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林毅夫:解决农村贫困新战略 -- 高士奇

共:💬8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林毅夫:解决农村贫困新战略

要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首先应该了解农村贫困人口的特点、其生产的特性以及他们面对的政治环境。只有深入理解这些问题,把有关政策措施建立在这些特性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发展战略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农村贫困人口的特点,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农村贫困人口拥有的最为重要的资产就是他们自己的劳动力,而这正是是他们的比较优势所在。对于富人来讲,除了劳动力之外他们还拥有一些其他的资产,如土地、资本、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政经网络等。但是,对于农村贫困人口来说,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他们几乎没有其他可以用来创造收入的资产。因此,除非我们能使他们拥有的劳动力在农村变得相对稀缺,从而具有相对高的价值,否则就不可能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和地位。

  第二,农村贫困人口仅仅维持在最低水平线上,自然灾害、疾病、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突发冲击都可能威胁到他们的生存。

  第三,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主要是和食品有关的种植业,农产品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都很低,由于收入弹性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对增加农产品的需求的刺激作用不大,而且,个别农户的增产固然可以增加该农户的收入,多数农户的同时增产,在农产品价格弹性低的特性下,会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形。

  过去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农村发展战略把重点放在增加农业的生产能力上面,通过贷款和援助鼓励各国政府加大对农村水利、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等,并直接设立近20个国际农业科研机构。然而在城市偏向的影响下,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对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组织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要求,经常只是为了得到贷款或是援助而表面敷衍,并没有落到实处。而且,在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低的影响下,农民经常遭遇到增产不增收的困境,贫困问题继续存在。

  在我看来,如果要根本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新的农村发展战略必须把重点放在减少农村劳动力上。当农村劳动力减少,留在农村务农的劳动力就能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资源。这样,农村劳动力的相对稀缺性和相对价值就会增加,以劳动力为最主要资产的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也就会相应提高。同时,当务农劳动力变为非农劳动力,他们就由农产品的供给者变为农产品的需求者,导致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内移而需求曲线外移,农产品的价格随之上升,务农的劳动力的边际产值和工资也会相应上升,这样农村劳动者的收入也就可以随着农村劳力的不断减少而不断上升。此外,减少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还能缓解人口和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

  当然,减少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还必须使流动出来的劳动力在城市非农产业部门能够找到工作,否则,只是把农村贫困人口变为城市无业的贫困人口,整个社会的福利并不增加。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不符合其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如印度等国家采取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及拉美和其他一些国家推行的“进口替代战略”。这些产业资金非常密集,投资巨大,需要的劳动力很少,无法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来吸纳农村劳动力。而且这些产业不能发挥资金稀缺的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在竞争性的市场中无法存活。

  同时,不具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不断的资金投入,发展中国家用完国内的资金后,可能会依靠国外的资金再维持一段时间的发展。但是由于这些产业不具国际竞争力,无法赚取足够的外汇来还本付息,当他们必须偿还外汇借款时,就会出现金融、货币危机。而且,因为国内优先发展起来的产业不具比较优势,而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因为缺乏资金得不到充分发展,此时,如果他们被迫打开国门,实行完全开放,危机就会爆发。当危机发生时,贫困人口,不管是在城市或是在农村,总是受害最大的一群。

  我认为,一国政府应该优先发展该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推行符合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因为如果政府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企业进入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企业就会具有自生能力,无需靠政府的各种政策性优惠或行政性垄断保护来生存,寻租、贪污腐败的行为就会失去存在的土壤,经济运行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比较优势。发展这类企业不仅能够向城市人口提供就业机会,还可以吸纳大量农村的富余劳动力,使减少农村人口成为可能。由于这些企业有良好的竞争力,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因此还有助于保持宏观稳定,也有助于该国成功融入全球化进程之中。

家园 高兄来篇短评如何

三农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少,各家着眼各有不同.但三农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确实重要,一个弄不好不但经济发展出问题,社会问题的隐忧还可能直接影响政治安定.但这文题大且深,非一朝一夕造成,也非垂手能解.光贴一篇文摘,闻香更饥啊.

家园 不才也是闻香更饥啊

看得出来,兄台之见地远在不才之上。不才目前还是以学习为主,脑袋里仅有些不成形的条条框框。如果就此问题兄台肯不吝赐教,不才...也去搬个小板凳!但愿还有...

家园 高兄近来凳子使用量高,刺激需求

扩大中国凳子市场,供不可没啊,看来今年GDP成长高兄有一份贡献了.

家园 我以后改在河里卖凳子为生了。
家园 个人看法

关键在于三点:

1。如何提高农村现有生产力。中国的农村多的是劳动力,少的是农业资本,农业生产是标准的劳动密集型,而且中国的耕地相对稀缺。从资源的有效利用来看,采用小农经济的精耕细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避免机械化耕种的粗放式浪费,然后再根据情况向机械化耕种发展,逐步地将劳动力向工业或商业领域转移。另外需要国家加大农业科技的投资,关于这点,农科院的情况我并不知晓,不知道投入的力度怎么样。

2。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多余的劳动力往哪里去,这不是向社会一推任其自行消化就可以解决的,这样做只会带来更大的社会问题,古代称之为流民(不过话说回来,古代的失业农民也没有什么产业可以去)。政府方面并不是没有看到这个问题,而是开展的培训如何符合农民的切身需要。记得有一篇报道,说某些地区的农民培训甚至连过马路也要教,这是职业培训吗?让农民尽快拥有一技之长,尽快地融入新的工作环境,这才是职业培训的方向。

3。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职业培训结束了,并不代表劳动力的转移就结束了,如何安排妥善就业是最后的问题。国家可以考虑大量扶持、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反正人多嘛)对用农民工的企业适当的政策扶持,这也是一种刺激。另外一点,并不是说农村人口一定要向城市转移,城市现有的生存压力已经不小了,而且让农民背井离乡这对农民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毕竟不是自己一直以来的生活环境,容易丧失社会的归属感,潜在的危机啊。个人认为,建立新兴的工业新城或者工业新镇,让农民就近择业,免除背井离乡之苦,不失为一个良方。

家园 潘兄的态度值得不才学习

潘兄确实在认真思考,为中国农业问题的解决提出办法,不才佩服。

家园 过奖过奖

高兄谬赞了,像愚弟这种半吊子的水平,说出来的话只怕是要贻笑大方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