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最近在看本抗日的书。 -- johny

共:💬36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看的书上是这样写的。

因以前军阀混战中起兵反蒋之故,唐赋闲已久,故想借机重掌兵权。

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唐的真实想法很难知道了。

但无论如何,临阵脱逃是个巨大的耻辱。

家园 希望温兄早点把这篇写完。

我也想看看温兄在这件事上的看法。共同切磋,呵呵。

等待中...

家园 同感

再怎么说,让士兵们拼命,自己却偷偷逃跑。

总是说不过去的。

家园 很长时间没有和J兄聊聊了:

这次看到你写的唐生智,我很高兴,终于有了一个咱哥俩聊天的热点了,于是,就准备写一个东西出来。呵呵

家园 一起探讨:

唐生智兄弟算是民国以来的风云人物,他们身上的故事很多,值得聊聊。

家园 唐生智扣押船只的背景:

根据《民国二十八年--民国二十九年军政电文选录》中记载,唐生智下的命令是:“本军目下占领复廓阵地为固守南京之最后战线,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地,动摇全军。若有不遵命令,擅自后移,定遵委座命令,按连坐法从严办理,各军所有船只,一律缴交运输司令部保管,不准私自扣留”

而这个命令下达的背景则是:日华中方面军司令松井石根,利用飞机,在南京上空撤下了《投降劝告书》,内称“百万日军已席卷江南,南京城处于包围之中,由战局大势观之,今后交战有百害而无一利”,并扬言“贵军苟欲继续交战,南京则必难免于战祸,是使千载文化尽为灰烬,十年经营终成泡沫”。(见载《民国高级将领列传》--唐生智词条)

另外,根据《中日血战史》中介绍,当时中国政府军--国民党军恐日情绪比较高,怯战的情况比比皆是。唐生智作为南京最高军事指挥官,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

唐生智是保定军校毕业,他和蒋介石、阎锡山、何应钦等留日的将帅不同,蒋这些人因为在日本军校或者准军校学习过,他们对日军的战斗力有着一种天生的恐惧,在他们身上的恐日情结直接影响影响了军队和对日作战的策略,而唐生智这些湖南将领则不同,他们没有留洋,但是,身上也少了一些恐日的情绪。

虽说李宗仁等人不赞成坚守南京,然而,在唐生智看来,南京毕竟是一国的首都,如果不进行抵抗,以后对抗日的大局必将产生不好的影响。韩复榘曾经发过一封电文就是针对中央指责他放弃泰安,他说:“南京不守,何守泰安?”以后在开封军事会议上他还和蒋介石顶牛说:“南京丢失的责任谁来负责?”

此外,唐生智坚守南京还有一个“掩护前方部队的休整和后方部队的集中,以阻止和延缓敌人的进攻。”的想法。(《唐生智传》,第六章十一节)

所以,现在完全套用《李宗仁回忆录》的一家之言来否定唐生智坚守南京的本来意义,似乎不确。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唐生智算不上临阵脱逃:

唐生智在南京已经完全被包围的情况之下,决定撤退,这也是符合古今中外的惯例的。《民国高级将领列传》中唐生智词条注引《唐生智传》和《民国抗战纪实丛书--南京保卫战》以及《中华民国史》有关唐生智撤退的情景如下:

唐生智召开军事会议,下达撤退命令,他鉴于人多船少的客观情况,确定了“大部突围,一部渡江”的原则,规定只有卫戍司令部各机关及直属部队、第三十六师由下关码头渡江,其余部队均由正面突围(含第二军团就地渡江到六合)。但到正式宣布撤退令时,他又补充口授命令要旨,“87D,78A、74A、教导总队如不能全部突围,有轮渡时,可过江向滁州集结”。这样一来,顿时形成“大部渡江,一部突围”的局面,许多原定突围部队,均蜂拥至江边。挹江门前,“人马愈停愈多,堵塞无隙地,不独车辆不能进退,人与人之间已无法转动。”渡江时,人多船少,秩序极为混乱,“人人争渡,任意鸣枪,船至中流被岸上未渡部队以枪击毁沉没者有之,装载过重沉没者亦有之”。许多求船不得的官兵,拆取店户门板,自作木筏,或缘木以泅,冒险渡江,其淹没江中者,数以千百计。在一片慌乱中,卫戍司令部机关的官兵五百余人,“已渡江会集者仅约百人”。负责维持秩序和掩护机关及直属部队渡江,占有渡江有利条件的第七十八军,也只有四千余人得以渡江,尚有七千名官兵留在江边。

我们从以上的史料中可以看到:

第一,唐生智下达的命令本身是符合当时情况的,所应该指责的是后来的更改,但是,这个更改的成因有这样一条,也就是唐生智接到蒋介石的特别关照,在万不得已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教导总队逃生,这支部队是蒋介石的嫡系,也是国民党军的骨干力量之一。因而,才引出唐生智的这一条命令“87D,78A、74A、教导总队如不能全部突围,有轮渡时,可过江向滁州集结。”唐生智所提的四支部队中多数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蒋介石指挥作战,一向是越级指挥,或者叫超级指挥,这次南京的决策和若干年之后朝令夕改让杜聿明补救黄维兵团如出一辙。只不过一个是事前,一个是事后。

第二,唐生智的卫戍司令长官部也是随同大部队渡江的,并没有率先逃离。

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唐生智在南京的指挥部署是完全按照蒋介石的意思办理的,所以,后来唐生智去汉口请求处分,以丢失首都、祸及数十万同胞的罪名,唐生智竟然超生于外,殊难理解,唐生智并非蒋的亲信,倒是历史上倒蒋的先锋,蒋介石如果想办唐生智,理由多的很,南京也是一条。然而,蒋介石说:“唐同志的事情我知道。”这样类似的话后来蒋介石也说过,根据程思远的回忆介绍,新疆军阀盛世才到南京就任农林部长后,新疆代表麦斯武德公开要求盛世才给新疆抵罪,然则,蒋介石说:“盛同志的事我都知道,这是我的意思。”稍后,蒋介石补充说:“盛同志是一个好同志,他一次给了中央五万两黄金,你们谁能给中央这么多的黄金呢?”(程思远《政海秘辛》,台湾李敖出版社出版)

两者前后对照一下可知,唐生智在南京自然有他战守的责任该负,然而,始作俑者却是蒋介石。所以,唐生智固然需要负责战而不利的责任,可是,蒋介石也应该为此承担统帅应该承担的责任。把蒋的责任放到唐的身上,进而完全认定唐是罪魁祸首显然有失轻率。

家园 湖南出了个唐生智真是丢人!
家园 通行说法是这样,但唐也是老蒋点的将。

老蒋明知守不住而想守,故而需要有个人承担这个名义上的责任,最先打算让刘湘干干,可刘湘既不太热心又有病,退而求其次想到唐生智,这好唐也静极思动,一拍即合。

家园 守南京虽然战略上不合理,可也不算错。

但唐生智实在没有必要学韩信背水一战的模式,背水一战是有底牌的(埋伏在赵军后面准备袭城的汉军),唐却什么底牌都没有。

而且为了排除恐日情绪也没必要这样做,恐日主要还在上层,南京一战的部队虽说是败兵,可大都还是精锐,尤以教导总队为最,这些部队战意还是相当旺盛的。

如果不是唐自乱阵脚,抵抗一段时间有有组织的撤退,并保存一些种子完全可以做到。

温兄以为如何?

家园 原来老蒋又在里面插了一杠子。

这我倒没想到。蒋可真是个灾星,指挥棒指到哪,哪儿就败。和其偶像曾国藩有的一拼。

温兄这篇文章给南京保卫战提供了些背后的故事。由此看来,唐确实不该负全责。

但我还是以为,唐的几个错误:

1. 不该烧渡船,绝了大部份将士的后路。

2. 后来撤退时,还是应坐阵指挥到大部分部队都安全转移后再走。如果他能这样作,那么87D,78A、74A、教导总队,已经36D就算在挹江门发生些混乱和争执,也能很快排解,不致酿成惨祸。可能我们的要求太高,唐毕竟不是共军指挥员。呵呵。

3. 虽说唐提出的守南京理由不错(一为首都,二为争取时间掩护其他部队的撤退与重新组织),可部署失当(首先一条就是如萨兄所言,哪里可以用上海新败的部队来守南京,一是士气不高,二是这些部队可都是蒋的德械精锐部队,还想不想保留些种子了?)不说,难道唐就没有一点重掌兵权的野性?这点上,我觉得李宗仁说得还是有道理的。

和温兄探讨,

家园 你判断的有理:

唐生智本人也有重出江湖的想法,首先依靠坚守南京给自己捞点政治资本出来,其次是趁机掌握一些部队,但是,蒋是什么人?那是内战的内行,他对这些大小军阀都是洞若观火的,唐一撅屁股,蒋介石就知道他想怎么做,所以,蒋介石对南京的防守和部队的调动丝毫没有放松过。

唐在安排撤退时有很大的责任,这是他疏忽的地方,但是,因此说唐是抗战以来第一必杀之人就过分了,因为日寇毕竟不是唐生智放进来的。舍本逐末不是历史

家园 有道理:

以前军事家经常说要尊古而不泥古,这是有道理的,也就是尊重经验,但是不要迷信经验,唐生智在这方面确有不如的地方。

家园 我不知道你这么说温相是什么意思?

当初西西河的成立难道不就是大家不喜欢在文学成里面那种经常被谩骂经常被骚扰的环境而重新找到的一片乐土吗?怎么现在又在这里面出现了?怎么又是文痞?又是鬼混?难道你在现实中也整天都这样子说别人吗?西西河杜绝一切的不文明语言,杜绝一切的谩骂诽谤,杜绝一切的个人攻击,难道作为一个老资格的西西河成员,happy_lamb你不知道吗?

强烈建议删除happy_lamb在上面的留言!

家园 以阶级斗争为纲啦,边老师还看不透么

网上的事也大也小,像抗战史这样的东西,后面有很深的政治斗争背景啦

温相这几天在河里一个劲蹦达,我猜早有不少人看他可杀了。政治立场的不同缘自利益不同,没办法弥和的,不过不要张口就骂就好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