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论北宋灭亡 -- 话龙点今

共:💬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论北宋灭亡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他的老师:“要保有一个国家,什么条件最重要”。

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子贡又问:“假使由于某种原因的限制,

不得不在三件之中少做一件,是应该先去那一件”。孔子说:“去兵”。子

贡又问:万一碰到这种情况,国家非常贫穷困苦,把军事经费撤消了还不能

维持,对于足食和立信又应该先去哪一项。孔子断然说:“去食,自古皆有

死,民无信不立”。

一个皇帝的悲剧, 一个王朝的悲剧

[北]宋钦宗赵恒[公元1100――1161]是宋徽宗赵佶的长子,十五岁被立为皇

太子。 1125年徽宗让位,赵恒继位为帝。钦宗继位以后,贬诛蔡京,童贯等

人,起用李刚,钟师道等为相。但最终难扭颓败多年的局势,致使与其父子

,妻女,王孙妃嫔全都沦为金兵俘虏,自己也病死异国他乡。

钦宗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对声色犬马等一无所好。他一上台伊始就端正政治,

肃清朝纲,惩治奸邪,任用贤能。危急万分时,他又亲自披挂上阵,与士卒

们同甘共苦,共衣食[金人粘罕的军队来到城下,这天不断的雨雪交加,皇帝

穿上盔甲也登上城墙,将供皇帝吃的饭菜分给士兵,而自己改吃士兵的饭菜,

大家都感动激奋的痛哭流涕。金人来进攻通津门,数百名士兵用绳子吊着下了

城墙去抵抗他们,烧毁敌人五个炮架,两架鹅车。――资料来源《宋史》]。

可以说在封建时代中一个君主所能做到的最贤明的举动,他都做到了。最终他

却无法挽回北宋灭亡的命运,导致父子都沦陷敌手,国家变的一片荒芜。这不

能说不是一种悲剧。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集大成的时代。凡举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在宋代都趋

于成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但遗憾大是比较起来宋代以前的汉唐等朝代。

宋人在文化制度等方面建树虽足可自傲,但在国土方面不免自惭形秽,叹息气

短。宋人从来就没有完整过自己领土版图。几呼从建国之初宋人就没少过边患。

诚然汉,唐之时也难免有边境冲突,但那却常常是汉武,唐宗穷边黩武的结果,

所谓北追大漠,勒石燕然就是常常令后人追怀歌咏不已的典型词句。

但宋人却没有这样大骄傲,常常是左支右绌,招架不迭的对付外来侵略。先先

后后和辽,西夏,金,蒙古等打过仗,也求过和,签定过耻辱的城下之盟,最

终还是走向了亡国一途。

那么道底是什么导致了宋人的这种对外交往争斗中的失败呢?表面上是宋为吸

取唐代晚期实行藩镇制度结果造成了军阀拥兵割据局面的教训。废除了常备军,

职业军队,而代以民兵性质的保甲制度的结果。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北宋的整

个国家体制文化思潮结构。

就当时的国家大小而言,无论疆域的辽阔,还是人口的众多,物质的富庶,经

济的发达。北宋比较诸国,无论辽,西夏还是金都要强许多。但是宋却在于这

些国家的战争中一败再败,这不能不使我们对决定战争,尤其是国与国战争胜

负的诸多原因,以及这些原因的复杂组合与这重组合所产生的能量,做深入的

思考。

北宋的灭亡即是一个皇帝的悲剧,又是一个王朝的悲剧。关于北宋的灭亡原因

历来各家[史学家,政治家,哲学家]对其说法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叙述],都是

有一定道理的。但我个人认为,至使宋朝灭亡的致命原因,那就是北宋朝廷对

外对内的不诚信,就是说对内失信于人民[最重要是失信于人民],对外失信于

盟国。他即已失信于天下[就失去了立国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那么在做

其它任何努力显然都是徒劳。

现在关于北宋朝廷缺乏诚信这方面的相关历史资料甚少,也许是历史忽略了这

一点[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但是我们还是能够通过一些相关资料,了解到当

事的一些情况。下面一些资料来源于《金史.宗翰传》。

宗翰本名叫沾没喝,汉语错称为粘罕。他是相国撒改的长子,十七岁时军队中

就已经都佩服他的勇敢了。等到商量讨伐辽国时,宗翰的意见正与[金]太祖相

合。辽国的都统耶律讹里朵带领二十万兵来守卫边境,太祖迎头痛击他们。宗

翰率领右军在达鲁古城把辽人打的大败.. ....。

[金]太宗登上帝位,下诏给宗翰说:“把一个方面的责任委托给你,有资历应

迁升的人,你可以见机行事任命他们的官职,因此把百道皇帝的空头任命书交

给宗翰”。宋人[北宋]来请求割让一些城市,宗翰答应说割让武,朔二州。又

请示说:宋人不把叛逃[犯罪后逃跑到宋国境内的罪犯]的人送还我们,又阻绝

燕山往来的道路,以后必然会撕毁两国间的盟约,请不要把太行山以西的郡县

割让给他们”。太宗回答说:“前朝皇帝曾同意过他们,应该割让给他们”。

宗翰又上奏说:“前朝皇帝征伐辽国之初,希望宋能合力夹攻辽国,因此许诺

把燕地割给他们,宋人已经签订盟约以后,又请求增加钱币,来取得山西的一

些城镇,先皇拒绝了他们加钱。盟约上是这样写的:不能够容留藏匿逃跑的罪

犯,引诱扰乱边民。现在宋国却有数路招募接收背叛逃亡的人,用恩情赏赐来

厚待他们,我们不止一次的写下背叛人的姓名向童贯索要,他们也约好了月日,

以发誓的形式定下约会,结果一个人也没送来。盟约定了还没有一年,现在就

是这个样子。万世和约还有希望吗?况且西部边境还没有安宁,把山西诸地割

让给他们,那诸军就失去了驻扎据守的地方,请暂且把此事搁下不要割让”。

皇帝完全听从了宗翰的请求。

等到翰鲁报告宋不送来每年应送的钱和人丁的事[不履行协议],与宋将要背叛

盟约,不可不加准备时,太宗就命令翰拿来诸路上报的户籍,按本子上登录的

地,向宋索要。而接着贽母又报告说宋破坏盟约有具体的表现,宗翰,宗望都

请求讨伐宋国。于是由谙班勃极烈杲担任都元帅,留守京师,宗翰担任副元帅

从太原路出发讨伐宋国。

宗翰从黄河南出发,于是降服了朔州,攻克了代州,围困太原府。宋河东陕西

的军队四万人来救太原,在汾河以北被杀败,死了万于人。宗望从河北直取汴

京,很久都未传来消息。宗翰于是留下银术可等围攻太原,率师向南进发,天

会四年,降服安定了一些县和威胜军,攻下了隆德府实即潞州。军队开到泽州,

宋国使者来到军中,这才知道宋国割三镇给金国讲和的事。路允迪拿着宋国割

让太原的诏书来,太原人不接受诏书投降。宗翰奇取了文水和盂县,又留下银

术可围困太原,自己回到了山西。

宋少帝[钦宗]诱使萧仲恭送信给耶律余睹[辽是被金所灭],用振兴恢复辽国的

允诺来打动他。萧仲恭却把这信交给了金国,金国皇帝下诏命令再次伐宋。八

月宗翰从西京出发.......一路宋军战败。

丁亥,渡过了黄河,润月,到汴京与宗望部队会合了。宋国约定以黄河为国界,

又请求讲和,结果没有谈成[金不会再相信了]。丙辰,银术可等人攻克了汴州。

辛酉,宋少帝到金国军队前就住在青城。十二月癸亥,少帝向金国上表请求投

降。五年四月,宗翰带着宋国二位皇帝及其宗族四百七十多人[唯独漏了康王赵

构,因为他当时不在],还有玉石,宝印,服饰,车马,祭祀的器具,乐队,灵

台图书与大军一起北归[北宋灭亡]。

从以上可以看出,北宋朝庭对于国家的对外签盟和战争之类这么重大的事都视

同儿戏,说变就变,对外简直可以说是没有一点诚信可讲。对内本国人民的诚

信也就可想而知了。

象北宋这样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周边任何国家的一个朝廷,都因为失去了诚信而

走向灭亡。现在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是不能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的,在一些硬

件方面甚至比印度还要落后十几年。大敌当前,危机四伏,我们国家的一些地

方政府的一些个别领导却目光短浅,为一些蝇头小利,背信弃义,失信于人民。

这不能不使人心里感到不安。

例如:一些城市一些企业的劳模下岗,退休工人拿不到退休工资等等这些现象,

都是一些地方政府的一些个别的领导失信于民的具体表现。

从而致使一些地方发生这样民谣:一身献给党,到老没人养。跑去找儿女,儿

女全下岗。

这将严重的损害了我们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类似这样的事情,不管是由于政府企业[国企]包括政府部门的一些个别官员本身

主观意识所造成的,还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其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

是显示出你政府确实违反了诚信。

政府的不诚信还具体表现政策的朝令夕改,以及不执行或不认真执行自己已颁布

的一些政策和法令。而在社会上的所有不诚信[包括商业欺诈],政府的不诚信自

然是罪魁祸首。

关于这方面的道理,人们也许都有所认识,而且讲起来也容易理解,这里就不多

讲了.

家园 北宋灭亡的教训就是

对于强暴只有反抗,任何妥协和软弱只能遭至更大的屠戮。历史上这样血的教训很多,所以

,这也是中国历来看重主战派的主因之一。

家园 北宋灭亡就是因为缺乏诚信?太偏颇了吧

或许作者只是借古讽今,但把北宋灭亡归咎于这一点也太牵强了。这只是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啊。

家园 言之有理,诚信在治国时用途多于立国!
家园 典型的中国大陆教育制度教出来的学生作文

记的我上学时写作文,固定格式就是无论说的是什么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最后都要联系实际,歌颂下主旋律。这文章看着真亲切。

说宋没诚信,那谁又诚信了呢?汉和唐开始都和人说好了和平共处,准备好了立马翻脸不认人,怎么什么事没有?金想打宋了找了个借口大概他们自己都不当回事倒让作者信了。那日本打中国,借口也是冠冕堂皇的,也是有理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