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当年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日子(一) -- 神算子蒋敬

共:💬74 🌺72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皮西装?哈哈

穿皮裤子吗?

家园 应该算是吧

还好我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就选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先就隔膜了社会上的那些种种。

家园
家园 【原创】当年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日子(五)

在县委大院转悠了一段时间,我慢慢明白了一个朴素的现实:政府工作人员≠当官的。

凡是有生物的地方,就有生态系统;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三六九等。这是走遍天下都不变的真理。县委大院中的人们,按实力分类,大致有以下几个等级:

第一等级:县委书记。一人。

我其实没有见县委书记几次,这人神龙不见首尾,经常“不在家”。但是,他的影子却坚强地活在人们的言谈之中。我记得他姓陈,戴个眼镜,经常在本地电视新闻中露面。电视中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像个书生。真人却颇有派头,像个成功的商人。

这种派头,也可能是他身边的人给他强加上去的。至少我在那里的时候,县委大院的人们没有一个人提到过他的全名。甚至连“陈书记”这三个字都很少听到。每个人都恭敬地,不管在什么场合,称他为“陈书”,一个相当奇怪的称呼。有点像皇宫里的天子爷,当面大家叫皇上,背后也没有哪个不要命的敢乱叫“朱元璋那小子”。每个人都谨慎地活着,仿佛一把手会孙悟空的分身法,冷不丁就会从花坛后面踱出来。

第二等级:县委常委,特别是要害部门的一把手。四五人左右。

原谅我的浅薄无知,直到进了县委大院,我才弄明白了:原来,比起县委常委来,政府里的副县长是要矮一大截的。要怪就怪老百姓们乱说:当官不带长,放屁都不响。其实真正厉害的,还要数那些“委员”们。他们厉害就厉害在,可以几个人躲在一间小屋子开会。开会的内容你永远不知道,开会的结果却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你的命运。

于是我弄懂了为什么大家都对我的上司何主任毕恭毕敬了,原来,这位满面微笑的胖子竟然也是常委之一!旁人小声告诉我:由县委办公室主任而当常委的,其实并不多。从这点也可以看出,这位何主任混得不错,深得上头的信任。

但从何主任身上,我怎么也看不出他竟然比副县长还大。他每秒钟都在忙碌着,不停地对每个人微笑。但时间久了,我也发现,在县委大院里,何主任至少对三个人是特别恭敬的:一个是组织部长;另一个是宣传部长;还有一个是新来的副书记——一个可说是具有传奇性的人物。他的故事以后会提到。

第三等级:各要害部门的副手,以及领导身边的“红人”。七八人左右。

要害部门的副手不用提,如果是年轻人,大都很谨慎地活着,小心地等待着更好的机会。如果年龄已经到站了,则多少有点跋扈的样子,抓紧时间过过权力的瘾。至于红人们,则多半是领导的贴身秘书,据说,我那位师兄,就已经是县长身边的红人了。

也就是到了那里,我才明白,原来秘书居然有这么多,而且还可以分为这么多种!过去清廷设军机处,里面有中官儿叫“军机处章京”,也就是军机处的秘书,好像光绪给康有为还是梁启超就封了这个官。和县委一样,军机处的章京有一大堆,按得势与否,分为“红章京”与“黑章京”两种。虽然职衔相同,但前者“流水是车马是龙,主人如虎仆如狐。昂然直到军机处,笑问中堂到也无?”后者“蔑篓作车驴作马,主人如鼠仆如猪。悄然溜到军机处,低问中堂到也无?”

县委大院虽然不是中央机构,但“红章京”也是非同小可。例如“陈书”那位贴身秘书,虽然看起来很嫩,但饶是何主任这样的常委,见面微笑时,眼睛也不敢往其它地方看。道理很简单,在县委大院里,人们只对两种东西感兴趣:一是现有的权势,二是发展的可能。

土鳖抗铁牛,喝水。

家园 精品文章!
家园 现在当官的只抽你几根烟算是好官了

吃几顿饭已经是正常现象了

家园 【原创】当年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日子(六)

接着聊。

第四等级:非要害部门的主要官员。七八人左右。

这些人要么多少有点乐天知命,对谁都和蔼可亲;要么愤世嫉俗,对什么都看不惯。比如秘书科的一位科长,号称县委第一支笔杆子。听起来是不错,可惜年龄已经过五十了。他没有穿皮西装,而是低调地一身灰色风衣,金丝眼镜,清瘦的脸颊,和蔼可亲,像是一位好脾气的大学教师。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随时嘴上都叼着支红塔山。看起来经济状况像是不错,但手腕上廉价的手表,脚下灰蒙蒙的皮鞋,却又让人冒出一个小小的问号。

我跟他们一起去吃了好几次饭,都在县里上档次的餐馆。这就印证了那位县长的话:可以多抽些不要钱的烟,吃几顿不要钱的饭。当然,在饭桌上,我也不得不做些非常不自在的事情,例如逐个给领导们劝酒。

我所听得的官场秘闻,多半是从那些愤世嫉俗的官员那里听来的。有次,有个什么委员会的副主任,下午闲着没事,踱到我们办公室聊天。恰好那天没有女士,聊着聊着,大家便提到了男人的话题。副主任精神大振,谈起了临县的某个镇,那里繁荣娼盛是远近有名的。副局长说,有次他和某某、某某开会路过那里,大家喝了酒,一琢磨:来都来了,不妨去见识一下。

于是进去,果然眼界大开。副主任用了个非常新颖、贴切的比喻:简直像是农村里的猪圈一样:一个很大的房间隔成块块小隔间,阵阵快活的呻吟就从四面八方传来。“更绝的是收钱的老板娘,”副主任津津有味的补充,“她像个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一样,手中拿个大夹子,夹着厚厚一叠五十元。走过来直接便问:打炮不?一次五十。”

听了他的话,在场的男士开怀大笑,但没有人敢接着开讲。老实说,我笑得还有点不好意思,因为毕竟是个教师。这些荤段子,我从来没有在何主任之类的“大官”,或者师兄那样的红人那里听过。他们要么是和蔼地和你寒暄,要么板着脸正经地谈公事。

第五等级:一般的部门的办事员。人数众多。

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平头百姓”,多半比较年轻。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其实很忙,时刻在不同的部门穿梭。在来这里以前,我还以为他们是过着一杯茶,一张报纸过一天的悠闲生活呢!

不过,忙的是什么呢?据我看来多半有些无聊。比如一个认得的年轻人,负责编辑本县的地方报,一种类似于油印的小开张报纸。上面不用说都是些有关领导的废话,我估计领导自己都没有耐心看。但那位老弟还是得很认真地去编,去印,去递送,忙得一路小跑。楼道上遇见了谁,都顺手塞一张,仿佛送小广告一般,说:拿张去看看。

他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等待时机。等有一天,某个主要领导偶尔拿起这张报纸,并且认真地读了一下。忽然有所感悟:这编报纸的是谁?弄得不错嘛!——于是,那位老弟的机会就来了。

在这个等级的年轻人里,大家其实都在等待。等待的过程可能很漫长,也可能机会就在明天。每个人都必须很有耐心,非常谨慎。因为稍微有点闪失,以前所有的等待功夫,便统统付之东流。因此,荤段子之类他们是不敢当众讲的。如果听别人讲了,也只敢赔笑,绝不敢冒冒失失地跟一段更精彩的。

第六等级:工作人员,服务员。人数众多。

从县委办公室旁边的窄楼梯上去,弯弯曲曲地爬上顶楼,那里有间不大的印刷室。县委的一切文字资料,都在那里打印,最终形成正式文件。这个地方是县委办公室之外,我跑得最多的地方了。现在回忆起来,仿佛还在小跑着爬上那道该死的窄楼梯。

印刷室里坐着几个年轻的女孩子,负责打字,印刷之类的工作。让我着实想不到的是,里面居然还是个传呼台,负责对外的传呼业务。所以,女孩子们不打文件的时候,便不停地回各种传呼。当年传呼事业的旺盛,上点年纪的朋友大概都还记忆犹新。这个传呼台,大概算是县委的小金库一个来源吧?

那些女孩子们打字的速度奇快,我记得除了一个用智能ABC之外,其他的都是用五笔。那位用智能ABC的给我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因为我自己也是用智能ABC,但永远达不到她那种境界:只见着词语条在屏幕上眼花缭乱地闪动,根本看不出她在打什么字。打完字后,她们便不停地揉眼睛,满脸倦色,然后伸手接过另一份领导的手札。众所周知,领导们的手迹,和大夫龙飞凤舞的药方可以媲美。但那些女孩子们见多了,每个都能辨识。当然,从来不敢有任何怨言。她们多半来自农村,一般人家的女孩儿。

如果遇到开大会,便可以看到另外一组女孩子。她们站在会场的边上,每个人提着个温水壶。盯着会场形势,一发现谁的茶杯喝了一口,便得赶紧走过去续上。平时,她们便负责每个科室的卫生,抹地擦桌子倒开水之类的杂务。让我有些意外的是,其中不少女孩子都长得蛮漂亮。有时开会无聊,我会胡思乱想:她们整天在领导面前晃来晃去,会不会有谁被某个领导看中啊?如果那样的话,她的命运又将如何?

家园 你这个到底是纪实呢,还是文学创作呢?

如果你真的在地方党委、政府办公部门工作过,那么你这个帖子里的一些说法就很让我疑惑了,你说的很多东西和现实不符。

第一个,领导的秘书不会在秘书科,而是会在综合科。不了解情况的人经常会以为秘书科的人就是给领导当秘书的,但实际上秘书科根本不是这个职能。秘书科的职能是沟通联系、筹备会议、安排行程等等,如果没有单独的文电科,那么秘书科还会负责收文发文、传递文件。综合科是负责文字综合工作的,起草各种文件、报告、讲话稿、函电等等。按照相关规定,县级领导是不能配专职秘书的,但多年来约定俗成,每一个县级领导都会派一个综合科的人员跟着,除了专门给这个领导写材料之外,还会负责一些工作上、生活上的服务性工作,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领导秘书。之所以用综合科的人,是因为写材料要了解情况,要掌握领导思路,不跟着开会、调研就很难写出材料来。说到秘书科给领导当秘书或者说某个大笔杆子在秘书科是件很奇怪的事。

第二个,县长直接考核秘书人选也是件很奇怪的事。尤其是考核时你只提到了县长,没提到政府办公室主任。一个领导不能越上级的权,也不能越平级的权,一般也不能越下级的权,这个原则县长不会不知道。第一次面试正常应该是由政府办公室的主任出面,毕竟这是你的直接领导,他觉得合适了才向上推荐。县长直接出面就很奇怪了,办公室主任不参加就更奇怪了,即使办公室主任正好有事,那也应该有副主任或综合科长陪着面试。

第三个,关于常委的表述也很不准确。首先常委不可能只有四五个,正常情况下多则十多个,少则也得有七八个以上。其次,常委的大部分构成也不是要害部门一把手。你表述的时间基本上是90年代中后期,当时一般常委构成包括有书记、副书记(县长正常都同时兼任同级党委的副书记)、纪检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这个不一定,各地不一样)、当地军分区或武装部政委,有时候还会有下属某个重点行政区域的书记作为基层代表。常委里面会有一个秘书长,县级以上一般单设,县级的一般都是县委办主任兼任,所以这个何主任谈不上什么混得好,正常的人事安排而已。

其他的还有很多细节都和实际不太相符,比如说那个开会时负责倒水的女孩子,我还从来没听说过有专职干这个的,正常都是从县宾馆临时借来客串的服务员。这些女孩子平时给各科室打扫卫生也不太正常,按照保密要求,各科室多少都有些涉密文件,虽然大部分没什么要紧的,但也不能让她们随便接触。领导办公室还有专线电话什么的,就更不能谁都可以进了。

这些东西对外人来说可能还有点儿神秘感,但对于内部人来说都是熟知的东西,你不知道是件比较奇怪的事。

家园 负责倒水的女孩子是有的

我老婆的一个朋友就是干这个的,确实是从宾馆借来的服务员,不过一直在市政府,十多年了,工资、福利也是从市政府开支,现在又招了几个女孩子,都归她管,后来的女孩应该是临时工吧

家园 的确是纪实。

不过记的是很多年前的实,而且,我在那里只有一个月而已。

看来你是内行啊,呵呵,尽量回答一下你提的问题:

1、秘书科和综合科的事情的确弄不清楚。我记得去的时候,有个县委办和一个秘书科,而那个笔杆子的确是秘书科的科长。

2、面试我的的确是县长,而且是活的,当时没有什么办公室主任在场。

3、常委的事情当时没有怎么打听,不太关我的事,所以只知道个大概。

4、女孩子们的事,至少我当时在那儿的时候,是这个样子的。

家园 地市以上级别的秘书处是分科的

一般是一科秘书,二科综合,加总值班室、文档、房产、保卫等等。

重要文件的起草一般由秘书科起草,其中调研工作一部分由政研室承担;综合科负责会议记录、决定等等大部分杂务,类似于总务。

在不大的地级市或者县级市,一般由一个负责政务和接待的副主任统一领导协调秘书科和综合科,如果县级市也不大的话,那么可能就是由主任直接领导了。

家园 【原创】当年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日子(七)

以前读刘震云的《官人》,书中好像提到说:机关工作其实就是文字工作。

这句话很有道理,没有了文件,什么机关都得关机。在去县委之前,我事先做了些准备:第一,翻出以前大学里的《公文写作》,拍拍灰尘,仔细地翻了翻。我惭愧地发现,这本书还和几年前拿到手时一样崭新。因此,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赶紧又跑到新华书店,买了本最新版的《应用文写作大全》,一本厚得像砖头一样的重型武器!

到了县委之后,何主任大致交待了我的工作,果然文字工作有不少:写文件,包括会议记录,通知,简报,计划,总结等。特别是简报,由于我参与的是个大型活动,所以隔断时间就要出一期简报。另一项工作就是跑腿,跟着领导到处跑,或者自己一个人各个机关跑联络。

至于另外两个借调来的同事,工会那位副主席大哥统筹全部,妇联那位好脾气的大姐接听电话,传达信息。说来三个人之中,最忙的还是我。

但忙碌还是小事,让人垂头丧气的是挫折!

第一次会议,标志着活动的正式开始。碰头会完毕,何主任简单地说:小蒋,你根据今天的会议记录,写份简报,明天早上交给我。

我一口答应。回家就翻开那本《应用文写作大全》,找到简报那一节。第二天一大早,一份用黑墨水写就,字体工整的简报就骄傲地放在何主任面前。何主任拿起来,稍微看了两眼,随手摸了杆圆珠笔出来。只见得笔走龙蛇,刷刷刷,就在我的大作上一阵涂抹。然后,交还给我,简单地说:按这个修改一下,拿给楼上印刷室打印若干份。

我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短短一页纸的文章,圆珠笔的蓝色字体几乎超过了原来的黑墨水字迹。要知道,一向来是我在别人的文章上大肆涂改的,怎么会沦落到让别人大肆涂改我的文章?更糟糕的是,何主任的字比我的写得好看多了。

我绝望地想:这姓何的会不会一边改,一边在心里暗骂:靠!这是什么语文老师?这种水平?

但何主任脸上若无其事,仿佛把一个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人的文章改成这样,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当然,除了羞愧之外,我心里还有不少是愤怒:这姓何的是真会,还是故意显摆?不就是个破领导吗?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照他的意思改了。后来发现,我写的东西,只要是经过任何一个领导的手,都会多多少少改动一点儿。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据说聪明的秘书,会故意在公务上留点漏洞,好让领导去改,以此来证明领导的确比秘书高明。我达不到这个境界,但几篇公文下来,多少还是摸出了些路子。

公文写作和文学创作在文笔上最大的不同是,一个实,一个虚;一个干,一个湿。虽然各有个的写法,但总的来说,还是文学创作要麻烦些。十个田家英比不上一个老舍,文学语言毕竟是高级功夫。会文学语言的人改行写公文,比写公文的人改行写文学作品要容易得多。

另外,我还发现,写好公文有一个捷径,那就是揣摩上意。每个领导都有自己喜好的文章套路,你把他改过的文章多琢磨一下,便大概猜得出他喜欢什么样的开头,什么样的结尾,可以接受什么样的语言风格。

也就是说,公文写得好不好,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读它的领导满意。

按照这个方法,我仔细比照了何主任修改过的文字,然后在下一篇尽量模仿他的风格。果然,不久之后,我写的公文他改得越来越少了。很多时候,只是稍微改一两个用词,便说:修改一下,然后拿去印刷。他脸上的表情依然是毫无变化。

从头到尾,何主任没有对我写的东西称赞过一句,或者批评过一句。我记得只有秘书科那位笔杆子,有次称赞我说:我开始还担心你写东西文学语言太重,后来发现只有前面两三篇是这样,后面都不错。你上手很快。

我这才明白,当初何主任修改我的文章,其实是完全正确的。

后来曾经在这上面还小小地出了一次彩。那是一次阶段总结会,我负责会议记录。开了一两个小时,会议结束了。何主任照例吩咐:小蒋你回家赶一份简报出来,明天早上要赶着印刷出来。他的话音刚落,我就举着一张纸交给他,说:简报我已经写好了。

什么?他吃了一惊,在座的人一下子都转头看着我。何主任迟疑了一下,接过那份简报。读了一遍,没有改动一个字,交还给我说:那就这样拿去印吧。

他仍然没有称赞我一句。但从他的惊讶中,我已经得到足够的满足感了。说实话我那时相当得意。 当年毕竟还年轻,喜欢当众炫耀。如果换成现在,即使要炫耀,也会仔细权衡一下后果,真正值得去炫的时候,才会跳出去显摆一下。

另一个让我感到满足的原因是,我觉得我已经证明了一件事:我是有能力做这样的文字工作的。即使在这个月里一无所获,能证明这一点,我已经比较满意了。

家园 地市一级不清楚

副省级以上,秘书的选拔和关系,与你说的有很大区别。

常委里面,你少说了行政上的常务副和工会主席。有时还会有政法委书记或者公安一把手。有时是政法委书记兼公安一把手。

副省级以上,有专门的服务人员。

家园 好看,快更新!
家园 在公文写作上有个说法

叫做会写容易写好难。

公文有固定的套路可以模仿,所以说会写容易。但要是真的写好,还是需要下苦功夫。公文被称为八股文,是有道理的,前几天河里还有人谈到八股文的高下之分,公文也是如此。如果你仔细研读中央一级的重要文件,很多时候就会发现真的是丝丝相扣,添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除非你推倒重来,否则连改都改不了,这就是水平。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