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话商君】说战国(六)——关于“尊奉天子” -- 履虎尾

共:💬14 🌺4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话商君】说战国(六)——关于“尊奉天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几句诗是西周时期天子权威的真实写照。周天子拥有政权、神权、军权、经济权、宗法权等几乎全部权力,至高无上,为天下之共主。

周天子地位的动摇,出现在西周后期。周厉王残暴贪婪,他任用“荣夷公”收敛财物;又兴师动众,征伐淮夷、荆楚,但均告失败。厉王的所作所为,引起了人民的普遍不满。宗周出现“国人谤王”的现象。厉王派“卫巫”监谤,国人口不敢言,“道路以目”。对厉王的不满终于爆发,厉王三十七(?)年(前841年),国人暴动。参加者有“邦人”、“正人”(手工业者)、“师氏人”(宿卫王宫的军卒)。暴动的国人冲入王宫,厉王狼狈出逃,“奔彘”。正如《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所说:

“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而共和行政焉。是後或力政,彊乘弱,兴师不请天子。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诸侯恣行,淫侈不轨,贼臣篡子滋起矣。”

平王东迁后,周的势力日益衰弱,土地、人口越来越少。东迁之初,周王室还占有豫西、豫北、陕东等一片地区。但是逐渐的,部分国土赐给了各诸侯,部分国土被大国夺走,到春秋中期,仅剩下成周周围一二百里的土地,只相当于一个小的诸侯国。

周天子的威望和政治地位越来越低。东迁之初,郑武公,郑庄公相继充任周的“卿士”,把持王室国政。早在平王时期,天子与郑伯已经互不信任,于是“周郑交质”。桓王继位后,准备任用虢公,这样一来,“周郑交恶”。周桓王亲率陈、蔡、卫、周四国之师讨伐郑国。郑庄公率军反击,大败四国联军,就连周桓王本人也中了一箭,这就是郑祝聃“射王中肩”。周天子威严扫地,灰头灰脸,贻笑大方。

在经济上周天子也越来越贫弱。据《春秋》所载:整个春秋时期,鲁国诸侯朝天子仅三次,派大夫聘天子仅四次。而在此期间,鲁国朝齐十一次,朝晋二十二次,朝楚二次,共三十三次;聘列国五十六次。鲁侯为周公之后,是天子最亲密的诸侯国,鲁国尚且如此,其他诸侯可想而知。周王室失去了诸侯的朝聘贡纳,财政日益拮据。周桓王、顷王曾多次派人去鲁国“求赙”,“告饥”,“求车”,“求金”。鲁隐公三年(前720年),周平王死去。周王室穷得连丧葬费都没有;鲁桓公十五年(前697年),周桓王死去,因为无钱,过了七年(?)才埋。周襄王三十二年(前620年),襄王死,为了筹备丧葬,王室派人到各国去借钱。

春秋时期的周天子风光不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借助于历史的惯性,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名义在人们的心目中仍然存在着。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周王室的旗号,发展自己的势力。

首先利用王室名义发展自己的是郑国。春秋初年的郑庄公,“以王命讨不庭”,开始了借天子之名进行的征战。鲁隐公十年(前713年),郑庄公以宋国没有朝见周天子为借口,联合齐、鲁,三国攻宋,“败宋师于菅”;“庚午,郑师入郜”;“庚辰,郑师入防”。不久,郑庄公又以戴、许两国不参加伐宋为由,灭掉戴许两国。《左传》的“君子谓”评论道:“郑庄公于是乎可谓正矣。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

呵呵,“以王命讨不庭”,这句话怎么这么耳熟啊,怎么跟“挟天子以令诸侯“差别不大呀?

春秋时期,中原动乱,周边的少数族乘机发展起来,不断向中原华夏地区内侵,西方北方的戎狄玁狁,东南方的淮夷徐夷,特别是南方的荆楚,经常大举内侵,于是,出现了“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的局面。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齐桓晋文等霸主便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以尊奉周天子天下共主以抵御外族入侵的名义,进行争霸战争。

东方的齐国首先称霸,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存邢救卫”,“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公羊传》评论云:“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怗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鲁僖公九年(前655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周天子派宰孔前来参加,并将祭肉一份赏赐给齐侯。当时,齐桓公准备跪拜行礼,宰孔说道:“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齐桓公则回答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于是,齐桓公完成了著名的一连串的四个动作:“下”——“拜”——“登”——“受”。

继齐桓而起的是晋文公。晋文公回国后刚站稳脚跟,成周发生了大叔王子带的再次叛乱事件。王子带又称甘召公,是周襄王的同母弟。鲁僖公十一年(前649年),“夏,扬、拒、泉、皋、伊、洛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门,王子带召之也”。这是王子带的初次叛乱。鲁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年),周襄王召王子带回到成周,对其采取安抚政策,希望能够相安无事。然而,仅仅过了两年,鲁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王子带就勾结狄人,再次叛乱。周襄王逃亡到郑国,派人向晋秦求援。《左传鲁僖公二十五年》记载了晋文公此次“勤劳王事”的过程:

狐偃谋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继文之业而信宣于诸侯,今为可矣。”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公曰:“吾不堪也。”对曰:“周礼未改。今之王,古之帝也。”公曰:“筮之。”筮之,遇“大有”之“睽”,曰:“吉。遇‘公用享于天子’之卦也。战克而王飨,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为泽以当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大有’去‘睽’而复,亦其所也。”晋侯辞秦师而下。三月甲辰,次于阳樊。右师围温,左师逆王。夏四月丁巳,王入于王城,取大叔于温,杀之于隰城。

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晋文公联合齐、秦两国,与楚国决战于城濮。战胜楚国后,晋文公于践土大会诸侯,周襄王也被召来参加。会上,周襄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文公为“侯伯”:

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虎贲三百人。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

晋文公假惺惺地推辞了三次,才接受策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

到了战国时期,情况变了。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需要正式的诸侯名分,需要利用周天子的名义,于是,周威烈王意外地被重视了一次(后来陈田氏代齐又被重视一次)。除此之外,周天子“门前冷落车马稀”,再也没人把他当一回事了。就连主张“一”最强烈的儒家的孟老夫子,也是说魏游齐,西行不入成周了。

行文至此,履虎尾想起了《战国策》中“鲁仲连义不帝秦”所引用的那段故事:

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斮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

呵呵,坛上张口闭口“你丫”“你丫”的那几位,原来都是好古之辈,追“威王遗风”也——

家园 抓住虎尾巴

虎老师的沙发,虎皮沙发呀。

家园 多谢叶兄!
家园 齐国给周天子面子,周显王结果就摆起了架子

小姐的身份,丫鬟的命,很需要一面魔镜啊

家园 虎老师

请问我能把您的大作转到我的空间里吗?

家园

终于争取了次地板坐,下次争取沙发

家园 秦兄太客气了,

没关系的,请转吧——:))

家园 在下是晚辈

不敢当,呵呵。多谢虎老师~

家园 还是韩非那句话说的透彻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战国和春秋时期不同的关键就在于竞争方式的根本改变,春秋时期战争规模不大,战争的主力以贵族为主,外交手段还占一定地位,所以周天子作为一个幌子有用,战国时期竞争的主要形式是总体战,从贵族到平民都被卷入战火,周天子当然就不吃香了,各国更重视的是和其它国家之间的短暂盟约以便自己进行扩张。现代的殖民主义也是在老牌帝国主义衰落,没有气力制止殖民地独立的情况下才让步给国联和联合国的。

家园 春秋前期王室一度还比较牛气

屡次干预晋国废立,因为这个原因曲沃代晋用了三代人,曲沃武公刚坐正就死了……

家园 唉,这个威信被郑庄公的那一箭给射的粉碎
家园 那是射箭之后的事情了

在曲沃代晋才过了一代人左右,就《襄王不许请隧》了

衰的也太快了

家园 嗯,这件事情处理不公也影响了他的威信

曲沃武公按照传统的宗法制是没资格代晋的,但在金钱的贿赂下,周王室放弃了这个原则,公开认可了曲沃武公的代晋,这种行为自然无助于它威信的恢复。

家园 冷战的效果

现代的殖民主义也是在老牌帝国主义衰落,没有气力制止殖民地独立的情况下才让步给国联和联合国的。

两次大战削弱了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尤其是二战造就了美苏两大新超级霸权。美苏要称霸世界,必然要打破已经形成的世界格局和殖民秩序,重新瓜分世界。所以美苏虽然对立,但在重新划分旧有帝国势力范围这件事上是有共同目标和默契的。所以一丘吉尔之能也保不住大英帝国不分崩离析。

至于国联不过是个松散的欧陆霸权俱乐部。而联合国也不过是美苏对抗的口水阵地而已。其实根本起不到任何调停的作用的。更谈不上什么实权。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