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反扫荡中的二三事 -- 黄河故人

共:💬106 🌺118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鲜花送给忠勇的先烈!
家园 中国人从不是孬种

死都不怕,还有啥怕的。

家园 现在人不理解当年的国仇家恨,想当然地把PTSD当成普世价

普世价值,乱套一气... 八路当年跟鬼子可是真正的殊死搏斗... 这个跟美军在阿富汗,美军在越南可是天差地别...

家园 此件很好,转发……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反扫荡的很多战斗都非常惨烈

很多失散的人员和小部队为了突围,为了保护乡亲与日伪军血战到底,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他们的事迹让人闻之泪下。在马石山掩护乡亲突围的十勇士在青史上留下了姓名,而不少战士因为当时混乱的情况和残缺的档案成了无名英雄,甚至连荒坟都没有留下。

家园 【文摘】山东万余群众捐资建碑四百烈士英灵有归

标题:山东万余群众捐资建碑四百烈士英灵有归

作者:爱随风飘

日期:2008-01-08 22:50

内容:

12月6日,随着一座巍峨的无名烈士纪念碑在山东省海阳市墅山上落成,散落在海阳境内的400多抗日烈士遗骨得到重新安葬。尘封了60年的革命先烈,其英雄壮举从此为后人知晓和传颂。

  今年是纪念1942年胶东反扫荡斗争60周年。从年初开始,山东省《老干部之家》杂志社在组织老同志对当年战斗生活进行回忆座谈时,挖掘出一段史志上没有记载的惨烈战斗。1942年11月,日军集中两万兵力对我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八路军胶东军区所属部队为掩护群众转移浴血战斗,仅11月23日夜里,海阳县境内就有400多名官兵在与日寇搏杀中壮烈牺牲,保护了当地6000多名群众安全转移。后来,转移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在荒山野岭寻找并分散掩埋了这些烈士的遗体。这场军民同生死的突围战斗一经报道,立即在老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当年幸存下来的老同志纷纷前来寻访牺牲战友的墓地。今年暑期,山东农业大学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来海阳寻找烈士遗骨。

  “让我们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为了让这段历史更好地教育群众,也使烈士的英魂早日安息,《老干部之家》编辑部发出的“为抗日烈士修墓立碑捐款” 的倡议,立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先后有15000多人踊跃捐款。10月19日,济南市隆重举行了捐款移交仪式,海阳市领导接过这笔20多万元捐款,表示要尽快建起这座抗日烈士纪念碑。

#1 [爱随风飘 01-08 22:50]

以下是11月23日的这个夜晚海阳县境内的战斗:

节选《尘封60年的丰碑》(邓海燕 马玉峰)

广为流传的"马石山十勇士"

  1941年-1942年是抗日根据地最艰苦的时期,日军以"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1942年11月,日军集中两万兵力,从19日开始,以牙山、马山为中心,布下了一个南北长90公里,东西宽75公里的包围圈,对我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40天拉网式扫荡。鬼子们白天搜山搜村,晚上布哨封锁。在群众身陷绝境时,人民子弟兵打响了救援父老乡亲的突围战。

  23日夜,胶东军区十三团七连六班的班长王殿元带领全班战士,在马石山遇到群众后,主动留下来组织乡亲们一起向外突围。在当地一位牧羊老人的指引下,他们利用山沟的有利地形,三次进出包围圈,组织群众分批转移,共使1000多人安全脱险。当他们第四次返回马石山时,已是拂晓,这时日军开始了总攻。六班顽强阻击节节抵抗,有7人战死在通往主峰的山路上。最后,班长王殿元和其他两名战士砸毁枪支,抱在一起,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六班后来被誉为"马石山十勇士"。

  这是在胶东地区反"扫荡"过程中惟一流传下来的故事,而这段故事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是因为著名作家峻青就是当年被"十勇士"救出的幸存者之一。后来,他依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散文《马石山上》,解放后被收录进小学课本。而在当年的反"扫荡"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长期不为人知。去年年初以来,有关单位和部门在帮助一位老战士寻访牺牲战友墓地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个被"尘封"的英雄群体。

#2 [爱随风飘 01-08 22:51]

  尘封的故事之一:血染榆山后

  烽火岁月:1942年11月23日,为戳穿日军"八路军已被彻底消灭"的谣言,已经救出了2000多名群众的胶东军区十六团二营,遵照上级命令,派出五连,向海阳方向出击。

  当日下午5时许,部队赶到榆山后这个不大的山村时,全村的男女老少已躲进了山林沟壑。就在他们打算继续前进的时候,村西山头上突然出现了2000多名日军,机枪、步枪、小炮泼水般地朝村子里打来,整个村子顿时草木横飞,一片火海。

  在连长的带领下,五连开始就地反击。"跟小鬼子拼啦!""宁死不做俘虏",战士们一边喊着口号一边英勇地向敌人还击,但由于敌我人数上的悬殊和地形上的不利,最终子弹打光了,三挺机枪打哑了,包括指导员在内的80多名战士倒在了血泊之中。全连100多人,活着出来的只有8人。

  发现经过:1999年夏末,在重庆的一个军队干休所里,身患癌症的离休干部陈福山病情刚刚稳定,就提出了一个要求:回胶东老家看看。陈福山就是当年五连仅存的8人之一,解放后,一直在重庆工作,再也没回过胶东。到了晚年,陈福山常常想起壮烈牺牲的战友,他想知道这些战友葬在何处,坟头上有没有一块青石碑,想知道县市的史志上有没有关于这次战斗的记载。

  1999年10月,陈福山回到了烟台的大儿子家。爷俩到民政局询问,去党史委、史志办查资料,在报纸上刊登启事,想尽各种办法也没有得到一点信息。后来,陈福山的事儿被《老干部之家》杂志社的特约记者发现,写成文章《血染乳(榆)山后》在2000年第8期上刊发。2001年1月,在陈福山去世半个月后,国防大学离休干部杜宝给杂志社打来了电话,他就是曾被认为已经牺牲的原五连副指导员,在战斗刚打响时腹部中枪,被通信员和老乡救了下来。2001年5月,当年亲眼目睹此次战斗并亲手掩埋烈士的榆山后村民宋世民、宋发财被找到。至此,一段没有被记载的故事被发现了。当人们来到已是荒草凄凄的烈士坟前时,已是78岁的宋发财禁不住老泪纵横"俺等了几十年了,终于等到党和部队来找你们了!"

#3 [爱随风飘 01-08 22:52]

尘封的故事之二:激战周家沟

  烽火岁月:1942年11月23日夜,胶东军区十六团团机关和特务连、三营八连、机枪排及独立营的部分人员从马石山南麓经铁山向东南方向突围。部队沿途遇到了很多被日军驱赶到山里的群众和地方干部,于是就带领乡亲们一同突围。

  走在前面的是八连和独立营的部分同志。当他们走到周家沟村北时被敌人发现,敌人的两挺重机枪就架在山上。尽管指战员们英勇拼杀,但是敌我力量悬殊,仅有几十个同志冲了出去,130多名同志阵亡,跟随先头部队同行的200多名群众也都被鬼子打死在山坡上。

  在先头部队与敌人展开激战的同时,后面跟进的团部改变方向,往西突围,杀出了一道只有十几米宽的突破口,但由于敌人占据着山梁,架着机枪猛扫,战士和老乡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山谷里堆满了尸体,最后只有700多名地方干部和群众逃散。政委张寰旭、参谋长陈志英、参谋周文彬、组织股长牛文蔚英勇牺牲。

  发现经过:在寻访榆山后战斗的过程中,当地民政部门以及杂志社的寻访人员遇到了当年周家沟村村长、今年已87岁的梁顺太老人,当年是他组织人掩埋烈士的。老人回忆"27日,胶东军区一个叫张少华(军区政治部秘书)的同志找到我说,'你们把牺牲的同志埋了吧。'于是,我就叫着村里的人到山上来掩埋烈士。当时,鬼子离村子不远,他们来了我们就跑,等他们走了,我们再接着回来埋,就这样一共埋了4天的时间,才把烈士全部安葬完。"无名烈士墓地在村外三里路的半山腰上,总共有八九个坟头,全都隐没在荒草中,坟前没有任何标记,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分辨出来。

#4 [爱随风飘 01-08 22:52]

 尘封的故事之三:郭城镇突袭

  烽火岁月:11月23日晚,十七团八连掩护团直机关和五百多名群众突出了鬼子的包围圈。27日,他们随团部一起转移到了马石店。当日,团部获悉,有小股敌军在海阳县的郭城镇宿营。为了给死难的乡亲们报仇,团首长决心围歼这股敌人。28日拂晓,八连、九连和特务连抵达郭城。担任主攻任务的八连进入郭城后,才发现镇内并不只有小股敌人,还有前天夜里刚到达的近千名日军。他们仍然不顾一切向敌人发起了攻击,鬼子纷纷中弹倒地。但敌人很快从混乱中醒过神来,对八连实施了反包围。八连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格斗和逐屋争夺的巷战。全连只有4人冲了出来,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发现经过:杨年伦是当年郭城突袭的4位幸存者之一,离休前是某军副军长。他从《老干部之家》上得知找到了榆山后战斗烈士墓的消息后,希望寻访人员能帮他找一找郭城战斗的烈士墓。他说:"我想在有生之年到烈士墓前去给老战友们鞠个躬。"寻访人员在当地找到了3位80岁左右的老同志,他们是60年前那场惨烈战斗的见证人。

  78岁的于云芳老人说:"那场战斗太惨了。咱们的战士主要牺牲在镇东北角郭城一村那个地方,炕上有,地上有,胡同里横七竖八的到处都是牺牲了的同志。我们在镇东边挖了几个大坑,一个坑埋十八个烈士,那时没有条件,怎么办?唉……"烈士合葬墓在镇东三公里的山上,荒草中,有六个低矮的土坟,在坟前矗立着一块不到两米高的石碑。碑上刻"抗日英雄民族之光"几个大字,这是194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时,胶东军区的一个兵工厂全体工人为烈士立的碑。

#5 [爱随风飘 01-08 22:52]

尘封的故事之四:马石山东麓战斗

  烽火岁月:当"马石山十勇士"与敌人展开艰苦搏斗的时候,在马石山东麓还有两支参战部队。

  一个是十七团的七连。11月23日夜,七连突围行至马石山以东的一条山沟时,遇到数百名走投无路的群众,他们恳求部队带着大家走。虽然形势危急,但七连的指战员们没有犹豫,立即组织群众分散突围。在数百名群众终于得以脱险后,天色已放亮,日军发现了七连,并以重兵发起围攻。最后,除6名战士负伤被俘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被救群众得知这一消息,无不放声痛哭。

  另一个分队是十六团三连的一排。一排在战斗中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在马石山北麓与数百名群众会合,一排的二十多名战士和几个民兵,掩护着第一批群众向东突围,获得成功后,他们并没有和群众一块撤离,而是义无反顾地再次返回包围圈,组织第二批、第三批群众突围,直至天亮被敌人发现。激战中,一排全体指战员都牺牲在主峰的悬崖峭壁上。

  发现经过:自寻找榆山后战斗烈士开始,寻访人员历时一年多,已经找到了多处在1942年胶东"扫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集体掩埋地,但仍有一些集体战死的烈士没有找到。今年暑假期间,山东农业大学组织了一支"寻找1942年胶东反扫荡战斗烈士"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踏上了这片土地。

  从7月15日至21日,大学生志愿者们在乳山市口子村和上石棚村又发现了两处烈士墓。这两部分烈士,大多被群众就地掩埋,或葬在自家的祖坟里。

  上石棚村81岁的李大勇老人向同学们介绍:"(1942年11月)鬼子扫荡时,马石山上一个排的八路军牺牲了,是我组织人去埋的。烈士的尸体都被日本鬼子烧焦了。"口子村78岁的姜福喜老人见到大学生们后反复说:"你们是好孩子,口子村的烈士从来没有人问过,你们是第一个。烈士为老百姓流了血又搭上了生命,咱们世世代代都不能忘呀!"

由清华大学建筑专家设计的胶东无名抗日烈士纪念碑将于12月6日(2002年)在海阳市内山峰上正式落成,散落在各处的烈士遗骨将迁至纪念碑下的地宫内重新安葬。

通宝推:透明蜻蜓,阴霾信仰,发了胖的罗密欧,柴门夜归,桥上,山龙,李根,纹石,
家园 上花

小声问下:什么是PTSD...

家园 唉,麦帅,当时的那种东西现在越来越难体现

集结号拍的有人骂,建国大业也不怎么像样,其他的就更别提了。起点和军旅架空小说写的堆成小山,就是写当时TG的怎么也找不到写的像回事的,怎么看都是四不像和驴唇不对马嘴。

家园 泪眼婆娑

为了国家,为了百姓,八路顶天立地,就是比国军强。

想到河南的老百姓缴械汤恩伯部,再比比老百姓对八路的感情,蒋公垮的实在有道理。

上花
家园 就是弹震症啦

PTSD(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创伤后应激障碍,指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异常精神反应。(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引起的一系列病态。以前PTSD主要发生于男性身上,主要是经历战争的士兵,所以称此为“炮壳震惊”(shell shock)

家园 献花,谢宝,宝推
家园 其实宋庄之战背后还有很多精彩没有广为人知

冀中五一反扫荡,我们损失很大,八分区司令员,政委同时牺牲,下属23团,30团基本全部损失---参见萨苏写的常德善司令牺牲经过.

令人意外的是,八分区的电台, 机要保存下来了---这部电台的由来,突围经过在星火燎原中各占一个篇幅.有时间我来讲讲这两个故事.

也有个别部队打得极其精彩.

比如说宋庄之战的主力七分区22团,不但战果大,而且伤亡小,转到路西时,人数比反扫荡前还有增加---有地方部队的补充.

打宋庄之战的主力是七分区22团的一连,二连. 就是这个二连,在3天前, 也就是42年6月6日,刚刚打了另一场经典的村落防御战,里贵子之战.

里贵子之战是一场缩小版的宋庄战斗.22团二连和配属的区小队,固守里贵子村一个白天,并趁黑夜胜利突围.我军(包括区小队)以阵亡9人,重伤4人,轻伤十余人的代价,歼敌180到200.

这一战有很多有趣的细节: 比如二连有一个秘密武器,从日军坦克上拆下来的大歪把子机枪,身管长,压弹多,威力大, 哪里阵线不稳,它就会出现在哪里,发挥了重大作用; 比如二连在里贵子发了一笔大财---这个包袱以后抖...

还有很多鲜活的人物: 二连的副连长,庾治国,就是宋庄突围时还从鬼子那里顺来一挺机枪的那位; 坦克机枪的射手,边廷杰,在汉阳兵工厂当了10年校枪工人,刚参军的时候调皮捣蛋,差点被开除, 后来却成了模范,曾创造过7颗子弹杀伤9个敌人的纪录,更为22团培养了一批特等射手...

前一阶段曾经搜集过22团的一些资料, 但不敢动手,因为自己不是好厨师,有不少好料---也缺一些很关键的, 做不好就可惜了.

还是哪天把资料给老萨,让他去挖坑吧.

家园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最后一战,日军也有记载

我没忍心写。

家园 这段俏皮话说得实在不高明

夜间当时被围的冀中八路吕正操带着主力从正东突围,几乎同时张家少爷张学思在东南打响,掩护吕正操突围,这次突围最后一个脱险的是张学思夫人谢雪萍。这往前倒退四十年,就是主子一家舍命护家丁。(吕正操曾是张学良的副官)

吕正操与张家的关系从来不是家丁与主子的关系。首先,张学良和吕正操都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是校友;而吕正操读书时,张学良继承其父,兼任了讲武堂的校长,两人又是师生关系;再加上原本的上下级关系。

吕正操(1904年1月4日-2009年10月13日)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

张学思 (1916-1970)

1942年5、6月“往前倒退四十年”,是1902年,张学良尚在襁褓之中,吕正操,张学思尚未出生,何来的“主子一家舍命护家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