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对比中俄两国航空工业前景! -- 观望者

共:💬38 🌺16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对比中俄两国航空工业前景!

军用飞机的生产,和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有关,也和国家意志有关,当传出中国新一代飞机准备首飞的时候有人提出中国新机会不会用俄罗斯发动机或者其它技术等问题。我不知道有没有,但俄罗斯目前是什么情况。中有没有实力等我也不太清楚,但总的来说现在不单是一种新机飞起来,而且还要看一看两国航空工业的未来!

当年有商业公司估计到2010年中国将装备超过七百架苏27系列飞机,这让苏霍伊感到前途无限。当他们认真考虑这些飞机的生产时发现他们本身的产能并不足。于是企图通过高价,垄断技术来获得利润来完成他们在俄罗斯飞机工业的垄断地位。

而后来发现他们完全不能按中国的进度交飞机的时候开始转移生产技术。苏霍伊算死了中国的实力,在火控,飞控和发动机三个方面并不对中国转移技术。就这三方面累次提价,把中国当成提款机器。

中国方面通过H7和F10的系统工程,各子系统已经成熟,再加是中国的气动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太行发动机,四余度数字飞控和多谱勒雷达的使用使得中国完全有能力达到或者超过苏27的水平,于是歼十一2000年后的产品就开始一步步摆脱苏霍伊的控制。而苏30MKK的引进,那是因为中国的生产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买进的。

通过2000年后中国电子水平的大进步,雷达飞控已经进入先进水平行列,中国在飞控上已经比俄罗斯强了。雷达虽然俄罗斯仍然比较有实力,但俄罗斯的方式是建立在他的基础工业之上和他们数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东西,要命的是俄罗斯今天的生产力远不如苏联时代。

俄罗斯强的地方是系统集成,想米格25就是用先进概念加上旧产品出的新飞机。中国也可以做到,而且中国也继承这一能力。

发动机方面,就第三代发动机的 AL31在使用寿命,大修间隔等和二代的没差别。这里主要的是工艺水平,材料科学没跟上的表现。而俄罗斯在苏联之后在材料科学投入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从苏30MKI在印度的表现上看,发动机的材料并没什么突破。

雷达方面,象雪豹雷达,和米格31的有什么联系不知道。但从苏霍伊90年代的苏37的方案那个雷达看来不过是旧雷达强大功率的产品。而电子水平没有跟上的前提上老苏37就需要我们看到的前翼来配重。

到2000年,中国的多谱勒雷达,探一百八十公里的只需要六十五厘米天线,重量也只有几十公斤。SU30MKI那个雷达天线接近一米,重量在二百多公斤。如果就当时中国也用俄罗斯的思路,那中国这样干雷达探测距离达到差不多三百公里,这只是2000年!

中国的战机雷达使用相控阵雷达的预研不晚于歼十,在九十年代就有大量的技术验证飞行。如果二十年一个技术从无到有到成熟二十年可以的话,那今天中国的相控阵雷达成熟是可能的。

俄罗斯的相控阵雷达起步很早,米格31就有了,那是八十年代末期。但因为苏联俄罗斯的电子工业水平,它们的雷达在体积效能等不能和西方其他国家产品相比。而苏联之后,俄罗斯工业系统崩溃,各种新的商业规则建立,加上投入不足和原有的技术毛病。俄罗斯实际上这二十年进步不大,而且在气动,电子等比苏联时期有所不及。

在飞机生产方面,民用机因为经济性不好没市场已经进入了频死状态。运输机生产因为俄罗斯本身需求不大和原生产配套格局的消失而产能大幅度减少,而且仅二十年没有新的机型上马。这运输机这快,俄罗斯其实在不少于十年时间内丧失新飞机的研制能力。

军机的生产,因为核心和基础的科学没有苏联时代那种支持,气动,新材料,电子和ID等的基础研究断代。俄罗斯实际上已经成为二流的科技国家了。在苏27系列的有限保鲜期过后,俄罗斯航空工业将看不到新的出路。如果俄罗斯体制不改变,它的经济按西方的市场经济,那可见的四十年时间也达不到日本的水平。那投入空军的钱将很少.俄罗斯要是这样的话,在四十年后将进入战斗机进口国行列。

中国的航空能力现在还有不足,比先进的差距巨大,但中国的总水平在追赶,到目前和最先进还有十到三十年的差距,但中国的整个工业在进步,中国每十年大约有一千台飞机的需求量,这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市场需求,加上中国本身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技领域的强大实力,进步是一定的。

而中国从2003年开始,战斗机已经开始了停止进口,运输机也在2010年后开始停止进口。同时中国也是飞机输出国之一。中国飞机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市场.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久将来,也就是苏霍伊的落日余辉之后将取代九十年代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实际上,从歼十出口就开始了这种替代!

在国际市场上,一种比米格29/35等经济的飞机,俄罗斯已经没有产品可供选择。而中国搞出了FC1,并在国际上找到了头三百架的用户,这是冷战后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军用飞机的出口。

而俄罗斯在冷战后苏27系列和米格飞机的出口在将近二十年来也很多。当这二十年看起来并没有太多的新产品拿出来让市场选择。

在苏30MKI之后,已经看不到那个国家会进口超过百架苏式飞机。苏35虽然看起来很先进,但什么时候投入使用还是一个迷。在国际上使用侧卫的国家也已经不会进口再多的苏35了,这就注定苏35市场不大。

一种符合经济,能力和需要的飞机,一般国家也就是F-16或者F35一类的飞机,要是买不到这些飞机的自然会看看俄罗斯,但俄罗斯的苏27系列对于一般国家来说是太大了。而米格29按今天眼光看也落后了点,而且米格公司也无力在发展了。

替代这一种需求的有中国歼十!中国歼十极有可能抢占米格29老旧后的更新市场。

我们可以看到的中国航空工业,除了中国空军的每十年一千架外还看到在FC_1和歼十在未来十年内不低于七百架的出口量,而俄罗斯空军十年里有没有钱换一千架飞机呢?而国际市场,苏35将不超过两百架的市场,那俄罗斯也就在这十年里丧失国际市场。

在没有国际市场后,俄罗斯航空工业将进入后时代。而中国的新一代飞机也将会在十年后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出现,那中国美国两极的军机出口市场将成为十年后的事实。到时候!俄罗斯将成为一个遥远的传说!

通宝推:SleepingBeauty,
家园 没有比较直升机啊

这块中国的差距缩小了吗?

另外,FC-1头300架除了小巴,还有其他客户吗?

家园 直升机中国要现在从零开始,一步一脚印跟上去才是出路!
家园 老观帖子有宝呀,

(TT)热泪盈眶,多久都没见到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好文,不只我一个人这样认为啊。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送花 关闭

家园 中航把汽车行业剥离给兵器集团

是不是认为全力发展飞机制造,就足以使中航能风光了

而汽车反而成了中航的包袱

不过,这段时间,炒作第四代战机和大运,难道中国的飞机制造业真的就跃进了吗?

我有点怀疑

还是发动机和材料问题的解决

直升机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如此

家园 仍然不算什么跃进,

就算现在出四代机也比先进的差距很大.但比自己已经有长足进步.

家园 谢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我感觉剥离汽车业务是必要的

至少从力量和资金投入,包括人才建设方面能更加专心了,应该是航空工业的机遇,实际上原来老的三线厂的技术能力现在还在,如果再过些年那些老人都没了,我们还会出现断档的,90年代以后进厂的很多技工和工程师的水平不行,我们这代人上技校的可是根本考不上学的人。

家园 马来西亚希望中国帮助维护苏-30

外链出处

再过几年,到了要中期升级的时候,说不定还会请中国而不是俄罗斯。

家园 如果苏35没戏,

那俄罗斯的航空工业就真的差不多了!

家园 航空专注航空!中国航空重整河山!

从过去苏联援建中国航空工厂,到目前的中国,军工、军品和其他的产业、产品在思维、定位有区别或者说有大的区别,面对的市场有区别.民品做汽车,销量是数十万、百万级,做飞机是百、千数量级,差别是好几个数量级!

军工航空是个烧钱的行当,没有一颗争冠军的心、实力和体制,趁早别做!

前苏联解体后,苏联航空一直在没落,不知道他们的军工有没有做军转民的实验?

中国80年代,或许是国家已经负担不起日益庞大臃肿的军工体系,从直接砍军工项目入手.砍掉的军工项目太多,为了生存,军工纷纷走军转民的路子.中国军工七零八落.

目前,中国航空从亚非拉的市场入手,到目前,起点不低!

仅供参阅,转述几个老军工曾经互相交流的意见:军品和民品就不是一个干法,军工人的思路和干民品的思路就不是一回事,就不是一个路数.

家园 今天听了611所的宣传

感觉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势头真的是很猛

家园 俄军买不到自己的飞机,不能买美欧飞机

那么...俄军下一代升级的唯一选择只有中国了。

家园 文好, 宝多, 速来。。。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