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六)资金之河与信贷扩张 -- 陈经

共:💬191 🌺756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八)结构性问题的两种前景

现在我们对中国的资金河流网络有一些认识了。我们似乎有点明白,哪一些是网络运行的关键数据,需要去调控什么东西,可以总结一下了。

网络的总水量A,就等于是水位高低,这肯定是关键的。水的流速V,也是关键的。根据水量、流速与实际GDP,可以算出一个物价,我们希望它平稳。水量、流速、GDP、物价都成比例地平稳增长,那就是完美的可持续图景。可以想象,一个平稳增长的建设过程中,网络中出现更多节点,节点之间出现更多河道连接,河道清理加固岸边修整得稳固又流畅。整个网络水越来越多,流速也加快,在许多大河小河里哗啦啦地欢快流淌,国家经济就欣欣向荣地可持续发展了。

这是一个宏观图景,中国这些年远远地看上去还是不错的,哗啦啦的声音越来越大,充满了活力。我们还可以观察一些局部、微观的景象,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1. 地区差距

有些局部地区水多河宽,大小河网交错纵横,水流脉象不错。可有的地区水流就很弱,河流细小,线路也少,遭了旱灾一样,旱的地区还更多。这相当于东部与中西部的地区差距。

2. 行业收入差距

有些特殊的河道很猛,水在里面进出特别迅速量也大,在咆哮奔腾动静特大,人都盯着看。有些河道就弱得很,一点点小水流组成绵密的细网,随时可能断掉一样。地产、股票行业的河道就超猛经常发洪水,一些民营小企业、工人、农民,靠点小水流度日。有的节点动动嘴皮与手指头,水流就大进大出,这是富人与利益阶层。有的节点累死累活,也只收进几小碗水,往外花剩不下几滴,有时还得一下倒出去一桶,这是穷人、房奴。

3. 现金牛与大工程

局部有些很牛的节点,有无数大小河道流入其中,象鄱阳湖洞庭湖一样汇聚水流。这是中国移动这样的现金牛央企。有些节点却往外不断喷水,漫向四面八方。这是三峡高铁这样的大工程在施工。

4. 外贸顺差

有些局部地区,不仅有河道网络,还伸了管子到外面吸水,还吸得特别多,那片地就水漫金山一样,往外流。浙江、广东等地,贸易顺差多,就显得钱特别多,还源源不断地跑出来,成了大水源。

5. 热钱

数不清的小蚂蚁,抗了个大水袋过来,在河道网络找个地方趴下来,变成一个节点,把水倒向网络中。这是传说中的热钱从外面进来了。某个时候小蚂蚁可能装了个大水桶又走了,这是热钱退出。

这些现象,可以说是结构性的,还有更多我没有列的。有的不能说不对,但另一些肯定是不合理的。再加上前面说的,宏观总水量、流速、GDP、物价都平稳发展,我们大概描述了这个治水工程的目标。其实各国乃至世界的河流网络都是这样,有宏观目标,有结构性目标。中国的治水工程大有可为,因为工具比别人多。第五节说了,要把政府的投资消费能力,与市场经济运行结合起来。这其实就等于是,要想出办法着手治理、维护河道网络。

治河有哪些工具?从宏观上就是控制水量A,控制流速V。这我们其实已经很熟悉了,央行会进行“数量型”的调控,货币多了就冻起来,少了就放贷加进去。流速上,央行发改委都有办法,想加快流速,就猛批项目、扶持产业,这一千亿年前必须花出去。想降低,就控制项目,上调利率、印花税、房产交易税。然后总产出G又是有目标的,再加上价格指数P,通共四五个成线性比例关系的因子,上两节的几个方程就差不多了。正常情况下凑来凑去,这四个东西都可以折腾到“目标区间”去。近年来的宏观调控无非就是这些事,历史上形成了目标区间的大致感觉,正常情况小小的调几下,最多开发点央票式的“数量型工具”,四个数据全都进目标区间了。低通胀就2%,高增长10%,M2增个17%,V维持平稳。有时情况特殊,例如V急降,那就先只管高增长8%,M2就不管了。加减乘除这样的数量型方程,发展出“成熟”的调控方法,自然不难。

如果从“数量”上判断央行发改委的调控,可以打100分,哪国也比不上。多少年了,CPI稳定,GDP稳定增长,就算是2008年不太稳定,也比境外稳定多了。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基本就这样混过来了,很成功的“数量型”和面技朮。

但是看局部与微观的结构性问题,那就不及格了,结构性问题太多了。CPI稳定,如上节所述,是仗着产能过剩,萝卜白菜式的假象,股市房市为主导的m波动极大。而且,也不知未来如何发展,预期完全混乱。同一时间,说上证1800与8000的都有,说房地产崩盘与还要大涨的也有,没人有谱。地区差距、行业差距、贫富差距,分化非常厉害,火得不行的有不少,累得不行的更多。

因为这些结构性问题,前面央行“数量型”的功劳,就不是这么好了。政府年年保8,通胀也没有吃人,经济全球最好。但要说后面还能平稳可持续增长,看到贫富分化、房价猛涨、股市暴涨暴跌,却总觉得没有信心。任何时候都有一堆真假不分的谣言,超级通胀、资产通胀、泡沫破灭、社会动荡,人们都在问同一个问题:怎么混?

政府这些年,到没有否认结构性问题,问题的存在无人不知,政府也承认的。但是,政府的调子是这样的:宏观调控,它首先是一个巨大成功,数量型的成就是主要的,各地方各部门要紧跟中央宏调精神,要服气、听话。在此基础上,政府承认有结构性问题,在宏观数据看上去向好的时候,它会来个“动态微调”,或者说“转向调结构为主”。这实际相当于,以宏观数量型调控为主要目标,结构调整为第二目标。成绩九个指头,问题一个指头。

那么就是两种前景:

1. 宏观数据成功维持平稳增长,一边还有余力调结构慢慢修补缺陷。这是一个正反馈的结构,时间越长,缺陷补得越多,系统越能稳定发展。中国会迅速奔向客观条件限制的发展极限。导弹万里奔袭,直中红心,工程控制论的大旗傲然挺立在世界的东方迎风招展。

2. 宏观数据勉强维持平稳增长,付出的代价是结构性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损害了将来的调控能力。这是一个负反馈系统,时间一长,调控能力会从轻松保8退到防不胜防,结构性的问题也来个总爆发。中国经济神话破灭,付出惨重代价。导弹升到半空飞了五千里,忽然偏离方向掉进了大海。只好重新出发,最终还是会折腾到世界之颠。

如果实现的是前景1,那么自然万事大吉,中央宣传就是想让大家对前景1保持信心的。但从舆论来看,前景2还是有众多信徒。这不是崩溃论,而是跟头论,并不是咒中国,而是合理的忧虑。

(待续)

通宝推:饽饽饽饽,
家园 送花

葡萄说的透,自己看的晕。

小百姓难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调控重点

从“保增长”转向“调结构、防通胀”。

外链出处

家园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家园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经济结构的合理不可兼得。速度快了结构很难合理,想结构合理必须降低发展速度。

时至今日,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基本到了尽头,出口的下降已显现出产能的过剩。结构的调整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不得不调的问题。调整结构,增加内需已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应是结构调整,所以中央说要又好又快,好字在前,意图很明显。

家园 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任何发展都是有其瓶颈的

我们不可能永远保持8%的增长速度,总有速度会放下来的那一天.

家园 美国在走通缩,中国在走通涨。

其实,这个地球真正说的上是经济强国的就是美国和中国。美国是美元,中国是实物制造。刚开始葡萄说美国主动引爆了金融危机,主要想通过世界贸易的萧条来打击新兴经济体。作为应对方之一的中国手中有粮来了个积极财政,扩大内需,即地皮保8成功。另一手来个对冲买入美元国债,来了个对冲。好不漂亮!

货币政策还是有一定的空间,通涨的后果如何只有看全球经济大势。如果别人都过苦日子,我们奢求太高也是不实际的。只是不要出现硬着陆就好了。另外中国的腹地太大了,如果实在不行就来个沙漠里修高速,效果还是好过西方的直升机撒钱。西方人个个想变成高盛那样,靠IDEA发财。我看是不行的。

我现在是不悲观,不乐观。好好享受生活。其实就算硬着陆我个人认为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我们以前就试过了。如果没有战争,假如我们硬着陆,有大把国家都要粉碎了。

家园 好就好在能看明白

虎大的虽好,但难看懂,政委的就容易看明白,花一朵儿

家园 哈哈,果然有宝
家园 国富不一定需要官办经济

前两天发现了政委文章,确有不少独到的考虑问题的视野, 令人耳目一新!

中国10年内经济是否可以持续发展关键是要看10年内中国可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劳动者的数量还剩多少.

官办经济加大投资,不断改善社会基础设施是政委最看重的一方面. 不过政委看到了好的一面, 似乎有意忽略了坏的一面.

官办经济带来的众多全国或地区性垄断企业和部门, 竞争者禁入造成的无风险无压力的高收入吸引不少精英常驻, 这些精英虽然高收入且高能力, 其实是虎落平川毫无用武之地, 政府迟早(或已经)发现, 未来不断开放竞争,缩少官办经济范围, 让这些能人相对变穷(让更多竞争性生产服务行业出现更多更高收入的职位)从而积极提高劳动效率(或创业或跳槽, 最好就象现在赶考公务员一样积极), 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其实要保持国富(以保障高速的基础建设), 并不一定需要依赖官办经济, 事实上不少竞争行业的官办经济由于效率低下而令国穷而不是国富, 垄断行业的官办经济对国家财富(不是企业职工财富)的贡献也肯定不如在这些行业同时引入高税收和高竞争的模式, 这样不仅富国还富民,不仅不富闲人还不富闲企,同时尽量减少官办经济范围,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有利于减少非公平造富(凭体制内, 凭户口, 凭关系, 凭制度漏洞致富)的可能性, 有利于提高广大劳动者(特别是精英们)提高劳动效率的积极性.

简单地说政府高投资需要国富, 但国富不一定需要官办经济, 设计好税收, 设计好竞争, 国富会高效不少; 甚至设计好房市,设计好股市, 设计好通涨,国富的负作用也少很多, 至少老百姓感觉会更公平, 社会会更稳定.

家园 保发展易,调结构难

社会总会向阻力最小的方向发展,调结构得罪人,政策出了中南海能走多远值得怀疑。

更大的可能是现在这条路一摸黑走到底,彻底走不通了再重来,也就是政委说的第二条路。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历史证明了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周期会变长,但经济危机不会消失。

家园 赞信息,花
家园 (九)贷款方程与工程控制论

先把第六节的方程修正为考虑通胀因素的:

E = (C+D)+(m * V1/V2–1)* (A+D)

这个方程说,新增贷款E由三部分组成,一个网络资金因居民净储蓄等因素的损失量C,一个是经济增长需要的增量D,一个是是经济失速带来的额外增量(m * V1/V2–1)* (A+D)。和原始形式相比,多了一项m通胀调整。可以这样理解:通胀越高,同一笔钱做的事就越少,所以通胀会导致经济失速更厉害。这个等式对短期、中期、长期都是成立的,在一段时间内为了取得目标经济增长D,就得根据期内储蓄以及货币流通速率、通胀率的变化,安排相应的新增贷款。C的含义也需要调整,居民净储蓄会减少网络资金,增加C的数值,但央行增发基础货币购入外汇储备,会净增加网络资金,减小C的数值。

注意我们虽然说通胀,但和统计局报告的CPI/PPI不是一回事。这里的m,大致相当于实体经济运行的成本,生产资料涨价、员工工资福利增加、税收上涨、店铺租金上涨,做生意成本就上去了。

第七节的通胀方程m = V2/V1 * n说的是短期GDP不变的情况。在中长期,GDP会有显著增长,需要修正。假设GDP扩大为原来的d倍,方程修正为:

m = (n/d) * (V2/V1)

这个d的修正,相当于说,货币体系变为n倍有通胀压力,但相应的实体经济也扩大了d倍,可供交易的物资与服务变多了,通胀压力就可以除以d。我们这里的m、n、d都是根据网络体系定义的,与实际报出的经济数据有些关系,但不一样。例如d的数值,并不是拿前后两个GDP数值除一下。我们要观察的是系统内新增的物资与服务,如钢铁粮食的产量,汽车房产的产量,街头小姐的数量,股票IPO、解禁流通的数量,都包括在内。

经过调整以后,可以把通胀方程 m = (n/d) * (V2/V1)代入贷款方程中。我们很高兴地把V2/V1消去了,得到:

E = (C+D)+(n/d–1)* (A+D)

我们来看这个贷款方程的含义。C是网络资金净损失,D是为了经济增长需要的增量,增发一些贷款解决C与D的需求是合理的。网络内资金变大了n倍,物资与服务产出变为d倍。如果d大于n,说明搞生产厉害,新增贷款需求就可以减少。如果n大于d,说明可能是在搞金融忽悠,新增贷款E会比合理需要的还多。

考虑几种情形。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基本不增长了,d为1。人借钱消费、国家也大发国债,信贷扩张很厉害。时间一长,n就会比1大不少,E的数值很大。贷款增多,是要还的,真实经济却不增长,上哪找钱还?没钱还,用东西抵押也成。用于抵押的实物股权的真实价值也没有增长,但可以先炒上来,“报表”就仍然可以做出利润。还可以打白条找中国借实物商品,假装体系内物资增加。显然时间越长,越是不可持续,终于2008年爆掉了。解决办法就是让C变成一个大大的负数,这样E因为银行不放贷不得不降下去,方程也平衡了。可能还不够平衡的,就得让D也变成大大的负数,不得不接受经济负增长的现实。C变大负数,就是国家疯狂增发基础货币。

再考虑发达国家的通胀m = (n/d) * (V2/V1)。d没有增长,维持住就不错了,m = n*(V2/V1)。危机之初,V2急降,n变化不大,是一个急剧紧缩的效果,油价30多美元,股市大跌。之后V2回升,n也回升,股市与商品期货大涨。根本矛盾问题没有解决,市场情绪不稳,V2、E、m,会经常急剧变化。

我感觉这类似于《工程控制论》(钱学森、宋健1983年版)第一章里说的控制系统:

dm/dt + k(t) = 0

t是时间,m是系统通胀(也可以换成其它需要调控的东西),dm/dt是m的变动趋势。弹簧系数k相当于人们的心理,随着时间在变化。如果k一直为负表明“市场群众情绪稳定”,行为正常,价格高群众卖,价格低群众买,系统就趋于稳定。但有时群众会出来疯狂折腾,追涨杀跌,弹簧系数k有那么一段较长时间内为正,持续高涨或者低沉,通胀或者通缩达到系统不可容忍的程度,就导致系统崩溃,不可持续硬着陆。欧美的k(t)我可以肯定会经常为正,崩溃死机会是常事。因为欧美是分散式的经济系统,各自独立决策,心理共振,k很容易单边为正。

中国的情况和欧美不同,主要是长时段看来d远大于1,实在的东西多生产了很多。E = (C+D)+(n/d–1)* (A+D) 这一项上,d是中国的强项。我们可以模糊地感觉到,如果d弄得好,新增贷款E就可以控制住。

在dm/dt + k(t) = 0这一项,中国对k(t)也有控制的办法。因为中国有政府直接控制的强大经济体系,也是市场的一部分。如果群众过分热情或者过分悲观,k(t)看上去为正了,如果不管,时间一长,系统就会崩溃。政府这时可以调动资源加以平衡,又把k(t)扭成负数,系统就继续稳定。《工程控制论》第一章中说,控制的时候,要“快速通过”k(t)为正的时间段。这就要求中央尽早发现市场情绪,反向调控。我确信这才是中国宏观调控的正确模型,而不是什么“数量型”调控。2008年,k(t)持续为正,群众情绪持续低迷,实体经济资本市场都不好过。中央却持续打压,k(t)长时间为正值。直到2008年四季度,才醒悟过来,实体经济资本市场一齐出手,一举把k(t)扭回负值,系统才稳定下来了。

(这一节有加减乘除的方程,甚至有微分方程,但其实就是一些朴素的东西,并不是不可理解的,希望不要吓跑读者。另外请达雅同学放下对《工程控制论》的偏见,不要以为和经济无关。)

(待续)

家园 长篇大论

很想看看专搞经济学的万里虎发表下意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