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勾股定理(十二) --- 王者归来(续) -- 我爱莫扎特

共:💬40 🌺9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勾股定理(十二) --- 王者归来(续)

我爱莫扎特:目录(续二)

一旦知道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我们就可以求出曲面上任意曲线的长度。给定曲面上两个点,存在无穷多条不同的曲线把它们连起来。所有这些曲线中,长度最短的曲线(可能只有一条,也可能很多)被称作“测地线”。(我们在眼见为实中已经见过。)并且,我们可以定义两点之间的距离(度量)为它们间测地线的长度。很容易证明,这样定义的度量满足技术细节中的度量公理。

对于任意曲面,要求出测地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知道,微积分可以求出函数的极值点---那些使函数在局部取极大值或极小值的点。不过现在的问题要复杂得多。我们需要找的是取极值的曲线,而不再是点。此时,传统的微积分技术不再够用,需要更强大的工具---变分法。

一旦有了测地线(相当于直线),从而有了曲面上两点间的度量公式,我们可以接着构造出熟悉的几何对象,比如多边形,圆(圆是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全体)等等。通过第一基本形式,我们也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出相交曲线的夹角。自此出发,可以建立起曲面的大多数几何性质。不同的第一基本形式可以导致截然不同的几何性质。如果说第一基本形式是几何对象的原子或分子,恐怕并不过分。

现在我们可以试着回答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用新的眼光来看Poincare圆盘模型。尽管该模型的主体在平面上的单位圆内部。但是,该模型的第一基本形式与欧氏几何不同,为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稍加计算,技术细节中所有公式都可由它得出。很明显,当点越接近单位圆边界时,该点附近的度量会变得极大,甚至趋向无穷。于是,为了“抄近路”,常常要往圆心方向拐一拐。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该模型的测地线总是“胳臂肘向里拐”了。

我们把上面的式子稍加变形: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中S表示在欧氏几何下“正常”的长度,而r表示点到原点的距离。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我们看到了相对论中著名的长度伸缩公式---洛仑兹(Lorentz)收缩。作为边界的单位圆俨然大名鼎鼎的“光锥”,越靠近它,速度就越接近光速,于是长度变长。当然,这里我只是做了些简单的类比,而不是赋予圆盘模型真正的物理意义。不过,双曲几何与相对论确实有微妙而深刻的联系,而大家不要忘记,Poincare圆盘模型的发现人之一Poincare本人同时也是狭义相对论的先驱。我将在后文给出一个更有趣的双曲几何模型,届时我们将详细讨论非欧几何与相对论的关系。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仅仅是第一基本形式的差异,就可以导致几何性质的差异,甚至使得欧氏几何变身为非欧几何。而这正是非欧几何的本质!我们将等到黎曼出场之后,再详细论述这一点。

至此,我们对前文提出的局部化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假设二维曲面上有一个小小的测量员。那么,一旦给定一套局部坐标系,他就能准确的知道他的位置。而且,这套坐标系与曲面配合,会创造出一把神奇的尺子,这把尺子会自动伸缩,在不同的地点给出不同的尺度。有了这把神尺,测量员的大部分工作都能圆满完成。熟悉相对论的朋友一定会对这个比喻似曾相识。的确,当爱因斯坦提出“每个测量员都有一个自己的时钟”时,改变了全人类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时空观念。而高斯的神奇尺子,虽然只是用来测量大地而非宇宙,却已经隐隐显出相对论思想的光芒。要知道,这时候距离相对论的出现还有整整80年!随着本系列的逐步展开,朋友们就会清楚的看到科学史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前进,高斯的神奇尺子是如何经黎曼之手最终演变成爱因斯坦的时钟。

更有甚者,高斯的第一基本形式与今天的全球化商业模式暗暗相合。我们都知道,成功的国际跨国集团,必须在每个地区每个国家做好本土化(localization,局部化),根据不同的地区找准定位(coordination,坐标)。还需入乡随俗,在当地讲当地的规矩(rule,尺子)。正所谓一法通,万法通也。

在本文的最后,我们对前文提到的“局部来看,曲面可以近似的看作平面”略加解释。为了计算曲线的长度,我们要把曲线切割成非常非常短的线段再加以拼接。而这些非常非常短的线段的极限状态,就是曲面上每点对应的切线。经过每点有无穷多条切线,它们全体构成一个线性空间。对于二维曲面,这个空间被称为该点所对应的切平面,而高维情形则被称为切空间(tangent space)。也就是说,为了做到局部线性化,我们必须对每个点构造出一个曲面之外的理想平面(空间),第一基本形式其实并不是曲面上的勾股定理,而是每点对应的切平面(切空间)上的勾股定理。

切空间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早在高斯之前就已经被数学家认识。然而,切空间的概念在20世纪被大大拓展,重新焕发活力。20世纪的几何学家们发现,可以把曲面上所有的切平面用某种代数结构捆在一起,形成“切丛”(tangent bundle)。形象的看,切丛好像披在曲面外的一层盔甲,在每一点上都有一张无穷大的甲片。人们发现,对这些“盔甲”的研究,有时候居然比直接研究曲面来的更加有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切丛是“向量丛”(vector bundle)的一个例子。另一个重要的例子是法丛(normal bundles)。在二维曲面上,过每一点都可以作一条直线,与相应的切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即法线(normal line)。曲面的法丛就是用代数结构把所有的法线捆在一起。直观上,二维曲面的法丛如同金庸笔下的软猬甲,竖着一根根的钢刺。

向量丛的概念可进一步抽象为更一般的“纤维丛”(fiber bundle)。纤维丛是二十世纪几何学的中心,与物理中的规范场论(gauge theory)有深刻紧密的联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华人科学家中成就最高的两位大师,陈省身和杨振宁曾经在这个领域展开合作。陈省身是纤维丛的奠基人之一,而杨振宁则是规范场论的先驱。杨振宁对陈省身说:“非交换的规范场与纤维丛这个美妙的理论在概念上的一致,对我来说是一大奇迹。特别是数学家在发现它时没有参考物理世界。你们数学家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陈省身却立刻加以否认:“不,不,这些概念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们是自然的,也是真实的!”

陈先生的这个回答其实也是我这个系列想要表达的。数学虽然常常以抽象的面目示人,但它的核心思想却简洁而自然。数学的力量来自对大自然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数学尽管有自身的逻辑与工具,却仍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所以数学理论经常领先于物理学并不令人奇怪,因为数学和物理原本就是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刻画而已。本文已经提供了若干这样的例子,后文中我们还将看到更多有趣的例子。

元宝推荐:海天,爱莲, 通宝推:百丈村长,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I can not agree any more

向量丛的概念可进一步抽象为更一般的“纤维丛”(fiber bundle)。纤维丛是二十世纪几何学的中心,与物理中的规范场论(gauge theory)有深刻紧密的联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华人科学家中成就最高的两位大师,陈省身和杨振宁曾经在这个领域展开合作。陈省身是纤维丛的奠基人之一,而杨振宁则是规范场论的先驱。杨振宁对陈省身说:“非交换的规范场与纤维丛这个美妙的理论在概念上的一致,对我来说是一大奇迹。特别是数学家在发现它时没有参考物理世界。你们数学家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陈省身却立刻加以否认:“不,不,这些概念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们是自然的,也是真实的!

陈先生的这个回答其实也是我这个系列想要表达的。数学虽然常常以抽象的面目示人,但它的核心思想却简洁而自然。数学的力量来自对大自然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数学尽管有自身的逻辑与工具,却仍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所以数学理论经常领先于物理学并不令人奇怪,因为数学和物理原本就是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刻画而已。本文已经提供了若干这样的例子,后文中我们还将看到更多有趣的例子。

家园 这篇很深

都在讲微风流形了

家园 上花支持
家园 【讨论】皇帝和皇后谁当家?

楼主的这系列几何科普我读了多遍,受益菲浅。这一篇结尾说到了杨、陈两位老爷子的典故,不才在物理门里讨口饭吃,忍不住凑上两句。

按我理解,数学/几何从几个简单的基本公理假设出发严格推演出复杂定理体系。而物理的基础也同样是一些基本物理定律,像Maxwell方程,牛顿三定律什么的。由于物理定律需要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那么一个物理理论的基础定律必须有相映的数学公理相匹配。 比如说,牛顿定律对应的是欧氏几何,规范场理论对应的是纤维丛、联络之类的事情。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科学帝国中,皇后叫“数”,皇帝叫“物”。皇帝和皇后平日里闲来无事在一起敦伦。他们敦伦的过程是这样的:“物”一时性起整出一个“假设”作为种子放到“数”的体内,(此处删除五千字)。经过十月怀胎,“假设”在“数”的体内茁壮成长,终于瓜熟蒂落,生出个皇子。狠心的“物”将皇子送去进行一种叫做“实验”的历练。若皇子没有经过考验,就将母子二人一起杀掉。上一任皇后人称“欧氏”,皇子名为“牛顿”。现在皇帝新宠叫“微芬姬”,皇子有“量子”、“规范场”等多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是人类理解、描述物理世界的语言,当二者的基础一致的时候,所有数学结果反映的都应该是自然世界中的物理现实,反之则可断定其基本假设是非自然的。数学源于物理,也将终于物理。数学是依附在物理之上的,当物理错误的时候,其上的数学也就失去了意义。当然,不排除皇后红杏出墙,跑到别人家里开枝散叶,那是另一回事情。皇帝有一个,皇后到不妨常换常新。数学工具对物理的发展意义重大。娶妻求娴熟,玩儿物理,数学工具的选用直接决定境界的高低。

数学是严格符合逻辑的,只有错误的物理,没有错误的数学。而真正的物理发现通常是跳跃而没有逻辑的,不可能从欧氏几何体系中推导出相对论。所以,杨老爷子说“数学家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这纯属诬蔑诽谤、倒打一耙!正真空手套白狼、无中生有正是他们这些玩儿物理的人!

家园 图都看不见

公式一个没显示,晕菜了

家园 我的其他帖子的公式你能看到么?

我是从一个网站转的图片链接,可能你那里屏蔽了吧。

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情况。

家园 我看不到所有的公式……
家园 呵呵,太形象了!!!
家园 图片能看见,公式基本看不到
家园 楼主最后的时候给个pdf吧,网络不好很多图看不到
家园 【讨论】群P时代

不好意思,回帖晚了,这一阵上网很受限制。

你这个比喻很有意思,不过可能有些过时。数学和物理大概是有过一段儿的,那是100年200年前的事儿了。今天么,让我怎么开口呢,是群P时代。

数学的情人很多。物理是老相好,不用说。其他的数都数不过来。就拿这些年经常被媒体曝光的来说,有计算机,统计(这哥俩而本来是数学的分支,总算独立了),经济(一小半儿的诺奖让数学家给拿了),金融(最近不少人嚷嚷着要让数学家为金融危机负责),生物(有没有听说过托姆Thom的突变论?),甚至化学(计算化学前几年拿过诺奖)。国防部的老爷们也常常来约,火箭卫星导弹啦,飞机雷达密码啥的,好像都沾边儿。天天来找他们也嫌麻烦,有的就干脆自己养一些,比如NASA。近来环境问题比较热闹,也有不少数学家做这个的,前一阵还看到某数学杂志出了个环境专刊,有些文章挺有意思。

当然,物理与众不同。不是数学问题有物理背景,甚至物理思想对数学也有影响,这方面的例子以前可能多一些,近百年越来越少,我知道的一个例子是Atiyah做指标定理时曾经听过一个基本粒子的讨论班,对他有些启发。不过,和其他情人相比,物理和数学单独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就连数学家族内部也颇为混乱。代数,几何,数论,拓扑啥的,大家或许还耳熟。可后来逐渐有了代数几何,代数数论,代数拓扑,数的几何,更有算数代数几何。念着都拗口啊。

没办法,群P是个时代病。

这还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数学早已有了自己的独立王国。其实从阿基米德就有这样的倾向,真正成为“纯”数学家的,大概要算欧拉和高斯。而庞加莱之后,没有人敢说自己数学物理皆通了。数学似乎和不少学科都有一腿,其实八成的数学家干的活儿根本和应用搭不上边。

数学从其他学科寻找问题,汲取养料,但很快就和原来的问题走远了。好像是歌德(也可能是别人,总之是个德国人)说过:“数学家就像法国人,总是把别人的话翻译成自己的语言,然后就没人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了。。。”还有一个比喻:数学家如同一个军队要进攻一座沙漠中的巨大堡垒,当他们发现强攻不下时,他们会选择绕道而行。可是沿途的美景让他们中的许多人流连忘返,停下脚步开垦荒地,建立庄园。等到多年之后堡垒终于被攻下时,四周早已由沙漠变成一片绿洲。

很多时候,物理(或其他学科)提出的大问题只是那座堡垒,指引着方向,而数学的收获常常远过于此。

家园 关于图片,公式和pdf文档

有几位朋友提出看不到文章中的公式,不知道是不是普遍现象。如果是的话,得想些办法解决一下。

在论坛发公式是很麻烦的事情。我现在用的办法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我在网上找到一个网站:http://www.texify.com/links.php 。只要我把TEX公式打进去,它就能帮我转化为图片文件,然后我把图片链接贴到文章里。所以大家看不到公式一定是上不了那个网站,可能它被国内屏蔽了?

其他图片也是如此,文中的图片都是我通过网络搜索得来,包括相当一部分wiki的图片,有些被屏蔽完全有可能。

遇到这些问题的朋友能不能回帖告诉我具体哪些图片看不了?如果看不了公式能不能登录上面的网站?如果方便的话告诉我你们的上网地点和方式,方便我做个统计。

如果公式不能显示的朋友确实比较多的话,我可以在每个公式后面附上TEX公式,不过既影响美观,估计对大多数非数学专业的朋友未必有帮助。不知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至于有朋友提出做pdf文档,我当然是非常愿意。老实说,现在网上发布的版本是最好的版本,比我手头的草稿还好。我是用word写作的,那些公式只能以TEX的方式存在。如果我用LATEX打文章,文字的问题还好办,那些图片实在很麻烦。也就是说,我自己现在都没有一个完整显示的版本。

我不知道以前那些好文章的pdf版本是如何制作,谁制作的?说不定我可以找他们帮帮忙。

如果现在急着要的朋友可以投条给我,我先发个doc的版本凑合一下?

家园 【讨论】原来“皇后”早有外心,怪不得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了

:“数学家就像法国人,总是把别人的话翻译成自己的语言,然后就没人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了。。。”

对于玩儿物理的人来说,数学很多时候过于“絮叨”了,经常会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所以,市面上很多名为《物理学家用的XXXX》的科普读物,这里XXXX代表微分几何、群论等等。即使这样,很多物理学者还是对这些“鬼画符”一样的数学工具充满了恐惧。所以时至今日在某些物理门派里面,偏微分方程是他们用到地最复杂的数学工具。事实上“偏微分方程”足以描述大多数物理问题。也许这就是物理、数学一对老情人渐行渐远的根本原因。

数学的裙下的新“面首”,计算机、统计、金融,密码,甚至包括火箭、卫星、飞机之类的工程问题,都是“人造”科学—— 我不确定这么说是否准确。这些科学的基础是源于人类社会中衍生出的“数字”,而不是自然。而人类思维的要比自然界“繁杂”(complication)得多。 “数学”研究的是“数”的结构,所以她变得越来越“繁杂”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物理门中之人大多坚信:自然是简洁的、不随描述方式改变而改变的。真正能够与物理情投意合的是“几何”。几何中对于空间的描述,本身就是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完全可以将其称之为“物理”。几何和数学应该是两件事情,是吧?

我多年来一直有个困扰:近现代物理的大多数进展是对于自然基本运行原理的研究,例如基本粒子、统一场、弦论之类的;对于由大量基本粒子构成的“复杂”(complex)系统,大多数时候是力不从心地,例如,湍流,还有熬死无数物理学家的可控核聚变。问题是,人类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能够有效描述“复杂”现象的数学工具;或者说以人类大脑的复杂程度,有没有可能理解自然界的“复杂”现象。莫大是数学达人,不知对此有何看法。

另,word文档可以直接存为pdf的。——我也看不到公式的说。

家园 LATEX输出pdf不是很方便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