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对于长平之战的战败,赵王应负主要责任。 -- 年青是福

共:💬14 🌺2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对于长平之战的战败,赵王应负主要责任。

个人是看了东方射日河友的《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这个帖子后,突然冒出对于长平之战的战败,赵王应负主要责任的想法的。

个人很同意东方河友帖子后面的结论。

下面谈谈我个人的想法,主要依据的是《史记》里,《廉颇蔺相如列传》和《白起王翦列传》

秦取上党,因而有长平之战。赵廉颇担任主打,对手应该是秦左庶长王龁,面对秦军来势汹汹,廉颇吃了好几个亏之后就坚壁防守。秦军反复求战挑战,廉颇就是不肯。廉颇为何不肯战,个人相信他有通盘而成熟的考虑,不会是胆怯懦弱。

这样的相持局面,秦开始寻找解套办法:花费千金来实施间谍活动,以期误导廉颇的上级领导、赵的最高统治者--赵王。具体的说词是:“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此计甚毒:拱赵括而除廉颇。

而赵王主观上就“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又听了游说们(应该就是赵王身边爱钱的宠臣权贵)的建议,于是任用赵括,替代廉颇,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路线也随之改变:由固守变为出击。

秦计得逞之后,立刻暗地调用重炮手白起,来吃定赵括,以便确定胜局。

赵括,这个人,

1)他老父亲赵奢是不谓其善的,还预言括若为将,会使赵军触霉头。

2)她老母亲上书赵王讲明道理父子对比,并请求若括战败,“妾得无随坐乎”

3)蔺相如病重,还批评这种任用是光听名声,提出意见说赵括这人“不知合变”,任用他就跟胶柱鼓瑟差不多。

4)秦花费大价钱搞间谍活动,拱赵括出马,说明:至少赵括的外强中干绣花枕头,被秦这个劲敌,识破了。

赵王,对前线战局有否通盘成熟的考虑?应该是没有的,否则怒廉颇干嘛?个人相信赵王与廉颇之间有消息互通,但是王与将的思路就是不重叠,廉颇不战,乃是不能战,唉,赵王就认定是“不敢战”,不是局面问题而是胆量问题,廉颇求不败,赵王求胜。

赵王,对赵括有深入了解和考察否?没有的,括母及蔺相如对赵括的评价,赵王都没有理会。

赵王,对游说内容,有没有质疑过?没有的,直接被游说牵着鼻子走了。试想,秦赵争斗,是好长时间的事情,赵国里不少人都是有与秦斗争的丰富经验和资历的,赵括有经验和资历吗?没有呀。如何秦国会畏惧赵括将兵呢,这不怪哉吗? 哪天VOA说美军最怕刘亚洲出来带兵打仗,刘亚洲还真掌兵了,那么。。。。。。个人说不下去了。

个人反复读,反复读,觉得赵王的盲动刚愎机会冒险,跃然纸上。

若大家时空旅行,带着本《史记》空降到赵军统帅的位置上与秦对垒,各位河友会不会蹈覆辙?

个人认为:各位河友即使开卷考试,也没办法过关。因为,重点不在于各位河友,而在赵王:您若战局考察之后因循廉颇,坚守不出,就也如同廉颇般下课了,您在那个位置上,无论主动地还是被动地,就只能出击,而一出击就入了秦军预设的战争轨道了。赵括在那个位置上,只是失败得更狼狈更彻底些。

这个赵王,是赵惠文王之子:赵孝成王。

长平之战,应该是我国冷兵器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包围歼灭战:前后有45万赵人战死。赵也从可以抗秦救他国的一强,沦为他国若不救己就被秦灭掉的一弱。

还有一个事,就是武安君白起,曾言:"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那么有读史的认为,赵括虽然战败,但秦也大伤元气,那么可见长平之战中,赵军还是大量杀伤了秦军的,所以赵括不是那么草包,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个人觉得这么读史,不对。

1)长平之战,白起军对赵括军诱敌深入,分割包围,断绝粮道,围城打援,斩首45万,其中坑赵军降卒40万(坑杀后应该会斩首记录战绩),那么算起来,赵括最多作战死亡5万赵卒,这5万的死亡代价就能换来“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赵括若有这本事,一定有本事指挥40万赵卒,不要说突围了,应该把白起军灭掉,反过来包围咸阳才对呀。

2)白起说这话时的大环境,是秦在长平之战后,秦军与楚魏几十万军队展开邯郸攻守战,而秦军久攻不下,损失惨重,白起不愿意受命去接替王陵的指挥权围攻邯郸。联系语境,以及这句话的上下文,这句话完整的语句应该是“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攻邯郸)死者过半,国内空。”就是说,死者过半和国内空,是邯郸之战而非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的战败,赵孝成王应负主要责任:任用了一个不该任用的人,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家园 俺看来,赵王的首要问题是大势判断失误

由此,中计,换将,求战,然后兵败

家园 换将的事情是不是简单的一个结论可以概括的,需要研究一下。

偶的想法比较直接,赵王换将是因为廉颇的战略思想与自己不一致,所以找了个可以执行自己作战意图的赵括。这里面有两点需要仔细研究的“一方面这是将帅权冲突过程和结果,另一方面赵王的用人问题。前者是战争思想的问题,后者才是关于赵王和赵括的才能问题。

偶没弄明白的就是赵国到底为什么要中途改变策略呢?

家园 没搞清自己几分几两吧

赵国到底是一个争霸的强国,还是一个需要联合其他人的弱国,这是赵王需要考虑的问题

定位为强国,当然要攻出去,定位为弱国,才能死守

家园 还有一点恐怕是赵国后勤快支持不足了,希望快点结束战争

想赌一把,,,

家园 楼下季候兄的观点值得思考。

论国力秦强赵弱;论兵力,也是秦强赵弱;论地利,上党已被秦攻陷,而且秦依靠大河之利,兵员、兵器以及粮草的运输都比赵国穿越太行山运送方便,不然廉颇也不会事先进行粮草囤聚;另外,赵国北部的李牧兵团以及东部的乐乘所部都被匈奴以及燕国所牵制不得调动;再加上秦国战前以及战中合纵的成功,使得韩魏楚三国处于观望或者胆怯状态。因此,长平之战秦胜赵败在赵国决定接受上党那刻起就是必然。赵王最大的错误是事先没有充分估计接受上党所带来的不利,因此无论是军事还是外交与秦国相比始终处于被动。以赵括代替廉颇更是使得必败的局面变成全军覆没的结局。

家园 赵的统一战线外交奥援也被秦瓦解掉了。

秦赵长平拉锯消耗战,双方都难受。按照虞卿的意见(《平原君虞卿列传》),应当在相持难受的时候,到楚魏等国撒钱游说联合抗秦,即使不成,也足够秦国担心害怕喝一壶的,增加跟秦媾和的谈判砝码。赵王不听,只派了郑朱去跟秦媾和,秦厚待赵使郑朱,各国风闻,疑心秦赵修好,而不愿在长平之战中支援赵国,但实际秦只是以媾和来分裂赵的外交奥援统一战线,最后没谈成。

从接受上党惹毛了秦,到长平相持打消耗战的时候自我切断外交军事奥援,再到中秦游说之计临阵换帅,赵国最高决策层的决策错误,一个接一个。

在这些决策错误做出来之前,不是没有正确的建议出来,不是没有摆在桌面上供赵王参考,但就是没听。

家园 此话甚对。

赵国四战之国,民风强悍,却忽视蓄积。

家园 赵王需要一个奇迹

前270年,秦军派重兵围困阏与。赵惠文王急召名将廉颇商议,问阏与“可救不?”廉颇回答:“道远险狭,难救。”又召问乐乘,乐乘所答与廉颇一样。赵王又召赵奢商议。赵奢认为:“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于是,赵王任命赵奢为将,率军往解阏与之围。

赵王希望赵括创造一个同样的奇迹。而廉颇不是创造这样奇迹的人。

家园 奇迹不至于,不符合赵国利益的守将廉颇打下去赵国能赢吗?
家园 长平距离邯郸还是比咸阳要近。

而且从邯郸到长平的道路自古就有,路途也应当是成熟的,否则廉颇秦赵不会在此地纠缠很久的。

问题是赵国的国力如何。

家园 一个有泌水之利,一个只能走太行小路。
家园 唔,偶没去想水路的问题。秦国是从黄河北运输?

泌水是韩城的那个?不知道长度走势怎样?从侯马到晋城再向北这条线?

偶想该不会全程都能走水路的。

家园 廉颇在,不会大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