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胡嘞两句“经济奇迹” -- 棋人鲁大耍

共:💬10 🌺2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胡嘞两句“经济奇迹”

加班煮面当夜宵,吃撑了码俩字消化消化再继续干。

昨天在河里扫一眼看见个老帖,说这些年的经济奇迹如何如何并进而展开某些吹捧。颇不以为然:票子是很多了,数字是很好看了,可为嘛儿大多数的感觉是活得越来越累了呢?不妨剖开现象看本质分析一二

首先明确一下富裕的本质是什么:并不是票子而是你所能获得的资源。钱之所以是钱正因为它可以换取资源,一旦钱换不来资源了那就是劣质手纸——因为吸水性不佳。

所以,算资源账才是本质,无论个人还是整个国家——所得的资源增加了多少,所失的资源减少了多少。这么一算大致就应该有谱了,肯定是增长了不少,但恐怕没有用钞票这个计价符号描述的那么惊人和喜人。

个人认为:账面上的漂亮数字背后一是实质增长。明摆着,30年前闲人巨多,而现在除了捞够了真有闲的哪个不是在为嚼谷奔忙?另一部分则来自原来非货币计价资源的全面货币化。从前没有用货币计价并非这些资源不值钱,而是因为它们的流通全靠行政安排无需货币作媒介。这是转型国家的特有现象。(原来的非卖品现在要估个价,这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象老毛子原本一个跟米国掰手腕的超级大国,全部家当据说评下来才400亿刀。叶利钦的N辈子后代应该不差钱了,呵呵。)

从资源的角度看,再想想前30年,恐怕也没有账面上显示的那么穷。即便不提国防和重工业,实质的生活水平在发展中国家里应该也不是落后的。好比现在的古巴,虽然票子少,可要把福利都算上恐怕世界上大部分草根是要羡慕人家的。

信口开河,文责不负,谢绝阐发

钦此

家园 我倒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贫富差距

统计上说,全社会的个人感觉到的生存压力应当与贫富差距有非常强的相关性。如果贫富差距非常小,大多数人应当没什么上进心,不会去挣什么。而贫富差距越大,越多的人会去挣,于是水涨船高。

也就是说,在全社会资源相同的情况下,越平均分配,个人主观生存压力越小。至于在资源分配处于某个平均度的前提下,个人主观生存压力与人均资源占有量之间的关系,目前还没有什么证据可以导出可信的结论。

家园 欧美日都有这个阶段吧

恐怕是难免的

家园 说得不错.资源/技术/人民素质才是一个国家富强的

标准.

拿战争来比喻,货币就是城市或者地盘,而资源/技术/人民素质才是真正的战斗部队,有了部队,不愁占不住地盘,而占地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

家园 想回个从资源到人的推导,点“回复”前发现已经被写过了

只好说,对人员起作用的,文化传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对教育的重视和精英阶层(真正的精英而非JY)的理想主义是中国的生命力所在。

家园 哪个国家不为生活奔波啊

越发达国家,大家不越忙碌?

不过玩的闲心也多了,旅游景点30年前

哪有现在这么黑压压的人群啊?

家园 可以拿生产力

或者生产效率角度看看

家园 古巴的事情不要想当然

的确相当多的古巴人为他们的社会而骄傲。

同时也必须看到,经年累月相当多的古巴人试图偷渡美国。

他们的目的地社会,公然地顽固地抵制任何社会主义色彩的福利制度。

为什么这些人还要去呢?

家园 米国是否没有任何“社会主义色彩的福利制度”

这个不难了解,不要想当然。说米国福利少那是跟他的欧洲哥们相比。

米国的吸引力在于他的整体富裕,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包括国际分工中利润最肥的一头都是他把持的,开动印刷机就能换取全世界的资源等。

不服者请找他的14个航母编队说话

家园 呵呵, 如果中国和美国只隔一条海峡?

看看法拉盛满地的福建人你就能明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