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熊话中西医之一——人工智能与指数爆炸 -- 花大熊

共:💬221 🌺39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图灵一代天才

可惜斯人已去。要活到现在真不知道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不过有人说图灵的实验,行为主义的色彩太浓厚了。是他刻意回避其他方面,还是什么别的原因。观望中

学习,记忆现在研究的很多,不过眼前一亮的好像比较少。

自我意识这个事情确实头疼,不过猩猩好像也具有了。我曾经认为这是完全由环境作用决定的,现在看看好像又不是。或许这和中医的所谓“内观”有所联系,也仅仅是猜测。

此篇为业余爱好之作,柠檬兄见笑了。

家园 【原创】熊话中西医之三——认识论

认识论的体系,是哲学中非常基本的东西。哲学家们对此最擅长。枯燥冗长的语言是哲学家们的最爱。但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却哲学里的认识论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位置。

还是先来看一段爱因斯坦的文字吧

寻求一个明确体系的认识论者,一旦他要力求贯彻这样的体系,他就会倾向于按照他的体系的意义来解释科学的思想内容,同时排斥那些不适合于他的体系的东西。然而,科学家对认识论体系的追求却没有可能走得那么远,他感激地接受认识论的概念分析,但是,经验事实给他规定的外部条件,不容许他在构造他的概念世界时过分拘泥于一种认识论体系。因而,从一个有体系的认识论者看来,他必定像个肆无忌惮的机会主义者;就他力求描述一个独立于知觉作用以外的世界而论,他像一个实在论者;就他把概念和理论看成是人的精神的自由发明(不能从经验所给的东西中逻辑地推导出来)而论,他像一个唯心论者;就他认为他的概念和理论只有在他们对感觉经验之间的关系提供出逻辑表示的限度内才能站得住脚而论,他像一个实证论者;就他认为逻辑简单性的观点是他的研究工作所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效工具而论,他甚至还可以像一个柏拉图主义者或者毕达哥拉斯主义者。”(《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

老实说,老爱的文字,已经颇具哲学家们的风采了。

让老熊来抓个典型,比如著名的虽远必诛大夫

当他认为自己是个科技工作者,和那些跳大神的完全不同,他工作的对象是能独立存在的人体,器官,系统,肌肉,伟哥,细胞的时候,他是个实在论者(好像我们喜欢叫唯物主义者)

当他认为循证的方法不需要任何的证明,就是一门客观实在,且优于其他方法的“科学”的时候,他像个唯心主义者。还有点像威权主义的信徒。

当他认为“殡仪馆老板那里得来的死亡数字下降是取样偏颇”链接出处,不足为信。全然不管医生罢工后是不是会出现先降后升的可能性,以及为什么全年死亡率在医生罢工的情况下也不变化(起码该上升才是证明医学有用)。这时候他像是一个柏拉图主义或者毕达哥拉斯主义者。认为自己的逻辑足够解释问题。

当然,游走在这几种认识论体系间,爱因斯坦称之为“机会主义者”。

虽远先生莫生气,愤怒对健康的影响可是有大规模,过硬的数据证实对健康不利的。其实爱因斯坦也好,你我也好,基本都是这种“机会主义者”

上面的属于私货,风的笑容说我走私,还是主动报关的比较好,呵呵

认识论的混乱,不统一,意味着如果认知科学建立的认知系统,如果和哲学中的认知论一模一样的话,有不同的流派,不同的风格,那就不是科学意义上的认知系统,而是彻头彻尾的形而上学。

那么科学意义上的认知系统该是啥样子的呢?

土鳖和铁牛奔元宵节去了

通宝推:唐家山,无明火,
家园 怎么绕圈子,中医都得过实证这一关
家园 真性急啊

真执着啊

家园 找两百个人来吃吃,看吃药的好还是没吃药的好

根本不需要谈什么认识论。

家园 类比比喻等修辞方法不是逻辑

在科普文章中,经常用到类比比喻等修辞方法,帮助外行人理解某个原理。

但这些修辞方法本身不是逻辑推理证明过程。这是在经过严格的逻辑推理实证之后,给别人讲解时用到的修辞法。

对中医不是不可以理解的问题,而是实践证明的问题。我史记汉书唐诗汉赋都可以读,个把医古文读来没有障碍。

家园 很实在,很清晰。
家园 发达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还是看看我以前的帖子吧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449094

是的
家园 那纯化的五六十个原子

之间是不是会有相互作用呢?

是不是这相互作用导致达不到期望的运算效果呢?

家园 【原创】熊话中西医之四——形而上学的原点

爱因斯坦对认识论体系的看法,据说还可以反映西方认识论体系的局限所在。那就是没有一个完整,连贯,普世的认知论体系。

洋人那里没有的东西,我们有么?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文明,曾领先过世界上千年。其间的原因不是我们探讨的话题,老熊只是想说点和认知有关系的东西。

按照曾仕强先生的观点,我们的文明,是以《易》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易经的特点,就是那幅著名的八卦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八卦是没有开始,没有结尾的。无所谓好坏,无所谓对错。一个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多多少少都会流露出那么点“没有原则”的味道。

中国从来没有全能的上帝,神仙都有专业分工的,人,神,魔之间也是可以转换的。干得好,你可以成为斗战胜佛。干的不好,天蓬元帅也会投胎变成猪猡。

我们对规则的态度,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没有人的时候,红灯对大多数中国人不是问题。男女授受不亲,但是“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

凡此种种,都反映了我们文明中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存在绝对的原点。中国人的原点永远是在变化的!

这种变化,曾经被认为是我们衰落的罪魁祸首。柏杨甚至称之为“酱缸文化”。有人认为:

因为它不能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像欧几里得范式所代表的那种理论体系。理论往往各自孤立分散,缺乏严密的内部关系。以中国古代的数学成果为例,虽然在具体问题的解法或算法上可以属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但是从系统性、体系化的角度来看,从未出现过像欧氏几何那样的有严密结构的大规模理论体系。其他科学技术领域也可以看到相同的现象。

相反,现代科学起源于一神论,所采用的基本范式是欧几里得范式,形成的体系庞大而严密,但是在这种直线式的演绎体系中,必然存在着形而上学的起点。比如说老熊曾经在做学生的时候无数次怀疑过的:为什么公理是不要证明的?

今天,我们在现代科学里寻找,在我们的思维中寻找,依然可以寻找到像公理这样的形而上学的起点。

比如基因。

很多人会不同意老熊的看法,基因怎么是形而上学的起点呢?看得见,摸得着,难道靠仪器看和摸就是形而上学么?

当然不是,而是对很多生物领域的人员来说,基因虽然是可以怀疑的,比如说基因是如何形成,如何演化的,我们其实并不清楚。但是由于基因是他们所有工作的起点,任何关于基因观念的风吹草动,都太要命。

这正是现代科学的特征,历史上也发生过多次,但凡那个形而上学的起点发生晃动,引起的地震就不会小。当达尔文说我们是猴变的时候,甚至有女士当场晕倒。牛顿力学被动摇的时候,老一辈物理学家们的痛苦简直无法言表。

八卦一句,中国人就没有这种恐慌。我们是猴变的?邻居老奶奶会告诉你,做坏事变成老母猪都是可能的。天上一天,人间一年?我们早知道了。

原点动摇怎么办?

方法很多,西方人采取的方法,其一是淡化它,比如以前叫公理的,现在叫假设,或者叫***理论,让起点看起来不那么像神仙指点给我们的。其二是建立庞大的上层建筑,当这个上层建筑足够庞大的时候,即使戳穿了他,想替代他也是不容易的。所谓小的谎言容易戳穿,弥天大谎是异常坚固的。当布鲁诺被烧死的时候,估计围观者并没有感受到我们现在感受到的那份悲情,因为中世纪的基督教知识系统,对普通民众而言,已经是足够庞大了。其三是循环认证。

东方人采取的方法比较特别。如上所言,就是构筑在N多个,或者说不断变化的起点上。这样,即使动摇一两个,也不至于对整个体系构成颠覆性的影响。此外,就是把楼盖小一点,免得晃动太大,所以中国自始至终没有发展出庞大的科学体系。

因此现代西方自然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依然是一个“弥天大谎”。

不幸的是正是变化原点的认知体系,似乎才具备认知科学那种连贯性的体现。

本来,文章写到这里就该去扛铁牛了。昨天看了witten1兄的文章,明白现代物理学链接出处,已经知道自己走在了一眼望不见头的大道上。这条道路上,牛顿力学也好,经典化学理论也好,都不过是其中的一条条有起点,有方向,有断头路的车道。反而是很多其他学科的,对这看不见尽头的路,中间路况,有多少车道,会不会歪出路基不甚了了。

那么中医中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和东方人变化的原点,相对矮小的建筑有什么关系,它的理论能否在那头看不见头的道路里作为一股车道呢?

本次铁牛由土鳖驾驶,下站开往中医理论

通宝推:唐家山,
家园 没有逻辑是万万不能的

但是逻辑也不是万能的。

共勉共勉

家园 有人认为

意识在认识到的自我方面和真实的“自我”之间是有时间或者空间差异的。这可能也是一种解释

家园 花一个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真不是随便说的!

家园 这里的确有很多的有趣的东西

只要我们摘掉有色眼镜来看。

研究结果能说说不,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