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国内技术界沉疴难起,关键还要靠改革 -- 不打不相识

共:💬52 🌺212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国内技术界沉疴难起,关键还要靠改革

看了明日天涯兄转“钱老的最后一次讲话”,有些感触。国内技术界(不恰当的词)积弊很多,沉疴难起,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难治愈。温总理多次看望钱老,钱老临终遗言会让他深思吧。温总对老一代学界泰斗频致殷勤,有千金买马骨的深意。多次到中学听课讲课,用意也颇深。总理调和鼎鼐,应关心意义深远的事情,所以邴吉不问斗杀人命问牛喘。希望这次撤换周济是治愈教育、科研沉疴的开始。动不动说“某事又打了温家宝一耳光”、说老头儿作秀,太不厚道了。

听到看到一些例子,可见技术界积弊之深。早年发达国家对中国封锁非常严厉,氧气瓶都要花高价买。文革期间我国研制出优质钢材“钢研102”,用于电力锅炉高温过热器、再热器,耐热600~620℃,媲美发达国家的冶炼水平,取了个小名叫“争气钢”。可现在钢研102配方还在,我国已不能冶炼,把配方送到日本,请人家冶炼再进口。显性知识可以写成配方,隐性知识随老一辈退休了。人类进步唯在知识分享和交流,笨狗学不会新把戏才保守,分享是有自信心的表现,行会师傅作风严重阻碍经验教训传承

建国后我国师从苏联,经过30多年探索,犯了一系列错误,对汽轮发电机组振动和转子动平衡终于有了比较深刻认识。可教学、科研和生产严重脱节,看看技术院校的教科书就知道,老旧的可怕,多年不更新。结果老一辈退休了,新一代用课本学到的旧知识,重犯老辈错误,消振和动平衡水平大幅度下降,又一轮回。

我的意思不是批判人性,行为背后的制度因素恐怕是主要原因。按道理说国有企业终身雇佣制度会有利于隐性知识的分享和传承,可国有企业是微型官场,技术好不会获加薪还多干活,出路只有向上爬,有能力的懒的研究技术,技术差没有什么坏处,有保障少干活,懒的学习,在我工作的国有电厂没有几个人学业务。有些微观的管理制度阻碍了技术创新,我身边就发生了一件小事。

火电厂燃烧煤粉的锅炉在启动初期需要用油枪助燃,当炉膛温度升高到一定水平,才能停油枪。油枪烧柴油,冷态启动一次要耗油25吨油,这不算多的,附近一家私有电力企业同样大机组168小时试运期间烧了2500多吨,赔大了。为了鼓励工人节油,电力企业每年从工资总额里提出几十万元,按照节油吨数奖励给工人,烧超标准就罚款。大概十年前,我公司两台锅炉改为蒸汽雾化油枪,油枪就是一根细钢管,通入高压柴油,用高温高压蒸汽把油雾化成小液滴喷出,用电弧点燃。据说这种油枪节油,我厂从改了以后就开始大量耗油。启动一次一个班组就赔一两千元,工人都怕了,纷纷提意见,要改回去。公司生产技术部研究很久不得要领,技改的小公司早黄摊子了,省内其他改造的电厂看效果不好早改了。幸好一年启动不了一次两次,碰上算倒霉吧。技改失败,生技部没面子,咬着牙挥舞罚钱大棒,让弟兄们向前冲,好几年楞是没有起色。我注意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这种油枪在工人们眼里已经是个著名笑柄了。兄弟我带一大帮人,也不能让大家老赔钱吧。其实生产现场好多技术问题真不经琢磨,只有用点心就能发现问题。那种油枪有手动油阀和汽阀,是个普通小阀门,线性度很差,开一点就和全开没有什么两样,要想节油要关小阀门,一关就断油熄火,很麻烦很耽误事儿,炉膛负压波动大会喷一脸黑灰。我们赶上一次机组启动,大家都垂头丧气。我到现场动手点了一次,先把油压降到最低,不用手动调整阀门,用个F形状的小钩扳手套在手轮上,用锤子轻敲扳手末端,精确调整油压,用对讲机和集控室联系调风压,负责点火的副司炉站在我旁边一看就明白了,其他油枪就不劳我动手了。那一次启动只烧了1.1吨油,节约24吨油,让大家狂赚节油奖。这也说明干科研的一定要和生产结合,取得工人的理解和配合,才能发现问题,这种油枪节油效果很好,但油阀、汽阀应该用阀门线性度好的针型阀,你理论计算再好,我们工人现场试验不好用,反应到公司还是失败,这家负责技改的小公司倒闭的真冤枉。

兄弟我不是什么无私好人,发现了这个方法却没有告诉别的轮值同事。因为有条制度是阻碍技术进步的。公司承包给生技部每年几十万定额的节油奖、1000吨油,燃油不能超额,节油奖也不能超发,发剩下的节油奖归生技部了。生技部为了最大化自己利益,根据平均节油水平年年提高燃油定额,大家都不愿意研究节油技术,因为那意味着以后不好干了。不是工人笨,而是迫不得已。我自私的算计是让别人垫底拉高平均数,不让生技部改定额。我去找生技部,生技部也没有办法,节油奖定额是财务部门下的。财务部门也没有办法啊,不能开个无底洞吧。我找到副总工程师,制度不合理嘛,我们工人节油所得仅占燃油耗费的1/60,给我们工人发的节油奖越多,公司省的越多,干嘛设上限。这位副总认真听完后想了想,找张纸写了几行字:“公司承诺以后不经过投资改造,仅通过提高运行技术节油,燃油定额和节油奖制度不变,节油奖总额不变,但超支不考核生技部。”然后他拿纸片找正副总经理们签字。后来他告诉我,副总经理们都签字了,总经理听清楚理由,笑着说:“某总,我口头承诺,不需要签字吧,你说我们这些人不至于言而无信吧。”没有书面承诺,定额维持了好几年没有改。有了制度保证,兄弟我就把窍门儿传播出去,大家犹豫了一两年,发现制度的确没有改,都很快乐很和谐接受窍门赚节油奖了,这几年启停调峰次数大大增多,幸好改了制度,要不等着赔钱吧。后来定额还是改了,因为有的轮值不积极,维持不赔不赚水平。公司调低指标,作为补偿,每吨奖励价格翻番,这样总算把懒汉们给抽醒了。我们的副总工程师是位厚道人,跟大家解释这样改绝不损坏工作积极的同志。这次小小改革利益受损只有生技部,不过电力企业的生技部都是总经理的小金库,大大的有钱,根本不在乎这点。后来生技部拿出一项改造,花钱很少,对启动安全性和节能降耗大有好处,我看了拍案叫绝。改造成功会获得公司一次性奖励,兄弟我的那点小小节油窍门也获奖了。没有天然的官僚主义,也没有天然的自私,只有不合理的制度。

钢研102和振动的例子来源

知识管理

通宝推:烟波钓徒,卷心菜,厚积薄发,公鲨,侧翼,篷舟,李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获得诺贝尔奖的田中耕一的专利也才从公司拿1千块奖金

发明蓝光二极管工艺的中村修二的职务发明奖也只有一点点呢

家园 完全同意“人类进步唯在知识分享和交流”

其实隐性知识的传承确实是世界性问题,老一辈退休了新一辈照着方子抓药就是死活炼不出丹,这种情况国外也有,参见此贴:帖主发了一个消息,说美帝忘了造三叉戟导弹的一个关键步骤。只是美帝的这个具体问题发生在圈子很小的核武器制造业内,俺们的问题遍地开花,触目惊心,可见差距并不只是在技术上。

楼主好贴,将通宝荐之,此乃俺的荣幸!

家园 官僚主义和学霸是技术进步的障碍

有的时候好的技术也需要管理层来推动,专家的支持。

现在的科研搞成小政府,完全是骗项目骗经费的活动。

家园 中村修二后来告了那个公司,得了好几百万美元

是他到美国当教授以后的事情。

家园 还是有点积极作用的

现在的科研基金真正起到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的科研锻炼。当然从这个角度说,这些经费的使用效率不是很高。至于这些科研是不是真的转化成科技生产力了,就没有必要较真了。

接触过不少国内来的访问学者和学生,有很出色勤奋的,但是很少。大多是来公费旅游一年的。

家园 唐僧肉不吃白不吃

以我们单位来说,从863到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奥运/创新基金/保增长……

国家/部委/北京市投资一个都没落下,反反复复用一个项目包装申请资金,还就是能成功。

至于科研成果只有老板才知道是个什么玩意,10年前开始单位就没有研发人员了,成果验收组的人更是吃了拿的角色。

家园 唐僧肉也不是想吃就吃

前面说的是那种可以有研究生的地方,那里这钱好歹还培养了几个学生的。

也听说一些研究所的情况。不过十年一贯地用一个项目申请,也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了。估计你们单位是业内老大,就是想找几个钱用,别人也不敢说什么。

家园 一点疑问

听到看到一些例子,可见技术界积弊之深。早年发达国家对中国封锁非常严厉,氧气瓶都要花高价买。文革期间我国研制出优质钢材“钢研102”,用于电力锅炉高温过热器、再热器,耐热600~620℃,媲美发达国家的冶炼水平,取了个小名叫“争气钢”。可现在钢研102配方还在,我国已不能冶炼,把配方送到日本,请人家冶炼再进口。

这个例子的可信度如何?

家园 钢研102和振动的例子来源

钢研102的例子是我听公司一位管扩建的副总工程师说的,燃气轮机和600MW机组扩建立项是他主持,与相关厂家接触很多,他本人非常严谨。

PS:我又问了一下,现在国内钢研102能炼出来,但质量不好,耐热温度下降很多。

振动的例子是我在《汽轮发电机组振动与事故》上看到的,施维新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有关系什么都好谈

研究生院申请资金确实困难了点,我们单位是博士流动站,博士论文翻来覆去的抄,就跟过去的八股文一样绞尽脑汁从不同角度对10年前的成果做解释。

毕业答辩的教授们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不会难为俺们这些博士的。

家园 真是个好地方啊
家园 疑问

1。钢研102的例子:

即然是文革时做出来,那些老人都在,请回来就是了。

这个成果到底是何水平?如果是高的,为何会给日本人?不怕泄密?如果是低,何必给日本人?直接买他们的就行了。

2。振动的例子:

那时搞出来的是何水平?功率?转速?现在的技术比过去进步很大,如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单位搞过船舶增压器,进口一套设备振动问题就很好监测了。我没有参加这些工作,也是道听途说,船舶增压器与汽轮发电机也有很大不同,但我想这些有共同点。

我的观点是有些东西不宜随便引用。这里讨论过刘少奇的“造船不如买船”,有的人说了一大堆,却没有想到刘少奇究竟是说过、如何说、何时说、对何问题说。

你的这些例子如果能够搞清楚,都是非常好的讨论主题。我想你不妨一个一个问题做些详细调查如何?我对这方面一无所知,也很想知道。

疑问
家园 谢谢

这个问题的确很有意思,但任务艰巨,不是我能完成的。

为了回答你的质疑我举个例子。国内某电厂和我厂一样的机组,从运行规程到管理制度全抄我厂,却因为高压差胀大机组启动不起来。我们派了几位去帮忙,很简单就启动起来了。我问这几位,那家电厂启动中犯了什么错误,他们说也不清楚,反正用自己常用的方法就启动了,待了两个月,队伍带熟练,就打道回府了。

钢研102的例子我所知有限。关于发电机组振动我也略知一、二,刚刚啃完几本书,写了一篇报告分析某轴承振动原因。不清楚船舶增压器是什么东东,是刚性转子还是柔性转子。大机组的确带来一些新问题,但6MW以上机组就是柔性转子,共性是主要的,我们早就突破这个功率了,功率增大了几十倍,转速倒没有提高还是3000r/min。振动问题很复杂,一果多因,一因多果,绝非进口一套振动仪就能解决的,国内也生产很先进的振动仪,前几年开发过的专家诊断系统也不管用。知道某轴承瓦振、轴振多少,是不能确定故障原因。就像普通人都会量体温,但诊断和治疗发烧必须由医生来做。

事情复杂在不仅是老工人保守,隐性知识特点分散、难以编码、不确定收益。如果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可以聘请为终身顾问。如果可以明确总结出来编码化,工厂可以用名利“购买”。如果确定收益,可以申请专利。

企业管理层应重视知识管理,有连续的支持和投入,从上到下推行,建立一个知识分享的平台,设年会,宣读论文,大家观点互相碰撞互有启发,让隐性知识尽量转化为可以编码的显性知识,组织和个人都会获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一般来说

朝廷里有人,我们老板是学界中人现在申请院士资格,配偶从政到副部长,族亲是信产部高官,还有不为所知的关系等等。

不过国家资金的好处员工享受不到。单位博士入站包吃住,每月600,当两年廉价劳动力换一张博士纸。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