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载:one example of GDP Development: 苏州GDP神话的阴影 -- snowbean

共:💬37 🌺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转载:one example of GDP Development: 苏州GDP神话的阴影

My points:

1)The close focus on GDP will ruin the quality of long run development.

2) China should use FDI more wilsely.

Disscussions are welcome.

标 题:苏州GDP神话的阴影 (转载)

消息源:外滩画报

中国创造了GDP增长的奇迹,苏州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上半年达18%,而且

在未来几年仍将会狂飙突进,但这样的发展模式能为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带来多少

促进,却要打上一个大问号

  2004年上半年经济发展统计数字公布出来,苏州各项经济指标又向前迈了一大

步:GDP总量增长18%,达1630.36亿元,超过深圳(1519亿元),排名全国大中城

市GDP总量第四名,并且紧跟在北京(1910.3亿元)、广州(1865.54亿元)这两座

传统意义上的特大型城市之后。

  对于只有583万人口的一个地级城市而言,苏州的经济规模是一个奇迹。

  “这样的发展速度还看不到减缓的势头。”苏州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徐刚荣

说,由于近两年上千亿元的生产性投入,这些资金都将在未来几年转化为GDP数字

,因此苏州GDP高速增长的势头还将持续,并可能在2008年前超越北京、广州,成

为仅次于上海的经济“巨无霸”城市。

  但在苏州GDP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以外资投入为主体的发展模式也逐渐暴露出

一些问题,给苏州经济耀眼的光环上投下阴影。

 。规模增长与人均收入不对称

  2003年末,苏州人均GDP高达4.77万元,折算成美元是人均5746美元,高出一

直领先的上海(人均5643美元)一大截,成为全国各大中城市中的状元。

  但苏州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却并不如此乐观。按人均收入计算,苏州只能排在

长三角16个大中城市的第七位,落在宁波、绍兴之后。苏州就业群体的工资收入普

遍偏低,大学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大专生、技校生收入在1000元左右

,来自附近省市农村的外来打工族收入则只有几百元。

  随着近几年房价狂涨,普通就业群体的生存压力日益增大。从南京大学毕业后

在苏州一家外资企业打工的张彬抱怨自己辛苦一个月的工资还买不到半个平方米的

住房,他甚至夸张地说,自己是“住在天堂(指苏州),活在地狱”。

  西南交通大学的龚坚将苏州和成都两座东西部城市的统计年报作了比较后发现

,除GDP、进出口总额等数字苏州大大超过成都外,在许多有关居民生活水平的经

济指标上,处于东部最发达地区的苏州,还比不上地处西部内陆、发展较为迟缓的

成都。

  比如体现老百姓消费水准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成都是771.5亿元,苏州是

526.1亿元,成都比苏州多出245.4亿元;在体现当地居民富裕程度的城乡居民储蓄

余额上,成都是1494.4亿元,苏州是1470.5亿元,成都比苏州多出23.9亿元。

  人均住房面积和私家车拥有量,苏州比起成都来也落后一大截。成都的人均住

房面积是27.1平方米,苏州为18.6平方米,成都比苏州多8.5平方米;2003年成都

私人拥有汽车34.5万辆,苏州是16.8万辆,成都是苏州的2.18倍。

  在经过以上对比后,龚坚得出结论:虽然苏州的GDP在高速增长,但苏州市民

的生活水 ,相对于内陆城市成都却并不高?

 

  “苏湖熟,天下足。”苏州在明清两代一直是全国 乘 仰给的地方,上世纪八

十年代乡镇企业兴起,苏州再度名噪四方。当时苏州也出现了一些行业内排名靠前

的全国品牌,如香雪海冰箱、孔雀电视、春花吸尘器、长城电扇等,人称苏州“四

大名旦”,此外,尚有虎丘牌照相机、登月牌手表等精密产品,以及非常发达的丝

绸织造业,但这些企业后来都相继没落。

  苏州本土品牌的全军覆没,值得苏州人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深刻反思。

  香雪海曾经荣获70多个各种形式的荣誉和奖牌,是当时国内电冰箱行业的龙头

老大。但在与韩国三星集团合资后,三星提出让香雪海品牌退出市场三年,这样的

条款对于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来说,无异是一种慢性自杀,而等苏州人反应过来是

怎么一回事时,为时已晚,冰箱市场早已被以海尔为首的新品牌取代。之后,香雪

梅从国外高价引进先进设备和生产线,但这一品牌早被市场淡忘,原有的技术队伍

和熟练工人也加盟与三星合资的企业中。

  此后香雪海走上了债务缠身的道路。2002年,由于一场400万元的官司,“香

雪海”三个字的商标使用权也被迫拿出来拍卖,最终被安徽一家默默无闻的企业以

104万元的价格拍走。 合资的结果是获得了短期的收益,但失去了长期发展的可能性。

  虽然后来得益于上海的崛起,苏州在招引外资上异军突起,掩盖了经济发展中

的诸多不足,但本土型经济的缺失无疑是苏州经济长期发展中的巨大隐患。《中国

改革》杂志社主编、经济学家焦兴旺称苏州经济是“用发展代替了改革的不足”。

  是世界工厂,还是其加工车间?

  2003年底,苏州全年合同引进外资124.96亿美元,实际引进外资68.05亿美元

,均居全国首位,占全国引进外资额的十分之一。在苏州经济中,外资已经成为发

展主力。

  在苏州新加坡开发园区的示范带动下,苏州掀起了一阵园区经济热潮:全苏州

境内先后冒出16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以及星罗棋布、不计其数的县级、镇级、

村级开发区。有一个在苏州当地流传很广的笑话,说在深圳,一个椰子掉下来会砸

到4个总经理;而在苏州,你往四周一指,每一处都是开发区。

  昆山市外经贸委官员王小东说,一直生活在这里的他目睹了昆山变化,15年前

的稻田变成了三菱、丰田、阿尔卡特、宏基、电通等公司的厂房。有媒体报道称苏

州已成为全球IT制造业最集中的地区,是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

  但在世界工厂名称下面隐藏着的却是苏州经济东莞化的趋向。所谓东莞式经济

,即是由内地提供廉价土地、廉价劳动力,再加上各类优惠的税收政策,外资企业

将生产过程的低端部分――主要是加工和组装环节设在当地,这些低端环节的最大

特点是:耗费劳动力多、劳动强度大、附加值低。

  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是10美元,但她在中国的离岸价格(FOB)

却只有2美元。这2美元还不是最终利润――其中的1美元是管理费和运输费;剩下

的1美元中,0.65美元用于支付来料费用,最后剩下的0.35美元,才是中国企业主

和工人的所得。

  罗技公司(Logitech International SA)是一家总部设在加州的瑞士―美国

合资公司,每年向美国运送2000万个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鼠标。这些鼠标都是

在苏州一个六层楼厂房中制造。罗技鼠标在美国的售价大约为40美元。在这一价格

中,罗技拿8美元,分销商和零售商拿15美元,另外14美元进入零部件供应商的腰

包,中国从每只鼠标中仅能拿到3美元,而且工人工资、电力、交通和其他经常开

支全都包括在这3美元里。

  东莞曾千方百计想把当地的制造业往中高端产值链提升,但最后无功而返,因

为提升产业链的主动权掌握在外资手里。而外商看中东莞或苏州的,就是当地的廉

价土地和内地的廉价劳动力,以及东莞、苏州毗邻香港、上海的区位优势。目前,

苏州每年外贸进出口高达656.63亿美元,且以年均80%的高速递增,但要将这样的

低端产业链条地区称为世界工厂是错误的,称为世界工厂的加工车间恐怕还差不多

  而且,这样的车间还像蒙古包一样“逐水草而居”――哪里的政策更优惠,哪

里的土地、劳动力更廉价,就往哪里搬迁。在苏州目前引进的外资中,就不乏一些

在珠三角“免二减三”政策到期后的企业。他们转移到苏州后,又可以继续享受苏

州方面提供的税收减免优惠。苏州当地的一位官员说,等苏州提供的减免优惠到期

之后,这些“蒙古包”企业向其他地方转移,“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角色错位:政府成了市场主力

  “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一位在苏州投资

的台商说。

  目前苏州经济的主力是外资投入,一家跨国公司到苏州来设厂,产值动辄就是

几亿、几十亿,经济指标迅速就能得到提升,所以各级政府都乐意通过招商引资来

获得政绩。而招商引资的政绩就是拼数字、拼优惠政策,这些操作方式简单、易掌

握,指标可以量化,是政府办事模式的强项。

  1994年,新加坡政府看中了苏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在苏州城东合作

开发了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随着该园区招商条件的逐渐成熟,苏州又在城西如法

炮制,开辟了新的工业开发区――苏州新区,提供更便宜的土地、更优惠的税收政

策。新加坡方面为此提出抗议,认为苏州市政府是在挖新加坡开发园区的墙角。苏

州市政府回答的理由也非常实在:市场竞争,如果苏州不开辟新区,那邻近的吴江

、昆山,甚至无锡、常州也肯定会用更加优惠的招商引资手段来吸引外资。最后结

果是,新加坡方面只好承认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

  沿着几条穿越苏州境内的主要公路干道,两旁到处都是正在施工的工地和已经

建成的厂房,难得一见连片农田,那个我们记忆中熟悉的河道纵横、沃野千里的江

南水乡,在苏南地区工业化的急行军中,已经离我们远去。

  据一份统计报告称,苏州的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消耗掉4000亩以上的耕

地。在每年18%的高增长速度下,苏州的耕地每年以近10万亩的速度在消失。2003

年,苏州GDP增长了18%,而粮食产量下降了23%,油料作物下降20%,蚕茧下降了

40%。

  苏州各个市县、各个乡镇为在招商引资上完成更多的指标,不惜在地价、税收

政策上血拼。一亩“七通一平”(指土地开发中的宗地外通路、通电、通信、通上

水、通下水、通燃气、通热力,及宗地内土地平整)后的工业用地,土地成本至少

在15万/亩以上,但在苏州很多县市,外商花5万元就能拿到。一些外商说,他们也

常常搞不懂一些优惠政策从何而来。

  政府主导下的苏州经济,虽然取得了GDP高速增长的奇迹,但其运作方式却是

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背离的。在政府唱主角的市场中,招商引资成为最省力、最

易见成效的捷径,而发展本土型的创新型企业则成为费工费时、吃力不讨好的事。

  可以预料的是,由于近几年外资的大量涌入,苏州GDP在未来几年仍将会是狂

飙突进式的发展,但这样的发展模式究竟能为中国经济地位、经济实力的提升带来

多少促进,对中国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向一个制造业强国转变提供多少帮助,仍然要

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家园 是篇好文章,提个小问题

苏州的净出口是多少美元,占苏州gdp的比例有多大?

家园 2003 苏州市 2003 data

2003

苏州市 绝对额(亿元)2801.56 人均GDP(元)47693 外贸依存度(%)194.1

出口326亿美元 增幅76.2%

进口330.29亿美元 增幅84.8%

But I think u can not relate Import and Export to GDP directly. Because there might be goods and service imported and exported by SuZhou companies, but provided and produced by companies from other provinces.From 外贸依存度194.1%, U can see it.

Data from 江苏省统计局 website.

 

家园 想到了三个问题

第一,单纯关注GDP增长是没有意义的,经济增长的结构、质量、成本/效益比、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等可持续性发展考量更为重要。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意义就在如此,我只是担心地方大员把经念歪了。

第二,重要的不光是如何创造财富,更重要的是如何分配财富,尤其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唯一能体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地方就是财富分配机制的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我们的经济增长谈不上是个奇迹,无非是富裕的廉价劳动力和国际资本结合的产物,东南亚国家20年前也走过了同样的一条道路,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教训之一就是财富分配不公将影响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第三,至于FDI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问题,有许多讨论。南美洲国家的教训也值得我们深思。河里所贴的关于韩国产业政策的文章也可供参考。在未来的10年里,我看它还要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你不要,人家印度、新加坡还等着呢。而且,FDI应该是双向的,人家可以近来,我们也要出去。

家园 别怨加工的附加价值不高,别搞混成长的动力来源.

先提两个观念.

首先,关于成长动力的部份,苏州近期GDP成长的动力来源是设定为开发区后大批资金涌入.也就是说,近期的成长属于资本推动的成长模式.这个现象反映在当地GDP与个人所得的成长不对称是合理的.

其次,关于世界工厂或是车间,这是一个观念与用词的问题.事实上,中国的技术性工人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因此来料加工模式多为简单的assembly或是packing.这种工作的附加价值不高是可想而知的.因为这样就不做吗?不是.以中国目前的状况来看,一方面简单的手工加工可以吸收大量劳动力,将中国的产业方布从农业往工业移动.另一方面这也是目前中国比较做得到的,从内地农村来的人只需要简单的训练便可以胜任.

至于世界工厂与车间的差异,在于能完成的是单一或几个简单的制程(工序),或是能从原材料一直做到成品.在东莞的外资金属加工厂很接近这个定义,苏州则还差一段.但这仍有产业别差异.例如主板的加工本来就只有SMT/DIP等.

另外,就我个人所知的,苏州的开发区有相当部份的土地原本是沼泽地而非耕地.也就是说以开发区换耕地的说法有些出入.

家园 关键是不能浪费了那$3的CashFlow

楼上提到Logitech的鼠标$40,苏州的劳动者只拿到了$3。这世界上不公平的事太多了,可我们也没必要眼馋人家那$40,那真不是属于我们的。

中国以前底子太薄了,少有的一点积蓄都被中央扔到工业化建设上了。(当然浪费也很大,体制和KnowHow的问题)。地方和民间的一点点积累更是近几年的事,能象苏州一样产生那$3 CashFlow的地方更是少只又少了,所以怎么利用好这有限的CashFlow才是关键问题。

和成都的比较是不恰当的,成都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地位,成了西南几省的人才物流中心。多年来频繁的商业活动对成都的发展功不可没,但大家看看“富裕而悠闲”的成都人都在干什么?--打麻将。

同样在另一个“悠闲”的城市--北京,每年从中央雁过拔毛的“闲钱”让全国各地眼红,但这些对北京自己生产力的提高都极其有限。

作为一个成长于北京的四川人,我对以上两地的感情不是简单的深厚可以形容的。看到西南各地(包括西藏)的老少爷们继续涌向成都,看到北京不断扩大的韩国城,德国城...最近又传香港同胞们要衔枚北上,真心希望这些文化的多样性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苏州要学习的是深圳,虽然珠江三角的东莞还在义无反顾地作着苦工,但深圳已经诞生了一批中国最优秀的公司,中集,招商,万科...,它们才是中国的未来。

说句心里话,苏州是俺见过的中国美女比例最高的城市,而且是中国独特的秀外慧中。难怪色迷迷的日本人,台湾人,新加坡人那么喜欢这里,但他们大部分怕是还没领教过苏州MM得高智商。谁能保证过些年最后的胜利者不是我们的苏州同胞呢?hehe...

家园 Not sure what u r talking about:

"关于成长动力的部份,苏州近期GDP成长的动力来源是设定为开发区后大批资金涌入.也就是说,近期的成长属于资本推动的成长模式.这个现象反映在当地GDP与个人所得的成长不对称是合理的."

GDP is the quantiy of economical activity,it is from manufacturing factors;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get the quantity the revenue. GDP=Income.

In Income part, we have salary,interest,rents,profits,etc.

In Su Zhou case, what we can see is that Suzhou produce a lot, but get a low level of revenue(Salary to worker,profits to companies,etc.) .

What Su Zhou is doing, just helping Foreign companies grab money from Chinese people. Eevn FDI will provoke the local industries, but such effect is limited, because many of FDI just are put into the low class industries, into low tech, low added-value products---As u mentioned.

Such kind of development, will not last, if Suzhou can not develop its own high tech, high added-value industries.

家园 比较的依据是什么?

  比如体现老百姓消费水准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成都是771.5亿元,苏州是526.1亿元,成都比苏州多出245.4亿元;在体现当地居民富裕程度的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上,成都是1494.4亿元,苏州是1470.5亿元,成都比苏州多出23.9亿元。

<<< 成都多少人?苏州多少人?比较总数合理吗?

  人均住房面积和私家车拥有量,苏州比起成都来也落后一大截。成都的人均住房面积是27.1平方米,苏州为18.6平方米,成都比苏州多8.5平方米;

<<< 不知大家是否知道,苏州的每个郊县都比苏州富的多。GDP主要是从郊县来得。那里也有大量的外地民工。我的问题是,这个人均的人是什么?是仅城市居民?城镇居民?包括暂驻人口吗?我姥姥家在张家港(苏州郊县之一),我所有的亲戚都差不多一家一小楼,不是高干,故我很怀疑这个数据。

2003年成都 私人拥有汽车34.5万辆,苏州是16.8万辆,成都是苏州的2.18倍。

<<< 同样,人口总数?

  在经过以上对比后,龚坚得出结论:虽然苏州的GDP在高速增长,但苏州市民的生活水 ,相对于内陆城市成都却并不高?

<<< 我认识从成都来的朋友,对此结论相当怀疑

家园 FDI 的角色与影响: Spillover Effect更为重要.

大多数谈论FDI的论文中,所关注的焦点已逐渐从单纯的金额移转到区域性或产业性的spillover effect.以知识经济的观点看城市(区域)发展与产业发展的互动研究,spillover effect主要的发生方式有生产技术,管理技术与产业聚落(industrial cluster)三种类型.

中国经济要发展,必须借助外国的资本与技术.资本是一环,技术又是另一环.现在的中国并不见得很缺资本(管理问题还大于金额问题),但是缺乏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与管理知识,以便建立自己的产业基础.将目标放在spillover effect上,做加工或是当成车间也没有那么可耻,第一步嘛.

前帖有提到东莞地区的金属加工厂,能从原材料做到成品整柜出口,这个就不仅仅是一段制程工序的车间了,当然这也是深化的成果,以及外资逐步将其原有的工厂从部份到全部移转到中国的进程.这个也是逐步移转,不是一蹴可几的.

就因为一开始得到的是低value-added制程工序就不要了吗?不是的.这种简单加工,只需要简单的训练便能上手的模式刚刚好可以消化农村剩余劳力.另一方面,整个产业value chain建立才是中长期目标,用初期的短期现象推论中长期也是不公平的.

总而言之,对于FDI只看表面且短期的GDP变动,不管spillover effect的话,就忽略了产业发展的根本意义.这对于引进外来技术以强化本国产业竞争力的经济政策来说,无非是见树不见林.

家园 Not sure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

"What Su Zhou is doing, just helping Foreign companies grab money from Chinese people. Eevn FDI will provoke the local industries, but such effect is limited, because many of FDI just are put into the low class industries, into low tech, low added-value products---As u mentioned."

In fact, what SuZhou doing is to help the foreign companies grab money from the world-wide market, not only Chinese. Same story, what the FDI foucs on is the advantage of SuZhou rather than the others all over the world. Yes, it's the low-tech, labor-intensive industry. It's also what Chinese can do at this moment. With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FDI, are you sure Chinese won't grow any more in the future?

家园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engdu And SuZhou, per cap.

1)Following data are from Chengdu And Suzhou official Website;

2)Both data of Chengdu and SuZhou include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

3)Maybe the different CPI would be considered.

year:2002

SuZhou:

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17元(按老口径计算为11585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134元。市区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686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29元,。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农民为40.6%,市区居民为42.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64亿元,人均储蓄存款1.99 万元。全市新增私人汽车3.63万辆,年末私人汽车拥有量突破10万辆,达10.40万辆,其中新增私人客车3.12万辆,拥有量达 7.97万人。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市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17.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83.0%。完成住房解危 10.56万平方米,为102户住房面积8平方米以下的最低收入困难户提供了廉租住房。

ChengDu:

Population: 10.28 Mil (2002)

2002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 13708元,比上年增长9.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77元,增长6.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26亿元。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9.1%和46.2%。城区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7.1平方米。

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色电视机141台、组合音响40套、家用电脑28台、空调49 台、电冰箱 97台、影碟机 72台、移动电话72部、汽车3.7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色电视机88台、洗衣机57台、电冰箱22台、空调3台、影碟机42 台、电话机48部、移动电话33部、摩托车49辆。

家园 苏州市和苏州地区不一样

看了你提供的数据,进一步增加了我的怀疑。

苏州地区的特点是苏州的周边5县很富,好象都是全国百强县的前20名。苏州市本身并不是很富(相对于其他大中城市)。所以苏州的城乡差别不大。

我来分析一下你的数据(2002末)中和地区(城乡)有关的几个:

苏州: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64亿元,人口583.86万,人均储蓄存款1.99 万元。

成都: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26亿元,人口1028.48万,人均储蓄存款1.19 万元。

(其他那些只用总量的比较显然是误导!!!)

苏州: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2.1%和40.6%。(城>乡!而且这个城可能还不止是苏州市城区)

成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9.1%和46.2%。

用苏州的城区和成都的城区比较显然不合理,因为那个GDP比较是地区的比较,而苏州地区的GDP的主体并不来自城区。

家园 最后那一段与参将兄分歧太大了。

目前为止还没有见过一个苏州美女(背影与侧面不算)。

大概苏州人又要怪外地人太多了,我最近去苏州感觉苏州女人的身材与相貌可以用元宝来形容。既去过最繁华的商业街又去景点更见到不少中学生,苏州拿个令人眼睛一亮的妞儿都艰难。

另外巨同意上面对於苏州市里与周边县发展不平衡的见解,苏州市作为名城只有一个汗字。

家园 Here is data u mentioned.

Data:for 2002, from suzhou and chengdu statistical website.

Chengdu:

市区, 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金堂县,双流县,郫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 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 崇州市

Population: 1028.48 万人

按农业、非农业分:

农业人口 662.75万人

非农业人口365.73万人

按区(市)县分:

市区: 439.79万人

县(市):588.69万人

SuZhou:

苏州市自1983年3月地市合并,2001年初吴县撤市建区,2002年苏州高新区与虎丘区合并,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全市现辖沧浪、平江、金阊、吴中、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虎丘区)7个区和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5个县级市,121个镇。市区1650平方公里,古城区14.2平方公里。总人口583.86万人,市区总人口212.4万人,

P.S.:

1) "苏州: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2.1%和40.6%。"

I think this number might be compatible with your words:

"苏州地区的特点是苏州的周边5县很富,好象都是全国百强县的前20名。苏州市本身并不是很富(相对于其他大中城市)。"

2) the GDP numbers,population,district area information are from the same report of each of them, that means, the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By the way, I got all the data from official website. If u think the data are not accurate or not correct, u can check them from your sources, and show your correct data.

Pls do not just doubt here without grounds.

(This paper is not mine, I just transfer it from other site.)

家园 我就在苏州 而且干基建 修路 我说几句

苏州就是一个大加工厂 技术含量可以忽略 而且上面那个占地的数字是小了而不不是被夸大了,至于有人说苏州占地主要占沼泽,纯粹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因为我经常要算拆迁量。沼泽湿地微乎其微。一半以上耕地抛荒倒是事实。

我们经常成百平方公里的拉开发区,先修路,然后建轻钢厂房,都是制式的 盖好以后 低价卖给投资者。 投资超过一定数额还可以送厂房地皮。台商,日商,多半是前几年从东莞迁来的,因为那边三免两减用完了,就扔了差不多用坏的设备不要,到这边投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