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忽发奇问:纳粹德军通过巴黎凯旋门的入城式部队是野战军吗? -- 晨枫

共:💬69 🌺6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忽发奇问:纳粹德军通过巴黎凯旋门的入城式部队是野战军吗?

那步伐叫一个整齐、威风。要是德军野战军的队列也有那么高水平,那可以赞一句了。不过胜利之师自有胜利之师的气概,这是队列训练出不来的东西。共军入城的时候也有这么个气概,尽管那时候的农民军队恐怕根本没有什么队列训练。

家园 德军第4军进占“不设防城市”巴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照片还不容易看出来

老资料电影里更加明显,好像还有党卫军通过凯旋门的一段。相信他们没有几个月训练队列的机会。

家园 同意,俺最爱看的是54,55年,84年的阅兵,打过仗的兵

精气神与和平兵不一样,有威风,有杀气。

99年的阅兵就像是看商店里的摆设,整齐好看而已。

家园 纳粹党早期群众运动往往有军队阅兵

即使是普通的纳粹党员都有很多机会参与到这种游行列队等活动。这方面纳粹其实是很拿手的。纳粹陆军训练精良有纪律是一回事,他们前期参加过很多这种阅兵分列式队列行进等活动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不完全是训练出来的。

比如元首警卫旗队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师前身,就大量的参与了类似活动。按今天话讲,简直就是常任站台的。所以,纳粹野战陆军这样行进的表现,其实并不奇怪。

家园 意志的胜利

建议看看“意志的胜利“,确实是纪录片的经典。那个女导演的名字忘了。

家园 那个女导演是Leni Riefenstahl

据说她是个天才,当时她发明的一些摄影技巧到现在还在用。

家园 里芬斯塔尔的片子很难说是记录片,文宣片的意味更重些

我记得读过那本回忆录好像说《意志的胜利》有不少摆拍的情况,纳粹的头目也很配合。当然了,意志的胜利和奥林匹亚的画面确实有震撼力,有人用一种很夸大的说法是看了这片子就会变成纳粹,还是有点道理的。

家园 跟杀气无关,与观者心态有关

受阅部队中的徒步步兵方队历年来基本上以北京军区的部队为主,与参战不参战没关系。

1955年的国庆受阅部队也不是参加抗美援朝的主力部队,步兵方队由北京军区的63、66、69军组成。

1984年的受阅部队也没参加过对越作战。南方部队除了15军很少参加国庆阅兵。而1979年对越作战的部队都是南方军区的。北方部队参加云南轮战得等到1985年以后。

家园 多谢解释

怪,俺看99年的阅兵总有“花瓶”感。。。。。

家园 这个片子的名气很大,什么时候真应该看看
家园 阅兵已经练成一种表演了

要说野战部队是否能走出气势,那绝对能走出来,只要队伍里面心往一处想,绝对是走的和一个人一样。想我们曾经接受训练的时候,某此在夜晚长长的林荫道上行军,齐步走,只能听到拇指关节刮裤缝的声音,异常整齐,中途停下的时候连立正的声音都一致。只要把作风养成习惯,队伍练出默契,都能走出来。

家园 极品的队列应该是,

在空旷无杂音的情况下,擦裤缝的声音和皮鞋跟轻磕地的声音同步。。。(当年俺们军训的时候倒顶军帽走100米向后转再走100米,教官是三军仪仗队陆军方阵的,哈哈)

家园 呵呵,对,队列转身和停止都同步

说实在话,我觉得在一条路上,看着一个连一个连如河流一样开过感觉不错,比阅兵方队好看多了。

家园 这个效果要看场地的大小了,

天安门广场那么大,如果不排大方阵的话,城楼上就看不到什么了。。。

说归到底,阅兵的是领导,呵呵。。。

如果换了我,宁可在闽南的四车道山间高速路上,迎面碰上一队几十辆运装甲车的卡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