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由虎大的《一叶知秋》做的人口统计图表 -- 范进中举

共:💬103 🌺6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美国历史人口一直是向上的

mshome,美国是新世界的一部分,历史上一直人力紧缺,所以历史上一直是靠大规模移民来支持他的人力资源的,从美国的人口统计图上看,她的人口一直在增长,尤其是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的10年代,19世纪的人口增长和移民涌入正是美国20世纪崛起的人力支撑,也是20世纪中叶后称霸世界的资本,因为19世纪下半叶,正是“老洛克菲勒、安德鲁.卡耐基、摩根”一代人,他们的崛起对应的正是美国镀金时代。看美国历史,你会感觉到天佑美国,在他们需要资本的时候,加州金矿发现,大淘金时代给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带来急需的资本,当年可是金本位,而19世纪美国有着几乎无限的土地,资源同时他们的政治制度在内战后也破除了对生产发展的阻碍,欧洲旧世界的资本大量涌入美国。制度、人力、资源、资本、还有19世纪20-30年代科技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上的普及,让美国在19世纪蓬勃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电报、电话)在适宜其发展的制度、人力、资本的支持下在美国发生,欧洲也没慢。使得美国在21世纪经历了“咆哮的20年代”,而两代人(洛克菲勒一代、亨利 福特一代)的人口增长以及19世纪末大量欧洲移民的涌入,带来的就是美国国内经济的爆发式增长。

而这个就是我们现在经历的,大babyboom和1980年代起来的小babyboom,但是美国在战后有一个大babyboom而我们在80后一代后是人口的数量级的下降,美国战后的大babyboom支撑了第三次技术革命,并带来美国战后的长久繁荣,在亨利 福特一代和他后面的一代人把美国送上霸权巅峰是,正是战后的史无前例的大babyboom牢牢夯实了美国的霸权的人力底座。

而我们 没有!

其实 这次始于2007年的危机,也是美国以及欧洲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富裕人口开始进入大规模退休阶段的拐点,美国人、欧洲人的消费高峰过去了,他们不可能像以前的岁月那样消耗我们的产品。外向型的经济将面对的是漫漫10年长夜。

由美国人口2-3亿,拉拉杂杂这么多。

家园 先送花,再说一句

就算我们现在没有婴儿潮,哪怕是人口下降,也比美国当年(包括现在)人口多出几倍,如果人的素质足够的话,至少应该达到美国的水平没问题。

不要忘了计划生育口号的下半句:“提高人口质量”。如果只是认为经济发展是人口的简单叠加,这是静态的看问题了,虽然最后经济发展了(暂不考虑边际效应),可是人均生活水平还是那个德行(新增人口不是光生产不消费的)。与其拼命多生孩子(生出来送到深圳去打工?),不如想想怎么好好提高个人的劳动生产率,哪怕真能到美国的一半,我们也是世界老大了吧。

家园 上海公布出生人口率是1.08

非常恐怖的一个数字。

家园 【原创】从1998-2007高校招生人数变化看国家的良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所有人都知道98年开始的高校招生大扩招,18-22岁高校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上升到2007年的23%.这个数据来源是根据教育部的历年统计数据,包括了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

为什么要包括成人高校呢,因为成人高校也是提供高等教育的,出来的人虽然不如本科生,但是总归在知识结构上比高中生强那么点吧,即使是打游戏几年,不是也练了个对IT的脸熟不是?而且国家算毛入学率的时候也是这么算的,用普通高等学校的是算不出那个公布的比率的。另外从2002年后民办高校蓬勃兴起,很多大学办独立学院,这个数字不算在招生人数里面,国家没有给,只有在校生人数,于是我们还要看在校生人数变化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啊,吃饭先

家园 【讨论】接上面

吃饭回来了,这个帖子是不是大家一看到数据就晕了,一点不热烈啊。这个帖子不是探讨 计划生育的,探讨了没有实际意义,毕竟已经正式实施20多年的政策现在还没有要改的苗头。但是我们活在当下的中国,未来的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是最不容易改变的变量,你不能明天要上项目,今天就蹦跶出一个大小伙子是不,那要20年前,月黑风高夜......是不是?同样的,今天粮食不够,你不能立马说就少了几千万人不吃饭?

人口的趋势,在给定全技术要素,就是A基本不变的情况下,L的变化带来生产力的变化,人出生到死亡要经历几个消费生产阶段,这是给定社会、技术条件内比较难以改变的。

回来说这两张图,对照人口出生图,不由得感慨,朱老总果然厉害啊,一个扩招正好把80后的中国最后一个babyboom给扫进去了,这个扩招一下子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劳动力结构。注意啊,大学生因为这个扩招不是精英了,是劳动力了。也奠定了未来中国中产阶级的人力基础。

当然扩招是量的扩,不是质的进展,这个10年粗放的发展,让人有很多议论之处。不过毕竟,中国一跃而成世界第一大高等教育国(量上说)。所以说什么当年朱老总是为了拉动内需,搞了教改,我是不信的。98年东南亚经济危机不过是外因,不过借危机面前推动改革的由头,中国的事情还是要看我们自己的。

我们可以想象,中国从78年改革开放之后,正是前面的建国一代人壮年时代和63-73一代大babyboom慢慢进入工作年龄的时点,于是就业压力困扰着决策者,毕竟我们在改革之前,主要打的是重工业的底子,吸收不了那么多劳动力,我们一穷二白,缺的是资本,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于是决策者破除重重阻力开始搞引进外资,跟随的是内在制度的不断变迁,官方说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庞大的人力资源支撑了中国30年的经济起飞,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我们开始挣家底。90年代开始的民工潮背后是63-73年大人口高峰的就业压力,潮涌了这么多年。

眼看到98年82年开始的小人口高峰来到,怎能不让朱老总紧张?

再说,我们不能总是搞做衣服吧,90年代席卷全球的ICT浪潮,需要的大学生,于是延缓小babyboom就业高潮,提升民族素质的,迎接世界ICT产业迁移的前期准备,教育大扩招开始了。

10年间,整整一代80后的20%成为了大学生,而中国的产业转型还没有跟上,21世纪开始的重化工化需要产业工人,不需要大学生,轻工业需要民工,建筑业需要民工,不需要大学生。

但是现在整整一代80后已经教育完毕,整装待发,不转型不是浪费国家的十年心血吗?况且鞋子袜子之类的劳动力来源不可能再取之不尽了,不发展适合中国产业特点的内生的技术,不大量的把80后们送上高技术产业上去,是浪费国家的青春。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理解换鸟兄的良苦用心和坚定的根源,广东先发的后面是嗷嗷的几千万80后大学生IT 民工。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华为、中兴、阿里巴巴们的成功了,中国现在的优势就是便宜的高素质的,高失业率逼迫啃老的“80后”。

时不我待,我们要搞基于自己的人力特点技术突破,创业板的推出,可能也是国家的一种姿态,当然这是一个喝血的赌场,不过让我想起2200年前的燕国“千金买马骨”的故事,创业板就是那个千里马的马骨头,国家高挂“发财”金牌,不怕技术精英不玩命。只是不要走了邪路!

2008年的高校招生数字下降了,扩招的步伐缓慢下来。以后没有扩招了。

家园 【原创】这篇文章是向万里风中虎大哥致敬的

万虎兄的“周期”和“梦回中国”系列实际讲的都是中国发展的国际上的技术背景,我这里说的是,我们的人口结构怎么在21世纪的30年代前主动应对这个变化,迎头赶上,这里是我对万虎兄的辛勤传道的一点探讨

家园 【讨论】80后的历史使命

80后是中国最后的人口高峰了,是前面50年代突破性人口高峰与60年代人口高峰部分的第二代余波,由于中国82年的计划生育。产生独一无二的“独生子女”现象,80后们一直承载着过多的长辈的目光与压力,98年后的80后们大规模的走进校门,4-5年后的工作,工作2-3年后的结婚,带来房子的需求,而2005年后全国的房地产的暴涨和之前2003年起长三角的暴涨,无疑80后和他们背后的父母是痛苦的扛起这个结果,当然也有很多70后,尤其是文革后生的这批人,无奈看着房价一日千里,他们是“刚需”主力。

98年后的住房改革,在各种合力作用下,终于在2005年在全国成为各方掠夺80后一代的利器,没办法,谁叫这样的人口结构呢?

扩招后的就业率低下,一直是教育部门广受诟病的原因。无奈,中国的经济还没有完成转型,完成拥抱英美新经济革命的转型。这一切在现在已经做好的准备。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资本已经从稀缺变为过剩。差的就是融资渠道上的改革,80后的人口高峰的最后一波现在刚刚进入校门,那么4年后就是中国工作人口的向下的拐点。

至于民工荒,背后的人口结构告诉我们那是长期的,没有劳动法也会民工荒的。80后的出来打工的,如果以16岁为起点,那么2006年民工就再也没有源源不断的新血了。中国制造将要面对长期的成本上升过程,不转型死都不知道怎么死。人口红利在劳动密集产业上已经开始消失了。

80后的扩招一代人就是中国在21世纪崛起的,推动经济突破的一代了。

家园 没错

计划生育政策与民族政策一样,都属于改革开放的框架性政策。如果你要动这个政策,等于动改革开放。

家园 扩招这事,估计就是瞎猫撞死耗子

高层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多年来一直停留在计生委那个水平,这几年中山水寒一批人折腾的挺厉害,学术界也有响应的,至于声音递没递上去也不好说。

经过今年夏天一系列事情后,我已经不再相信大旗论了,事实上很多事情都可以看出官方的无脑,gcd要是下棋,那这棋的水平下的也太惨了点。

家园 你这段论述,片面性很强。似乎美国大发展都是人口数量

造成的。

抹杀了其他更多更主要的因素,把大发展的功劳都记到“人口增加”的头上。你的这个片面的论述,从方法论上,是有大问题的。

随便提2条,美国不打仗,被拖进去了也是到别国领土上去打。而世界其他发达地区被两次世界大战打废了。

全球一流人才被排犹等各种因素驱赶或者吸引到美国。基本上可以说美国是撇脂(对全球一流人才的全面撇脂)。

家园 扩招本身是类似大跃进,由少数几个人撺掇的。而不是

而不是决策者下大棋,想了多深远。

主观上没有大棋,不过扩招的客观效果确实还可以,恰好配合上了。

中国有时候确实是“摸石头过河”,懵懵懂懂的,也就过了河了。

不过你说扩招停止了,我看只是“加速度”变小了。未来的真正达到的目标应该是和美国差不多,总入学率不低于50%,不过这个可能要1,20年以后了。

家园 【讨论】集体领导的体制,肯定要扯皮

高层也是代表各种利益的,本身就有很多认识水平的问题,所以推改革为什么难,难在 上位的反正管好眼前,“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所以有时候不能不借危机逼改革,中国建国后的历史和美国的历史都是这样,尤其是毛后的历史。危机面前,以解决危机的名义,才能压下反对的声音,而带自己的私活,只不过有个名头,统一行动

家园 他们这帮子人大概不知道也不愿了解自己承担的历史责任。
家园 人口结构里年轻人不足是什么状况。
没错
家园 萧规曹随是做官的比较省心的做法

任何政策的改变,都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和结果的不可知,尤其是对于流程来说,就是一个根本的更改,所以为什么在一个体系内改革那么难,惯性太大。至于民族未来什么的,也不是那个层面的官员想的到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