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有鹰盘旋的麦田 -- 坐言起行

共:💬3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鹰盘旋的麦田

J. D. Salinger 去世了, 于是去找些《麦田里的守望者》相关书评来看。

有篇刘瑜的书评,“请别让我消失”,不怎么招豆瓣网友喜欢,却很合我胃口。http://www.douban.com/review/2613265/ 。 按我理解,作者大概是说霍尔顿的愤怒其实是他对空虚人生的恐惧。他的愤怒,“看透人生”其实很浅薄没有意义。 倒是他“请别让我消失”的呼喊才有着对生活的真诚。

顺便看了看作者其它的博客,找到篇《快乐的可能》。大概就是感叹如今富裕自由的德国也有过黑暗时代。 社会扼杀人们快乐的可能,将人异化,使人窒息。

看完后,有所感触。 社会规范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协调,还是真的很难得到。 人自从组成社会来对抗自然后,就时刻面对着社会规范与个人幸福间的矛盾。 在社会远不能对抗自然力的黑暗时代,社会规范带来的痛苦还是清晰可触的。 我们可以将各种压抑人的社会因素解释成为了对抗自然所必须的恶。而抗争带来的豪迈感和无路可走时的悲壮感也可以帮着冲淡一些痛苦。 更重要的是,还有希望。 所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富裕了,社会关系进步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痛苦了。

然而《麦田里的守望者》描述的痛苦将这种希望砸得粉碎。 霍尔顿的痛苦不是穷出来的,而是无聊出来的。他的梦想是:

"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

这个梦想其实是另一个版本的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这个梦想之所以不能实现,是因为麦田的上头,有鹰一直在盘旋着。 在贫穷时代,鹰要不时抓几个小孩做口粮,小孩自然快活不起来。 在富裕时代,鹰改吃麦子喂出的羊了。 不过小孩要是不喂羊的话,仍然不免遭殃。 天天放羊的日子自然要比天天玩乐乏味多了。

人类社会一直就是这块麦田。 就在现代,我们的社会仍然要以失业、破产来恐吓人们,要以权力、财富来引诱人们。 离了这些,这社会便失去驱动力,无法运转,丧失竞争力了。而这竞争力一旦丧失,不免有亡国灭种之祸。就算将来世界大同,为了迎接太阳变成红巨星吞没地球之类,这竞争力还是要时时保持的。 或许将来社会发展了,可以让大多数人轻松工作后享受人生。这种生活在霍尔顿身上已经提前有了实现的可能。可他却乏味到痛苦。可见,为人不自在,自在不为人。

刘瑜说的人生态度大概是进可积极奋发,退可宽容豁达。可这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得到。 没准这样的人生态度就是霍尔顿憎恶的呢。

看来,一切来自外部的痛苦都是可以忍受、反抗的。 而来自自身的痛苦确是无法逃避的。贪图安逸是万恶之源。指望有个理想的社会让自己舒服是不可靠的。 达者闲时或放纵,狂欢,或守拙、平庸;但到搏杀时刻,自会利刃在手。

就这么完了? 这书应该还有其它意思吧?

家园 简单而有意义的生活

看不惯世人的“假模假式”。对不成熟的“高尚的死去”和成熟的“卑贱的活着”这样的选择感到厌恶。内心渴望简简单单的生活,做点简简单单的好事,塞林格能想到的就是守望麦田,不让快活游戏的小孩子掉落悬崖。这种对简单而又不空虚的生活的梦想何尝不是很多人的渴望呢。

不知道那个德国人卢安克和美国人丁大卫是不是这种想法。

家园 简单而不空虚的生活挺好的。

简单而不空虚的生活挺好的。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话,那塞林格的思想和行为就是不一致的。 期望简单而不空虚的生活,却没有为此真正付出什么。最后也许只能不成熟地死去。

从卑贱地活着通向有意义地活着,中间有什么虽然不清楚。但肯定不会是塞林格的活法。大概应该是希望、顺从、妥协、抗争的混合体吧。 作者敏感度很高,难怪受不了要绝世而居。

那就只赞同积极的生活态度,不唠叨塞林格好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