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唐代围棋程序中隐含有“多下还子”判例之我见 -- 燕来

共:💬3 🌺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唐代围棋程序中隐含有“多下还子”判例之我见

唐代围棋程序中隐含有“崇尚艺术,多下还子”判例之我见

棋局过程中,若这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n手棋,则这方应贴出n个子来对另方作出补偿——这便是促使围棋艺术化的判例。“崇尚艺术,多下还子”之判例具广义性,相对而言,“先下子的黑方收后时贴1子”只具狭义性。

从公元2000年至今,笔者曾在围棋论坛多次发表关于唐代围棋数路法研究的帖子。先后提出过唐代围棋数路法中隐含着“先下子一方收后时要扣减其1子”或“先下子一方收后时要下出一手负着(先是负着,后改为A类负着)来贴出1子并平衡手数”等见解(最初的相关见解产生于1993年—1994年,但笔者是在2000年开始上网的)。

唐代数路法中隐含着负着之我见(修改于2005年11月)

http://bbs.eweiqi.com/read.php?tid=100011858

近几年在修改计枰点围棋规则时,笔者经研究进一步发现,在唐代围棋数路法中隐含着“崇尚艺术,多下还子”之判例,其实质性表述为“棋局过程中,若这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n手棋,则这方应贴出n个子来对另方作出补偿。贴子的手续是从两方棋子的交界处取下这方的n/2个棋子并换成另一方的n/2个棋子”。在操作层面上,可以省略多下贴子的手续,本判例表述为“回填了死子做棋完毕而终局后,设棋盘内黑白双方共有k个子(即不计放弃,双方共下了K手棋),应认定每方有k/2个子,从而将棋做成为等子局面”。

下面的文字是《实现统一的大规则其二——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一文的开场白。关于“崇尚艺术,多下还子”之判例是其主要内容。敬请批评指正!

问,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有什么特点?

答:其特点是其“崇尚艺术,多下还子”的判例。这个判例就是:

棋局过程中,若这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n手棋,则这方应贴出n个子来对另方作出补偿——这便是促使围棋艺术化的判例。

棋局过程中,若这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n手棋,则在子空合计的计点法中执行“清理完死子终局后,应从两方棋子的交界处取下这方的n/2个棋子并换成另一方的n/2个棋子”之程序来对另方作出补偿;在等子比目的计目法中可以省略多下贴子的手续,执行“回填了死子做棋完毕而终局后,设棋盘内黑白双方共有k个子(不计放弃,双方共下了K手棋),应认定每方有k/2个子,从而将棋做成为等子局面”之程序来对另方作出补偿。

说明:

(1)笔者在这里指出,在唐宋围棋“可以不收单官,回填死子后,只数路不数子”的数路法程序中隐含着这“多下贴子”的使围棋艺术化的程序,即唐代围棋隐含着“回填了死子做棋完毕而终局后,设棋盘内黑白双方共有k个子(不计放弃,双方共下了K手棋),可以省略多下贴子的手续而认定每方有k/2个子,从而将棋做成为等子局面”之判例。其实质性表述为“棋局过程中,若这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n手棋,则这方应贴出n个子来对另方作出补偿。贴子的手续是从两方棋子的交界处取下这方的n/2个棋子并换成另一方的n/2个棋子”。笔者对唐代围棋的这个发现,是本人的创造性劳动成果。若有人拒不承认这一点,那么他就把这个致使围棋艺术化的伟大判例当作了笔者的原创并且是世界首创。

(2)在地多为胜的今棋规则中,1子表示1点,贴1子即贴1点。多下贴子最简单最常见的情况是“黑(先)收后贴1点”。可以有理由认为,“黑收后贴1点”是“多下贴子”的一个特例。显然可见,当这一方是先下子的黑方且n=1时,便由“若这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n手棋,则这方应贴出n个子来对另方作出补偿”得出“黑收后贴1点”。就是说,多下贴子之判例包含了“黑收后贴1点”即“白先虚着黑贴1点”之规则。“白先虚着(或白先放弃或白先提议休止)黑贴1点”之判例系笔者原创,陈祖源先生在其介绍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的文章中曾引用过这个判例。

问,本规则为什么被称为艺术版呢?

答: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采用了“多下贴子”之判例,因而使棋局具有艺术性。艺术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可以不收单官而产生距离美

当一方多收了若干单官时,按本规则之“多下贴子”判例,就抹掉了其多收单官而获得的利益,他就徒劳无益了。于是,棋局便可以不收单官而结束,这就留下了余地,产生了距离美。

(2)巧妙地解决了黑先收后贴1点的问题

本规则之“多下贴子”判例巧妙地解决了黑先收后贴1点的难题,勿须关注由哪一方收后,避免了为确定收后方而产生的麻烦。

(3)补棋损点损目

按本规则,棋有毛病则当补,棋无毛病则不补。可以不补的棋若去补一着的话会损1目(而中国数子法会令棋手不去细查棋形,不管有无毛病都会补上一着)。

(4)不下冗着

按本规则,单方有权的单官,不去收(收则损点损目);劫材有利时,单劫不粘(粘则损点损目)。

(5)不破坏棋形

按本规则计算胜负时,可以从计目法的结果得出数子法的结果,从而保持黑白棋子的边界线不变(而中国数子法会破坏棋形)。

(6)简单快捷

按本规则,用比目法来计算胜负,最为简单快捷(这是世界围棋规则研讨会上对计目法、数子法、填满计点法进行测试评比后得出的结论)。

一千年前,日本遣唐史学习了中国唐代围棋数路法。一千年以来,日本棋人尊围棋为棋道为艺术,极力坚持围棋规则的艺术性和距离美。本人在这里向日本棋人坚持求道的精神致崇高的敬礼!请允许我用一句话来介绍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这句话就是——“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继承了中国唐代围棋艺术性的真谛,它正是尊围棋为棋道为艺术的日本棋人的理想。”

本帖最后由 燕来 于 2009-12-13 20:41 编辑

.

家园 大胖子沙发
家园 送个花

旗下的好看是很重要!猛冲猛打很实用,但不够雅!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