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基因生态农业学:鸡密度 -- 子玉

共:💬11 🌺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转基因生态农业学:鸡密度

2010-03-29 09:10:32 转帖

一般的生态农庄可能是以牛作为中心,就是秸秆-牛饲料-牛粪-沼气-有机肥-农作物增值链。我提出了以鸡为中心的迷你生态农庄概念,因为养牛的初始成本和养殖风险高,不利于推广。而鸡的初始成本低风险小,易于推广。特别易于在贫穷地区推广。

以鸡为中心的生态增值链:虫-鸡饲料-鸡粪-蚯蚓。

必须注意这个迷你生态农庄不是以鸡为主业,只是家庭收入的补充。所以主要是针对两类人:

1. 家庭养殖(就是城乡结合部的居民)

2. 个体农户(特别是贫穷地区)

这里有两个经济学模型:

1. 转基因寄生技术:就是在负面转基因农作物产区用未转基因的同类作物,作为虫害的诱捕诱饵,用害虫作为鸡的补充精饲料。

2. 中产阶级农家乐别墅:就是把农家乐餐饮扩展到农舍别墅出租。这个另外叙述。

那么这两种经济模型都是以迷你生态农庄技术为载体的。

本文提出一个鸡密度的概念。

以鸡为中心的迷你生态农庄不是把鸡作为主业。作为主业的大棚养鸡户,每平米最高据说能够养到15只,也是一种散养。但是主要靠喂食。

迷你农庄养鸡是为了生态灭虫,比如转基因寄生方法。所以主要依赖于传统养殖而且尽量省掉精饲料,用虫和饲养蚯蚓来补充。

所谓鸡密度就是在这种不喂(或者喂极少)精饲料的前提下传统养殖,那么可以在每平米的场地养多少只鸡。

当然由于迷你农庄是个体养殖,所以每一个农庄的手法会有不同,比如城市家庭的食品垃圾比较多,可能可以用来多养几只鸡。

因此鸡密度就是一个衡量这种养殖模式的产出效果的指标。

鸡密度也会受到家庭养殖户本身的需求的限制。比如一个中产家庭每月消耗1只鸡的习惯,那么一年也就是12只鸡的需要。12只鸡如果是母鸡那么就可能日产8个鸡蛋。所以常年保持10-15只鸡是一个中产家庭的养殖鸡密度。

个体农户传统方法养鸡作为一个收入补充来源,其鸡密度要高,对他有利。

一个贫困地区,往往一亩地才数百元收入。我昨天问一个淮北地区的农民干部,他们那里一亩地的年产值是350元。所以他们跑出来打工,补充收入。他们平均每人是1.5亩地。一个4口之家是6亩地。如果养鸡,鸡密度达到10/亩的话,是常年60只鸡。一年两茬,就是120只鸡。每只净收入20元,是2400元。每天平均产蛋20只的话,一年产蛋算300天就是6000只,大概是2000多元的收入。可以达到6000元年收入的话,每亩产值1000元,是350元的近3倍。

所以对于贫困地区这样的养殖主要是销售问题,否则农民应该具有提高鸡密度的动力。

家园 赞民科

子玉兄继续。

家园 好歹俺也是个Ph.D.哈哈哈。

转行啦,搞转基因,这个时髦哈

家园 貌似计算有点问题

一年两茬,就是120只鸡。每只净收入20元,是2400元。每天平均产蛋20只的话,一年产蛋算300天就是6000只,大概是2000多元的收入。

鸡不能既贡献20元的收入又同时贡献产蛋的收入。这个计算有重复的地方。

家园 可以。肉鸡一般3-4个月出栏...

我这里说的是生蛋鸡,一年出栏。

家园 【商榷】大哥,你实践下下试试

农村散养的鸡是3月份孵化,9月份才能开始吃童子鸡,把新养的小公鸡留下一只,剩下的要么阉割成阉鸡,来年孵小鸡,要么就杀了吃掉,免得鸡群打架和浪费粮食;母鸡全部留下来生蛋。整个冬季就是以产蛋为主,只有重大事件时才会杀鸡。整个过程中,农户是有足够的智慧和经验去衡量整个投入和产出的关系的。这是自然的鸡密度控制方法。

商榷的部分:

1.害虫只能作为补充饲料,在少喂食和不喂食的情况下,按照你说的鸡密度,鸡会把农作物作为主要的饲料的,如果按照传统农业的散养方式,种植业就别想了。

2.由于鸡的消化道很短,对饲料的消化程度有限。从养鸡场直接出来的鸡粪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发酵时间,才能提供给蚯蚓使用。而且,这个发酵所散发出的气体很浓厚的,其发酵时间之长,足以让农家乐停业。

3.每年两茬鸡,是按照养殖场的规律来推论的,实际上,养殖场做好了消毒加温措施,3茬是最低的标准,高的可以做到4茬。但是单独的农户做不到,鸡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它们只自然孵化一茬,第二茬必须人工孵化;鸡的成熟期需要6个月,6个月才能开始产蛋。

其实我国传统的桑基鱼塘就不错了。

家园 这不是民科,我的同学十几年前就研究这个了

他已经混到某综合性大学的副校长了。

家园 这个思路很早就有了,前年我还去参观过一个这样的养鸡场

这大概是立体农业或生态农业之类的吧,理论更早就有了,我的同学当年的博士论文就是搞这个的,后来就靠这个混上了大学副校长。

当时就提出,把养猪场或养鸡场建立在小山顶上,粪便可以容易通过山坡沟渠坡地上的果园里,果树就长得很好。还可以用粪便养蛆,让鸡吃蛆。。。

前年另外一个同学带我去参观了他们那一个个体养鸡场,也是建立在山顶上的。他们鸡粪便拌上土之后容易包装运输,成袋成袋地被人买走。

同时山坡地上都建好了水泥沟渠,粪便很容易流到果树边上。

家园 【讨论】这个已经不是子玉讨论的范围了

现代的立体农业或生态农业需要很大的场地和投入。有人承包了几千亩的湿地,倒是准备做这个的,准备了大笔的资金进行启动,但后续经营情况暂时不太明确。这种很明显不是子玉说的城乡结合部和贫困农民所能承受的,做这些的也是投资人而不是农民。

对于养鸡(肉鸡)、养猪这些,目前农村有的比较多的还是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农户之间形成一些联合体,这样风险共担,资源共享,倒是符合大部分传统农业地区的现状。而且,形成了养殖场之后,动物粪便才能进行一些同意的处理,避免污染环境。比如鸡粪可以作为很好的鱼饲料,其实传统上还有作为猪饲料的,当然也能作为肥料,只是成本比较高,还需要发酵;猪粪,可以作为单独农户的沼气原料(我们本地农村是30元一车的,而且新农村建设也提供沼气建设的设备和资金、技术),也能作为统一的沼气站的原材料。

我是不太支持单独的农户进行类似的创业的,抗风险能力太低了。

家园 谢谢,您的理解。花枝

所以我提出迷你生态农庄的概念。就是目前这种单干的局面下,为农民提供一种低风险低投资的产销结构。这里边的供应链设计很重要,这个是关键。养鸡技术没有什么新鲜了。

家园 要喂食,但不是买粮食来喂。

所以我提出鸡密度的概念。

有很多东西可以喂,代替粮食。农村自然养殖就基本不喂,也不破坏粮食种植。鸡完全散养,到处跑。

我看到有池塘绿萍可以当饲料,可以喂猪和鹅。最高产量达20吨一亩鲜饲料。一亩可以喂40-50口猪或者200只鹅。据说也可以喂鸡。那么至少喂200只鸡。

日本就有人开发绿萍产品,不知道是不是作为饲料。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