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行 者 -- 荞麦花开

共:💬17 🌺1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行 者

题解:行路的人;带发修行的佛教徒。――《现代汉语词典》

引子

前些年,到梁山水泊故地一游,可以看到已经很是沧桑的武松像。人物的轮廓还在,面目却已模糊。其实,模糊本也是一种朦胧的文化美学,像武松这类人的脸,早已被无数人用泪水浸透,又用热气呵干,反反复复数百年,模糊反而更接近于真实。这个人的一生,多少有些官逼民反的影子,但平和一点看,他遭遇的无奈与悲剧也无例外地出现在他身边的那些人身上。由此一来,看武松真的是需要一点深刻的眼光的。因为那尊雕像两侧的一副对联是如此深刻而震撼地昭示游人:

人心中记一头饿虎,我背后带两把戒刀。

他人生的第一个际遇是遇到宋江。

他因为误以为打死了人,逃到柴进庄上避难。然而天长日久,是没有人看得惯他那副峻刻的脸门的。又尤其是他不过一个吃闲饭的小厮。非但其他下人,即令柴进也是如此。惹得他一见宋江的面就将他的领子提起,瞪眼大吼,“哪里来的鸟人,敢踢了爷爷的炉子!”宋江却毫不介怀,酒席上又是劝酒,又是猜拳,浑然不将武松看低半分。及时雨宋公明之所以在江湖上能得人之死力,就在于他从不用眼色看人,只要是好汉,就是他的好兄弟。自小到大遭人白眼的武松,咧开嘴憨憨地笑了。宋大哥的坦荡和友爱驱散了自小笼罩在他头顶上的那一片乌云,让他第一次体会到江湖上的异姓兄弟之情。他于是想起他的哥哥武大。想从小到大哥俩受人欺负时哥哥总是用他那更加瘦弱的肩膀护住自己,想兄弟俩饱一顿饿一顿有什么好吃的哥哥总是让给自己吃……现在,他已经辞别宋大哥在回家的路上。现在,他已经捏紧了拳头对自己说,今后绝不让哥哥再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绝不。

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哥哥已过上了从所未有的幸福生活。

扑面而来的是融融温情的一家。

年轻漂亮的潘金莲每次看着热水从自己富有青春活力的肌肤上滑下来的时候,都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那是一种看着青春从指间溜走却又终究无可奈何的心绪。武大郎是个好人,温良敦厚。但是每个女人都宁愿他是自己的父亲或是大哥,而不是夫君。丁骨树皮实在是配不过三寸金莲的。但是她没有选择的权利,只得成了大户人家争风吃醋的牺牲品,就如同一根嫩绿的枝条,被人从一株大树上剪了下来,然后随随便便地插到一棵矮小而卑微的树上。

当她也像邻人少妇一样,簇拥着用痴迷的双目去追逐那被人欢呼簇拥的打虎英雄英武的雄姿的时候,可曾想到,几天之后,推开家中那扇木门去迎接自己的二叔的一刻,会有怎样一种怦然的心动?

我相信,武松在被她的美貌深深震动之后,心中首先产生的不是喜悦,不是感念上天给了他哥哥这样一份幸福,而是不安。生命中的不安往往来自于不和谐。嫂嫂的淑美与光彩和哥哥的木讷与驽钝相差实在是太大了。如果她是一个放荡的女人,自己不允许哥哥受到伤害,理由或许也不是那样充足吧?如果她真正是一个温淑的女子,那么自己这一家人又这样感戴她的恩情呢?只能越发手足无措。这桩亲事本来就是一件错事。是啊,谁说不是呢?

然而事已如此,他只有相信,哥哥从来都是这样一个温良敦厚的人。在日子漫过他们的生命之后,嫂嫂是可以感受到哥哥的好的。

日子就这样平缓地流逝,一家人相敬如宾,温情融融。春花不再绚烂,秋叶开始飘零,武松渐趋平静的心中却开始隐隐察觉到一些异样,这种异样在嫂嫂偶尔的一眼偷睨,一脸悄涩之中蔓延开来,已开始让他不安。

因此他不敢再正眼看一看嫂嫂。偏偏嫂嫂看她的目光慢慢已不在躲闪,甚至已开始迷离。

她每天精心做好饭菜,早早地待叔叔回来吃。桌子上,开始还很拘谨,后来终于放开,由劝酒进至手把手地灌。

她看到窗外已开始飘雪,便想到要为二叔缝制一件冬衣。当她的纤纤玉指在他的虎躯上飘飘游走的时候,武松似乎已禁不住她的吹气如兰。

一天深夜,月上中天,潘金莲裹上浴巾,偷偷地跑到武松的睡处,她呆呆地将目光胶结在他那刚劲英武的虎躯上,痴痴地感受那男人的鼻息……

武松拔刀而起!

刀光已冷却了一腔春情。

抽刀一横,势必要让一个风华正茂的女人将自己的青春锁在阴暗的阁楼之上,日日夜夜呆看着窗外人喧人杂,车来车往,任它年复一年地枯萎、泯灭,烂在发霉的时间里,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悲剧?

宋代是中国古代最讲究纲常礼教的朝代,那个时代的武松,也根本上不能容忍受尽欺辱与磨难的哥哥的妻子来喜欢他。不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同时,对于一个生命底气根植于江湖的男人来说,解决这类问题的方式通常只能是拔刀,尽管对于别的人来说,拔刀远非最好的解决方式。

然而潘金莲管不了那么多,她只想找一个英武潇洒的男人来燃烧自己已逝,正逝,将逝的青春。既然武松拒绝了她,那就让那个总是在小楼下逡巡的西门大官人来吧。只可恨豺狼很多时候披着人皮。当她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不能回头。于是一个女人的扭曲与变形就这样一路在时空中碾过。她纵欲,她谋害亲夫,她一发而不可收。

我不由想到了徐志摩。这位二十世纪初的风流才子,不顾及与张幼仪的结发之情,不顾及与好友王庚的交谊,不顾及恩师梁任公先生的谆谆告诫,不顾及双方父母的痛苦,必欲与陆小曼结成连理。他自己以为为了追寻理想中的爱情冲决一切网罗在所不惜,然而,且不论那是否便是你要的真爱――当你的行为不可避免要伤害到他人时,要伤害到许多无辜的人时,抽出双刃剑的举动依旧可以如此义无反顾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武大郎毫无疑问是这出悲剧中最无辜最悲惨的角色。但是当初谁叫你娶她进门?你果真不懂得不该你得到的不能要吗?这个世界是不允许出现背叛的。背叛者必须付出代价。徐志摩如是,潘金莲、西门庆如是,武大郎也如是。

一切的一切通过刀光来终结。

四周的凡夫俗子都被供桌上兀自滴血的两颗人头吓得抽筋。武松冷酷的目光中,深深的伤痛又有谁能够真正体会得到?

连县令也被他的气概所折服。当长街两旁的众人肃立着为他送行的时候,秋风似乎也格外的萧索……

武松的生命或许终究是属于江湖的。大树十字坡张青、孙二娘夫妇的豪爽与热肠让武松好歹扫开伤痛,开怀大笑。提着拳头照着蒋门神的脸门大吼“爷爷武松,景阳冈精拳捕虎”的时候,一股豪气平地起万丈……

他是否希望让自己的生命与动荡合为一体,现在已不得而知。然而上天再次给了他一段真正无忧无虑的日子,让他即使梦回少年也未必如此平静快乐。

那是张都监与蒋门神合谋害他,要将都监府的侍女许配与他。他不知是计,然而也谢绝不受。坚辞不果之余,遂答应认她作妹子。此女名叫玉兰,姿色不亚于金莲,虽妩媚不及,然温淑有过。不明白武松为何拒绝如此一个女子。或许是人生中头一次与一个美丽女人的交锋使他受伤太重,以致心存畏惧吧。

玉兰细心周到然而又十分有分寸地照料武松的日常起居。她一次又一次地从浆洗板的上方,抬起她那明澈的双眸,凝视着在庭院中习枪使棒的哥哥。他是如此的勇武英俊,这让她感到自豪。武松的吃穿有这样一个好妹妹照料,自然不须忧虑。平日里也在街市吃酒,也到山上游玩。日子像水一样清淡,可是也像水一样清甜。清甜的流水宛若仙人的玉手,抚平了他心中的伤痕。他开始改变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以前,支撑他的世界的仅仅是兄弟友情。现在,他发现女人,美丽的女人,其实也并不是那么可怕,那么像大嫂一样蛇蝎心肠。他开始将心里的重要位置留给玉兰,她或许可算得这世上他最后的骨肉亲人。于是,武松舒适地躺在床上,对一旁为他整理衣物的玉兰说,“今后有什么人敢欺负你,只管给哥哥说。”他甚至将自己的房门钥匙交给她。其实,冷峻的仅仅是他的面目,他的心不仅温柔,甚至充满孩子气息。

越是看到哥哥对自己这样好,玉兰越发失措。因为她最终是不得不听命于张都监的。她不论怎样善良,怎样温淑,终究没有勇气去追随对她来说依旧是十分陌生的哥哥。因为她毕竟只是从小生长在都监府的一名侍女,一名没有阅历,没有世面的普通侍女而已。

当武松被捆住的时候,当他发现是自己的好妹子陷害了他的时候,还有什么足以表现他心中的愤怒与痛苦呢?他挣扎,他狂吼,他悲愤的目光从棍棒的缝隙中挤出来,要胶住玉兰躲闪的眼神。以前的一切快乐与信任全都成了嘲弄,这种反差何人可以消受。一个从无所有的人并不感到多么痛苦,真正痛苦的是曾经珍视的东西突然之间被珍爱的人撕成了碎片,雪一样的飘落在眼前;而尤其痛苦的是他武松好不容易才从深深的生命创伤中苏醒过来,以为上天给了他如此美丽一份幸福以作补偿,岂知这个恶意的玩笑残酷至此。于是他只有嗥叫,如一匹很受伤的野狼在旷野中仰天长嗥。

武松以杖责体弱之身,一举毙杀飞云浦七刺客,旋星夜驰归都监府,将张都监一门上下并蒋门神,斩杀殆尽。玉兰死时,拼全力挤出一句“哥,我……对不起你……”武松并不回头,惨然冷笑,“哥……”闪电起处,玉兰已没有生气的双眸,流泻出不尽的惘然。

闪电再起,武松血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浑身血污,散发披肩,双目冷视,刀光泛血,酷似“天龙八部”中的阿修罗。

平心而论,这些人并非个个都该杀,但是他们的存在业已成为他最难承受的一段生命的见证:见证上天是如何嘲弄于他的。

武松已然落到如此田地,唯一庆幸的是他身边还有一些真正的朋友。张青、孙二娘夫妇甘冒杀身大险,倾家散财来帮助他。这样的人间真情,给他的生命涂上了难得的几许亮色。也许,他真的应该想一想自己的活法了。曾经的两段平静生活都以悲剧收场,是不是平实的日子天生便不适合他武松?

如果说,武松、张青、孙二娘这些人的生命从本质上看是根植于江湖中的,那么,是否闯荡于险恶动荡的江湖才能让他们的生活得到真正层面上的安稳呢?而自此以后的闯荡,更被武松的镔铁戒刀和散批长发赋予了形而上的意义。行者行者,行于世间是谓行。他又是否明了他这半世的人生旅程与那带发修行的佛徒何等相似?

闯荡江湖,聚会梁山。在戒刀落下那一次次,用血色涂抹曾经很受伤的心灵;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喧哗声中,忘却事实上很寂寞、很悲苦的一生。

自此以后,确乎是再也没有见他开怀过。其实不笑尤可,笑也多半是惨然冷笑,配以散批在双肩上的两排长发,斜斜扫出的冷冷的目光,实是令人不寒而栗。

梁山军南征方腊,入夜,鏖战了一天的将士们尽皆疲惫不堪地东倒西歪。孙二娘带了酒肉,看着丈夫与武二兄弟吃得津津有味。忽然,四野响起了萧瑟低徊的箫声。大家尽皆凝神细听。三人或许现在才深深懂得,这世上,每个人其实都是那么无助。很多的事情,更远不是用鲁智深的禅杖,李逵的板斧,和他武松的戒刀可以解决的。

武松力擒方腊,却折损了一臂。在杭州六合寺养好伤,他对前来探视的宋江说:“小弟早已存了出家的念头,只因半路离哥哥而去无情无义,现在哥哥大功告成了,小弟可以安心了。”

“不行!……就是背,也要把你给背回去!”宋江泪横满面。

然而武松平静而坚决地闭上了双目。

只剩下窗外的钱塘潮千军万马一样奔腾而来。

结语

不少时候,我真的觉得那一轮一轮的诵经之声和一圈一圈的香烛烟雾很能让受伤的心灵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平复与抚慰,很能让喧嚣的心灵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净化与安宁。前尘往事不再,武松只有期求来生,祈求佛祖给他一个美好的来生。

然而,真有来生吗?

[全文约四千六百字]

家园 “他遭遇的无奈与悲剧也无例外地出现在他身边的那些人身上”

值得回味。

家园 【欣赏】远远不及阁下的《傲血霜风武二郎》

阁下那文分析二郎的性格,笔力之深刻,文采之斐然,在下仅见。在下这文,是不能望兄项背的。只是都喜欢武松,文章也就作下去了。

在下与书场许多朋友一样,最喜欢水浒,其次三国。高中喜欢三国,但是也主要看拼杀,无甚长进。大学以来主要泡在水浒里面。既看拼杀,觉得痛快(觉得这种雄健的文风、带着梁山水泊的野气的雄健文风当代太少,只有张承志等几人堪堪有;而我本人是非常排斥上海的阴性文学);又从字逢之间捉摸权诈气息,参照当今政坛,觉得味道非常。由于水浒是山东土话风格,所以看来畅快。比如“砍将过去”,“夺了鸟位”,都有种非常张扬个性的味道。而且水浒对北宋市井的描述非常地道,可以说是具有北宋时代气息的山东乡土文学(当然它的价值远远不止这点)。关于水浒暂时就不再说了。说来自己这点微末道行未免贻笑大方。以后要向西柠兄等各位水浒专家讨教的时间多着呢。

我觉得武松这个人的血性是非常强烈的,身上充满悲剧命运,我对他有一种基于血性男子的单纯欣赏。一直以来就想为他写一篇文章,终于成愿。所以我在描摹武松拔刀的时候,笔墨中很倾注感情。千古文人侠客梦,千古少年英雄梦,历来如此,我不能例外。

还有,就是“引子”中说明的,希望借他为一个引子,引出俗世之中芸芸众生的种种悲欢离合,种种人的命运都是互相牵扯的,没有绝对的谁是谁非。这其实是佛家的理念。就是“六道众生在业力的果报下永无休止的流转轮回”。金庸的《天龙八部》就是这个格局这个气象。所以我写潘的时候,写玉兰的时候,借助自己的手为施耐庵笔下的毫无地位似乎是罪魁祸首的两个美丽女子修改面目。但是这种整容恰恰只是尽量还原她们的真实,而不是美化。所以列位在《行者》中看到,整体上我没有说谁是谁非。武松最后的出家、包括《行者》本来的寓意,就是在于皈依佛法(受到《天龙》一定影响),但是佛法能够给人来生么?能够给来生的人今生期盼的幸福么?

我觉得全新演绎历史或传奇中的人物,重要的是加进自己的主体色彩。我相信我的武松能够打动人,因为他面临的一系列人生际遇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脱离不了。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虚构的也就无所谓虚构了。这也许是水浒能够打动这么多人,尤其像西西河中这么多智力充裕、学养丰厚、逻辑谨严的高人的些许缘由吧。

个人非常喜欢西柠兄那篇傲血霜锋,尤其喜欢兄这段充满人道主义情怀、充满佛家悲恸之感的文字:

然而那柄砍缺的刀,却其实还一直在水浒传中闪动诡异之光。武松在血溅鸳鸯楼后,不曾有为哥哥报仇后洒下过的眼泪,因为,那些泪水,已化作残刀上的淋漓鲜血。而那柄残刀本身,也预示着“天伤星” 行者武松的未来断臂的悲剧命运。有人以为水浒传的作者,由于时代的局限, 对于滥杀无辜是持赞许态度的,对于平民百姓的性命是漠不关心的。然而我以为,文化与道德观念,在中国是传承已久、 绝难有如此大变化的,试看元剧明剧中的水浒人物故事,绝没有把滥杀无辜作为英雄事迹者,而即便只向内求证于现在的<<水浒传>>,也可发现,不曾妄杀无罪之人的鲁智深,能够成佛,断非偶然。 再试看“农民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的歌词,也可知道,作者那份对于纭纭众生的人文关怀,绝不会少到哪里去。硬要把所有人物塑造成“高大全” ,一部水浒,该变得多么索然无味。 那把砍缺的刀上的斑斑血迹,那个滥杀的武松,或许该是在象征水泊健儿甚而历史上有过的许许多多起义军的杀戮原罪吧,而征方腊时断臂的武松、 死伤的梁山兄弟们,正是对这份原罪的赎回 -- 那残刀, 那天伤星的“伤”, 也是所有以血洗血又或手足相残的义军宿命里的“伤”啊。

这文章投到河里,本来是不大够格的;姑且算作在下到书场的拜山帖子吧。

今后还要向各位兄长多多请教!

家园 【人物写真】水浒人物真实造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真实的水浒人物。

家园 “人心中记一头饿虎,我背后带两把戒刀”。 好文啊。

武二郎的轨迹,便是如此了。武松的出家,无奈而必然,让人怜惜不已。

家园 原来武松成为行者还有这层意思在里面。

有意思。

那把残缺的刀和武松本人的比拟也非常到位。

好!

家园 对武松的心路历程的把握也有独到之处

荞兄这篇文章好,同西柠兄的文章相辅相成。

家园 一个字,赞。近来真的有出世意了,看来不用了,行者也行。

家园 好文!
家园 这荞麦兄弟是影视评论的高手啊

驴子只有先赞的份儿。栽花。

家园 【欣赏】神仙兄谬赞了

小弟高中曾经想考的就是中戏,结果因文化成绩不错,被班主任强令考北大,结果命途不畅,落到南京读书.但是对影视的爱好确实占据了较多的时间心力,至于人文的各个方面,还要各位兄长不吝指教啊!

家园 感谢斋兄赞语!

斋兄的黑社会水浒小弟已经全看了,并研读再三,感觉学问大有长进.来这河里,学习为主!

家园 好文

流畅动人。

培土种花:)

家园 太多自己加进去的东西了

不够原汁儿,尤其说什么宋江要背武松上京那段,看了就觉得恶

家园 这个,是作者对央视《水浒》的评论吧,倒不是他自己加的东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