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威胁 -- 洗心

共:💬55 🌺14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沙漠的例子就是用来说明经过一个地区的水汽与

这个地区的有效降水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家园 是啊,要不要考虑把河套的人口都归置到青海?

人家在说宁夏唉,青海什么地方,全省那么大,人口比宁夏还少,还全都挤在河湟谷地那么大一点地方。

青海湖是内流湖,还是咸水湖,你就是想引青济黄都不成。这样说于现实问题有什么益处?或者说你真的关心过西北地区的气候问题吗?

家园 可能更符合变暖的模型

下面是一个中等程度气候变暖的模型预测,预测的是2080年到2099年的平均情况与目前的比较。第一行是气温,第二行是降水。左边是年均,中间是冬季,右边是夏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虽然一般认为变暖后由于水气向高纬度地区输送,中低纬度地区的降雨会减少,但是由于有青藏高原的存在,中国的气候形态与同纬度地区相比还是很不同的。不过相关认识水平并不高,特别是青藏高原的作用认识水平更低。

家园 广州去珠海的路上,边上的农田大都种的香蕉之类的
家园 你忘记算广东有3000万外来农民工了

他们可不是自备干粮去广东打工的,都得吃广东的粮食。

一个省多了3000多万非农人口,粮食能不调入嘛。

家园 气候变化还是气候变暖?

说气候变化等于什么也没说吧?气候一直是变化的,关键是往哪个方向变,变化的速度有多快。

家园 这是个专用名词

已经有特殊含义了,专指因为人类活动而导致的气候变化,所以在相关场合使用的时候不再有普通的含义。

家园 几个不同的问题应该分开来说

气候是一回事儿。西部发展是不同的问题。平衡中国粮食供应又是不同的问题。把这几个事儿搅在一起说会很麻烦。

关于气候。中国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并不重要。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成功的把所有的发展中国家画成了另类。做为发展中国家的排头,先是苏联,现在是中国,在发达国家的宣传里,无论中国说自己做了什么都不可能被认同。这种宣传上的弱势至少要花上几十年才能转过来。再说,这也是一个很严重的政治问题。如果一个国家的老百姓相信另一个国家的政府做的比自己的政府好,先不说国内的政治问题,光是国际政治上的劣势就不是简单的说一说的问题了。所以中国政府无论说什么都没有办法改变这种舆论上的趋势。

再说这个气候变化的问题。总体来说,我不觉得是二氧化碳排放问题,至少不是主要问题。通常人类活动很少能在全球的规模上导致明显的变化。在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中,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产生的影响在最好的估计下也不过是一个温室效应的百分之几。而温室效应只不过是全球气候中的一个因素。事实上,没有人证明全球温度是不是上升了。所有人举的例子都是灾害性变化,区域性变化。在所有的因素中,只有一个微不足道的二氧化碳的被如此强调实在不能说是一个科学的态度。

至于说西部开发和江南发展,中国的粮食供应问题那真的不是一个帖子能说的清楚的事儿了。

家园 楼主是否关注过适应性农业

我所在的地区传统上是以玉米种植为主的,但最近十年来因为降水逐步减少,政府开始倡导减少依赖高温高水的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耐旱的花生等油料作物和土豆等淀粉类作物,这种做法称为适应性农业。

对于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我是很矛盾的,悲观情绪和乐观情绪经常交织在一起。北方的干旱的确对传统粮食作物的生产造成冲击,但要说发生大饥荒,我觉得可能性还不大。单纯从吃饱的角度讲,肉蛋奶能让人吃饱,玉米、小麦也能让人吃饱,土豆、地瓜也可以让人吃饱,当然这个“吃饱”背后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这个最低标准应该还是比较容易达到的。

前提是别发生政治上大动荡,人祸和天灾叠加起来就危险了,这也是我极力主张中国政治发展需要渐进、稳妥的原因。

家园 中国北方是越来越温暖湿润吗?

明明是越来越干旱,还在这里拿竺可桢歪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