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蛋疼文字——存在以及我们何以可能 -- 下山斯内普

共:💬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蛋疼文字——存在以及我们何以可能

存在以及我们何以可能

好吧,本文在装逼。

根据谢尔顿的理解,物理学的产生是在希腊一个夏天的温暖的晚上,有一个哲人仰望星空,然后灵机一动产生了关于宇宙万物的想法。谢尔顿是生活大爆炸里面的人。囧。

凡是想问题想多了脑袋就容易出问题,哲学家是其中最严重的。所以,如果不搞GAY的话,我简直想不出他们人生还有什么乐趣。

一个简单问题穷极下去很没意思,而且会有巨大的失落感,时间久了难免就精神抑郁。而且会变成冷场王,再让周围的人很没意思和精神抑郁。就像冷场传播病毒一样。

凡此来说,哲学就是探索不能停止症。简单来说就是思考的纵欲过度。

就拿认识论来说,或者接触一下先验逻辑,我们会忍不追述下去,比如一个苹果,我们观察他的各种自然特性,这是自然科学,从社会生产的角度来分析,这是社会科学。你要是开始讨论起为什么这个苹果存在,在就是属于哲学的存在的范畴了,按照那位黑格尔崇拜小师弟的说法(其实是抄的)来讲:一切哲学的根本问题是存在问题。和马克思想的不一样。

从开始讨论存在的问题,我们就不免接触到认识论的问题,首先,我们接触到苹果的视觉,触觉,味觉,听觉(不像不能)是真实存在的吗?也就是我们的感觉有没有欺骗我们。那么通过仪器,科学公理来验证这个苹果的存在也是真实可信的吗?因为他们也是建立在我们的基本感觉上而建立起来的。那么,如果感觉不可靠,公理可靠吗?感觉又怎么证明自己可靠呢,所以感觉必然为先验的,或者类似于欧式几何的公理。那么基于感觉的科学公理的逻辑基础就是我们的感觉,所以,一切公理本质上都是先验的。如果是符合的,那么一切都是符合的。

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科学公理,或者知识,何以可能?我们会发现,我们显存的整个科学的体系,是一种建立在我们的基础感觉上的体系。是假定可能而不是可能的。

关于社会科学的建立也是类似于此。

所以我们整个认知是假定可能的,而不是确实可能的。

那么,回到我们人类自身,我们存在吗?回到这个宇宙,宇宙存在吗?唯物主义是假定存在再讨论形式逻辑。唯心主义是不设假定而建立体系,但反过来说,他们内心隐含的又是假定存在的,因为他们的思维又是在现世的。我们最后会很困惑。

最后我们会不断发问,自己何以可能,存在何以可能,社会何以可能,经济发展何以可能,物理学何以可能,认知——知识何以可能,中国电信何以可能?

然后冷场就出现了,谁叫你不戴帽子。

吃了20年饭而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存在也想不出办法证明自己存在真是一件很郁闷的事情。所以唯一比较妥善的解决办法是先假定存在,否则在精神生难免被归为有问题的那一类。

先假定自己的感觉比较符合世界真相,再讨论世界的运行。

所以归根到底,存在也不是问题,认知才是问题。马克思就是这么想的,其想法暗含的就是可知论。世界无穷,但总会不断向前发展,进步论是马克思内涵的一个逻辑基础。但也是马氏哲学的在我看来的一个硬伤,因为就我来说,进步存不存在,也是一个问题。就算是,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没有把倒退错看成进步?

于是我深深陷入了不可知论的怪圈。但是马克思注重工具的特性又深深鼓舞了我。天地无穷,人之有穷,但人类的观察工具总是不断进步的。以前没有望远镜,没有哈勃,没有国家统计局,没有广电总局,现在都有了。人类的观察范围还是不断扩大的嘛。我们期待人类最好的结果就是能在目前观察范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自洽,就是我们假定世界是可能的,结果世界真的是可能的。至于基础假定,这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了。

所以要提倡实用主义,多元主义哲学,在世界毁灭之前,世界究竟是怎么样不一定呢。

蛋疼。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