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饥荒岁月里的记忆》之三十二:饥荒岁月里头的小学生 -- 老光

共:💬31 🌺55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饥荒岁月里的记忆》之三十二:饥荒岁月里头的小学生

我是55年发蒙读书,到闹饥荒的岁月时,正好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

打从我记事起,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便是搞“运动”。

那年月,运动一来,小镇狭窄的街道两旁,木房子的板壁上贴满了红红绿绿的标语口号。那都是沿街的各个单位按照规定张贴的。

一看到这景象,大家心里头都明白,运动又来了!

除了满街两旁像是糊板壁张贴的标语外,运动一来,就得开会,一开会就得讨论,一讨论就得发言。年青力壮的都参加了工作,有工作的便有单位。婆婆佬佬归居民委员会管,居民委员会便是没得工作,没得正式单位的婆婆佬佬的统管部。一张天罗地网,把所有的人都罩住了,一个都跑不脱。

通过“反右派”运动,一个个心怀余悸,真的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呢!用我们当地话讲,就是:闻到竹根就是蛇呵。

要开会不敢不去哟,去了咋办呢?去啦就赶快缩到黑角角里头,荫在暗处不作声啦。57年反右,嘴巴“嚓”的,喜欢“哐”的,都吃呀大亏哟!人们尽那些干部在台上七的八的讲一伙,都掰口不开。那时候,常听到大人们背地里相互告诫:只长耳朵,莫带嘴巴。

朋友之间关系好点的,便互相提醒着:嘴巴放稳当点哦!把“大门”关紧起哦!切莫乱放炮哇!当大人的,则时刻警醒自己的子女:你不开口,决不会把你当哑巴卖了的!莫图一时的嘴巴快活哟,舌头痒呢,开黄腔啦,到时候一索子绠起哒,后悔就来不赢哒的啊!

因为大会小会不断纤,所以,那时候,老百姓当中有句话,叫作:国民党的税多,共产党的会多哦。

也就是从这时起,干群关系就一步步的疏远了。因为提倡检举揭发,有人开始借机整人,也有人趁机害人,于是,也从这会儿起,就你防着我,我防着你了。

自从“大跃进”进行以来,我们这些小学生也就没有正儿八经地读过几天书了。

一开始,便是大炼钢铁。那时候还小,也不懂事,整天一群群地跟在老师的身后,抬着萝筐,挨家挨户地收破铜烂铁,美其名曰:支援钢铁元帅升帐。那年月,老百姓家里哪有什么好多的破铜烂铁啊,充其量也就是几把烂菜刀,破锅儿,废称砣之类的。

我们把这些东西收了去,塞进学校的土高炉里头,扯起大风箱,倒进木炭,又把它炼成铁砣砣。这东西流出来后,卵用都没得,一堆堆在学校的猪圈边,搁了好多年,后来修房子,腾地方,一齐掩埋在土里面了。

人民公社成立后,要改天换地,大兴水利,青壮年统统上了工地。

田里头,地里头的庄稼没人收割,到了打霜的日子,晚稻还耸立在田里头,没有收回来。下雪了,地里的棉花一朵朵吊在棉枝上,随着风儿荡过来,荡过去有些掉在了地上,也没人去收捡。

这当儿,有领导想起我们小学生来了。于是,一声令下,我们背起铺盖行李,下乡帮助抢收棉花,挖红蓍花生。

我们下去第三天的晚上,天上便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

原以为下雪了,不会出去捡棉花的,那晓得,吃过早饭,老师便带领我们下了地,说是要抢时间,争速度,不能让棉花烂在地里了。于是,我们顶风冒雪捡棉花。

收红蓍采用的“多快好省”的方法,一律用牛耕。牛在前头走,犁在后面耕,我们就跟在后头捡。因为耕得浅,拉得快,好多的红蓍被犁坏了。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红蓍这东西一伤皮就不好收藏,进了窖之后,一烂起来便像得了传染病似的,传得飞快,烂起来是一窖一窖的烂,烂得也是飞快的。

老年人看到这样子的收捡法,心痛得直掉眼泪,那时候,谁又听他们的啊!

一年后,饥荒开始,当初掉眼泪的老人们便说:这是报应啊,一代一代传下来,便有饱吃不浪洒的古训啊!

没饭吃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小学生可没闲着呵。

这时候,上头提倡“勤工俭学”,学校里头便组织我们开展“大种大养”。

每个班都分到了一块荒地,每天抽出时间要去种菜。同时,每个班分到了两头小猪,由各个小组轮流打猪草,进行喂养。住在乡下的同学每天上学时,便在来的路上揪几把野草,我们这些住在街上的人呢,便一大早起床,上山或下乡,去打猪草。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60年的下半年,正是饥荒闹得最紧的时候,过了“白露”,六年级的我们背着铺盖行李,远征去太阳山里边捡茶籽。

茶籽,是南方山里边的一种特产,又叫油茶,结的果子俗称茶籽。这籽晒干后榨油。榨出来的油叫作:茶油。

我们当地有个习俗,主人家收摘了茶籽后,这山上的油茶便放了敞,任由其他人来摘。叫作捡野茶籽。

那些年,田呀,地呀,山呀,都归了集体,这田地山上的出产,都是集体的。所以,收摘的时候,都是漫不经心的,草草地过了一遍,对于山崖边,坎边,凡是比较危险的地方,都懒得去,集体的嘛,犯不着那样子。

我们去捡茶籽,就是冲着这个。

现在想来,大概也是老师饿不过了,没法子想,就借着“勤工俭学”的旗号,带着我们去的。捡来的茶籽,都归了学校。至少,也可以给老师的碗里增加点油水嘛。

说是捡,其实就是偷。

因为老师给大家规定了任务的,每天每个人必须要捡多少,多少的。

那山很大,很高,山风一吹,呜呜呜直叫唤的,怪吓人。尤其是那时候年纪又小,从来又没出过远门的,一进到深山里头,便不敢和大伙儿脱砣,无论走到哪儿,都是一群群的。你想,一大群子的人,成群结队,又是在人家清理过一次的树丛中,寻找油茶籽,哪有那么多呢?但老师规定了的,每天完不成任务,要扣减伙食,也就是要扣饭的。为了完成任务,也不致于饿着肚皮,没办法,只有想法子去偷。

记得有一回,几个人约到一起后,漫山遍野寻找那山里人没捡过的油茶树。七寻八找,终于发现了一处地方,树上的茶籽果还没收摘的,满满地挂在枝头,远远望去,红灿灿的。大家高兴得不得了,心想:这下可就发了大财啰!于是,赶快跑过去,爬上树便摘。

刚刚才爬上树,便被人家发现了。听得来人一阵厶喝:嗾!嗾!晓得大事不好了!那人放了条狗跟着我们就赶。

这一下慌了神,我们几个跳下树就跑。连滚带爬的,直跑得七喘八喉。

好在那人看到我们跑了,也就把狗唤回去作罢。等我们停下来一看,得不偿失哟,奔跑中只顾逃命,反而把原先寻找到的一些茶籽也撒了。这就真的是应了那句老话:偷鸡不着反蚀了一把米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我四岁的时候,

有个晚上我们家外面就有人偷稻谷,那些稻子还是青色的,没转黄.没饿急了谁偷那东西?我们这算是好地方.都七五年了还有人偷这东西,可想那个年月是什么样子!

家园 俺这里有句俚语……

叫作:三声王八好喊,一声贼名难当啊!说的是宁肯当王八,也不做贼啊!人不是为难到了极点,又有哪个愿意当贼的呢?到了七五年那时节,还有人偷这青不青,黄不黄的稻子,也实在是饿得没法子了啊!要不,深更半夜的,冒着被人发现,被人抓住的风险,又是何苦呢!可想那个年月里头,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哟!

家园 七五年了……

都还有人偷这青黄不济的稻谷?您那地是哪儿?

家园 广东西南,本这里是个好地方.

但还是这样.到80年分田的时候,农村每个人都欠政府几百到成千不等的钱,一亩地欠政府的粮一两千到成万斤不等.

家园 广东西南……

应该是湛江一带么?那地方的确是好地方呢!可说风调雨顺之宝地嘛!怎么搞到80年分田分地时,老百姓倒欠起政府几百乃至成千的钱来呢?这我就有些云里雾里,糊涂起来了哟?能不能给俺讲一讲嘛?俺这儿洗耳恭听着呢!

家园 欠钱的一是种子费,

二是机耕费,三是未完成经济作物所需要补贴的商品差价.也就是你们队比如要交一百头猪,交不出就得补猪的钱.还是化肥费,水利费等.一部分是未完成各种粮而要补交的钱.

粮是我们这里那个年代从没有过一造可以收个五六百斤的粮,但上面一张嘴你丰收就来个八百一千斤一造,这样计划下来你就得交.交不了就欠.特别是七四七五年,这时候反瞒产.怎么反法?就是组织和你村有世仇的村去你村家家户户地搜.发生很多起的大规模械斗.而且还死了好几个人.

八零年分田的时候,大家就不敢,后来政府方面说不分到私人这才分的田.

我表哥那个村子,也就是七五年,他们大队书记私自杀猪来分.每口人分了五斤猪肉.还没过大年初四公社就来抓人了.关了一段时间后才放了回来.原因是他们大队没完成上年生猪计划.

其实,上交经济作物是有钱的,但你交不了那么多,所以就欠了钱.

我父亲那个单位的局里的那个局长,他家属在农村,几个儿女,因为他们那地少,各种作物的指标很高,完不成,于是他们村就组织人去编草席等活.也设法让一些人外出.那些外出的人每人按一天一块三毛五上交生产队.结果那局才那点工资大半地让他的儿女拿去对付生产队了.

一个在海边的大队,本来那里就没什么地,后来围海围了些田,但打不了多少谷.于是他们那里欠的最多,从公社化到分田,他们一亩地欠了成万斤.

你们那里.情况我不知道,但我们这里.是好地方,所以征收的计划也多.所以百姓们就只能看到大丰收而吃不饱.

我老家那里情况好点.因为山岭多,大队经常私自卖木材,加上分的自留地也多.所以还勉强点.有些大队,书记黑心.没分多少自留地的那真没法活.

就上面说局长他老家那里吧,一亩坡地需要八十斤花生,十斤芝麻.或者是几十斤棉花.公粮是有定额的,但余粮就靠上面估产.上面估你亩产是一千斤,那就得交六百斤一年,而你生产队一但分了点口粮,那就欠上面的了.

也就是我说的被人家偷谷的那个队,八二年全部农转非.卖地的钱估算下来每人可分三千多块.但交清欠款后每人实际分得九百多块.

七五年的时候,我妈妈在供销社的养猪场打短工.妈妈去那里的时候就带着我,我就在那里见那些人刚脱壳的生米,抓起来就吃.我小时候有时候晚上也吃生米.就是学着试试生米什么味........

家园 首先,谢谢您的回复……

看了您的回复后,俺才晓得您那地方在公社撤消前,农民的日子比俺这地方还要差呵呵!按道理,您那地方属于雷州半岛,北回归线附近,一年四季,气候温和,最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天生的风水宝地呵。俺这地方自然条件虽然没得您那地方好,从前农民过得也苦,但比起来您那地的情况来看,俺这里还算是比较好的呢。至少,农民还不欠上面的钱嘛,也就是说,还没差倒帐哟!所以,大包干一来,农民的负担少,起步就快得多。没得两年,基本上就翻了身呀!像您说的那样,农民差了倒帐,尽管分了田地到户了,至少这农民头几年的收成就得还原先的欠帐呵呵。这笔帐,俺这地的人管它叫作“来世帐”哟!来世帐是难得还清白的呢!

不知如今您那地方的农民过得还可以啵?天下农民是一家哟!

家园 比以前是天壤之别,

八零年,习颂勋指示广东农村所以的欠涨都先放一放,所以从八一年开始我们这就大变样了.田地除公粮等,剩下的就是自己的,商品粮有钱了.再说自己养点猪什么的日子马上就好起来.

到八四年,我们这再分田,生产队和公社撤消,这时候那些历史旧帐就没了.

到九十年代,各种费就多起来.现在,农村情况一般还行,再不济这也就是住八几年的老房子,吃喝不发愁了.

早年就是这风水宝地害的,和四川三年死那么多人一样,你好地方就多交点.所以.......

我们这有些地方还行,大队书记整天哭,上面就给贫困指标,各种征收就少点,要是好点的地方,特别是田地好的地方日子没法过.要是加上大队书记黑心,更没法过.

有一个造反派的中学生到一个大队做书记,本来他们那大队自留地不少,一个人有五六分田,这学生书记一来就全部收到大队,于是那个队的人一半以上就到外地找饭吃去了,后来那书记武斗死了.新书记又分自留地,于是又好点了.

在七六年,我见过一个这样被游街的.冬季的时候队里中萝卜,收了萝卜后有叶,于是大家就检回去淹起来做酸菜,那两个人实在没钱,于是自己拿那些酸菜去卖,这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每人头顶一陶管,挑上两大桶水游街!

家园 看了您的回复……

再回过头去想想当年,真的是‘故国不堪回首’呵呵!那些年,最苦的还是农民伯伯啊!住城镇里头的,终究是还有个“米本本”,每个月还有个望头啵!农民把家里头的都交了,要望,就只有对天望陡起哟!我当年下放农村时,有农民和领导争吵起来。这农民便说:“老子就是最底下的一层了!你还要整我,那就只有把我下放到街上去啰!放到街街上当居民哪!”可见,那时候的农民是没得一点子地位的!幸好,如今政策变了,不然的话,农民还要吃苦哟!

家园 我不明白那么都人黑了心说那个时候好,

八亿人饭都吃不饱,整天担惊受怕的.要是真回到那个岁月.这拨喜欢的人我估计一个也落不着好.很显然.他们这拨人就是缺心眼.

打地主的时候,我老家那里.工作组抓起了九百多人,占人口的二成.这样杀的时候,大队书记的自己就跑到外面去.没大队书记,那些工作组就不敢杀人,拖一天的时间,上面来文件说不准杀了.这我老家那里很多人就这样活了过来.而有一个大队就没那么幸运了这个文件来了之后他们照样杀.他们那个大队组织人到邻县去抓回地主后代.据说有一个晚上担回十二担孩子........

七八年,我妈妈的两表妹到我家住了几天,准备到县城找人嫁了.但没找着.那个时代,住城里受亲戚们尊敬呀.今天想起来.惭愧呀.

家园 这事儿并不奇怪哟……

失去的想重新夺回来,得到手的想永久占有它,这世界上便是你来我往,像拉锯子一样地扯来扯去,永远不会停息下来的。从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依然如此呢!每一次的变革,便有一批利益获得者,自然而然,也就会产生一批利益的失去者么!

您所谈到的杀地主,是指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么?那是哪一年的事情?一下子抓了九百多人!!!骇人听闻呵呵!!!

家园 是1969年,那时候我们这有个运动叫砍草除根!

有一个大队,有几个破砖窑,那几个砖窑给赶了上百家的人进去,进去后就填土.八零年后到现在,每年清明那几座砖窑都哭声镇天.

还有那个去邻县抓孩子回来杀的,有一个孩子后来成为我的同学.因为他家里平时对人不错,挑他那个人把他扔在半路上,当事他才几个月大.

去外县抓孩子,也就是晚上派民兵去,用谷锣调回来,一担少就两个多就四个.最多的一个晚上挑回来十二担.

我们这县,就几个大队杀的比较多,那场运动大约杀一万多.化州良光那里杀的比较厉害,一个公社的人都杀一半了.死了一万多人.

家园 骇人听闻呵呵!!!……

如果不是听您讲起,真的不敢相信世界上还曾经发生过这样子丧心病狂的事儿哦!当年我们这儿对地主富农等所谓的“五类分子”进行批斗,也还不至于到这种程度!!!这就真的是惨绝人寰呵呵!看得人惊心动魄,魂飞魄散哦!这还是69年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了呵!我希望您能多提供这方面的一些素材,让那些怀念这时代的人看看,当年到底是什么样儿!!!

家园 那几座破窑还在,

那些死者的破房子也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