵都是刚招募的俄国农民,到了美国后发现美国如此发达,结果逃亡了100多人。于是俄国人只好在后来接受列特维赞的时候,踩着点来美国,不给水兵逃亡的时间),3月航行回国,5月到达喀琅施塔得,5月加入地中海舰队。不久,瓦良格又被调往太平洋舰队。

作为侦查防护巡洋舰,瓦良格号舰长129.56米,宽15.85米,排水量则由设计的6000吨左右增加到8000吨。动力系统采用的是30座法国尼克劳斯(Niclausse)式锅炉,配置在三个锅炉舱内。海试时航速曾经达到24.59节,要达到23节的设计航速并不困难。不过,瓦良格号主要火力为12门俄国奥布霍夫(Obukhoff)兵工厂152毫米L/45速射炮组成,火炮均没有炮盾,其中8门位于上甲板,首尾每侧各有一门。火炮炮口初速793米/秒,仰角15度时最大射程9800米。1902年时,由于锅炉等方面的问题,瓦良格只能达到20节航速。而到1904年,航速只能达到14-16节。

而1904年的时候,瓦良格要面对的,却将是它一生中的最重要一战。

[待续]

家园 精彩!

精彩!

家园 好文章,献花
家园 好文章,多跑跑题是好习惯。
家园 我们爱八卦,跑题的都很八卦,好!

那个引狼入室的剧本似乎波兰人也用了好几次,,每次都导致自己被瓜分--很有意思,但他们就是不长记性

先送两朵花,等下文!

家园 第1节 我倒霉,但是我决不屈服——日俄战争中的瓦良格2

话说已经到了1904年。此时,东方那个老大帝国已经奄奄一息,外面经过八国联军一通打,老佛爷已经架不住了,开始琢磨走康梁道路,至少维持着这个帝国架子;而内部,孙大炮他们开始收拾弹药,准备给这个架子最后一击了。在此情况下,不管是“大清龙兴之地”的中国东北(或者按他们的说法,满洲)还是刚刚摆脱和大清藩属关系的大韩帝国(或者按我们的说法,朝鲜),清廷都只能看人来争,自己却动不得一个手指头。

谁争呢?一个是沙俄,刚刚干涉“还辽”有功,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路,还把手伸入朝鲜,甚至直接伸入朝鲜后宫(闵妃,或者说明成皇后,就曾经试图联合沙俄的力量对抗日本人,事败被杀,遗体被焚);另一方则是日本,不仅已经策动朝鲜“独立”,还在1902年通过《英日同盟条约》拜当时世界第一强国英国为老大兼靠山。作为老大的马仔,日本也正是气壮山河的时候。更何况英国和沙俄在很多地方已经互相看不顺眼,老大出个马仔,收拾一下这头大熊,多么和谐啊。

黄皮猴子和俄国狗熊本来就互相看不顺眼,怀里早就揣着啤酒瓶子链子锁之类的家伙时刻准备着,再加上约翰牛在幕后,打不起来才怪呢。

于是,1904年的2月,日俄两国之间已经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我们的主角瓦良格呢?1903年12月底,瓦良格从旅顺出发,被派往韩国仁川——这个地方后来因为另一场登陆战而闻名——保护俄国驻韩国的使馆、侨民。04年1月,高丽人(Korejez)号炮舰也到达仁川。

这一时期,日本海军巡洋舰千代田号(Chiyoda)也在仁川。1904年2月7日夜,千代田号悄悄的起锚出海。

千代田已经收到信号——日俄于2月5日断交,战争一触即发。而瓦良格却不知道,仍然和高丽人号,商船朝鲜人号停泊在仁川港内。(ps:不管是北韩还是南朝鲜,好像国名中都是用的Korea,而korea本来是高丽的意思。这里高丽人和朝鲜人却分别成了两艘船的名字,不知道这个朝鲜人是怎么写的?反正我很费解啊。不知是不是李氏朝鲜改大韩帝国时,西方和中国一样对这两个词采取了不同的翻译?)

8日凌晨,俄国商船松花江号(Sungari)驶入仁川港,向瓦良格报告发现大量日舰。

大量?不是就一艘千代田吗?

当然不是。6日,三艘运兵船以及三艘辅助巡洋舰(载运陆军登陆仁川的第12师团第二联队2500人),在联合舰队第四战队的四艘防护巡洋舰(旗舰浪速号Naniwa,高千穗号Takachiho,明石号Akashi,新高号Nitaka),以及第9和14鱼雷艇分队的八艘新造152吨大型鱼雷艇(苍鹰号Aotaka,鸽号Hato,雁号Kari,燕号Tsubame,千鸟号Chiydori,隼号Hayabua,真鹤号Manadzuru,鹊号Kasasagi)的防护下,再加上浅间号(Asama)装甲巡洋舰,浩浩荡荡杀过来了。千代田号,高千穗号,苍鹰号,鸽号,雁号以及燕号驶入仁川港在锚地外警戒,浅间号则同六艘运兵船进入仁川港外峡湾,其它舰艇则停泊在港外。

日本人要在仁川登陆。——事实上,当天日军下午17时30分就开始了登陆。

而俄国人和旅顺没有联系,又收到驻汉城使馆的密件,告知日俄战争一触即发,鲁德涅夫上校决定派遣高丽人号携带邮件返回旅顺汇报情况。

高丽人号下午出发,但是很快就遭遇了日本舰队。高丽人试图从千代田号和高千穗号之间穿过出港,日舰转向拦截,高丽人号以为即将受到攻击,发射两枚炮弹后向港内撤退——这也是日俄战争中的第一声炮响。日本苍鹰号,鸽号同雁号鱼雷艇各向高丽人号发射一枚鱼雷,但是都没有命中。

8日17时30分,日军开始登陆,直到9日凌晨2时30分部队全部登陆完毕,仁川很快就被曰军控制,期间俄舰没有进行干预。早6时补给品也卸载完毕,随后日本舰队的运输船等辅助舰只以及除千代田外的所有警戒舰只退出仁川港。9日9时,千代田号上的日本第四战队司令瓜生外吉向瓦良格号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舰中午前必须出港,如不出港就将击沉在港内。随后,千代田退出仁川港,加入舰队。

这是要群殴了。

万般无奈之下,瓦良格和高丽人只能在9日中午起锚离港。高丽人在前,瓦良格在后,两舰大约相距一锚链。

仁川港外有近10海里长的峡湾,在峡湾的入口处有个名为八尾的小岛,再航行3海里还有小岛名为实尾岛——60多年后,韩国朴正熙为报复北方的针对自己刺杀行动,在这里训练以死囚为主、同样用于刺杀金日成的特种部队,但由于南北关系缓和,长期没有行动的特种部队不堪训练之苦,在1971年发起暴动,最后全体自爆身亡。又过了将近30年,韩国人把这个岛上的人们和他们的故事拍成了电影。

当然,瓦良格开过实尾岛的时候并没有看到什么死囚特种部队,也没有看到导演演员摄像机什么的——问题是,在八尾岛一带,他们看到了一大片日本舰队。

浅间号,浪速号,高千穗号,明石号,千代田号以及新高号从左到右一列排开在峡湾八尾岛前方,8艘鱼雷艇则在占领峡湾入口处位置。

对瓦良格来说,完全没有机会。

但是在绝境之下,瓦良格仍然不屈的坚持战斗。

在7000米距离浅间号首先发炮攻击瓦良格号,两艘俄舰也开始发炮还击。双方距离4000米后俄舰便遭到日舰的群殴击,瓦良格号虽然不停的作曲线规避,但仍被多处命中,上甲板很多水兵被弹片击伤。不久指挥塔中弹,操舵室被击毁,5门6英寸(即152mm的奥布霍夫火炮,共12门)火炮和7门75毫米炮(共12门,用于反鱼雷艇),以及全部的47毫米炮(4门)受损不能射击。舰长鲁德涅夫上校决定撤回仁川,转向时又被浅间号发射的一发8英寸炮弹击穿左侧船舷,海水开始大量涌入并且有些左倾斜,被迫返回港内。此时舰上1名军官和30名水兵死亡; 6名军官和85名水兵受伤或震伤;上甲板45%的人员失去了战斗力。

在锚地,舰上军官们认为瓦良格号已经失去战斗力,应当放弃炸毁军舰,但同在锚地的英国巡洋舰猎犬号(Talbot)舰长巴亚利(Bayly)认为自爆会损伤同在港内的军舰,于是舰长鲁德涅夫同意放水自沉。

(再说句题外话,当时在仁川港内的除了日、俄、英等国的舰只,还有美国炮舰维克斯堡号(Vicksburg),运煤船和风号(Zafiro),法国巡洋舰帕斯卡号(Pascal),意大利巡洋舰厄尔巴岛号(Elba)和朝鲜小型炮舰尤巴号(Yoba),英国蓝标客轮阿贾克斯号(Ajax)。日本舰队向俄国舰队发出最后通牒时,除美舰外的各中立国舰只推举英舰舰长抗议日方违反国际法的行为。战后美舰也拒绝营救落水人员。不厚道的老美啊……)

9日,瓦良格以放水的方式自沉,随后高丽人也由舰员自行防火爆炸沉没。

在此前的8日夜间,日本海军已经袭击了旅顺口外的俄舰队。

旅顺和仁川的战斗,标志着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战争开始了。虽然10日两国才正式宣战,但是瓦良格和高丽人已经成了日俄战争中最早一批的参与者——和牺牲者。

对于这一战,很多俄国人都称赞瓦良格顽强不屈坚持抵抗的精神,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一战是瓦良格一生的败笔;还有人分析,法国锅炉的掉链子使得瓦良格失去了脱逃的可能性。

无论如何,经过惨烈的战斗,瓦良格沉没了。

——不过,这并不是终点。瓦良格多灾多难的一生还没有走完。后面的事情,让这艘一代名舰的一生无比纠结。

[待续]

家园 沙发 送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朝鲜和高丽的英文译法是可以写成不同的。

高丽就不用说了;朝鲜的英文本来应该是Joseon或者Chosn, Choson, Chosun。

英文里把朝鲜、韩国叫高丽的情况,跟汉语里叫首尔为汉城是一样的。

奇怪的是,同样是外语名字和朝鲜语名字不同,他们非要把汉城改成首尔,却不把国名的Korea改成Joseon和Han Guk。

家园 朝鲜好像是Choson,发音比较近。

日本人近代以来的战争,日俄、甲午、918、77、袭击珍珠港,全部是偷袭,没有一次是战前宣战,也够丢人的。

家园 这是心理因素在作怪,因为一直是非独立的附庸国,所以

更没自信。这点日本人就比他们强,日本人连作诗都押汉语的韵,也没觉得自己就比中国人矮(虽然确实是矮)。说到这,请教河里诸位大牛一个问题。我看日本时代剧发现,幕府时代的日本人很喜欢吟诗,可读唐诗的时候往往用日语是不押韵的,而他们用日语自己作诗时(当然也是书写汉字),居然也押汉字韵;是习惯还是为了显示自己有文化?

家园 【求助】怎么发图片、视频和音乐?

哪位同志知道怎么能在页面上插入图片、视频、音乐?后面我打算专门给关于瓦良格的文艺作品展览开一篇,只发链接就有点没意思了。

提前问一句。多谢

家园 发图片办法

把图片的URL拷贝粘贴到写帖子的方框里,然后点上头的那个蓝色的[特殊效果] 四个字,然后在展开菜单里点击“图片”,在URL两头就会自动插入相关tag,然后提交发贴,成了。

发视频则使用Flash或者MPEG/MP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