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探讨:小本钱,大生意?micropayment -- 铁手

共:💬44 🌺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高兄,不才觉得你的两个关键有问题

第一 是微额支付市场的总量问题。无容质疑,微额支付这个领域大的惊人。从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到最近的反弹,如此短的时间足以说明人们在感受到互联网方便快捷后对有价值信息的强烈需求(虽然有很多色情信息),只要是有价值的东西就存在一个买卖的问题,而且信息提供者得到回报之后,会更加专注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虽然微额支付和其他支付方式相比才刚刚露出水面,但是微额支付才是真正的冰山!

既然是冰山为什麽关注的人少呢?呵呵,不才以为一个商务模式的问题,一个是技术的问题。在数字信息的买卖过程中有三个角色:客户、服务提供商、交易第三方。服务提供商通过交易第三方进行产品定价,客户通过向交易第三方付费后才能享受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客户也可以通过交易第三方对服务提供商进行投诉,bitpass就是通过定位于小商户,才形成这个互利互惠的三角形的,而yage定位在新闻行业等。

客户--服务提供商才是这个三角形中最牢固的一边,因为客户购买服务是在喜欢的前提下(就像我每天都回主动到河里转一圈,看看有什麽好帖子)。但是,客户对付款不会很感冒的,只有服务提供商表现的比较主动,而小的服务提供商一般没有精力过多的改造自己的网站,所以对内容的保护就落在了交易第三方的身上,在几乎不修改服务上网站的基础上保护数字内容,并且工作做多了交易第三方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微支付嘛),做少了又起不到保护的作用,没有技术上的创新,简直是痴心妄想,bitpass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其实paypal最适合做这个,但是她却没有这麽做,我考虑也有这方面原因,另外,paypal有和ebuy的结合优势,重点放在信用体系上。

第二个问题 信用体系。我觉得微支付发展的初期,根本谈不上,比如我浏览河上的帖子(加入cchere也使用了微支付),如果出了问题,花了钱而看不到帖子,我想一般情况下我也不会追究的,就几分钱的事,追讨得成本太高。同时bitpass在投诉方面也有考虑的,但我觉得这不是重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稍微解释一下

zmeng兄的帖子对不才了解微额支付很有帮助,谢一下先。

不才以为,提出的两个关键是容易忽视的问题。美国的科技创新做得好当然有纯技术方面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商业运作规律的熟悉。技术不是最重要的,能否挣钱是根本。

就第一个关键来说,不才希望能对市场潜在需求有一个理性的分析和至少是半定量化的结论,这是新技术能否流行的最基本前提。不才也觉得这微额支付前景很好,可究竟有多好不能拍拍脑袋就给出回答。尤其是中国市场与美国有很大不同,美国流行的东西中国不一定流行,即便能够流行也有个时间问题。不才只是认为,在中国发展新技术一定要具有经济理性,要做出符合中国情况的科学判断。因为中国是个资本稀缺的国家,而搞技术又需要大量资本投入,所以技术创新应该鼓励,但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重视经济分析。

第二个关键zmeng兄的看法似乎有些问题。正是因为如果支付后却没获得商品,而消费者又因为成本原因不愿追索,所以若想大规模开拓这个市场就更应该重视信用问题。如果信用不够,那么消费者必须在购买总成本中加上较大的预期损失,这等于提高了商品价格,不但对微额支付的交易第三方(中介)的业务产生不利影响,对商品的最终提供者也是个打击。

不才总结一下,微额支付市场的发展面临三个基本问题:

1 有多少价值的商品需要用微额支付方式付款,或者更适于用这个方式付款,这种市场的潜在需求能否给带来足够的收入以抵消投入的成本?

2 即使市场的潜在需求较大,为什么人们会相信交易中介以至于愿意将钱交给他们倒手,这对消费者而言有多大风险?(这种风险不包括由于技术原因导致货款丢失的风险,纯粹是交易中介自身的信用风险)

3 如果市场潜在需求,大量消费者又确实信任交易中介,那么交易中介如何通过提高技术水平等方式降低交易者的成本(包括实际费用和方便程度)使得潜在需求变为实际需求?

不才也同意技术非常重要,但提高技术是在一些基础之上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好啊,这河里不才越多越好!!!
家园 好文。PayPal没有那么做是有原因。但目前看来信用卡公司也有兴趣了

之前w3c甚至想弄出一个小额支付的规范来。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放弃了。

BITPASS的做法是,在做为第三方的同时,类似PAYPAL的角色,也同时为网络内容提供商提供技术手段来在一定程度上检票员的功能。

个人以为,小额支付的市场在于网上的内容提供方面,比如音乐、VIDEO、文章、图片等等,也就是不需要有任何“实体”的交易。

信用方面,我前面有提到,但是当时只考虑了作为卖方所需要考虑的第三方的信用。受兄启发,也应该考虑作为消费者来说的卖方的信用。这点上,如兄所说,小额的交易,未必那么在乎。BITPASS的做法是由用户反馈对卖方打分,大概类似于EBAY或者AMAZON的,并根据这个打分来调整手续费率。信用问题最终会反映到利益问题。另外,可以和看电影类比:看了电影后,即使不满意,也不太会有人想着去退票的。

家园 技术、市场定位、风险考虑。门外汉的想法

微额支付的关键的确如老兄说,不在于技术的限制,而是在于市场有多大。

技术方面,有两点,一点是怎么保证验票后才能看到内容提供商的内容,一点是作为中间人,怎么保证交易的安全性。这些技术并不新鲜,有现成的。成本方面,因为是小额的,哪怕技术相对简单,特别是对第一点而言,也不会因为要过分谨慎的考虑安全问题而导致成本的增加。

市场的定位,是在于网络上,数字媒体的交易。这样的定位,也许对于“市场潜在需求有一个理性的分析和至少是半定量化的结论”方面,会有些帮助。

交易的成本,细分一下,可以分为卖方成本,和中间人的成本。从BITPASS的做法,卖方的是基本明确的,可以预测的。作为中间人的成本,就涉及太多问题了。总量是个大问题。

不才总结一下,微额支付市场的发展面临三个基本问题:

1 有多少价值的商品需要用微额支付方式付款,或者更适于用这个方式付款,这种市场的潜在需求能否给带来足够的收入以抵消投入的成本?

2 即使市场的潜在需求较大,为什么人们会相信交易中介以至于愿意将钱交给他们倒手,这对消费者而言有多大风险?(这种风险不包括由于技术原因导致货款丢失的风险,纯粹是交易中介自身的信用风险)

3 如果市场潜在需求,大量消费者又确实信任交易中介,那么交易中介如何通过提高技术水平等方式降低交易者的成本(包括实际费用和方便程度)使得潜在需求变为实际需求?

试着根据了解的情况简述一下:

对1、“市场的定位,是在于网络上,数字媒体的交易”。

对2、因为是小额,对买方来说,可承担的风险相对比较小。可类比于买了一张电话卡没打完。

对3、降低交易成本从技术上可能有限。是否可能采用集中一批交易后来个总的交割,来降低第3方自身成本。有点象缓冲的概念(不知道经济学上怎么说)。买方是预付的形式,和第三方的交易是相对大额的。卖方的交易是小额的,每笔都做实际的交割,显然不合算。可以等到总额达到一定程度,再做交割,之前一律只做记帐。

家园 铁手斑竹怎能说自己是外行

首先就提出市场细分和定位问题,显然是行家里手。不才又学习到一些关于微额支付的东西,多谢,呵呵。

家园 一点浅见给铁手大王参考

在下认为微额付款的关键在于这个商业模式与其他付款工具(比如PAYPAL)的区别到底有多大。区别越大,成功可能性越大,反之亦然。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商业模式的风险在于市场上现有的成功公司也可能提供同样的微额付款服务,老外把这种坏蛋行为起了个名儿, 叫Straddle。意思是我先看你玩儿,如果你死了我就说两句同情话完事儿,你要是成功了,嘿嘿,俺比你拥有的资源多的多,马上大笔资源投入同样的生意跟你头碰头竞争,到头来市场上就没你什么事儿了。好嘛,您老辛苦拉车,过石头子儿路的时候没人帮忙,等你累死累活的把车拉到阳关大道上,大夥儿全都笑嘻嘻地跳上你的车了,你说资本家坏不坏?所以说如果对于微额付款这生意PAYPAL等坏蛋因为或技术或市场或历史等等原因很难在短时间内STRADDLE,那么就有成功的希望。成功希望值与PAYPAL等STRADDLE的困难值呈正相关关系。从这个角度看,实际上PAYPAL,大信用卡公司提供这种服务非常容易,您想,客户通过PAYPAL付一元和付5元没什么区别,所以这个商业模式比较悬(唉,本来是想献计一条的,怎么好象变成给铁手大王泼凉水耶)

那么运通的老总什么的怎么这么热心呢?无他,各村儿有各村儿的高招儿。风险投资界(甚至任何投资界)也是个食物链的生态,关键是上家和下家的关系。人家运通老总跟金融界的下家们熟啊。他们可以通过运作包装,最后撺掇着某银行什么的一把把自己买下,发财去也。反正买家的CEO什么的也不是掏自己的钱来买,胡乱拿几亿买个生意,只要分析师那里的工作做到位,买家的市场表现一定漂漂亮亮的,花花轿子人抬人啊。拿老祖宗的东东来套,算三十六计中的“借尸还魂”吧。死人骨头什么的除了虎子他们喜欢买回去拿菜刀划着玩以外,谁会买?能卖好价钱,不在“尸”,而在乎“魂”之间也。所以关键问题在于咱自己是谁。地主老财大冬天敢穿背心裤衩出来跑步,咱贫农下地干活还是得靠老棉袄?无他,竞争资源优势不同也。

给铁老大泼了杯冰淇淋,勿怪勿怪 上次好象酋长兄亲自垂询在下是干嘛的。俺自己捣鼓点小生意,现在正破产充电呢。唉,又得下地干活儿了。大家慢玩儿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电子交易的特点是交易边际成本为零

也就是多做一笔交易给卖方增加的成本为零。对银行来说,多做1元增加的成本为零,多做10000元亦然。

银行的成本和银行向客户收取的“费用”(那是客户的“成本”)似乎是两个东东,得分开考虑。

家园 关于微支付

不才以为,商务和技术无所谓那个重要(都是为了人民服务嘛),水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才是最需要关注的、重要的!

技术方面,有两点,一点是怎么保证验票后才能看到内容提供商的内容,一点是作为中间人,怎么保证交易的安全性。这些技术并不新鲜,有现成的。成本方面,因为是小额的,哪怕技术相对简单,特别是对第一点而言,也不会因为要过分谨慎的考虑安全问题而导致成本的增加。

象bitpass那样能够让内容提供商对同一页面中不同的内容分别定价销售,客户如果只买其中一项内容时,bitpass如何从用户预存的账户上扣除用户应付的金额,而不会造成多扣,敬请赐教。

市场的定位,是在于网络上,数字媒体的交易。这样的定位,也许对于“市场潜在需求有一个理性的分析和至少是半定量化的结论”方面,会有些帮助。

还是太大,吃不下,就会被撑死。

而象yage服务于新闻媒体行业(比如:纽约时报),这些服务提供商一般比较大,有自己有完备的信息系统,yage不仅提供收费,同时辅助服务提供商向深层次挖掘服务质量(说的有点虚,有了解的人可以具体说说)。

bitpass定位于那些网络上数字媒体的小商户,他们很多是个人(比如:卖漫画),以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为主,他们的网站没有用户信息和安全认证,他们也不关心这个,他们只在乎收入,这些都由bitpass来做。bitpass以其易于安装、实用的技术方案吸引着不同的小商户(比如:提供图片、文章、铃声等),同时喜欢小商户服务的个人用户也会越来越多的被bitpass管理起来。

这是一个品牌和用户积累的过程,虽然能够赚取手续费,但运通、american express应该更看中的是这些用户资源。有了强大的用户资源,这不有点象paypal了吗(bitpass的用户名也是邮箱),甚至可以携天子以令诸侯,除了微支付,想干什麽就干什麽。

  不才以为微支付简直一个曲线救国,窃以为现在不管是用户还是商户对微支付的需求已经成熟了,(除了兴趣和爱好,一点稿费都没有,我才懒得花时间写东西呢),下面看具体怎麽做了。

(我原公司就曾经想通过和cchere、天涯等合作,提供支付方式,间接积累用户,但是由于没有好的技术方案而作罢了,哈哈)

家园 还是铁手大王狠,一出手,大家伙就全亮真家伙啦.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啊.
家园 能不能详细谈谈芬兰的情况?
家园 兄台高见

资本是市场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原动力,而利润是资本运动的原动力。

不才以为,目前微额支付市场还没有一日千里的速度发展起来就是因为它还没能提供可靠且可观的利润。如果利润可观,那么银行也有可能加入进来。现在银行业竞争已经很激烈,而传统的存贷业务又会增加不良资产,微额支付(如果有利润的话)可能成为银行业务新的增长点。银行本身具有信息网络和实体网络(分支机构和储蓄网点)发达的优势,中国的银行更是如此,而这两条对于微额支付而言确是也是竞争优势所在。

家园 芬兰的情况我也是一知半解,只是大概知道有这么回事,

有一次做一个风投项目,一个合作公司的人,简单介绍过芬兰的情况,说芬兰的手机支付系统非常发达,说手机已有代替信用卡的趋势,在芬兰很多地方手机可以支付汽油费\车费等费用,而且慢慢的成熟的渗透到了日常生活,若这方面的情况是真的,那芬兰的经验将是非常可贵的,但我个人而言,有些半信半疑,因为这种模式的建立,将会对金融业产生比较大的震动,可现实中并没有明显的感觉到.所以希望国外的朋友能查查这方面的资料.

家园 关于大资本进入竞争问题

老外把这种坏蛋行为起了个名儿, 叫Straddle。意思是我先看你玩儿,如果你死了我就说两句同情话完事儿,你要是成功了,嘿嘿,俺比你拥有的资源多的多,马上大笔资源投入同样的生意跟你头碰头竞争,到头来市场上就没你什么事儿了。

这个我倒是感觉不用真的太担心,现在的金融体系其实很发达的,这方面的事,只要公司从成立时,就考虑到增资的问题,在成立之初就严格的按现代公司的要求成立并动作,若真的开发市场成功了,真的有漂亮的现金流回来,而且市场的前景及想象空间足够大,就是能让大资本家心动的时候,他有大资源进入,你也不用怕,她今天说明天进入,你晚上就可联系投资银行,她后天宣传给投1000万美元,那你后天晚上也基本能拉到800万美元或更多,就都是现实的.当实际的利润或利益出现时,资本倒不会是难事.另一方面的优势就是,这个项目市场是你们自己开发的,基本有一个成型的团队,而这个优势不是说有钱就能买到的,投资银行其实对团队和市场前景\营利模式都是很看重的.

最大的问题是在青黄不接时,公司过了一道坎才能有正现金流或更好的财务报表,而市场似有前景又没有,你相信有,可说出来却不法明确的证实,你自己有信心或投资银行们却用怀疑的眼光研究着你的报告,这才是最可怕的拐点.

其实真正的理想状态的风险投资好象不太现实,一个概念出来就有人大规模的投入,其实这可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风投的钱会慢慢的按阶段的投入.而这时团队的工作就是最重要的了,我原来在一家民间的投资银行工作时,接触了大量的项目,可很多团队的能力并不全面,要么技术要么好,可勾通能力太差,要么嘴能天花乱坠的乱说,但并没有实际的投资价值,而且投资银行看代价值的观念和一些团队的差异也很大.

写到这补一点:选择合适的投资银行也极其重要.

很多投资银行对项目的理念是不一样的,有些追求发现第二个GOOGLE,有些追求发现能正常发展的中小企业,这样的投资银行对风险的承受和管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事前分析清自己的目标和要求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感觉团队中一开始就应有能力用投资银行的语言和投行的人交流,这样会事半功倍的.

另外再补一点,我现在发现国内有些商业银行在开发或说整合新的借记卡付款方式,即开设一张专业用于付款的借记卡,通过电话\网络银行可在自己其它的账户划钱进入这个借记卡(为安全只能同名划账),钱进入这个专用的借记卡后,可将电话费\水费\电费等在这个账户支付,(这个支付账户容易透露客户信息,所以通过中间借记卡,进行账户的安全隔离),这种方式若发展起来,特别是银行愿意宣传或有强力公司合作,完全可以成为一种预付款的支付方式.基本可以解决安全信用支付结算分成等现阶段的瓶颈问题.

家园 香港有一个八达通,

用过的人都觉得很方便.不仅在公交上,在一些MALL里也可以用于小额支付.其实就是非接触式IC卡,但国内除了用于公交和门禁外,没有更多的用处了.

这种卡不记名,不挂失,有卡号,可充值,对于网上的小额支付完全能够胜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