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毛泽东参加的最后一个追悼会 -- 不是老陈

共:💬46 🌺137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毛泽东参加的最后一个追悼会

这两天在看王树增的《解放战争》上部,记述了从抗战结束到淮海战役结束的这段时间。我觉得其中最为惊心动魄的战役莫过于淮海战役,在兵力武器皆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战役的胜利实在来之不易。

提起淮海战役,近来不少人认为是粟裕真正指挥的。但是如果看当时的电报就可知,负责总体指挥是刘伯承,陈毅和邓小平。当然,粟裕在具体指挥华东野战军上发挥了主要的作用,甚至淮海战役这个称呼就是他提出的。与辽沈战役不同,这个战役由两大野战军一同完成,陈毅在其中起了非常大的协调作用。

建国后,陈毅历任要职,但是在文革中受到冲击,72年因病逝世。在文革中,性格使然,能敢如陈毅那样敢说话的人不多,令人敬佩:

 在第二外国语学院批斗工作组的一次会议上.面对造反派“你到底跟不跟毛全席走”的斥责,陈毅义正辞严地答复说:“我决定跟毛主席走,但是,我不敢保证将来就不反对毛主席的一些意见!”又说:“我陈毅,是维吾尔族姑娘― 辫子多,不用费事,一抓一把。但是,我这个人有个好处,就是情愿犯错误,不怕犯错误,非把问题讲透!你让我吞吞吐吐,模棱两可,钝刀子割肉,讲那种长不像瓤瓜、短不像葫芦的话,只求明哲保身,恐怕这辈子也学不会!”在造反派的围攻中,陈毅仍然大义凛然地说:“你们说我是黑帮分子,是修正主义、机会主义,你们懂什么叫机会主义?!什么叫修正主义?!如果敌人今天来了,我们每个人发一枝枪,我陈毅打得绝对不会比你们差!也绝不会开小差!告诉你们,我是外交部长,没有罢官之前,我就是要掌握这个领导权!你们要我交权,办不到!老实说,我对你们不放心,我就是交,也不交给你们!"

他还跟红卫兵当面叫板:“反对毛主席不一定是反革命,拥护他也不一定是革命的。我看毛主席的大字报也可以贴。毛主席也是一颗螺丝钉。他过去在湖南第一师范当一个学生,他有什么,还不是一个普通学生。林彪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过去他是我的部下……我是老运动员,大风大浪千千万万都经过了,还会翻了船?就是北京59所大学,全国一二百所大学来揪我,我也不怕!”

虽然说过这些,总的来说,毛还是在保陈毅,甚至在内部表示,他这辈子要保两个人,一个是朱德,一个是陈毅。

陈毅的追悼会,本来只按照较低规格执行:“规格略高于李天佑”。追悼会原定由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主持,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致悼词;只请内宾,不请外宾;参加人数为500人。但是毛泽东出乎意料的参加了追悼会。整个过程令人感慨良多。

1月10日下午,陈毅的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然而,就在追悼会即将开始的前一个多小时,毛泽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突然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周恩来接到毛泽东要参加追悼会的电话后,立即意识到毛泽东此举的意义重大。周恩来迅即决断,提高陈毅追悼会的规格。他以最快的速度要通了中央办公厅的电话:“请马上通知在京政治局委员,宋庆龄副主席,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负责人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并邀请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也参加。凡是提出去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的,都可以去参加。”

布置完毕后,周恩来立即驱车早早赶到八宝山悼念大厅,亲自检查和调整花圈的摆放位置和供暖情况。北京的1月,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八宝山的贵宾休息室没有暖气,工作人员临时点了几个煤球炉,但仍觉得寒气袭人,周恩来指示再增加几个电热器,以保证毛泽东不被冻着。

  贵宾休息室的室温还没上来,毛泽东的专车就来到了八宝山,此时离追悼会开始还有一个小时。毛泽东里穿睡袍、外罩一件大衣,面容极度疲惫。

  周恩来迎上前去问候毛泽东,同时责怪卫士:“你们怎么让主席这么早就来了?”

  卫士带着哭腔说:“主席午睡不久,突然从床上坐起来,大声说走,说着就下床往门外走,拦都拦不住。我们随手抓了一件大衣就追出来了。”

追悼会前,毛泽东要求见陈毅的遗孀,她对张茜说:“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嘛!陈毅同志是一个好同志。”毛泽东看着悲咽的张茜,不禁也凄然泪下。毛泽东叫张茜坐在自己的身边。

张茜看到毛泽东亲自来参加陈毅的追悼会,心情非常激动。她知道,建国以来,毛泽东很少参加领导同志的追悼会。张茜喃喃地说:“陈毅不懂事,过去反对过主席。”

毛泽东打断张茜的话,不让她讲下去,说:“不能这么说,也不全怪他,他是个好人,好同志。”

  在毛泽东谈话即将结束时,张茜真诚地请求说:“主席,您坐一会儿就请回去吧!" 毛泽东微微摇头,说:“不,我也要参加追悼会,给我一个黑纱。”

  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陆续到达追悼会会场,来到休息室。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及其夫人莫尼克公主来了。还有宋庆龄、朱德、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邓颖超、康克清、李先念、李富春、李德生、郭沫若等,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等也来了。

  毛泽东对西哈努克亲王说:“今天是为陈毅同志举行追悼会。陈毅同志是拥护我的。林彪是反对我的。林彪,他跑了!他的飞机摔到蒙古温都尔汗的沙漠里。他摔死了!”

  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对外宾公开披露林彪叛逃身亡的消息。

  这时,叶剑英起身轻轻来到周恩来身边,把两页文稿交给了周恩来。

  周恩来不解地问:“这是什么?”

  叶剑英没有作声,只是专注地望着周恩来,同时双手抱拳在周恩来面前拱了拱,转身悄悄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周恩来展开文稿一看,明白了。原来叶剑英要周恩来为陈毅致悼词。

  叶剑英的做法也很到位,周恩来没有推辞。

  悼词依旧是原来拟好的,不足600字。然而,由于毛泽东的亲自参加,周恩来致悼词,陈毅追悼会的规格和意义都大不相同了。这无论是对死者还是对生者,都是一个巨大的安慰

这是毛泽东最后 一次参加他的同志、朋友、战友的追悼会。

元宝推荐:萨苏, 通宝推:popfish,冰官儿,
家园 陈毅的英雄铁骨挽柔肠

与其他革命元勋相比,陈毅的个性可能更具革命浪漫主义精神,这在他的情感生活中表现的更明显:

1930年在江西信丰,与当地19岁女学生萧菊英结婚。1931年陈毅外出开会,归途遇敌人袭击,绕路回去,萧菊英听闻陈毅已牺牲,于是跳井殉情身亡。陈毅写下《忆亡》诗“泉山渺渺汝何之?检点遗篇几首诗。芳影如生随处在,依稀门角见冰姿”。建国后,陈毅请萧菊英的母亲、兄弟去上海相见。

1932年重阳节,经李富春、蔡畅介绍,与18岁的兴国女红军赖月明结婚。1934年红军长征后,陈毅留守江西中央苏区,动员赖月明服从大局带头疏散回乡隐蔽、打游击。二人于10月20日分别。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结束,陈毅才得知,赖月明在被捕后跳崖自尽。陈毅于当年农历九月初一写下《兴国旅舍》诗“兴城旅夜倍凄清,破纸窗前透月明。战斗艰难还剩我,阿蒙愧负故人情”

1937年在筹组新四军途中,陈毅在南昌遇到了率领上海战地服务团的胡兰畦,二人早年就是相识相知。此次相见后订下婚约。然而中共党组织上不同意二人结婚,中共东南局书记项英找胡兰畦谈话,要求胡兰畦隐蔽共产党员身份,以国民党部队少将身份继续做统战工作对革命更为重要。陈毅致信胡兰畦:“马革裹尸是壮烈牺牲;从容就义是沉默牺牲,为了革命,我们就吃下这杯苦酒吧。假如我们三年内不能结合,就各人自由,互不干涉”。

1940年,与张茜结婚,生长子陈昊苏,次子陈丹淮和三子陈晓鲁。张茜本名张春兰,陈毅在结婚前写《赞春兰》诗“小箭含胎初生岗,似是欲绽蕊吐黄。娇艳高雅世难受,万紫千红妒幽香”

家园 补几个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到底是不是真的呀?

这个不是一直都说是因为和陈毅约好了,以为晚回家就是被保卫部抓了,所以跳的井吗?这也要为尊者讳?

1930年在江西信丰,与当地19岁女学生萧菊英结婚。1931年陈毅外出开会,归途遇敌人袭击,绕路回去,萧菊英听闻陈毅已牺牲,于是跳井殉情身亡。

家园 送一花,以表纪念
家园 说法很多,未必是为尊者讳

http://www.xj71.com/?action-viewnews-itemid-38003

家园 赖月明是跳了崖,但没有牺牲。
家园 陈毅是个值得尊敬的革命者

看孔庆东《北大醉侠孔庆东酷侃十大元帅的情缘:脍炙英雄》,陈毅篇章最让人感慨,他与胡兰畦的关系可以说是为了大我牺牲小我的典型,赖月明也很让人唏嘘,她没有牺牲,为了应付艰苦的生活而改嫁,当知道陈毅的消息时,丈夫儿子苦苦相逼不让她去找陈毅,陈毅至死也不知道赖月明的真实情况,赖后来看到陈毅的《兴国旅社》一诗,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啊。。。。。

家园 权争,害了几代人,误了好多事。。。

三七开?也许四六开更合适些。

家园 令人扼腕叹息……

对文革了解的有限,但我想不能简单的说成是权力斗争,归根到底是毛极左的理想主义让他利用个人威望,不断采取违反党的组织原则,甚至违反法律的手段,打击那些与他意见不合的战友,来实现他心目中的共产主义理想。他发动了文革,最终自己也被浪潮裹胁进去,慢慢变得无助。

功过本来就是无法量化,更不能互相抵消的,它们是独立存在并继续产生的结果或者恶果。建国后,这么好的局面,这么多人才,却走了那么多弯路,付出那么大的血泪代价,令人扼腕叹息。

家园 歪一下楼,说说王树增的《解放战争》

俺对王树增本来影响不错,他的《解放战争》俺在书店看了一下,觉得不错,还在犹豫要不要买。过了几天在图书馆看了《陈赓传》,发现王树增在讲到陈赓在豫西跟胡宗南部,李铁军部缠斗的时候,竟然有大量文字跟《陈赓传》完全相同,让人诧异,莫非有人抄书?比较了一下,看来2009年的《解放战争》抄2003年的《陈赓传》可能性比较大。

在解放战争里面引用很多,有些用字体不同来显示,后面还有注解,可是描写陈谢兵团的那段完全让人看不出来是引用。俺对老王的人品打个问号,书也不买了。

家园 有可能

我以前没有看过大部头的解放战争的书,也无从比较。此书感觉有些地方文笔似不是非常一致,我看时也觉得点像是多方面资料汇编,中间加些议论。不过,如此纷繁复杂的解放战争,多个战线,有和谈有战争,组织起一本书不容易,总的来看组织的不错。如果像我一样对解放战争全局没有很多了解,我还是推荐的。

我觉得一个遗憾是,他对刘邓挺进大别山着墨太少,这是毛很关键一险招,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也是极其艰苦惨烈的,12-3万人出发,最后只剩一半的人坚持到淮海战役开始,却没有详述。不理解。

家园 还是史料的问题

如果去掉老王抄袭陈赓传的部分,他对整个中原解放军的描写就很少了。应该还是史料的问题。毕竟刘统他们已经分地域写了《东北解放战争纪实》《华东解放战争纪实》和《中原解放战争纪实》,里面已经用了很多人的回忆录和资料。如果想不重复刘统所说的,王树增必须自己去掌握更多的资料,在没有这些资料之前,只好一笔带过。

关于大别山减员的部分,我在《陈再道回忆录》里有了新发现,就是当时2纵是从三个旅里面分了一个旅出来,去组建地方军区了,而且到淮海战役前好像都没有归建,所以直接就减员了三分之一。别的几个纵队好像也是如此。如果这样算,其实损失也不是那么大。

我比较纳闷的倒是跃进大别山之前的一纵和七纵的合并,两个三旅制的纵队合并以后变成一个四旅制的纵队,那两个旅那里去了?

家园 毛极左的理想主义?

毛极左的理想主义是什么?他永远是No。1?

58年大跃进时是理想主义。

文革时就绝对和理想无关了,百分百的现实主义。

家园 当年的《远东,朝鲜战争》也有这种情况

某些段落一看就不是中国人惯用的笔法,更象是翻译作品,但没有出处,也没有注明是引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