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简短回答我们为什么没有杰出人才 -- hwd99
简短回答我们为什么没有杰出人才
中国火箭与导弹之父钱学森于10月31日逝世后,举国上下一片怀念,随之而来掀起了一股钱学森热。钱老生前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尤其关心,其中,“我们为什么总是冒不出杰出人才?”,在网上受到广泛关注。
钱先生成名于美国,最重要的学术成就应是飞机突破音障的理论,是现在人类设计超音速飞机的基础。其主要功绩是在技术上牵头领导了我国两弹一星工程,特别是运载工具火箭方面,使我们具有了核威慑能力。附介绍1,2。钱先生作为杰出人才,得到广泛公认。设想人类从来不制造超音速飞机,新中国从来不做两弹一星,我们还能看到钱先生的两项主要成就?
钱先生作为航空航天领域世界著名的学术权威,我们感到不解的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发展大飞机?关心我国大飞机事业的可能知道,我国在七十年代初研发了自己的大飞机,在八十年代初成功进行了试飞。但是,在造不如买的指导思想下,这个大飞机工程下马了(附3)。钱先生作为航空航天专家,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只能研究人体科学了。
在只做裤子,不造飞机的特色时代,我们是不可能产生杰出人才的。北大前副校长,王义遒先生说,“中国迫切需要一个新时代!”笔者去年也分析了我国为什么科技落后?参见附4。我们没有杰出人才的原因是十分清楚的。参见附录5。
附1:钱学森的人才忧思:专访钱老学术助手涂元季
http://news.qq.com/a/20091102/001964.htm
2005年7月30日,病榻上的钱学森对前来探望他的温家宝总理坦诚建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附2:钱学森:毕生为强国http://www.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9/11/225219.html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519841
附3:谈谈中国的精英们为什么偏要运十下马?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news&idArticle=27650
附4:为什么我国科技落后?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227&articleId=13460
附5:钱学森:一切成就归于党
(此文是钱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讲话)
我1955年回到祖国后,就在党的领导下,开创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回想当年,党中央、毛主席下决心搞“两弹”,那真是了不起的决策。那个时候,我们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连汽车都没造出来,竟决定搞最尖端的技术———导弹和原子弹,没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胸怀和气魄,谁敢做这样的决策?
当时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由周恩来总理和聂荣臻元帅具体组织实施。他们采取什么办法组织实施这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呢?就是民主集中制的办法。一是真正发扬民主,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要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聂荣臻在国防部五院特别强调,凡科学技术问题,都由科学家定,其他人不得干预。周总理每次召开专委会议,先请出席的人充分发表意见,他在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以后,才根据大家的意见做出决策。甚至他已经决定的问题,若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而且讲的有道理,他也会立即接受,并修改已作出的决定。二是高度集中,一旦中央定下的事,各部门都得执行,都得照办,有困难你去想办法克服,不能讲条件,不能各搞一套,互相扯皮,互相重复。
由于我们既讲民主,又讲集中,而且是真正的民主,高度的集中,所以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解放军指战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当时我们没有任何先进设备,火箭发动机的车间就设在一个工棚里。那些复杂精密的部件是靠金工师傅用手工一点一点加工出来的。科技人员和专家都下到车间,和工人师傅一起解决设计加工中的问题。在试验基地搞发射试验,一干就是一个多月,夜里有时就在板凳上打个盹。组织指挥这样的大型试验,通信手段就靠有线通信,为了保证通信线路畅通无阻,把民兵都动员起来了,两个人看守一个电线杆,日夜值班。那真是千军万马,把全国人民都动员起来了,但组织调度又十分严密,层层负责,各司其职。就这样,我们的第一枚导弹在1960年就首次发射成功了,第一颗原子弹在1964年就炸响了。这样的速度是空前的。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协同攻关,这样的事情谁能办到?所以我常常说,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我的切身感受。
今天,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了空前的发展,各方面的条件都大为改善。但我想,当年我们搞“两弹一星”的那种精神不能丢。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充满信心。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0718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阐明
你这样把几篇文章罗列在一起,让人搞不清楚你文章的重心
受到你的启发,我准备发一篇原创文章《从冯如到钱学森,到大学生失业-----国家产业政策对人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