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件小事 -- aokrayd

共:💬43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一件小事

鲁迅先生是我所敬仰的人物之一。不过到了现在这年纪,多少也还是知道人无完人这个道理的。所以萨兄的文章虽然给我些意外,但也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需要为先生一辩的意思。但是后面的很多跟帖,我看了心里却很难过。骂鲁迅为汉奸,骂其尖酸,轻蔑地称其为文人,这是我所不能接受地对于先生的侮辱,我想即便萨兄文章本意也决不是要此效果吧?

先生的学识思想,不是小子所能置喙。先生的文章自从来到异国之后,也基本上没有机会再读。但先生的文章多少还记得一些,也还时时在心中想起。我最喜欢的,是先生的彷徨。尤其是其中三篇:伤逝,在酒楼上,魏连殁。小子无知,不敢谈什么艺术感受,但是多多少少也还读过一点书。还记得当年读先生这三篇,就如巨石压胸,便恨不能如先生文中所说的那样,发出几声狼嚎来。我读过的书中,少有能给我如此感觉者,所以单凭此三篇,便足以支持我对先生的敬重和仰慕。而及年岁稍长,见识稍多,每每想起这几篇,对先生之敬重便多几分。试拿徐志摩先生的风流韵事和伤逝中的故事一比如何?我以为将女人当人看,而又看透所谓知识分子之爱情,理想,和所谓激情之虚伪,莫过于此篇。而两者之道德思想之境界,高下立判。也无外乎鲁迅谈起徐总带几分冷嘲热讽。而此之嘲讽,请恕在下冒犯,我实在不觉得有什么尖酸刻薄之处。若因此便以先生无绅士风度而归到愤青一流去,那我只能说,愤青恐怕也不是一个太过贬义的词了。

现在对于梁实秋一流的人物评价是愈来愈高了起来,大约国家承平日久,现在正是莺歌燕舞之太平盛世,往日的革命者,终于也需要一些雅致的东西了。这样的文人,这样的文人趣味,终于也更可以有一些市场。我对梁的文笔确实没什么资格说三道四。单凭雅舍系列,梁便足以称为大家。只是我以为以梁为楷模而讥之先生以尖酸,实在是把先生瞧得太低了些。梁一流人物,几千年来绵延不绝,几千年后大约也不会太缺。而先生我却以为几千来之少有,以后的日子只怕也不见多。

试举大家都熟悉的这篇一件小事为例,我不想谈此文的艺术成就,若仅就思想上来说,我以为此文一出,先生便于同时代之文人,更于中国几千年来之文人传统划了一条界线。中国的文人是什么,就是士,多的是所谓士绅士大夫也。虽然也会有人说一点什么老农之为师之类的话,但士一阶层是毫不怀疑自己传文载道之历史责任,更不会怀疑自己劳心立德的崇高风范的。可是偏偏这篇文章里,先生看着一个车夫,却觉出他的大出来,觉得自己皮袍下的小出来,这岂非是风流尽丧?而且更重要的,从这一篇里还可以隐隐觉出先生一个更长期的主题来,那就是所谓知识分子其实是算不了什么的。整本彷徨,即是先生对自己的拷问,也是先生对士一阶层的拷问。我以为此一拷问较之于五四诸公还有一明显不同。五四诸公是相信登高一呼,天下响应的。我觉得先生更厉害的一点,却是在拷问士一阶层能担得起这份领导责任吗?在这一点上鲁迅先生真正颠覆了几千年来中国的政治与文化传统。而从一件小事一文中,便能看出先生一面在否定士之本身时另一面所寄于的理想的指向。毛能从众人中一眼便看出先生,以为先生的方向就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实在是自有他的见地的。

先生从一件小事中引出了一个大问题,这绝不是简单地所谓向劳动人民学习就可概括的。士一阶层自春秋战国以降,便于中国的政治命脉相紧密联系。为什么能如此呢?我以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士的出身。士本是末等的贵族和平民中的先进,因此他们自然地便形成了一个桥梁,沟通于上下层之间,真正地将国家的意志实施到人民中去,又将人民的意见反映到上层来。士一阶层,是有他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的。汉朝的士大夫敢劝汉帝禅让,宋的士大夫要争一个帝师之礼,都是这种精神的反映。然而士一阶层自宋以降七百年,却是在不断的腐朽堕落中。在思想上,他们超不过佛教的信仰,在政治上,他们打不破皇室的独裁和中央的集权,而在文化上他们也少有中国汉唐时之作为。在明,科举和等级制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名利思想灌输到每一个读书人的心中去。在清,出仕便是对异族的屈服,是将孔子之夷夏之分置之于不顾,是将民族大义置于不顾。所以明清以来,士在道德上,思想上,文化上,处于全面的衰竭之中,然而此一阶层,尤然视自身为中国理所当然之领导阶层。更为重要者,在于经济基础之变化。经过宋以来的演变,中国的经济基础以形成以士绅为核心,以官僚为群体的一个庞大剥削系统。士绅大夫们,就是农民最直接的剥削者。士,早以从最初的人民的代言者,成为人民最直接的敌人。所以中国的土地革命,首先便是对士绅而来。

然而士一阶层自有他自身的优秀传统。我以为先生才是真正的这一阶层的优秀代表。清末之际,最可称道者,莫过于西方文化对中国之冲击。然此一文化中最值得注意之趋势,莫过于所谓人的觉醒。我以为这一觉醒有双重的意义,它一面意味着人对宗教的重评估,而另一面意味着在制度上,在文化上对人的权利从贵族扩展到平民中去,并随着时代扩展到儿童,妇女。然而问题在于,在中国,这种觉醒似乎仍然是局限于士之本身,譬如,大家都开始要爱情了。给了许多徐一流人物更方便地甩掉老婆的理由了。但是先生却是第一个将眼光转移到所谓下层人民的身上去的人。在这一件小事里,先生不再是一个启蒙者,领导者,他将自己置于被质问的地位,他自觉地意识到了士自身的软弱而将劳动人民置于更高的位置上。这其中的深刻含义,不是可以轻易地抹杀的。左翼也好,右翼也好,少有人能真正从内心深处意识到此点。以后的几十年后,才会有闻一多再一次自觉地接过这面旗帜。

先生的这种自觉反省在延安讲话中得到了党的呼应,更进一步地在以后历次的政治运动中对不断发展,并最终形成了一种所谓士的原罪。然而这是政治势力之利用,非先生之罪。反而是在这个所谓的新时代里,我以为先生所置疑的依然具有活泼的生命。我读钱穆先生的文章,常为钱先生对士之觉醒振作的呼喊而感动。然而我以为现在的所谓知识分子们,若不能如先生那样拷问自己的灵魂,若不能如当年的革命者那样真正地融入到人民中去,将自身的疾苦融入到人民的疾苦中去,那么所谓知识分子们,依然只能是如明清之际一样作为统治者的帮闲而分一杯羹,或是在黑暗中发出一点微弱的呻吟而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心有戚戚

不管别人怎么评判,我对鲁迅先生还是保留一份敬意的,即使我明白他不是完人,他也有生存的压力。

批判鲁迅的人一定没有读过多少他的文章,也没有联系当时的环境。

先生的文章有其尖刻之处,有不明真相而一时之快之处,但是通读先生的文章,我觉得他还是对得起“民族魂”这三个字的。

家园 鲁讯还是可敬的,但也只有那样的环境能够出现鲁迅这样的人
家园 A兄所说不错

兄弟写那篇文章的目的并非是要推倒鲁迅先生,而是为抗战空军争它应得的荣誉。毕竟鲁迅先生的文章影响太广,对真相的影响太大了。

家园 偶看贴一向不回的,但是今天不得不顶一下。

顺便说一句,当今中国知识分子里对劳苦大众的命运感同身受的人早已不是少数,现实允许他们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少了。

家园 这话说得有道理,跟时事造英雄一个意思

要是早生50年,左宗棠也就是一个教书先生;毛泽东要在现在,恐怕也是一个网上发牢骚的有名id。

家园 这句话不一定准确吧

“批判鲁迅的人一定没有读过多少他的文章,也没有联系当时的环境。”

这话我有保留。

可能是因为中学里的鲁迅作品太多了,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所以从上大学起,凡是关于鲁迅的论战,我基本上都要拿来看看,鲁迅的大部分文章,尤其是杂文,还有论战对方的“原文”我也有意识的看过不少,感觉很多批鲁和非鲁者对他的文章还是做了很完整的阅读的,在“批判”的时候很多也恰恰是联系了当时的环境(怎末联系的当然和捧鲁者南辕北辙)。很多时候,事实的非议双方并不大,而要紧的是从各自的价值观所作的完全不同的解读。要说偏颇之处,恐怕双方都有。就拿说胡适是汉奸,说顾颉刚“反对民党”以及对梅兰芳的某些评论来说,在事实认知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双方的理解可以完全相反。

家园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完全同意您的观点,也许是因为爱之愈深,责之愈切的缘故,先生行文或有所尖刻偏颇;或许由于所处时代的局限和所了解信息不完全的缘故,先生文章偶有瑕疵;先生身后被树为旗帜,如同孔孟被供奉而其言论被有选择地地借用来实现某些目的一样,可这与先生无关,先生若在世,必会奋起驳斥。

先生第一个剖析国民劣根性,也深知中国知识分子之弱点;先生最同情劳苦大众,民族魂三字,先生当之无愧。稼轩先生挽朱子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同样适用于先生。先生是真正的民族脊梁,留下的文章精神,对今日之中国和中国的知识分子,仍有重大启示和意义。

陈寅恪为静安先生所撰碑文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这也是先生的写照。毛公建国后对罗稷南所言,是因为深知先生是一个战士,决不会改变独立的人格,不会停止以笔做武器的战斗,不会写歌功颂德,曲阿附世的文章。先生的批判精神,对所有统治阶级,都是威胁。

对先生的攻击和诬蔑,并非始于今日,先生在世时亦绵延不断。这些文章,都可借用杜工部一首诗来作答: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家园 这句话我是得修改一下

一时之勇,写的有点急了。

我看过批判鲁迅先生的一些文章,如果是理性的分析,大多数在文章的某处表示对先生的理解甚至敬佩。比如像萨苏的原文,虽然对先生的某一篇或者几篇文章有质疑甚至不满,但是不等于说作者对先生本人的不敬,更不会得出先生是汉奸的结论。这种汉奸的说法是我说的“没有读过多少他的文章,也没有联系当时的环境”却批判鲁迅的人才会提出的。

不同的人对鲁迅先生的看法不同,不仅仅取决于他们理解鲁迅的程度,还取决于判断力。老实说,读过大多数先生的文章后,我怎么也无法想象先生会被人指为汉奸,尽管我认为这个世界无奇不有,什么事情都有可能。

家园 哦,汉奸的提法我是不认同的

我的看法在

http://www.cchere.com/article/239105

里写了。

这末说吧,我不同意拽住一两件个人生活上的小事来做“汉奸”或者别的什末联想,但希望对文化人物(尤其是过去大树特树的人物)的定位能有一个从“唯一神”到“诸神之一”的转变(并不是要把他们从神坛上扔进厕所里);毕竟很多这样的“神”在过去成了打人的棍子,给很多普通人带来了痛苦。至于他们在历史上的定位到底如何,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我相信未来会有一个大致的结论的。

家园 支持一下,

我觉得对鲁迅说什么汉奸有点过了,他又没象他弟弟和汪那般,假如结识日本人就算汉奸,那孙中山蒋介石都是了。

我觉得周先生文笔是好,绝对是响当当的一流人物,至于杂论也大都很出色,但是对于杂论的观点是不是都正确,我还是哪个意见,世界上没有完人,对于一些鲁迅不了解的东西,鲁迅就评论之,那些评论我不认为都对。

当然,先生的品格气度等等不是一般如徐梁等人可比的,文坛领袖这不是说说而已。

家园 【人物】人的最大悲剧,往往就在于他/她被造成了神。

于是乎,本来人之皆有的瑕疵,变成了十恶不赦的滔天大罪。

鲁迅一生,横眉冷对千夫值,俯首甘为孺子牛。死后却被捧上了天,非先生之过。适当批评,提醒你我即便是先生,也是凡人,也是有可批评指责之处的。但有意无意地挑毛病,甚至妄下断语。有失厚道。

其实,鲁迅文章,尤其是“匕首投枪”型的,确有过于尖刻刻薄之嫌。急躁之处,妄下断语也是有的。what comes around goes around. 叹息之后,突然有迷惘之感。。。

家园 说得好。打听一下,你说的萨苏原文在哪里?谢谢。
家园 萨兄的文章我一向是很喜欢的

不可多得。实在是西西河的第一功臣。就是萨兄的这篇文章其实我也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鲁迅说错话也不是第一次了。只是看到一些回帖,不免觉得过分了些。鲁迅是我所敬重的人物,看到人这样说他,不免觉得伤心。更何况今日的时代,我觉得反而缺的是鲁迅这样的人。鲁迅的文章并非一味以骂人见长,其深沉的爱心,锐利的见识,和渊博的知识才是核心。现在的时代本是一个剧变的时代,可惜却还没有出这样的人物。萨兄其勉之?

家园 萨兄的文章在这里

http://www.cchere.com/article/234806

文章写得很厚道的,也是有理有据。但要为先生争一争也还是可以。只不过在下从来未曾将先生视为圣人,所以萨兄说得很充分,我也不想说什么,先生说错话的时候也不少的。只是在跟帖中有人将先生上升为汉奸,文人,又鄙薄其行文刻薄,更于胡梁来比较,我心里就觉得特不痛快,所以自不量力说了几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