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难忘的瞬间 永远的经典 -- 风过流痕

共:💬67 🌺20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千万不要出彩色版,不然你会失望的。

正因为是黑白,整个影片让人觉得风格细腻、隽永。

家园 茨维贡大将可是勃列日涅夫的连襟

不过死的实在有点不明不白

家园 彩色的版本从哪弄到的?

卓越卖的DVD是黑白版本的

家园 关于谢苗诺夫的施季里茨系列小说

我也很喜欢这个电视剧,而且是我唯一一部反复看的影视作品。

老苏联,的确是有很地道的影视艺术。反观中国的影视作品,很多东西仅仅继承了苏联的拖沓和美国的肤浅。

谢苗诺夫创作了施季里茨系列作品,我知道翻译成为中文的有以下几个:

旋风少校--这个是“十七个瞬间”的前传,主要描写克拉科夫的导弹事件。如果大家看十七个瞬间的时候,关注一下卡尔登布隆那的台词,就会明白。施季里茨到过克拉科夫处理失踪的导弹。但是导弹没有找到,而克拉科夫的城市爆炸也失败了。实际上施季里茨的儿子是当时空投在那里的行动小组组长,他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并且帮助他们把导弹弄回苏联,还阻止了盖世太保对城市的破坏。

然后是“十七个瞬间”--这个我们都熟悉。

十七个瞬间之后可能是“奉命活下去”--主要“英雄”是谬勒。他彻底的玩弄并且利用了施季里茨。我们的英雄从这里开始落难。实际上如果不是后来被苏联战士误伤,那么施季里茨很可能把谬勒故意给他的假文件弄回苏联,导致另外一次大清洗。

奉命之后应该还有两部:

一部是施季里茨在伤愈以后如何周旋在战后的欧洲--大概是“扩张”。

最后一部据说叫做“绝望”--具体内容不知道。

其中:旋风少校,十七个瞬间,奉命活下去,扩张都应该有中文版本,网络上面可以找到。我粗粗阅读过这四个小说。

至于“绝望”,我没有看到过中文版本,不知道什么内容。不过该小说创作于1990年,正好是所谓的“苏东波”时期,所谓“共产主义”阵营的迅速崩溃时代。究竟是不是我们的英雄施季里茨因为信仰的幻灭而绝望呢?不得而知。

河里大牛比较多,如果有了解“绝望”故事梗概的,请不吝赐教。

家园 土豆网可以在线看彩色的,不过我觉得黑白的更加有味道
家园 我是觉得新鲜

thx。呵呵,当时在学校网上BT的就是黑白的,后来等不及买的DVD也是黑白的,以为没有彩色的呢。

家园 仰慕已久

但是还没看,据说因为描写间谍生活太真实,看起来有些沉闷拖沓(因为真正的间谍绝不是007那样的万人迷),老乐以为呢?

家园 我感觉谢苗诺夫的小说,属于:费劲的精彩

谢苗诺夫的小说,写作很精彩,但是在今天快餐文化盛行的日子,阅读他的小说的确有“累”的感觉。

太多的细节,心理活动和情节铺垫,而且在逻辑上面也有一些弯弯绕--优秀间谍吗,脑子不多转几下不能体现其优秀。看小说的时候的确需要逐句阅读,甚至在关键的地方停下来思索,才能体会到他的小说的魅力所在。我建议是打印下来阅读比较好。

实际上,春天的十七个瞬间这个电视剧,也不是简单看一遍就能明白其中所有的细节/语言/潜台词的含义的。我现在在家还时常拿出光碟来看,而我老婆总是不住的问这问那--女人在这些方面似乎不怎么容易开窍。

至于说007,那样的家伙怎么能做情报人员呢?也许当年佛来明的小说还有靠谱的地方,现在的电影吗,就是看看帅哥美女和特技就好了。

我认为间谍,是靠脑力吃饭的,不是靠肌肉和脸蛋。那些高级间谍应该都是聪明人里面的聪明人。如果想比较接近真实的描写他们,作者要下功夫写,而读者更加需要下功夫读。

别看我说的热闹,其实这几个小说我读的就比较粗略--我知道它们是“好东西”,但是我也没有细细消化。

我现在是懒惰加堕落呀。

家园 呵呵,老乐写作速度狂快啊
家园 【原创】难忘的瞬间 永远的经典 5

有河友提起《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的彩色版和黑白版的问题,其实本人还是喜欢黑白版,感觉黑白版给人一种沉重的历史感,而选用的彩色贴图是为了帖子的版面好看一些。至于有河友提到的关于《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的第四部小说《绝望》,本人还真没看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党卫队大队长克吕格尔将军(剧照)

被卡尔登布隆纳评价为优秀的工作人员,就是想象力差点

在影片的开头部分,党卫队驻克拉科夫市的盖世太保头目,保安总局东方分局局长,党卫队大队长克吕格尔将军在向老谋深算的帝国保安总局局长恩斯特*卡尔登布隆纳汇报工作,卡尔登布隆纳质问克吕格尔,本来应该被炸上天的克拉科夫市怎么会完好无损的落到苏联红军手里,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责,克吕格尔将军有意无意的提到施季里茨完全了解炸毁克拉科夫市的行动计划,而经过卡尔登布隆纳的调查,施季里茨回到局里以后并没有向任何人汇报这次炸毁克拉科夫的行动计划,这引起了卡尔登布隆纳的怀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叼着烟的保安总局局长恩斯特*卡尔登布隆纳(剧照)

在小说中卡尔登布隆纳的特务代号是上峰,这个代号到是很符合他的身份

历史上的卡尔登布隆纳是奥地利人,二站结束后,被纽伦堡法庭判出死刑.

为此,卡尔登布隆纳把四处处长缪勒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向缪勒下达了调查施季里茨的命令,怀疑的理由是四条

第一:施季里茨尽管是间接的,但毕竟与克拉科夫行动的失败有关。当时他正在克拉科夫,这座城市本应被炸上天去,但是却落到苏联人手里。(注:施季里茨把克吕格尔将军的行动计划交给了身为红军侦察员的小施季里茨,也就是施季里茨的儿子亚历山大马克西莫维奇,他将在作者的另一部小说《旋风少校》中登场)

第二,他曾负责寻找失踪了的法乌,但他并没有找到,至今下落不明。(注:法乌是二战期间,德军使用的一种类似火箭炮的武器代号,在影片中被称为飞弹)

第三,现在他负责研制报复武器有关问题,虽然还没出问题,但也看不出明显的进展和成绩。所谓负责,这不仅是把那些不愿与我们合作的人抓起来关进监狱了事。负责还意味着要帮助那些思维精确,有远见卓识的人…(注:这里所谓的报复武器很有可能是指的核武器,关进监狱的人大概指的是物理学家隆格教授.可怜的隆格教授正在经受盖世太保的折磨)

第四,还有那个游移不定的电台,根据所用的密码可以断定,它是为布尔什维克的战略侦察部门效劳的,现在仍在柏林郊区发报。而破获这个电台的工作也是由施季里茨负责。(注:第四条理由在影片中被删减掉了)

很显然我们的施季里茨没有完成保安总局四项任务,天知道这部电台是谁的?有可能是美国人的?英国人的?自己和苏联情报中心联系的电台?弄不好是缪勒自己的电台也说不定,换了你是缪勒,你会如何回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阿斯曼(剧照)

随后缪勒把自己的得力干将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阿斯曼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命令阿斯曼对施季里茨进行审查,并同时让另一位特务赫尔道夫对阿斯曼和施季里茨的关系进行调查,还命令一名盖世太保戈贝特随时随地的监视施季里茨,这名盖世太保戈贝特的代号叫—手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突击小队长戈贝特 代号:手铐(剧照),瞧那眼神,一看就不是好鸟

为了侦察施季里茨,缪勒连上了三把锁,这就是老牌特务头子的行事风格。

至此,针对施季里茨的调查全面铺开。 

比起前一阵子,电视台上演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充满了三角恋情节的所谓谍战片要编的好多了吧!这些编剧们是否也应该深刻的领会缪勒将军的那句话:我们是特务,表达思想只能用名词和动词,他碰到,他说,他转达.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挑个小错:安德烈我记得是公爵,不是伯爵。

战争与和平我也是很久以前看过的,依稀记得安德烈的封号,应该是公爵吧?

家园 已经改过来了,谢谢提醒
家园 我最喜欢的三个舞蹈场景

战争与和平

dirty dance 1

scent of woman

家园 似乎有个最重要的理由漏掉了?

施季里茨在任何时候都表现得太乐观了,从来不抱怨,

卡尔登布隆纳这一段怀疑也非常的经典。可惜现在不太记得原文了。

家园 谬勒有个眼神特别传神

就是当卡尔登布隆纳阐述施季里茨不够“诚实”的时候,谬勒眼光中的一闪而过的复杂--来局长办公室以前,谬勒正在吊打一个倒霉蛋并且逼问:说,谁还有失败主义情绪?

--一方面要严刑拷打散布失败主义情绪的家伙,另一方面又因为不能实事求是的谈论失败而遭到怀疑。

我觉得谬勒的心里的话就是郭德纲相声的一句台词:天底下还有好人走的道吗?

这个电视剧里面每个演员的功力都很深湛,看他们的眼神就知道。即便是这个龙套(代号“手铐”的家伙),你都能从他们的眼神里面看到很多东西。

经典眼神:施季里茨和妻子见面的场景--没有动作,没有语言,所有的内涵,都用眼睛表达出来了。

中国演员应该增加自己的内功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