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论概念的由来(1)——洛克的观念论批判 -- 涉雪之狐

共:💬5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论概念的由来(1)——洛克的观念论批判

强国在与我辩论时,一旦让我抓住了他的逻辑错误,似乎总是有些不服气。

而他总爱撇开正在讨论的问题,来质疑一下我的逻辑能力。而他至今,始终以为我解释不了概念的由来问题。

那么,现在我来击碎他最后一点屏障。

【概念】的由来,这一问题,首先理解:什么是【概念】?——这个问题

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

人们认识周围事物最初形成的概念是前科学思维时期的日常生活概念。这种最初形成的概念,通常是作为对周围事物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概括,并不具有很高的抽象性。

概念是人类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或事物的理解。从哲学的观念来说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在日常用语中,人们往往将概念与一个词或一个名词同等对待。

在古希腊和罗马,概念被定义:抽象和区别后获的定义。

如上解释,

源于:百度百科的概念词条。

应是一般人所知晓的解释。也算得上陈述比较明确,不那么遮遮掩掩的解释。

至少这解释说清楚了一个内容:

概念的抽象程度进阶,是:

简单概念——抽象概念

由于——强国追问的是:

【概念】的由来。

所以本文,只探讨【简单概念】

【简单概念】,在如上所引的文字解释中,是这一句话:

人们认识周围事物最初形成的概念是前科学思维时期的日常生活概念。这种最初形成的概念,通常是作为对周围事物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概括,并不具有很高的抽象性。

这一段话,已经在某种低级与粗糙的思维层次上解释了:【概念】的由来。——源于【事物】

但这种解释陈述,很明显,犯了逻辑错误。——先验!

此解释:先验了【事物】(指康德的【物自体】)的客观存在!

为何如此说?

且看逻辑分析。

从此句解释中,很明显地看出:

洛克在《人类理智论》中,他对【观念】一词的解释的影子。

【观念】:

观念”(idea)是洛克哲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其含义十分宽泛,主要用来代表人的心灵所知觉、所思想的直接对象、材料、基本元素。是外物在心中的代表,是认识主体同客观外物联系的一条通道。

洛克否定了天赋观念论,在知识起源问题上提出了“白板”说。他断言,人的心灵像一块“白板”,或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是来自后天的经验。他说:“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一切知识源于后天经验的原则是洛克认识论的关键,是贯穿《人类理解论》的一条主线。

很显然——

强国从没注意到——我在道远先生在《逻辑与数学(一)》这一主题帖下对——洛克的观念论——的毁灭性批判。

所以,他至今还在问我——概念的来源。

而我是怎么批判洛克的观念论的呢?

解释【观念】

——洛克的人类理智论中的观念,是指:以人的五官所直接感知获取的,而人的意识宛如镜子一般,映射出外在事物的原貌的那一影像。这意味着:在人的一般思维里——【观念】与【观念】意指的那个对象,是完全一致的,包括内在结构,也是完全一致(即【同构】

观念——它是人意识中的表象。它不是——人意指的可能的那个外部对象,而是被假设为:人要意指的对象,落在意识里的直接镜像。

但需要注意的是——洛克在他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格式塔】的心理学发现。也就是说——

他写【观念】的定义时,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

人以五感所获得的感觉材料,如以眼睛捕获的颜色信息,耳朵捕获的声音信息,鼻子捕获的气味信息,身体捕获的触觉信息,以及舌头捕获的味觉信息,这些信息是没有归属于某个类概念的。

也就是说:

比如——

眼睛捕获的颜色信息,是【黄色】,但不可能是【猫的黄色】。否则,洛克就得证明:眼睛这一感知器官有思维判断与意识活动的功能。

同理,其他直接获取的感觉材料,也都是如此。

洛克忽视了这一点,所以在他的【观念】定义里,错误地认为:人的意识领域的那个表象,就是对某种可能的外部客体的直接镜像反射图像。而没有发觉:这一【观念】,有【类】或【集合】的概念性质。而这一【集合概念】的性质,人没有任何感觉器官,可以从意识的外部获取。而只能由意识活动来建构。

但是——洛克的【观念】论还是有学术意义的。

虽然,现在学术界不会把【观念】再看成——对外部进行反射的镜像。

但洛克的【观念】却指出了——一般日常语言中,谈到【某个对象】(无论它是具体的【特指】,还是抽象的【共相】)的【指称】(比如这个语词【猫】)时,所包含的真正内容——即是,人对意识中的那个被建构起来的表象的可感性的特征,或特质的语言陈述,及建构在这些特征与特质的语言陈述之上的逻辑演绎的陈述。

如上所述,正是洛克没有注意到:

以人所能具备的五种感觉能力,所能获得的感觉内容,其零散与杂乱的分呈,与【观念】这一对象下,感觉内容的整体性、协调性之间的区别。

所以,他的【意识白板论】就成为了彻头彻尾的胡说八道!

洛克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休谟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但康德认识到了。

由于——洛克的【观念】,实际是由人的意识对其感觉内容的主动建构,才能形成。

所以——【观念】就不是所谓的——意识对外物的纯粹映射。

那一被认为是:【观念】所对应的【观念】的外部原因——【物自体】,究竟是不是如【观念】所描述的建构关系?

这一问题,就没有任何被证明的可能。

人,只能说:

我有些【观念】。

而不能说:

我这些【观念】,是有外部原因的。

而且,由于——

此分析所昭示的内容,使得——人根本无法确定:

如果有一个外部世界

外部世界是否有——人所以为有的——具体的客体。

而且,偏偏,人认为——

【有外部世界】这一判断

是建立在——

【有“观念”所对应的“客体”】的前提上的。

而当【有“观念”所对应的“客体”】这一【认知前提】被归于“先验”后

【有外部世界】这一判断,

也就被否决了。

至少——

是没有任何根据了!

同样——是“先验”

那么【观念】的由来是什么?或者是:【简单概念】的由来是什么?

看看这一句话:

人对意识中的那个被建构起来的表象的可感性的特征,或特质的语言陈述,及建构在这些特征与特质的语言陈述之上的逻辑演绎的陈述。

家园 大胖子品牌沙发
家园 把人扔了, 都当计算机, 也能得出自洽的意识模型.

然后就没有哲学家的事了.

家园 说得好

但结论有点问题,如果照您的观点,那么现在就能制造变形金刚那样有高超智能的机器人了。

但现在也没有听说啊。

现在的计算机能从一张照片或一幅影像里准确的读出【物】么?

比如从蒙泰丽莎这幅画里,计算机用摄像头收取了颜色信息后,能读出:这是一个女人 的结论么?

或许能。

但需要预装辨识程序。

但人知道这辨识程序怎么做么?

人连自己是怎么从纯粹的感觉材料读出了【物】的概念,这一过程,都还没搞清楚呢。

如果搞清楚了,就能用来发展人工智能。

家园 计算机可以从蒙泰丽莎读出这是个女人。

辨识程序也有,效率高低,误报率大小的问题。这个有97.2%的准确度不过数据是根据照片,根据图像或者漫画分辩,目前还不可能。现在人工智能还停在重复人的基本判断能力上,从一系列文字和图片里提取其中包含的逻辑演缀还是不太可能。 而人之间的交流,智能的表现就是能了解对方的逻辑演缀和提出你自己的。 问题就是人之间的互相了解和逻辑演缀,本身就是不精确的和充满矛盾的,追求精确为目的的计算研究就有力无处使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