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北京的小升初问题今天上了央视 -- 端娘

共:💬143 🌺8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同事的孩子去考四中的初中啊,就这关系
家园 这个我不能同意

其实在访谈中嘉宾也说到了,以前的统考有统考的问题,并不是说现在的问题回到以前就万事大吉了。事情不好办,但是还应该尽量往让它合理的方向努力才好。

家园 平衡只能是相对的

不讨论社会风气的问题,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家长,我觉得小升初的事情是无解的,没有可能做到大家所认为的平衡。

最公平的办法或许是小升初也按照考试成绩进行录取,可是这种方法一定会受到很多正义人士的攻击。义务教育阶段不应该给孩子考试和排名的压力这句话是最好的借口。

而完全按照随机方式进行派位的方式,在不能保证所有学校的教学水平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家长会接受。学习好的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只是两千年来一直为大家所认同的。大家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去好一些的初中,一定会是各显其能。

现在的情况就是,家长只希望教委不要频繁调整政策,只要给大家一条明确的升学之路就可以了。一些学校在点招的时候很看重奥数成绩,所以奥数培训是热门;而另外一些学校看中英语成绩,所以小学生考公共英语的也是层出不穷。

对于家长来说,能够靠奥数、英语以及其他特长成绩升入好的中学已经是很公平的了。

家园 如果老师为了补课收入忽略自己的职务责任呢?

我是听到过这样的例子的,老师跟家长说,让你家孩子上我的补习班吧。课堂上本应讲到的东西,放到补习班去讲;学生课上问问题,老师不回答,拿到补习班上去讲。

当然这是比较极端不像话的,不具有普遍意义,但是也可见一斑。

家园 额,我当过老师额

哈哈,我当过几年老师,并且现在老婆也是老师。所以对这个补习是非常了解的。

给自己带的班的学生补习 她又怎么会公平对待那些不去上她补习班的学生

这种情况不可能的。上课的东西是没有落下的。补课的学生的学习都是很一般的,成绩好的学生是不补课的。

课堂上该讲的东西不讲 放到补习课上讲 这都是标准做法了

关于这个实际上是学校的无奈而已。我会写个帖子详细说说的。

家园 从我上小学开始吧

一个学期学校就统计一次家庭情况,那个时候也傻,什么都往上写。

现在想想,学校办这种事情太扯淡了。

家园 四中恢复初中部了?
家园 央视的时间把握一定到位,要不咋会是央视呢。
家园 老师把应该在课堂上讲的东西放到补习班来讲

补习班有多大?据我所知现在国内的补习班还没像日本那样成气候正儿八经弄个教室来教,还是靠老师在家给孩子上课的方式为主。除非老师家里能和教室面积相仿的客厅,不然我想能带的学生多不过十个吧。就算老师连轴转,一个晚上最多也就带一批,时间不会超过两个小时。算上双休日的四批,假设这样的频率把全班学生都囊括进去了。我们先不去考虑在学校里每天都要上语文数学外语,一周内总计怎么也得十个课时的内容都是泛泛而谈,而被无良地隐匿下来不讲的这些要点能不能在两到四小时里灌输完毕,并且学生们都能熟练掌握应用?

事实上一般课后补习是每周两到三次,同一批学生补习频率增多,就意味着班级里参加补习的学生覆盖面相应收窄。对于这只占学生总数三分之一甚至更少的学生,老师要玩这种阴的花招“应当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放到课后补习班来讲”的话,他固然是提高了这十来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以此为代价他放弃了一个班级里除开这十来个学生以后所有剩下的成绩——那些没参加老师补习班的学生,按照“课堂不讲课后讲”的逻辑,必然在“应知应会”内容上有欠缺,也必然在考试上反应出来。换句话说:班级在这一科目上的总分下降。

我们都知道老师也是有考核的,而且考核的硬指标就是学生本科目的考试成绩。老师抓了十来个,放弃了至少两三倍于十来个的更多的学生,这对他有好处吗?从短期看,他通过带教这十来个学生得到了经济收益;从长期看,这个老师带教的班级的整体学习成绩却因为没被补课的学生更多而下降,他的执教水平必然受到质疑,长此以往,还有几个家长会选择进他的班级,参加他的补课?这是自毁声名吧。

因此,我要说,因此,我觉得一个理性人担任老师职务是不会“课堂不讲课后讲”的,这对他坏处多于好处。

反过来说,对一个老师来说,他怎么选择参加课后补课的学生、怎么教学生才能得到收益最大化呢?

我想不外两条:培优,补差。要么,把尖子生的优势再巩固、提高,得到年级、校际乃至全市、全省的头筹,这样家长会因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想法,继续把孩子送来;要么,花力气把后进学生的成绩抓上来,这样家长会因为“孺子可教朽木可雕”的期望把孩子送来。

摸下巴,课堂不讲课后讲的这种说法,貌似耳闻也有五六年了。我觉得不能完全武断说没有这种事,但说法传这么广么,一方面是人云亦云,另外一方面,也不能排除被补差的那部分家长拒绝承认自己孩子的问题,而把责任推卸给老师吧。

家园 轮岗只能解决部分问题

偶算是有幸上过很好的好中学的人,摸着良心讲话,那么好的中学,老师也是有好有坏的。和一般的重点中学比起来,老师的好坏并没有本质区别。和普通中学的就不比较了,环境不一样,就算是同样的老师,也使不出同样的招来。

所以这就是我要说的,好学校重要的是环境。当你周围都是不想读书只想网恋的同学的时候,所有任课老师配全国特级教师都不管用,而当你身边有很多愿意学习也愿意和你一起学习的人存在的时候,老师只要不是太离谱的,问题都不大。

家园 我支持通过考试成绩来决定学校

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并不是强迫所有人接受同等质量的教育,而应该是所有人都有公平的机会来争取最优秀的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不给孩子压力这话实在是虚伪到一定程度了。生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是从小就应该适应的事情,扭曲这种环境,硬捏一个“没有压力”的暂时的乌托邦,有什么意思?

我小升初,中考,高考,都是重重竞争过来的,正是那些专家整天嚷嚷着所谓压力太大小孩要死了之类的P话的情况。但事实是我一直活得挺好的,最多要考试的时候蔫几天,但要说心理压力只怕比现在的孩子还少些。因为前途很单纯——好好学习,认真考试。俺娘教育俺就一句话:凭本事说话,别的啥都不用想。考好了有资格自豪,考不好继续努力,要是自认没本事,竞争不起,那就趁早开始学烧饭,爹妈一样养活。

可现在的孩子呢?摇号,走关系,推荐……花样百出。我曾在我的中学母校看见过摇号放榜的场景,有当场欣喜若狂的,有瞬间母子抱头痛哭的。如果经历过那种场面,亲耳听过一个11,12岁的小姑娘扑到妈妈怀里哭着说“为什么他们连考试的机会都不给我”,我都不知道那个母亲该怎么回答自己的孩子,我就不信谁还有脸说这叫公平!

素质教育的赞歌唱了这么多年,不去教孩子公平竞争,不去教孩子凭能力服人,靠努力说话,而是整些朝三暮四的噱头,让家长和孩子在各种升学途径之间疲于奔命,最后还要承担“运气不好努力也没用”的命运主宰论,这叫什么素质?!这种所谓的乌托邦,所谓的素质教育,所谓的减负运动,到底是一种拯救,还是一种轻蔑?

家园 如果说主要看周围同学

那么大派位就是恰当的解决办法,把好学生差学生往一块参合。问题是人民不喜欢这种解决办法,喜欢自己的孩子上好学校。

家园 有差距没关系

只要差距不要太大就行,我觉得一般的家长主要怕那张混混横行、人人网恋的学校。如果学风还可以,也不一定非得上最好的学校。

家园 统考的问题感觉至少比现在小

现在这么搞,感觉最有好处的就是学校,老师和相关一些利益群体。

说是减负,让孩子学一堆乱七八糟的,我看比我们那时候负担只多不少,像我们那时候学奥数都是自己有兴趣而且数学成绩又不错的去学,现在好像是个人都要学,学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对大多数孩子有用吗?

而且现在让孩子学那么多班,还有择校费这些,对低收入家庭应该也是1个不小的负担。我不太了解,如果你不学这些班,光老老实实上学校那些课会不会对升学有影响?如果有,那也是一种不公平。我想应该是有的,即使两个人平常成绩一样,人家学了那些班在入学的时候应该会有一定的优先权。

像我们那会儿,你考试够了市重点的线就是市重点,够了区重点的线就是区重点,否则就去普通中学,没那么多事。现在这种方式腐败黑箱操作比我们那会儿多多了。

反正我是感觉,现在这种方式,除了对老师学校开各种班这些人有好处,学生家长能得益多少我很怀疑,感觉还真不如统考。

家园 同意你的看法

看到河里有些河友对中学时代的回忆,简直让我觉得我是在火星上长大的。

我们那时候天天忙着做作业做习题,还记得我和高中副班长讨论最大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哪个大的问题。

前两年回去,听老师说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当年彪悍多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