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CCS技术的未来展望 -- 梦秋

共:💬111 🌺13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CCS技术的未来展望

CCS技术的未来展望

最近参加了一个英国文化协会组织的活动,谈到CCS技术(即碳捕获)与环境变化的问题。这个CCS技术最近这几年炒得比较热,不过最早出现应该是在04或者05年。今年年初我去荷兰的时候在现场看到过这个技术。

CCS技术出现的原因,主要还是气候变化的问题。我手上得到的权威信息显示,二氧化碳对在促进全球变暖这个问题上的贡献率大约为77%,也就是说,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未来环保的一个关键方式。为此出现了CCS技术,即强调通过将火电厂在生产过程当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搜集起来,然后通过填埋或者深海储存等手段,降低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人们关注CCS的问题,主要讲注意力集中在两方面上:怎样捕获以及怎样储存。

现在的捕获技术,基本上分为燃烧前,富氧燃烧和燃烧后捕获。我在荷兰看到的是一整套燃烧后捕获技术,遵循废气脱硫-液胺吸收-加热液胺-排放二氧化碳并收集这个过程。但是对于燃烧前捕获以及富氧燃烧,我看材料看得有点绕,不知道哪位大牛可以说说。

在怎样储存的问题上,似乎一切工作准备都做得很周密。二氧化碳可以放置于深海,或者存放在地下800米的深度一下,例如废弃矿井当中。后者要求地质环境相当稳定,否则出现泄漏事件会成为公共安全问题。在这一块上,我拿到的资料详尽而且仔细,估计CCS技术研发人员已经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据说全世界合适的碳储藏点可以储藏大约10万亿吨二氧化碳。现在全世界年生产大约90亿吨。中国适合储藏二氧化碳的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在场的中国记者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CCS的安全问题,投入成本问题,以及技术可行性。在安全这一块上面来看,各个专家力图证明碳埋藏基本上不会出现安全隐患。昨天跟一个河友说到安全问题。他认为深海埋藏这个事情安全性难以保证。核废料还存在一个半衰期,二氧化碳可是性质相当稳定的。即使在深海泄漏,至少也会影响到海洋生物的安全。至于在陆地深埋,1000米的深度对于整个地球来说,连鸡蛋壳都算不上,问题就更大了。当天出席这个活动的外国专家却认为整个CCS技术当中不存在太多安全隐患,可能出现麻烦的地方,大概只有用管道运送二氧化碳时发生泄漏。

就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个技术目前还处于实验状态,正在向大规模应用转换。以中国如此巨大的煤炭消耗量来说,CCS的投入是一种必要手段。但是它的投入产出比让人值得怀疑。今天和一位做过这个项目的朋友聊了一下。这位朋友认为CCS会让煤电的发电效率下降10%左右。按照西方的观点来看,现在的新建火电厂,最好都能够预留碳捕获设备的安装空间,这当然也是成本支出了。如果需要深埋或者注入海底的话(这个技术在英国已经投入使用,据说向深海注入二氧化碳的管道直径只有10厘米),成本还会更高,外加运输成本——如果需要向深海注入二氧化碳,还得启用改装过的大型天然气运输船,就是LNG。

剩下的一个问题,其实也是中国记者之间的一个共识:这会不会是又一个技术陷阱?

之所以会存在这个疑问,实在是因为西方国家对中国兜售CCS技术过于热心了。2007年的G8峰会正式向全世界推行这个技术。以其不成熟的技术特征和浩大的成本投入,还有一以贯之的道德上的高要求,不能不让人怀疑其用心。当环保已经成为普世价值的外延,用来判断“是站在我们一边,还是站在对立的那一边”的时候,我们有理由担心它背后的陷阱。

然而,这里面的悖论是,环保还真是一个让我们在国际上无可奈何的说辞,虽然我们生产了供西方使用的大量廉价消费品,消耗了大量碳能源。这帮享受够了的老爷们,一边过来掐着咱们的能源供应线,一边指责我们环保不达标。现在的政府,只好拿着人均碳排放量当盾牌。过不了两年,咱们的人均碳排放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了,是不是要祭出历史碳排放量这杆说不清道不明的大旗?那形象可真是无赖到身上连条裤衩都不剩了。

在开这个会的时候,有个与会的记者私下说,100年前,你向俺们兜售火车头,好不容易俺们现在有高速铁路了,你们都改乘飞机了。30年前,你向我们兜售芯片,我们的龙芯好不容易出来了,信息产业变成了一大泡沫!现在你们向我们兜售CCS,天知道将来会有啥事呢。

猜与会专家最后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CCS技术是面向全球开放的,没有专利可言!

那,CCS会是火车头,会是电脑芯片吗?从阴谋论的角度来说,这个技术可能是个诱饵,真正的“火车头”、“芯片”什么的,人家还攥在手里不说呢。

阿弥陀佛,俺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关键词(Tags): #CCS#二氧化碳
家园 ccs?费这劲头不如多弄点核电、西南水电、风电、太阳能
家园 技术分成两个部分

在碳捕获方面,主要说的是发电厂排放二氧化碳的捕获。所采取的方法,也就是增加尾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氮气的含量,这样就可以便于收集二氧化碳。这方面不这么好玩的,增加成本太多,自然也增加能耗,降低发电效率。技术方面,似乎还说不上成熟。

所以有了另外一个解决方法,就是使用IGCC工艺发电。这个工艺里面的二氧化碳是以比较纯的形式排放的,这样就降低了捕获难度。以煤为原料的煤化工企业,一般也都可以使用类似方法。所以目前看比较实际一点的CCS项目,大都是接在IGCC工艺后面的。对发电效率的影响呢,目前一般说目前新建煤电厂的发电效率大约是39%-40%,而使用IGCC,增加CCS之后,发电效率降低到32%。损失的不仅仅是百分之十。

存储问题,国内似乎还没什么动静。神华和美国一家企业签了一个东西,要做CCS,不过后来没见到消息,不知道进展如何。其他的,在煤化工领域还没听说。我知道得比较可行的存放方法,有这么两个。

一个是利用废弃的油气田,陆上的也好,海上的也好。一般油气田能够存在,其地质条件都差不多能保证其不泄漏,否则油气田也存在不了。废弃的油气田,理论上只要把几个人为开的口子堵上,就可以保证不泄漏。按照这个思路,目前在北海应该有一个大规模的示范项目。安全问题还算好吧,只要监控得当,处理好相关技术问题,从示范项目中吸取足够经验,不会太严重的。

另外一个是利用深层的煤层存储。特别是那些有较高煤气含量的深层煤田(也不算太深,七百米到一千米左右)。这些煤田基本上没有开采价值,而同样如果其原来的煤气没有泄漏,那么基本上就可以说放在那里的二氧化碳也是不会泄漏的。这样的,一方面可以把二氧化碳充进去,把原来的煤气替换出来,利用这一部分能量,另一方面也算是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存储地点。当然具体技术实现方面还需要很多复杂的工作确保不泄漏等等。这个方法,CCS技术界内部也有争论,我就在开会的时候见过支持和反对这个方法的两个大人物争论,很有趣。主要反对派就是一千米深的煤究竟有没有可能开采的问题。我个人倾向于可行。

所以说只要技术选取得当,论证合理,存储的二氧化碳的泄漏问题并没有一些人渲染的这么严重。至少从已知的理论和实践来看,不会有大问题。当然实际上如何,还要看目前的示范工程的进展情况。

二氧化碳存储的技术门槛并不是这么高,虽然概念比较新,但是在实现过程中更多的是工程问题,没有多少复杂的短时间解决不了的科学问题的,更多的是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问题。中国人只要想做,自己找个地方弄个示范,运行几年下来,积累经验,自己能搞定的。

所以技术陷阱是谈不上的。中国可能应该尽可能早地参与进去,弄清楚真正是怎么回事,得到第一线数据,然后再以此决策。

家园 其实问题的根本在于究竟要不要用煤

煤毕竟是最方便最廉价的能源。只要还要使用煤,就需要在降低使用煤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方面下文章。

其他方法固然“干净”,但是完全依赖非煤能源,放弃煤炭的利用,在中国还是很不现实的。在全世界,能够看到的未来里面,都不现实。

家园 两条腿走路么

这也很正常。

郁闷,俺的帖子怎么到新兵营里去了,本来是发科经茶社的。

家园 谢村长解惑哈

今天跟清华的那位博士电话里说到是否技术陷阱的问题。这本来也只是我和别的记者的疑惑。但是跟他说到此事之后,他也认为这并非没有可能。我们的IGCC还比较落后,如果需要大规模应用CCS,从经济角度来看,未来的电站最好还是采用IGCC模式,这恐怕又会造成对新技术的依赖了。

当然,能够把这个技术的前因后果吃透,才知道它到底适不适合我们。

对了,如果有办法,拜托村长帮转个版。本来要发到科经茶社的,系统不知怎地,居然就送进了新兵营。

家园 大规模应用还早着呢

国际上IGCC的发展也就是这么回事,也都是示范阶段,还没到普及推广的程度。并且国内也不一定需要使用最先进的IGCC概念,那些时髦的东西,不一定真的实用。一个气化炉配上发电就可以了,发电部分目前国产化还有问题,需要进一步工作;气化炉国内已经有技术了,虽然比国际水平还差点,但是不至于受制于人。国内目前也有几个示范项目了,好好做的话,发展出自己的东西还是可以的。当然了,关键是要好好做。自己胡闹,不踏实,只想着骗钱,就别怪别人到时候卡脖子了。

我转不到科技板块,只能往青史类转。要不给你转时事?

家园 帖子就让它在新兵营里沉吧

我回头还要看看这方面的资料。这篇稿子对我来说比较重要,得费点精神来写。

家园 IGCC可能的技术陷阱

IGCC出来的燃气热值略低,需要开发大型低热值重型燃气轮机,目前国内对燃气轮机还没摸着门吧?

气化部分的技术没有问题,不过专利费也很可观吧?

家园 呃...这个...俺念书少...没太看懂...不过俺觉得

少生孩子多种树,不就得了.....

家园 说起来还是国内科技资源分配问题

总是跟着人家后面,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自己的经过系统研究的结合实际国情的看法。国内的科技研发资源的分配,太轻率,即放掉了真正有用的东西,同时又浪费大量资源搞无用的东西。反正真正有效果的项目比例很低。实际上大部分资源都被浪费了,真有好项目的时候,又往往以资源不够为借口不投入。

就说这个气化,八十年代初期全世界都开始搞的时候,中国可不落后,虽然说独创的东西少,但是还是有一些很有特色的东西的。后来完全不投钱,只看着外国的好,然后投钱把外国的东西弄成熟了,自己还没拿到知识产权,把自己的好东西都弄丢了,这都是什么事呀!

这个本质不改,永远要落后,永远要怀疑别人的东西是技术陷阱,永远要担心被别人卡脖子,也会永远被卡着脖子。这么大的国家连判断是不是技术陷阱的能力都没有,连判断一个新兴领域的发展趋势的能力都没有,看着很吓人呢。

家园 是啊,鬼子们都是阳谋

实际上这个并不是阴谋,大多都是阳谋

我最近一直觉得战略这玩意太重要了

但是国内做战略的人又大多眼界不够高

真是急死人了

家园 本来写了一长贴

再仔细玩味一下楼主的意图,还是没发.

忽悠一下,没准因为类似贴子改成的内参,我有机会去喝国安的茶.

家园 回这了

您说的啥意思?

没看懂

提醒国内加大研发,找准重点这些东东不是啥大事吧

因为没有敏感内容,我习惯直接回复在论坛内.

我回村长的贴子里面有个"典故",这里牵涉到晨枫,村长和我几个月前的一个讨论,大致讲到村长到国内推销技术,某记者大笔一挥成了教授携重要技术反水的内参,于是国安启动请茶机制...

村长上面这句

这么大的国家连判断是不是技术陷阱的能力都没有,连判断一个新兴领域的发展趋势的能力都没有,看着很吓人呢。

发人深省!有时候是我们被人忽悠,也有时候是我们被自己忽悠.

家园 碳捕获, 多种树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