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有点原创】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 李禾平

共:💬209 🌺23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曾经跟来自云南大理的同学对证过

他们方言里很多词汇跟我们那里是一样的...

家园 “山西说”是没法解释“乌撒卫”的

在一些关于小云南的叙述里,清晰地提到了“乌撒卫”这个地名。这个地名只在云南有,而山西没有。

家园 这里有一些文字

在地名普查中,我们发现部分云南移民有具体的迁出地。如青岛即墨金口镇南阡村万姓、古阡村金姓,段村镇段村刘姓,白庙乡院上村孙姓,店集镇垒里村邢姓,旺疃村迟姓,皆来自乌沙卫;青岛即墨营上镇辛戈庄村张姓,潍坊坊子坊城街道办事处前宁家沟村刘姓、埠头镇张家柳沟村张姓,皆来自乌撒卫;青岛即墨河北镇杨头村高姓来自无沙卫;东营牛庄镇解家来自乌河卫。《明太祖实录》卷一四一记载,洪武十五年(1382年)春正月,在云南分设14卫,乌撒卫为其中之一。洪武十六年,乌撒卫改隶贵州都指挥使司。“乌沙卫”、“乌河卫”乃乌撒卫之误。平度市万家镇大万家万姓来自镇康县南关万家沟。镇康县位于云南西南部,明朝为镇康州。烟台牟平王格庄镇王格庄王姓来自大理府鸡头村枣林底,明朝大理府府治太和县(今大理)。另外,还有毕阳县、顶针县、凤仪县,于史无考。

在自称云南人后裔者中,一部分说他们是从云南交趾国大槐树里头村迁来的。如青岛城阳河套镇孙哥庄孙量孝来自跤趾国嘎嘎县。

家园 这估计就是大槐树下走过去的。
家园 这是八大之一

移民中后来出名的不少。

比如,李鸿章他们家就是从江西瓦屑坝走出来的。

家园 嗯,我也查到了这些

在地名普查中,我们发现部分云南移民有具体的迁出地。如青岛即墨金口镇南阡村万姓、古阡村金姓,段村镇段村刘姓,白庙乡院上村孙姓,店集镇垒里村邢姓,旺疃村迟姓,皆来自乌沙卫;青岛即墨营上镇辛戈庄村张姓,潍坊坊子坊城街道办事处前宁家沟村刘姓、埠头镇张家柳沟村张姓,皆来自乌撒卫;青岛即墨河北镇杨头村高姓来自无沙卫;东营牛庄镇解家来自乌河卫。《明太祖实录》卷一四一记载,洪武十五年(1382年)春正月,在云南分设14卫,乌撒卫为其中之一。洪武十六年,乌撒卫改隶贵州都指挥使司。“乌沙卫”、“乌河卫”乃乌撒卫之误。平度市万家镇大万家万姓来自镇康县南关万家沟。镇康县位于云南西南部,明朝为镇康州。烟台牟平王格庄镇王格庄王姓来自大理府鸡头村枣林底,明朝大理府府治太和县(今大理)。另外,还有毕阳县、顶针县、凤仪县,于史无考。

在自称云南人后裔者中,一部分说他们是从云南交趾国大槐树里头村迁来的。如青岛城阳河套镇孙哥庄孙量孝来自跤趾国嘎嘎县。

家园 俺也是传说云南出身的山东人

山东老家,死人出殡的时候,会有人高呼:“欧吼....上西南了.....”

上西南,应该是回云南祖籍故里的意思吧。

那个“欧吼....”,大约是“呜呼”的山寨版本

家园 俺们那个村里多个版本流传

有说山西大槐树的,也有说来自云南的...

不过据我自己的考证,具体到我们家的这个姓,其实是来自常州,当年跟着朱八八大军打到山东,就地驻屯戍守边卫...

山东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大海啸 -- 据说是在元末 -- 整个胶东半岛被荡平... 有个山东平度的老乡说他们那里的一个山头上有一只巨大的铁锚,据传就是当年海啸搬运过去的...

所以才有明初各路人马浩浩荡荡地“填山东”...

另一个说法是:当年蒙古人每年夏秋之际都要到山东沿海去扫荡“减丁” -- 具体说就是把整村整村的人赶到海里... 所以造成元末明初山东人丁稀缺...

家园 这个还真不太清楚

如果单从姓氏上来看,2000年前的老祖宗无疑在山东一带活动,再往前据说是黄帝的二十五个儿子之一脉,这个怎么算泥?

家园 《蓬莱县志》载:常遇春血洗山东

《蓬莱县志》:“元末明初,山东为元明争夺要地,明将常遇春血洗山东,山东半岛人口被杀戮殆尽,残存土著极微。明朝建立后,开始向半岛大批移民,当地人口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及永乐二年(1404年)两次由小云南的‘乌撒卫’迁入”。

家园 这县志也不知道是谁编的

徐达、常遇春北伐前,山东境内除济南城外并没有驻扎太多的元军,而是由江苏兴化人王宣和他的儿子王信驻守临沂为主...

徐达水灌沂州,迫降王宣,峄、莒、海、莱、密各州守将纷纷请降,三个月即平定山东全境 -- 考虑到山东省的大小和步兵行军速度,可以说元军在山东基本上没有过像样的抵抗...

山东为“争夺要地”一说倒是不假,而“血洗山东” “人口被杀戮殆尽”一说不知从何而来...

再说就算“杀戮殆尽”也轮不到常遇春,蒙古人每年都要执行“减丁”政策杀得还少么? 我们老家那个地方在明北伐军进驻的时候,居然是无人区 -- 能想象出来么?

这种似是而非的“县志”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通宝推:李根,
家园 原国民党政府最后一任蓬莱县长在台湾修编的《蓬莱县志稿》
家园 真要研究这个人口流向问题,至少得从两个层面上

一个是作为群体来说,“山东人口”的总增减变化趋势,以及屡次移民来源等等...

另外一个则是具体到某一地的某一姓氏,这个变化有可能跟总人口的移民来源是一致的,也可能不一致...

两千年前在山东的姓氏,不一定就留在山东啊... 起源山东,遍布全国的姓氏很多...

家园 王明长,又名王天一,蓬莱县王格庄村

王明长(1906—1962),又名王天一,蓬莱县王格庄村人。1932年任国民党蓬莱县党务整理委员。1939年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特科一期毕业,任山东省第十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三科科长兼山东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鲁东区分会委员。1942年于莱阳县万第赵保原处任蓬莱县县长兼山东保安司令部上校军法官。1947年9月, 组织"还乡团"200 余人随国民党整编第八师十二旅和一六六旅四九八团窜进蓬莱城,组织国民党军和"还乡团"四出烧杀抢掠,杀害革命干部、民兵、教员60余人,逮捕关押所谓嫌疑犯97人,烧毁中学1处、小学3处、文庙1座,拆毁民房130处。1948年3月逃离蓬莱,胁走青壮年千余人。后辗转逃往台湾,任高雄市政府秘书。1949 年任高雄二中国语教员,1962年病死。王明长著有《民族英雄戚继光平倭事略》等书。1947年曾组织力量编修《蓬莱县志》(为第四次重修本,后于1961 年在台湾集资出版)。

所谓“国学在台湾”,就这水平啊...

家园 这个也太不靠谱了

据传,第一个喊老表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元末期间,农民起义首领朱元璋,为了争夺天下,与占据汉口号称汉王的号一位起义军首领陈友谅,在江西鄱阳湖大战了18年。陈友谅出身渔民,兄弟众多,兵将骁勇,武艺高强,水上善战。据《余干县志》记载:公元1363年,陈友谅出动巨舰数十艘,水兵60万进围洪都(今南昌),在这次战斗中,陈军骁将张定边把朱元璋几乎打得全军覆没。朱元璋带着残兵败将,慌不择路,钻进港汉逃命。

浩瀚鄱阳湖八百里,天连水,水连天,朱元璋走投无路,仰天长叹曰:落此地步,岂非天绝我也!一连数天,他们挨饿受冻,沐雨栉风盲目地漂流着,退避着,终于靠近一块半岛陆地。经打听,此处名叫康郎山,属余干县地。村民们发现湖上漂来几条船,上前盘问,原来他们就是打过“扫除群寇,解除人民痛苦;实行仁义,不要贪图财货”旗子的朱元璋大军。大伙把他们救上岸来,安顿他们治疗养病,各家各户送来了粮食、猪肉、蔬菜,像亲人一样关照他们。朱元璋身中数箭,伤势很重,村民们把他藏在一个山洞中,请来郎中,每天给他抽箭治毒、敷药喂饭,使朱元璋很受感动。朱元璋问他们姓什么,村民们说,我们全村都姓陈。朱元璋高兴极了,我凤阳老家的娘舅也姓陈,说不定五百年前你们还是一家呢。如此说来,我和你们还是姑表兄弟喽!自此以后双方都亲切地称呼对方为“老表”了。

好在还有韩国垫底。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