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扩招就是杀人 -- 悠然见南山

共:💬41 🌺4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二本院校就是以前的一般本科院校

三本院校就是交钱可上的野鸡大学,一般名称是“xx大学(一、二本院校)yy学院”

家园 【原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现在已经不是高考精英时代,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已经并不缺乏。教育部要抓全民知识水平,大学私立的要效益,公立的更要追求人多来发展规模。学生就算知道考大学也可能找不到工作,也还是会挤破头去考大学。各方面都有需要,扩招是无法避免的。如今的大学生其实也就以前的大专或者中专生,整个社会阶梯在上升。我毕业的时候由于考的是一个二流本科,错失了很多好机会。一些大的公司在招应届生的时候要求就是名校毕业,这就是前述最好的证明。

中国的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培养出这么多大学生,因为已经是培养出来了。古代的科举制度是平民出人投地的最好方式,现在的大学梦依旧普遍存在。问题是大学生的就业怎么去解决,看看现在公务员考试,几乎是人山人海。引一篇我不太喜欢的人写的文章。

 我们的制造业工厂,对外拖欠原料和组件货款,对内延长劳动时间,真可谓不择手段,不停压榨。然而,在全球产业链的视角下,我们只不过是针对1美元来做文章,在最不赚钱的领域不停压榨!这种死拼完全忽视了产业链战争的特点。实际上,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6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这6大环节创造出了9美元的价值,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最能赚钱的部分。不过,在现在的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控制的。少数中国企业意识到了,继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可悲的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还没有觉醒!

  在国际分工之下,那些没有觉醒的大多数企业被分派到哪一环节了呢?都被分到附加值最低、最消耗资源、最破坏环境、不得不剥削劳动者的制造环节。而其他有价值的环节基本掌握在欧美各国的企业手中。也就是说,当我们破坏环境、消耗资源、剥削劳动创造出1美元血淋淋的产品之后,我们同时就替美国创造出9倍的价值。每当我们创造出1万美元的价值,我们就同时替美国创造出9万美元的价值。因此,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收集的数据证实了我的观点,从这些数据来看,这种制造业的产业链模式对中国的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和劳工剥削是非常严重的。

  以资源浪费为例,中国80%的江河湖泊断流枯竭,2/3的草原沙化,绝大部分森林消失,近乎100%的土壤板结。而且这10年来中国出口日本的方便筷子总计约2 243亿双,而为生产这些筷子而毁灭的山林面积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0%以上。

  以环境破坏为例,中国1/3的国土已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2/5已成为劣五类水,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1 500万人因此罹患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癌症……世界银行报告列举了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其中,中国占了16个。

  以剥削劳工为例,根据志愿者曾飞扬的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每年仅冲床工人发生的断指事故至少就有3万宗,被机器切断的手指头超过4万个。而其他绝大部分机器设备造成的工伤事故有多少,目前还没有统计。而此前对深圳800万民工的调查显示,每5个人中就有1人受过工伤或患过职业病。为了防止伤残工人打官司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地区把外来民工正常的诉讼时间拉长到3年以上,迫使伤残民工因难以负担诉讼支出而放弃上诉。

说得夸张了点,但中国处于产业链底层也确实是事实。也即中国无法为大学生提供那么多的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总不能都去当公务员吧。最精英的那一部分,都被外国公司挖去了。还有没有社会关系又没有实力的那一部分人,就被淘汰了。那一部分被淘汰的人,如果不能摆正心态,就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不过也还好,确实也不怕文人搞乱子。

几年前为了解决就业,大批的人往大学里招,想着把这些人送进大学,就业问题拖上一拖,等产业升级,自然好办。可近几年,产业升级没搞成,房地产倒是上去了。中国的大学生真的要清醒了,别以为自己上了大学就牛X,其实也不过是个愣头青年,要想在竞争中把别人挤垮,实力是必须的。

家园 中国

上技校后还是去血汗工厂,没有区别。。。

中国需要高级技术工人么?无疑的说,极为需要。

但是这种技术工人不是技校培养的出来的。

实际点说,现在的高级技工都是本科生。这点我一直强调了,你可以去工科大学调查下工科学生的去向,也可以调查下年轻一代高级技工的学历。

技校的档次比起正牌大学差距不是公里可以计算的。

如果只是现在所谓的技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家里没关系只好去工厂的,也只是继续血汗工厂的历程罢了。

家园 毕业即失很危险啊

前总书记之所以参加共产党,私下揣测未必不是因为当时的国民政府不给出路。

家园 我个人的经历说明

群众其实知道野鸡大学是怎么回事。那为什么要去呢?为了得到一个“大学生”的名义,有了这个名义,有关系的可以靠关系,没关系可以跑销售,到实在没办法了,倒过去再想别的办法,比如开店、帮工也不晚。

家园 等级分明

最烂从来都是相对而言的。

最优秀的,重点高中;

然后其中部分最优秀,重点中专——因为包分配,也可以提前出来工作,身份是国家干部。

其次就是普通中专普通高中,高中行情还略淡些,因为高考录取率比较低。

最后才是职业中专,职业学校(技校)。

相对而言罢了。等级分明

最差的那类就没书继续读了

家园 因为当时某些学校是定向分配的

因为当时某些学校是定向分配的

比如你说的护校,当时必定是去某几个医院。(题外一句,现在本科毕业也很难去大医院)

还有当年的邮电学校、税务学校、警察学校,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其就业去向。

也因此这几类学校录取分数是和重点高中相当的;而重点高中又分几类,所谓的一类校和二类校,一类校分数是所有学校中最高的,录取率一般在90%以上。以当时的大学毕业就业情况来说,无疑十分诱人。

普通高中差的多,因为如果毕业后没考上就和初中毕业没有多少区别。

也因此当年高考比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凄惨的多,大学生好歹有个想头和心气;高中落榜生除了复读没有更多的路走。

西西河读书好的多,又或者现在扩招后没经历过那个惨烈独木桥年代的人,大概体会不到扩招对于水平中等的学生的意义。

家园 另外

另外,扩招当时对农民子弟还有个很重要的意义,考上学后,户籍就不受出生地限制。

除了少数几个大城市,二线以下城市基本大学生可以自由迁徙落户。

只不过现在加上房价这座大山,想安居就难多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