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节议三国的事情 一 -- 明日天涯

共:💬68 🌺6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抱歉,例子是您举的

如果不具备代表性就没有列举的必要了,另外,不用夸耀您的宋史水平,韩琦仁宗英宗神宗三朝重臣,蔡确密谋另立神宗子嗣,这个我还是知道的,而后面两位的知名度低的多,得专门翻宋史才能找到,说没有名气很正常。

家园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自己挖坑坑自己好玩么?

你说你老老实实地认怂不是挺好,偏偏要出来嘴硬死撑。

结果短短一段话,又挖了一大堆的坑来坑自己。要不我一个一个坑地帮着把你埋上?

第一个坑

岳母去世,岳飞跑去丁忧,朝庭都没回复,人就跑掉了.

你今天上班,老板还没同意你请假,你人就不见了.老板会怎么想?

当初任命时,赵构就说,上游交给你了,你全面负责(这份圣旨还在岳王庙).然后你突然人跑掉了.这是国之大事,你倒反而当作儿戏?

岳飞丁忧时谁在指挥岳家军呢?

——当然有,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两年前岳母病危之时,岳飞也曾经向朝廷告过假。根据当时的安排,由统制官王贵、张宪暂管麾下兵马;而根据后来岳飞眼疾发作告假,其所管宣抚司事务的处置来看,也有参谋官薛弼、参议官李若虚二人代理主管。——可以说,岳飞短期告假根本不影响到岳家军的正常运作,一切事务无不安排妥当,井井有条。

由于这次要长期告假守孝丁忧,岳飞在丧母的当天就向朝廷告假,另外“乞别差官主管人马”来代替他。

而且,岳飞那根本算不上“请假”,仅仅是给朝廷一个“通知”,当然谈不上准不准的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宋以孝治天下,死了老妈自然应改守孝,这在当时是再正常不过的规矩了。岳飞给朝廷的札子就是这样:某年某月末日,由于老母病逝,我要开始丁忧了,特此通知一下~

况且,宋朝可是有明确诏令禁止在守孝期间工作的哦——“中外文武官子弟,或父兄之沦亡,蒙朝廷之齿叙,未及卒哭,已闻莅官,遽忘哀戚,颇玷风教”,遇到这种情况必须由“御史台专加纠察”——换句话说,要是岳飞不告这个假,不好意思,御史就要上门来找你麻烦了~

第二个坑

丁忧三年,朝庭多次夺情,他都拒绝.如果岳家军别人指挥得动,何必需要夺情?

哦?岳飞丁忧了三年啊?

——敢问这条您又是从哪里看来的?再给大家伙说说看?

如果岳家军别人指挥的动,何必需要夺情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难道有宋一朝只有岳飞一人逼得朝廷要“夺情”么?当然不是,守孝丁忧是制度,夺情起复就是相对应的另一个制度。国家用人之际,就算要宣扬孝道,也不可能让这么多官员都在家闲着守孝,这时候就要用到“夺情”来请求人家回来主持工作了。而且这时候还不能马上急着答应,显得你对父母过世不悲痛,御史言官还是要找你麻烦~一定要婉拒几次,朝廷再坚持几次,再不情不愿地出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既符合伦理道德,又不耽误实际工作。

这本来是古代官场人人都要经历的一个常识,你不知道也就罢了,还一本正经当作岳飞的一条大罪状来说事~我都不知道该哭好还是该笑好了

第三个坑

建炎的四大军团都是将领私军,后勤补给都是自行解决而非朝庭调度,这个早有定论.

“四大军都是将领私军”“后勤补给都是自行解决”

——敢问这是哪门子的定论?是您老拍大腿拍出来的“定论”么?

小生孤陋寡闻,要不请您老给个出处可好?就拿岳家军来说,你给大家算算,有多少后勤补给是自己解决的啊?

第四个坑

丞相如果不能代表文官集团,那还有谁能代表文官集团?支持岳飞的少数非主流文官反而能代表文官集团?杀岳飞时有几个文官跳出来反对了?宋代从建国开始,武人就是地位低下,高宗整顿兵制,收回兵权时,没有文官集团的支持,赵构一个人怎么可能做得到?他又不是神仙,换老毛来也做不到.

我说么~敢情这位是秦丞相的知音啊——

“南宋只有一个秦丞相,其他的丞相都是少数非主流的坏人,所以只有秦丞相才能代表文官集团”

“秦丞相代表了文官集团,岳飞跟秦丞相作对就是跟整个文官集团作对~”

“不支持秦丞相的,就是少数非主流的文官,决不能代表文官集团,必须要揭发出来统统打倒”

——这顶帽子扣的好大哦~我看了好怕怕哦

你问“杀岳飞时有几个文官跳出来反对?”

大理寺少卿薛仁辅、大理寺丞李若朴、大理寺丞何彦猷发来联名贺电~

更不要说作为秦桧党羽主审岳案的御史中丞何铸,因为受到岳飞感召而反水了

——别的不说,光一个司法系统的文官就几乎从上到下全部跳出来为岳飞喊冤——这个打脸不知道够不够响?

第五个坑——这本来我拿来是坑别人的,你那么兴奋要跳进来,那我不介意再加上几铲土

你在楼下说的韩琦蔡确可都是文官.立储之事还轮不到武将来多嘴.

哦,这两位你认识?知道是文官是吧?所以后面两个也当作是文官了?

那我再发一遍贺电好了:

——李璋、燕达发来贺电要求再次打脸~

通宝推:呆鹅,
家园 既然说自己知道韩蔡立储事,不知道就不正常了

我一开始给的提示就很明显了,这几个人都是有联系的

你既然说自己知道韩琦、蔡确参与立储,那么还不知道这两位就很有意思了~

家园 摩陂距洛阳许昌都不远,仍然是作预备队

地图上大概看了一下,摩陂大约是在洛阳、许昌之间,离洛阳一百公里、许昌五十公里左右的地方。

把主力驻扎在这个地方,一方面便于应对两大要地的突发事件,一面也便于调度诸军南下救援襄樊。即使是刘备出川,整军西向入关也来得及。

我以为刘备的计划中,可能是自己亲率主力攻击关中,以刘封、孟达部作为增援关羽的第一梯队,以张飞部作为总预备队或增援关羽的第二梯队(这点从征吴时张飞部的配置就可看出)。

假设孙权没有背盟,按计划得到了刘封部的增援之后,关羽部应该在荆州方面还有更大的进展,吸引曹操更多的机动兵力。

但是由于关羽的进展没有达到预设条件,刘备主力仍在汉中一线观望,等待向关中方向出击;张飞部应该是在等待刘备出川或者刘封入援之后,再视情况动作;

——所以,最关键的刘封增援第一梯队没有动作,不但加速了关羽部的败亡,更打乱了刘备集团整个战略部署

家园 虽然我也是关二黑,但说关二武艺不行确实不厚道

关、张的个人武勇毫无疑问是当时第一流的,自南北朝以降,武人的最高理想就是“关张之勇”。甚至楼主提到的岳飞,他最崇拜的偶像恰好也是关张

在被引用方面,其次一等的方是张辽、甘宁。下面嫖姚也说了,这二位擅长率领小股精锐突击。虽然倒在冲锋下的大将也不少,但是像关羽这样凭借阵前单挑干掉对方以武勇著称的大将的战例,不用说三国史,就是二十四史里那也是相当稀罕的

家园 这倒是,而且生活又比较规律,日出而做,日落而息。
家园 这就是岳飞的一次辞职

 飞方图大举,会秦桧主和,遂不以德、琼兵隶飞。诏诣都督府与张浚议事,浚谓飞曰:「王德淮西军所服,浚欲以为都统,而命吕祉以督府参谋领之,如何?」飞曰:「德与琼素不相下,一旦揠之在上,则必争。吕尚书不习军旅,恐不足服众。」浚曰:「张宣抚如何?」飞曰:「暴而寡谋,尤琼所不服。」浚曰:「然则杨沂中尔?」飞曰:「沂中视德等尔,岂能驭此军?」浚艴然曰:「浚固知非太尉不可。」飞曰:「都督以正问飞,不敢不尽其愚,岂以得兵为念耶?」即日上章乞解兵柄,终丧服,以张宪摄军事,步归,庐母墓侧。浚怒,奏以张宗元为宣抚判官,监其军。《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岳飞子云》

这就是岳飞的一次辞职,数次辞职其实不外是让功、避免引起争斗和恶名,他一直对儿子岳云的封赏请辞的目的,不外也是避免自家的功绩声望地位和势力过大,

家园 由于我把本帖转于铁血论坛,应铁血要求特此说明
家园 岳飞丁忧,张宪等人是否能指挥动?
家园 只对这个有异议

你问“杀岳飞时有几个文官跳出来反对?”

大理寺少卿薛仁辅、大理寺丞李若朴、大理寺丞何彦猷发来联名贺电~http://www.ccthere.com/topic/2321229/last

更不要说作为秦桧党羽主审岳案的御史中丞何铸,因为受到岳飞感召而反水了

——别的不说,光一个司法系统的文官就几乎从上到下全部跳出来为岳飞喊冤——这个打脸不知道够不够响

宋史记载的为岳飞抱屈的文官确实少,这些不愿做这种事情的法官中,还有后来见了岳飞的忠义才改变主意的,其他的文官并不见为岳飞伸冤抱屈的,虽然不能说他们确实和秦桧是一个意见,但是至少也是无所作为吧,反而是在秦桧当政时候诋毁岳飞的人数众多,且后来的朱熹这类人还在贬低岳飞

家园 他们两位是士大夫阶层出身,所以议储不招忌,岳飞

岳飞是宋朝开始就忌讳的武将出身,也没想后世的出身外戚的韩、贾权相那样已经融入士大夫的秩序里,掺合这个是宋朝的大忌,所以这件事情他是欠考虑,以当时的环境来说是忠过头了。

家园 我也学习学习
家园 呵呵,我再次提醒你了解一下李璋、燕达

知道韩琦、蔡确参与立储,因为是文官所以不招忌

——那么李璋、燕达二位呢?他们招不招忌?

家园 将本军人马权,蹔令统制官王贵、张宪主管

——《乞侍亲疾札子》

家园 没注意过这两位,他们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