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系列】太阳黑子周期长度和地球气候(0)引子 -- PBS

共:💬46 🌺15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西西河的宗旨是有趣有益开阔视野,不是开贴就可以霸占地方

从西西河网站宗旨来看,只要别人不违反规矩,屏蔽他人说话的权利,物理地堵住别人的嘴只能是种心虚的表现。

讨论双方的观点相去甚远,证明观点尖锐明确,反而有助于让大家看出问题。

采用谩骂没有好处,也无法抬高你的水平,反而让大家看到你用不文明语言伤害你的地位。

比如你的发言就在骂人:

不要说别人不让你说话,你说的话只是你一个人的屁股的话。

鲁迅先生说过“恐吓与谩骂绝不是战斗”就是这个道理。

家园 再回复一下

你这几天老在高铁上忙活,如果你在这个问题上能说得有根有据,我就不怀疑你的ID被盗了

我对中国高铁的看法也是从两个官方正式新闻中用数据分析方法得到的:

1.越南拒绝了中国的高铁出口而采用日本高铁,日本高铁是300技术。越南人给出的理由是中国高铁技术不成熟。

那么中国的高铁技术可能是300或300以上不可靠,300以下可靠但无法同日本竞争,因为日本给了越南300的技术。

2.中国高铁出口缅甸是200的技术,那么明确地告诉全世界一个信息:中国高铁200技术是稳定的,250以上可能不稳定。

有人反驳我说云南缅甸高原地区地质条件不能造300高铁,我查了缅甸的中央平原从北到南一马平川至仰光,高原区300跑不了,那么平原区跑300为什么不可以呢?

从上面两个官方通讯社报道的消息,我推测中国向越南推销200技术被拒绝了,越南人要的是高铁300技术,刘跨越吹嘘的高铁350“自主技术”在越南人目前现了原形。而缅甸高铁的消息进一步从侧面证明越南人的理由是有道理的--中国人无法为缅甸人提供高铁350技术。

家园 我可以没有恐吓和谩骂,不过普及初中逻辑的任务显然不在西西

家园 我说的“这个”,是指太阳黑子,你在太阳黑子问题上

有理有据多说几句就可以证明PBS没有被盗号

不过我去了铁道论坛看了你回复dfh3的帖子,也用的是PBS,所以我现在基本上不太怀疑被盗号了:不会有人同时在两个地方费这劲吧?

我就歪这一次楼:

到目前为止,你引用的所有来源都是dfh3的,你有没有觉得只从这一个地方获取论据来源太窄了?

铁道论坛上认为高铁技术完全抄来的,似乎也就dfh3和IDF301,后者我觉得显然有WW血统或情结,dfh3也只发表过15个帖子,大概从跨越倒台之后才开始在该论坛发帖子。对这种马甲发帖,可靠性打些问号似乎不过分

你所提两个报道,我有两个理解,供参考:

1 越南和天朝接壤,和日本不接壤。如果采用了天朝的高铁技术,万一日后被拿一把就全完了。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我要是越南人我也主张用日本技术

2 缅甸这么个穷地方,当前高铁又是完全客运的,说整380不明显太超前了么?武广现在大家都埋怨票价高,那高铁修380难道用来做毒贩子专线?所以我倾向于按380标准修路,先跑200的车,等条件成熟了好升级

家园 不用dfh3的数据就可以得出这些结论,越南人的评论即可

dfh3的数据可以给我明确的细节,这个老兄现在慢慢往外倒内幕。

但他的细节数据对我的判断没有很大的帮助,我的怀疑首先来源于滇缅高铁200这个数据观察,然后是越南的故事。

我们这里不讨论了,等到中纪委的调查报告或者一次大事故出来了就知道结果了。

===============================================

讨论太阳活动同地球的关系的帖子当然会继续,太阳不骗人,只有人骗人。

家园 相比起来我更愿意相信天文原因

人类活动也许搞出了不少乱子,但倒霉的也只是人类自己,顶多殃及生物圈。但相对整个地球来说只是一个很微不足道的变化而已。然而真正给我们带来能源的太阳只要有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变化也足以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只不过是光线入射角度不同就带来地球四季的变化。

父亲是一个搞了一辈子海洋研究的工程师(也不支持变暖说),他的想法更唯心——也许我们的太阳系处在银河轨道上的位置不同也会影响我们的气候。至于极端气候变多,对于曾在台风中心工作过的他来说就是大惊小怪。

家园 你父亲的看法很有道理

也许我们的太阳系处在银河轨道上的位置不同也会影响我们的气候。至于极端气候变多,对于曾在台风中心工作过的他来说就是大惊小怪。

太阳系约每2亿年完成一次环绕银河系的公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由于太阳的寿命是100亿年,所以太阳系绕银河系运转50圈以后就完结了。

别看太阳不过只能绕银河系转区区50圈,转到30圈壮年的时候(太阳现在是60亿岁),就把你我給造出来了,还拉到了键盘前讨论起它来了。

太阳系运行到银河系内某些区域时可能会面临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有大量陨石的区域,或中子强辐射区(假定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在那里向探照灯一样发射中子流),那么地球上的某些事件就要发生了。

我对6亿年前寒武纪的生物大爆发感兴趣,在地球原始汤中积累的氨基酸核苷等高分子大分子那时可能达到了惊人的浓度,在一次强劲的外源的质子中子的照射下,催化了一场生化大反应,导致生命出现--一种自组织有反馈机制的物质活动出现了,最后导致这种物质活动试图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探讨其存在的机制。

这样的照射不能多来--尤其是生物的生命架子搭好以后,再来多了就是地球生物大灭绝。

从化石考古发现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以来, 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出现了五次影响遍及全球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第一次,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

第二次, 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 历经两个高峰,中间间隔100万年,是地球史上第四大的物种灭绝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第三次,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 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是地球史上最大也是最严重的物种灭绝事件。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其他各次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 也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

第四次,距今1.9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估计有76%的物种,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在这次灭绝中消失。 这一次灾难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标志,只发现海平面下降之后又上升了,出现了大面积缺氧的海水。

第五次,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 是地球史上第二大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灭绝。在五次大灭绝中,这一次大灭绝事件最为著名,因长达14000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而闻名, 海洋中的菊石类也一同消失。其最大贡献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到第一次生物灭绝时间间隔是2亿年左右,第一次和第三次生物灭绝也相隔2亿年左右。

我看这寒武纪生命爆发和第一次,第三次和第五次生物灭绝特别有意义:它们之间间隔正好是2亿年,太阳在银河系也刚好转了一圈过来,又碰上了一个什么同样的致死源这么厉害,地球生物伤亡率可以达到96%--很可能是粒子武器才这么厉害,比如中子质子这类物理型的。

第二次可能是个第一次的长尾事件,第三次同第一次又间隔2亿年。依此类推第四次也是第三次的尾巴。

那么第六次(或第七次)地球生物大灭绝可能还会卷土重来,不过那是8000万年或1亿4000万年以后的事情了,同圣经的最后审判日或玛雅人的2012年的推测相差老鼻子了---所以各位尽可放心,我们很可能同恐龙一样至少延续14000万年,并列延寿冠军。

看到如此这般的生物灭绝大事件,所谓的人造二氧化碳导致地球大气圈升温0.1摄氏度,对生物圈生存实在是微不足道的---要知道人类就是在5次大灭绝的大风大浪里进化存活而来,还怕这样的小儿科事件(包括DDT臭氧之类的把戏)?

太阳物理系的教授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同学们:不要以为我们生活在宇宙中心,地球只不过是太阳演化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猴子满山走,跟着太阳系主任,2亿年潇洒一圈银河系游。

太祖的诗词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变化是永恒的,至少我们的地球生物圈在太阳系里再大变化20次是可以预计的。

家园 总结:

事件

第一次为距今4.4亿年前,后果:85%的物种灭绝。名称:奥陶纪灭绝。

第二次为距今3.65亿年前,后果:海洋生物遭到重创。名称:二叠纪灭绝。

第三次为距今2.5亿年前,后果:90%的海洋生物以及70%的陆地脊椎生物灭绝。名称:三叠纪灭绝。

第四次为距今1.85亿年前,后果:80%的爬行动物灭绝。名称:白垩纪灭绝。

第五次为距今0.65亿年前,后果:所有大型动物全部灭绝。名称:泥盆纪灭绝。

周期

第一次与第二次相隔0.75亿年。

第二次与第三次相隔1.15亿年。

第三次与第四次相隔0.65亿年。

第四次与第五次相隔1.20亿年。

描述

1)太阳系对银河系公转周期为2亿年。

2)4.4亿年前距今,共完成2.2个太阳系周期公转,共发生5次 重大的生物圈灭绝灾难。

3)5次 灾难中,每次相隔时间由0.65到1.20亿年不等,之间相隔时间较长,周期性复杂。

4)第一次到第三次灾难之间间隔1.85亿年,第三次到第五次灾难之间间隔1.85亿年。存在大周期规律迹象。

5)第一次与第二次相隔0.75亿年;第三次与第四次相隔0.65亿年。存在小周期规律迹象。

观点:

1)星系级别的周期规律存在,大周期之中存在小周期。

2)太阳系在银河系体系中的公转具备循环性质,灾难周期具备循环发生的条件。

3)星体运转系统内部非常复杂,变量极多,小系统有小规律,大规律小规律互相影响。

待补充。随着科学的发展,也许会推翻之前的所有假设条件,也许人类现在还看不到“周期”。几个化石未必准确。

家园 所以我说我父亲“唯心”
家园 这个

或中子强辐射区(假定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在那里向探照灯一样发射中子流)

黑洞发射也是垂直银河系圆盘的方向啊,而且银行系

黑洞处于休眠状态吧,并不发射东西。强中子流的话

也会在地表产生很多放射性物质,也该能在地质记录

上留下一笔。

第3(印象中),5次灭绝,似乎都跟殒石有关吧。

记得在哪里看到,银河系恒星绕中心公转也是你追我

赶,所以相对距离发生变化,太阳系和某其他恒星周期

性的接近,扰动出殒石飞近地球轨道。

这个
家园 可能是双中子脉冲星两个不同的辐射锥造成程度不同的事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陨石也好中子也好,同你说的差不多,都是天文因素影响了地球:

太阳系和某其他恒星周期性的接近

从生物大灭绝周期的重复性看,一个稳定的时空和恰好强度的致死源很重要。

过分随机的和过大过小的致死剂量不能造成地球生物大进化,只有定点定时定强度的破坏才能有足够的时间积累新种和恰当地清除旧种。

家园 中子星也是放的电磁波啊

不是放中子啊

家园 中子星发射的电磁波是X-射线和伽玛射线,强度应该足够

不是放中子啊

中子星的确不放中子,超新星的高能中子流只要打中地球一下子,地球大概就是一锅煮了。

中子星的一种“磁星”(Magnetar)拥有极强的磁场,透过其产生的衰变,使之能源源不绝地释出以X射线及伽玛射线为主的高能量电磁辐射。

在某个适当距离和时间内,这些放射源的轰击足以造成地球的岩石圈大气圈的变化,对地球生命形成威胁。

前些天太阳耀斑的X-射线爆发,就导致日本9级大地震。

如果更强大的中子星的X-射线导致(1)更为强烈的地震和火山爆发,产生火山灰会将挡住太阳可见光入射;(2)使得地球上空的云层变多变厚(威尔逊云雾室效应),也能有效挡住太阳可见光入射,这些遮挡效应可以极大地降低地球的气温,改变地球气候。

地球变冷使得冷血动物的生存受到极大限制,寒冷也就是5次生物大灭绝的主要气候特点,而恒温动物如哺乳类鸟类应能适应这种寒冷的气候,就得到生存的机会。

天文因子也在变化之中,推断的那个4.4亿年前中子星寿命如果有10亿年的话,那么地球也许还要熬5次生物大灭绝(其实是部分灭绝)。

家园 你这结论也太强了吧

前些天太阳耀斑的X-射线爆发,就导致日本9级大地震

拜托,经过大气吸收衰减,地面上人都没感到什么辐射

,能有多少能被大地吸收啊?

如果是辐射造成周期性灭绝的话,来源只能是银河系中

心了,那么远,一个中子星根本没这威力啊。而银河系中心

的超大黑洞处于休眠状态。

家园 地震这个以后应该开新贴谈,请稍候

经过大气吸收衰减,地面上人都没感到什么辐射

X-射线伽玛射线被大气层吸收后衰减到哪里去了?通过什么效应影响地球?---这个效应云层是挡不住的,海水都挡不住,人体感应器官也对此无感觉。地面上的人只能感受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等电磁波可以被云层挡住。

人体对某些电磁波的无感受不能就此说这些电磁波对地球的岩石圈大气圈就没有影响。

如果是辐射造成周期性灭绝的话,来源只能是银河系中

心了,那么远,一个中子星根本没这威力啊。

中子星应该有很大的威力吧。太阳黑子活动区磁场强度是0.4-0.6特斯拉(4000-6000高斯,太阳整个磁场强度只有2个高斯),就可以产生X-级别的耀斑X-射线影响地球,而中子星的整个磁场强度是10^8-10^11特斯拉(10^12-10^15高斯),其磁场轴心产生的X-射线的强度可想而知。

一颗以稀土元素钕制成的稀土磁铁,其磁场强度约为1T(特斯拉),不少用作数据储存的磁性材料,可在短距离下以毫特斯拉(mT)的磁场把数据消除。地磁场的强度则为30至60 μT,磁浮列车的磁场强度则不过为100μT,就可以托起列车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缩写为ITER)是规划建设中的一个为验证全尺寸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可行性而设计的国际托卡马克试验器,其磁场强度最高也不过14特斯拉。

而一个强度超过10^10T的中子星磁场,在地月距离的一半位置就足以将地球一张信用卡给消磁了。

这里距离和方向很重要,我们不知道在2亿年的太阳系公转期内,太阳系有多少次机会接近一个(群)面对太阳系的强射电源--也许只有一两次而已,但这已经够要命了。

而银河系中心的超大黑洞处于休眠状态

银河黑洞这样的级别最好别来了,太厉害了。一般的黑洞就够喝一壶的了:

X射线脉冲星中由一颗寻常的恒星和一颗发射X射线的子星组成的食双星。发射X射线的子星的性质,可以通过X射线的脉动周期和估计质量来推测,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X射线子星是中子星或黑洞一类的致密星。根据卫星的观测结果和一系列的证认工作,已经确认为双星的X射线源有:小麦哲伦云X-1、天鹅座X-1、半人马座X-3、4U0900-40、4U1700-37、武仙座X-1、天蝎座X-1、天鹅座X-3和圆规座X-1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武仙座X-1和天鹅座X-1。

通常认为武仙座X-1是一颗中子星,它的X射线稳定周期脉冲是它的自转周期造成的。研究武仙座X-1可以获得很多关于中子星的知识。例如,根据它的X射线发射线,我们已经确定中子星表面的磁场量级为10^10~10^14高斯。天鹅座X-1没有食周期,也没有规则的脉冲结构,但是,它有不规则的时标更短的脉动涨落。脉动时标在几毫秒至10秒的范围内,呈短噪声特征。根据光谱型估计光学恒星的质量,可以推得天鹅座X-1的质量应大于5.5个太阳质量,这已经超出稳定中子星的最大临界质量(约2个太阳质量)。因此,目前认为天鹅座X-1可能是黑洞。

致密星或黑洞的2倍于中子星的质量,其X-射线强度不会低吧?

地球受天文因子的影响在大气圈上的表现为气象气候变化,在岩石圈上的表现为地震火山爆发。这两个圈的演变综合最后反映到生物圈上就是地球生命的新陈代谢的演化。

这个天文因子影响的量化表示就是外空间能量与地球之间的周期性的传递和转换,是可以观察到并计算出来的。

我写的最近太阳活动变化地磁运动和气候关联初步涉及了太阳活动和气候地震之间的联系,现在看来应该可以量化太阳活动与地震和气候的关联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