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流水账原创】这些天看的电影(一) -- 棋人鲁大耍

共:💬18 🌺2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流水账原创】这些天看的电影(一)

警察局长的自白

对这部影片印象深刻,因为是第一次在银幕上看见裸女 。相信不少年龄差不多的朋友都是如此。这回找到了修复版 ,现在看也是不错的片子。

女主角不算漂亮,但是比较性感。意大利人好象男人都很帅,女人都很性感。

影片对黑道的描写很真实,残酷的沉默法则连妇孺也不放过。建筑和娱乐这两个行业在全世界都是黑道天然的庇护所。剧中黑帮头子的主要罪行是:勾结政府,以农地的价格廉价购入土地。然后政府动用纳税人的资源给他的地几通一平变成住宅用地牟取暴利。——现在听着耳熟吧 。当年的观众大概没人会懂得这些事的真正意义吧(不过是政府引进的抹黑资本主义的左翼电影而已?)。

黑道的起源原本是反抗专制的民间地下组织,也是侠义一路。可是到了金钱社会就完全变质了,黑道不再是穷人的保护神,而是勾结富人压榨穷人的帮凶,就是所谓“黑不斗富”。

片中的黑帮头子开始还多少尊重民间的侠义传统,对敢于单枪匹马对抗他的手无寸铁的工会领袖尚能网开一面,但没多久就干脆用杀手和炸药解决了问题。

当年记得警察局长的助理就是埋伏在他身边的暗线,但全片并未明确表现。

海峡

这又是一部俺印象深刻但完全记不得情节 的电影,因为这是俺在145中学的礼堂最后看的一场电影。那天散场后就再也没进过那个礼堂……

145中学的前身据说是空军子弟小学,当然俺上初中那会儿早就跟空军没啥关系了。不过因为这个缘故,该校的“硬件”相当不错:有一个大操场,还有实验楼和礼堂——尤其是礼堂,在三类中学里是相当罕见的。当年俺老娘为了让俺早上一年学跑遍了周边的烂中学,最后给俺挑了145

这个礼堂给俺留下了很多回忆:在这里听过吴运铎、李燕杰的报告;欣赏过李金斗、韩善续的精彩表演;还曾和后来的天后王菲同台演出(英语小组给学校家长会的汇报演出 )。不过最葛也是印象最深的则是初一的时候,有一天下午学校冗长的训话例会结束以后老师说把初一女生单独留下开会。估计是一些生理卫生教育,后来很长一段里时间男生们都兴致勃勃地打听那天会上究竟给她们讲了些啥

苏州河

娄烨和周迅的杰作。周迅的那个面部特写——从喜悦、热烈到怀疑、茫然再到吃惊、愤恨——一气呵成天衣无缝,凭这一个镜头最佳女主角就非她莫属

周迅和秦海璐确实是两大戏精。周迅是一个镜头就能让人过目不忘的那种;秦海璐则胜在平淡无奇,演完了才让观众惊叹竟然没有感觉任何表演的痕迹。

本命年

80年代北京城市生活的忠实记录。最经典的台词是梁天的那句:“上班吧,没劲。不上班吧,也没劲。找媳妇儿吧,没劲。不找媳妇儿吧,也没劲。”姜文说:“那我打你一顿得了。”“你打我吧,没劲。你不打我吧,也没劲。”“我还是打你一顿吧!”

2001太空漫游

以前两度放弃,这次终于一鼓作气看完了

影片大致分四段,前两段沉闷而不知所云,第三段开始有点意思,收尾才是华彩乐章

很难用语言形容对这部影片的感受,但结尾绝对是震撼人心,永志不忘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瓦尔特拳;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现在看来有些情节还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手术台上换人,德国人难道不会核对一下长相?再比如截下车队的最后一辆车,前面的车难道没有后视镜?

但这些瑕疵显然并不会削弱留在当年观众心中的那种浪漫英雄主义的记忆。

沂蒙六姐妹

如果给这部影片起个副标题,我会写下“一个国家的诞生” 。虚华的《建国大业》与之相比,不过是一枚金黄色的驴粪蛋

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早先是在纪录片里看到的,六姐妹以及红嫂等支前模范(搜狗的输入法里竟然没有这个词 )的原型是一些土得不能再土,简直就像动物或牲畜一样活着的贫苦农民。就是这些被旧社会的等级秩序踩在脚底的草根,把他们仅有的一切包括性命交给了当年的共产党。而人民军队就是在这样的支持下一鼓聚歼了全副美式装备、不可一世的74师~~~啥也不用多说了

“海藻”李念领衔,几个年轻演员的表演都很地道。迟浩田题写片名——还是老军头的威势厉害,这部片子好歹出版了DVD,而不是象《铁人》那样被当下普世教掌控的发行渠道变相封杀掉

高考1977

马屁电影。演着演着对白和情节就越来越不靠谱了,惟有孙海英的表演值得一看。

风月

好看。周迅那时还是龙套,但一个镜头就让人过目不忘。巩俐太骚了,那段学骑单车时欢愉的面部表情特写简直让人怀疑她到底骑的是什么

榴莲飘飘

真没想到港怂能拍出这种水平的作品,香港也许依然是文化沙漠,但至少陈果是例外 。秦海璐露点演出也算豁出去了

把三个女星作一对比:巩俐是性感;周迅是灵气;秦海璐是平实不露痕迹

上海皇帝之岁月风云

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

杜月笙等上海三大亨漫画式的传记,标准的港产江湖片。还是吕良伟、郑则仕和徐锦江,不过比《跛豪》好像差一点。

有点令人吃惊的是第一部一开始,老演员戴兆安(《围城》中扮演陆子潇)竟然跑了一个连署名都没有的龙套。他的表演功力恐怕比片中任何一个主角都要高出一截,可见演艺这个行当的不公和不易。

像鸡毛一样飞

因为秦海璐的原因看的,不过她没有再裸露。影片象电影学院学生的习作,每个镜头好像都还可以,可整个片子就不知所云。有一个版本的片花完全是配合崔健《时代的晚上》,整个片子视为一部MTV倒不失为佳作

梅兰芳

《上海皇帝》里提到孟小冬,因此起了看这部片子的念头,结果没有杜月笙 。说句公道话,没有黎明和章子怡的部分(前三分之一)拍得还是不错的

霸王别姬

看了前者自然要重温一下这一部。陈凯歌的巅峰之作,传统文化的美艳和腐朽表现得淋漓尽致。

张国荣简直把角色演活了,片中所有的唱段据说都是他自己唱的,不愧是一代名伶。还有那个少年程蝶衣也很见功力

真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梅兰芳》以及黎明、章子怡和这部影片以及张国荣、巩俐相比,至少要差两个档次。

家园 艋舺

和尚看没看台湾黑帮片“艋舺”,台片里算是还不错的。

台湾版的“美国往事”。故事情节基本照抄,我看应该改名叫“台湾往事”才对。

家园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面的BUG好象还有不少

最主要的就是:那些黑头发的斯拉夫人怎么可能化装成德国兵而不被发现呢?德国兵可是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啊,何况还是还精英的党卫军,那差别,可比土八路化装日本鬼子困难多了。

另外瓦尔特抢火车那段也不靠谱,火车的保卫那么严密,3个司机进了火车站的杂务房或者工具房啥的,也没有人管,何况又是3个陌生面孔走了出来,大摇大摆的上火车头,也太容易了吧?他们进火车站的时候还搜身了呢。

家园 是啊,日耳曼人,像元首一样纯粹的日耳曼人
家园 哈哈,也看西河文苑啊?

不记得里面还有种族划分标准啊?人家可是条条款款清楚写着的呢,连颅围尺寸都有,想冒充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啊,达不到标准,虽然不一定是要进集中营,起码也进不了党卫队吧?

家园 南斯拉夫那边是个大杂烩

德国也就北部人种特征鲜明一点,南部和东部要是按照标准来,十分之一的能算日耳曼人就不错了,譬如隆美尔这个施瓦本人。铁托自己是克罗地亚人,绝对不会比南德的巴伐利亚人更不像标准的日耳曼人。

艋舺
家园 还以为是老片,没想到是新片

现在还抄美国往事,原创精神未免太差了吧。

艋舺
家园 演员都太漂亮了,还夹杂着点儿暧昧

黑帮片子拍成这个样子,就没什么劲了

家园 艋舺

几个小孩在少年时代结下深厚的友谊,两个男主角,一个义气深重,一个野心勃勃;后来开始一起打天下,在利益的诱惑下,野心勃勃的那个开始对小团体的背叛,一番争斗,最后还是在朋友面前忏悔。

这样的故事框架,发生在纽约曼哈顿下东区,就是“美国往事”(先得承认,这个是原创);发生在文革时的北京部队大院,就是“与青春有关的故事”(阳光灿烂的日子/动物凶猛);发生在台湾,就成了“艋舺”。

“美国往事”里是面条(Robert De Niro饰)和Max, Max的背叛以及最后自杀忏悔;

“与青春有关的故事”方言与高洋,一起在广州做生意,高洋的背叛,最后在卓越的坟前忏悔;

“艋舺”里则是蚊子(趙又廷)与和尚(阮經天),和尚背叛以及最后一刻在兄弟面前的忏悔,我觉得导演鈕承澤还是花了很大工夫的,最后有个镜头,和尚身体溅出的鲜血在蚊子眼里化为当年父亲寄回的明信片上灿烂的樱花,很是感动了一下。

后两部片虽然有改编别人的剧本之嫌,客观的说与本地文化结合的不错,因此还算是好片子。

家园 很不错。。。。。

警察局长的自白,俺小时候看过,印象最深的是,匪徒骗开门后,把那个女的捂死。最后把光溜溜的身体给砌到大楼的水泥墩子里去。这个印象太深,以至于,那个时候,俺会盯着筒子楼里的水泥柱看很久。也因为太恐怖,以后再没敢看过这个片子。

上海皇帝之岁月风云

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

这两部绝对是经典。第一部更好。吕良伟削梨子的水平真高啊。他是竖着削皮的。。。。。。

家园 同意,有点儿肥皂剧了

特别是最后的说教

艋舺
家园 刚看了,感觉跟那两个还不是同类项

差别在哪儿呢?比如同样是弱智人的题材,《阿甘正传》是何等阳光向上,而郑则仕主演的《肥猫流浪记》就完全把弱智人视为可怜的动物。创作的心态完全不可类比

得空码一篇儿

家园 斯拉夫人金发不少,日耳曼人黑发也不少
家园 而且火车上那两支冲锋枪的子弹好像打不完,

冲锋枪是缴获的,没有备用弹夹。

家园 不是说南斯拉夫有不少日尔曼族人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