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内家拳旧闻(1-10) -- 路人甲

共:💬10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内家拳旧闻(1-10)

不知道是哪里首发的

http://bbs.pku.edu.cn/cgi-bin/bbs0an?path=/groups/GROUP_9/WuShu/8

big5 发表于:2004.04.05 14:33

内家拳旧闻一

――太极拳名家旧事录

瀛人叙述:

  1. 杨少侯自杀海上.关于杨少侯自杀,在陈微明的《海云楼集》中有明确记载.那么杨少侯为什么自杀呢?是因为有几位国术馆的教师通过李景林约好了杨 少侯,要与杨进行切磋交流.时杨已68岁,虽名气很大,但真打起来已力不从心.杨少侯是很要面子的人,事先请人试了回手,确感非常吃力.由于答应李的事又 不好回绝,为了保全杨家太极的名声,于是选择了杀身成仁.

  2. 郝维祯潦倒京城.民元郝维祯来京,遭杨健侯冷遇,在京城站不住脚,于是去了天津,去访李存义和李瑞东,在河北公园李存义的徒孙李玉琳向郝请益, 试了回散手.郝维祯竟不能胜.于是又折回北京,斯时盘缠用尽,病困交加,潦倒在宣武门,几于毙命.后经人救助才终于得以返乡.

  3. 吴鉴泉汗颜西子湖.民国十八年,杭州举办国术游艺大会,吴鉴泉应邀为评委,同时作为表演员表演太极拳,时评委副主任褚民谊是吴的学生,吴颇得 意,评判时对朱国禄的拳击打法颇有微辞,认为朱的打法不和于国术.时朱国禄之胞弟朱国祯邀吴与自己作一对上台一较,朱国祯称:我只用国术,不用拳击,看能 不能赢你.朱站在台上三次邀吴,吴不敢应.时值深秋,而吴竟汗流满面,双手微颤.后经李景林与陈微明调解,才作罢.

  4. 陈照丕动口不动手.国术馆有摔跤名家杨法五,生得虎背熊腰.闻陈谈太极拳以轻破重之高论,欲与陈一拭,陈远避之.一日陈教拳时,杨又至,立于一 旁.陈望见,立刻解散学员.至杨前顿首曰:"您总得让我混碗饭吃,我不敢在您跟前练拳,可您总得让我有个说拳的地方吧."

  5. 武术家也是普通人,真正修养高深的没有几位.1979年在京的老武术家在西单聚会,由于文革后很多武术界的老人儿很久都没见面了,一般见了面都 客客气气.都相互称对方为"某老师".孙剑云看见吴图南向吴打招呼说:"吴老师您来的早啊."吴回答道:"我在等你那,干闺女."孙剑云反映可是真快,立 刻跟了句:"哎,你这干孙

子,怎么几天没见,跟姑奶奶开起玩笑来了!"吴图南站在那儿尴尬地笑了笑,没敢再说话.旁边不知是谁说了句:"真是自取其辱." 往事历历在目,讲出来是想说明今天的人不要被故事和文字异化了.

包不同叙述:

  汪佩琴说“(马岳梁老师)一足着地,以金鸡独立之势,用少腹迎着三十来岁青年拳师的双推掌。双方相持不到一分钟,这位推人的小伙子满头大汗,脸上神 色显得十分尴尬,而八旬老人依然是单足着地,神态自若。”青年说:“我在推马老师少腹时,只觉得他腹中有一股气在跟着我的手转,只要我一用力,这股气就会 聚到用力处,使我的力在圆形的气团上滑过去。”马老师还曾在香港以金鸡独立之势迎着五名摄影记者的推击而不动。

skate评述:skate初学杨式太极拳时,所接触的书籍文章无不是说杨式拳如何如何厉害,如何如何天下无敌,杨少侯乃是杨家第三代中功夫最精纯者,但其自杀一事一直是个迷。如瀛人先生所言为真,则殊为遗憾,须知李存义晚年在山东也曾经栽过,但也无损其一世名。

内家拳旧闻二

  ---- 杨澄甫一门旧事

  1.《武当》2000年11期有篇文章,万籁声自述和杨澄甫交手始末,结论是时年40岁的杨技击功夫平平,不是年方26岁的万籁声的对手。况且万在历届国术擂台赛中成绩也只是处于中游。

瀛人叙述:

  2. 陈微明专攻杨家太极是有原因的.民14年春,陈因冯玉祥逼宫,辞了清史馆篡修一职.愤然南下海上,于是创"致柔拳社",并在报上登广告招收学 员.在陈登的广告里是要教授形意八卦太极三拳的.后来陈独教杨家太极,是因为在致柔拳社的开幕典礼上,应邀前来的孙存周跟这位陈老翰林开了个玩笑,孙存周 对陈微明说:"你这位老翰林都下海了,我们跑哪儿弄饭吃去?"孙存周本意是捧陈微明的场,意思是说他懂拳,可话未达意.使陈微明产生了误会.陈微明想我跑 到上海来让老师的儿子没饭吃,这怎么行?于是从此陈微明在"致柔拳社"只教杨家拳不教孙家拳,于是自然也就不教形意八卦了.李雅轩在杨家太极的传人里算是 够胆的,他参加了杭州的国术游艺大会,虽然连输了两场被淘汰,但敢上去已属不易.至于很多人为什么最后练到太极拳上来,并不是因为太极拳有多么突出的技击 作用,而是因为太极拳是个研究道理的拳,更是个适合老年人修身养性的拳.所以拳术家上了岁数后多转练太极.其实,我本人也是个练了一辈子太极的,我举几个 例子是想告诉人们不要迷信太极拳,不要听信那些不切实际不合事实的有关前人的传闻.

  3. 李雅轩书中的那个说法是3分实7分虚。所谓3分实是李雅轩确实考入过中央国术馆。所谓7分虚,第一,杨澄甫从未做过中央国术馆的教务长,也不可 能被张之江请去做教务长,因为那时中央国术馆还没有教务长这么的职称。中央国术馆成立时设有少林门和武当门,没有设教务处也没有教务长。后来馆内闹起了门 派冲突,而且愈演愈烈。于是在1928年底取消少林、武当两门,设立教务处,教务处处长是朱国福。第二,杨澄甫在世时很少与门外人比武。杨澄甫教人多强调 太极拳的健身效果,当时杨澄甫吃的不是技击这碗饭,而是健身这碗饭。说杨澄甫是技击名家,这种说法当时很少听到。杨澄甫曾先后在江苏国术馆担任一等教习和 浙江国术馆担任过教务长,时间都很短。原因就是杨澄甫基本不与外人比手,而在国术馆与人比手是天天都少不了的。杨很不适应。杨澄甫在江南的名声主要靠两个 人的宣传和抬举,一个是陈微明,陈微明为杨澄甫著书,使杨家太极拳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另一个是黄元秀,黄元秀通过练杨家太极拳治愈了他的肺结核,黄元 秀在军政界颇有些影响,杨澄甫能去浙江国术馆当教务长便是黄元秀力荐的,黄元秀是浙江国术馆的董事,在浙江影响很大。

纯阳叙述:

  4. 褚桂亭是李存义先生的徒孙,褚桂亭的师傅是姜玉和,姜玉和的形意拳师承李存义.褚桂亭生于1893年死于1977年,终年84岁.褚桂亭一生轶 事颇多.褚桂亭虽拜在杨澄甫先生门下,但杨澄甫并不喜欢他,因为他不会捧场.杨最喜欢的弟子是陈微明,武汇川和董英杰.其中陈微明与杨最交厚,他们是半师 半友的关系.杨家的太极所以能够普及,实得力于陈微明先生的宣传与研究.杨门内多推崇武董二人,而实际动手功夫,褚桂亭却在他二人之上.

skate评述:杨澄甫的推手功夫被李雅轩等人说得神乎其神,skate多年来一直以为杨的功夫在当时天下无敌,现在看来大谬矣。虽然杨澄甫为一代太极宗师,其定型的杨式太极大架如行云流水,极具观赏和健身价值,但是并不能由此证明甚至夸大杨澄甫在技击方面的实际造诣。

内家拳旧闻三

――武术家与技击

瀛人叙述:

  练拳的一般说来比不练拳的多少要灵便些。但要称什么技击名家、什么精技击,恐怕就有个标准问题了。据我所知,杨澄甫、吴鉴泉、陈发科等可以称为武术 名家,但很难称得上是什么技击名家。技击名家至少要符合两个条件:硬条件是在擂台比赛中名列过前茅。软条件是在擂台下赢过不少有名的练家子,但不是自吹出 来的而是历史上确有所载。就杨澄甫、吴鉴泉、陈发科来说都不具备这两个条件。至于精技击,则更是说明其技击造诣非一般同道所能及的。堪称精技击的,一般是 指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技击高手。以吴公仪的技击水平是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什么精技击的。吴公仪至多可以算是略懂技击而已。太极拳是个好东西,但它的好处主要 是在明理、健身与修身上。硬要说它有什么技击特效,那就只有去吹肥皂泡了。最近在“武林”杂志上看到了一篇童旭东先生的文章,其中谈到了太极拳的技击问 题,谈的很有见地,很有水平,这样好的文章实不多见。真能把童先生的这篇文章读懂了,也就能明白太极拳在锻炼上是起什么作用的,同时也就能明白,为什么说 武术家与技击家是有联系的但又不是能划等号的。

  技击的成就七分在人三分在艺。古往今来莫不如此。技艺的品位在于其是否能合于理。术合于理近于道则不分优劣。从这点上讲形意八卦太极皆为上品之选。 若单就技击而言,形意考究发力之道,发力乃技击之基础,故用于技击似更直接。所以近百年来善技击者多出自形意一门。但太极、八卦于技击上也各有独到之处, 只因其特点不是技击术之基础,故纯修太极、八卦而不及其他者,欲成就技击难矣。人言马贵只练八卦不及其他,其实马贵兼练少林罗汉拳,其拳路不仅有转圈,更 有直趟,出手甚硬。真正的技击大家非博采众长不可。民17之国术国考、民18浙省、

上海两次国术大赛其名列前茅者多为内外家兼修。其中尤以练少林、形意、查拳、通背、摔跤者为众。他们所兼修之太极、八卦,也只是孙氏太极、孙氏八卦,也就 是经过孙先生改善了的太极、八卦,与老谱的太极、八卦已有出入了。傅钟文先生讲:孙先生在世的时候,就被世人视为神一样的人物。傅先生说,当时有名的技击 家大多拜在孙先生门下。但到底孙氏拳好在哪里,我没练过,所以也说不出来。而我所认识的一些孙先生的弟子,都是原来就有其他拳术的基础,后来又得到过孙先 生一些指点而有成者,如李玉琳先生等。他们的拳大多很杂,很难说哪一手是谁的,哪一手又不是谁的。任何一门艺术都有绝顶天才,孙先生就是技击艺术的绝顶天 才。但天才的弟子不一定还是天才。不是天才的师尊也不一定就教不出天才。没有当过状元的师傅有可能教出当状元的徒弟,同样,得过状元的师傅不一定就有当状 元的徒弟。彼一时,此一时。不能由彼及此,也不能因此非彼。还是就事论事的好。

 

纯阳叙述:

  孙剑云、尚济、马岳梁都不是职业拳家。一些真正的拳家解放后很少出头。象孙存周和许延曾都是身怀绝艺者。但又有谁去研究他们的艺业和事迹呢?自 1956年国家体育领导部门开始反唯技击论后,有真正能耐的拳家更是很少露头了。我并不否认孙淑容、马岳梁他们在太极拳方面的造诣,但是他们在拳术上的实 际功夫是根本无法与尚云祥相提并论的。尽管他们比尚云祥活的年头长,但这只能说明他们养生有道而已。

skate评述:虽然技击是内家拳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也不是全部。许多成名的或享有高寿的拳家都不是技击高手。而许多技击高手的惊人绝技一生也难得用几次,终生默默无闻。这点学拳者不可不知。

内家拳旧闻四

――不为人知的技击高手之一

包不同叙述:

  许延增是醉鬼张三的徒弟,和他同室学艺的还有王卓然等六人。其子许维仁功夫也很好。张烈就说,他见过拳家无数,只有许维仁和孙存周是真正懂拳的。孙 存周先生功夫是好,只是有点生不逢时,可惜!现在几乎没什么人提起他们了,只有童旭东写过一点关于孙存周的文章。有人说孙存周曾战胜过王芗斋,也不知是真 是假,这一点还被王的后人们大骂,说是无中生有,自高身价。现在就是这样,真是有本事的不露头,知道史实的也不愿说,门把的倍儿紧,你怕什么!?谁知道你 是谁呀!现在真正的拳家也是多得很哪,如宋光华、李桂昌、骆大成、牛宝贵、邸国

勇、余永年、孙剑云、杨剑霞等,这只是现于世者,还有不出名的隐者,就更不可计数了。

纯阳叙述:

  许维仁是有真功夫的。文革前他在东单那边儿推个小车卖冰棍儿。其实他家里很有钱,应该说是祖产。许维仁因手上有块白癜疯故在武林中有“花手许维仁” 之称。许维仁本来瞧不起形意拳,认为没什么用。许维仁本身的份儿大,他不仅力量大抗击打能力强而且柔韧性极好也非常灵活。他身材硕大但能钻在八仙桌下打 拳。后来许维仁与西四澡堂子李梦更交了回手,挨了李梦更一记暗劲骀拳。三天才回过劲儿来。于是知道李的形意拳劲道非同一般。他常去找李梦更切磋交流,对李 颇服。这是我所知道的许维仁唯一钦服的人。近来有人撰文说许维仁与崔毅士切磋如何

如何,其实论实际工夫崔毅士远非许的对手。可惜的是文革中许杀了抄家的红卫兵然后自己刨腹自杀,李梦更则更惨生生地被红卫兵给折磨死了。

同道叙述:

  有些真正的高手,由于宣传的原因后人不知道,而一些本来并非高手的拳家,被其后人吹捧成为高手。于是在后人中产生高手不见面的印象。其实,高手间大 多数都是有过交流和切磋的。比如,刘百川与杜心五就动过手。赵道新和万籁声更是多次参加擂台赛,但成绩都不理想。当年的一些真正的高手解放后却很少有人知 道,象朱国福、马承智、马裕甫、杨松山、郭长生、韩庆堂等都是高手,而且他们相互之间更是没少动手。高手之间不比试,是文革后这二十多年的事。即使如此, 梅惠志和张旭初与王选杰还是动过手的,贾永安与崔瑞彬也动过手。当然梅、张、王

、崔、贾等算不算高手,还值得商榷,但他们至少还都是有名气的。

罗伊琼斯叙述: 

  刘百川与杜心五、赵道新和万籁声当初的社会环境不同于当今,刘、杜是因为万籁声的私怨而交手的,赵道新的擂台赛成绩怎么样我不清楚,但是万籁声是曾 经广州国术馆的馆长,国民党的少将军衔,但是解放以前的武术界的名人都是靠自己的手段,师门的名气并不重要。但是现在的所谓名家大多数都是靠关系发家的, 有的是名师高徒、有的自己自封一个宗师、有的是官方认定的高手,自己的名气大但是对于自己的手段没有多大了解,所以没有足够的信心保护自己的名誉。而且现 在不同以前的是官方没有认可你,你的功夫再好、手段再高还是没有办法立足于武术

界。所以不少有能力有实力但是没有师门背景,没有官方关系,即便打遍天下也没有在发扬自己价值的可能。与其得天下武林朋友,不如闭门谢客的好。

skate评述:津门张烈是形意拳现存的高手中功力最为精深的数人之一,原居北京,据说小时侯喜欢打架,十二、三岁时就能打得十几个大人到处乱跑,后拜孙 存周为师修习形意。但据门内的人说,张的功夫尚未到暗劲。如何才是暗劲功夫?刘伟祥能做到落地无声而又踏碎青砖,是也。文革时期,武术和其它传统文化都遭 到极为严重的破坏,实乃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

内家拳旧闻五

――武学泰斗孙禄堂

瀛人叙述:

  孙禄堂先生独步武林五十年,平生未遇敌手。这在当时已是定论。用李玉琳的话讲:形意拳主要是靠郭云深、李存义、孙禄堂三个人立住的。而八卦拳在董海 川以后主要就是靠程廷华、尹福和孙禄堂三个人,才在武林中立稳。至于太极,在陈微明广传以前,其传播范围并不广。孙家的太极从不轻传,也没听说有谁只练孙 氏太极拳而不涉及形意、八卦。好象孙氏拳就必然包括孙氏形意八卦太极三家。我不是练孙氏拳的,深点儿的说不好。

  孙先生年轻时到处踢别人的场子,只要听说谁有功夫,不管对方辈份大小,孙先生就一定要找到对方比试,一见高低。仅在保定、北京、天津一带被他踢倒的 场子就有五六十间,加上冀南燕北约有数百间。以后,孙先生名气超过了所有的人,于是又变的非常谦逊了。由于孙先生成名很早,人们往往仅知道孙先生成名后待 人接物的情况。而对于孙先生早年的情况,反而有意无意地淡忘了。

单刀叙述:

  1934年「京报」评价“孙禄堂先生是我国太极拳界唯一的名手”说明当时陈、杨、吴、武诸家宗师还不能与孙先生齐名。许禹生谈及孙先生时说:“南北 拳家固未见其匹也。”说明当时尚云祥也是无法与孙先生比肩的。解放以后,孙存周不出山,孙剑云极谦逊。加之一些人,包括唐豪、顾留馨等利用孙门的谦虚,大 肆宣传其他拳派,有意无意的贬低了孙氏拳的成就。造成诸门拳派在技理上似乎并驾齐驱的幻象。我曾涉猎过多种拳派,根据我的体认,童旭东先生的评价基本上是 客观合理的。解放以来,在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上是失当的。正因为如此,童旭东先生

才在撰写了一系列文章,以正本清源、拨乱反正。

包不同叙述:

  后人之所以达不到孙先生的武学成就是因为两个原因:一、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1900年程廷华先生死于八国联军的火器之下是给了人们很大的震动的。 孙先生后来教学也更注重拳术的教化功用。二、孙先生能达到这样的成就是和他勤学善悟分不开的,打开《拳意述真》,就可以看到他受过多少前辈的教诲,陈曾则 的序中说:述真就是述而不做的意思。除了前辈的指导,他还得到过许多朋友的帮助。他一直研究不懈,精通了形意、八卦后,他还想研究太极拳,与杨澄甫换艺, 但杨保守,说还是各守其道。后来机会凑巧,才向郝为真学了太极。可以说具备了这种精神,就算是入了别的行业,也会大有成就。孙存周曾受同门怂恿,问孙先生 有什么决窍,孙先生说我以为你懂拳了,看来还是不懂。言下之意就是拳术没什么决窍,就是一个练字。孙先生处事是很谨慎的,认为僧、道、女子、小儿气纯,不 轻易招惹。前人之中,隐侠、高手甚多,董海川之师是谁?他的功夫当不低吧。杜心武不出山,谁又知道徐矮子?

精武门叙述:

  关于"孙禄堂先生武功独步当时,超越前代"的评价,并非是孙门后人的吹捧,而是对孙禄堂先生的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如时任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的姜 容樵先生在其1933年出版的<<当代武侠奇人传--近50年国术家掌故>>一书中对孙禄堂先生有这样的评价:"孙禄堂的八卦掌 不仅为同辈人所望尘莫及,就是形意拳也是极尽其妙.他的刀枪剑戟都比别人来得高妙,于是南北驰名,差不多压倒了那些老前辈,于是人家就送他一个绰号叫做" 万能手",也真称得起是盖世英豪."要知道姜容樵是张兆东的弟子,当时很多老前辈和同道还都在世,有的甚至还与姜容樵在一起共事.姜容樵先生以其中央国术 馆编审处处长的身份是不能胡捧乱吹的.姜容樵也没有必要去吹捧孙禄堂先生.因此,姜容樵对孙禄堂先生的评价反映了孙禄堂先生在当时武林中的客观情况.那 么,"盖世英豪"难道不是独步一人吗?!"压倒那些老前辈"难道不是超越前代吗?!故这并不是孙门后人在自吹.此外,1934年1月28日的< <大公报>>评价孙禄堂先生的武学造诣令"海内精技艺者皆望风倾倒."

skate评述:杨露蝉、董海川、李洛能分别将太极、八卦、形意练至最高境界,而孙先生将三拳都练至绝顶,时人无不叹服,1898年程廷华弟子询问程孙的修为如何,程连说:神乎哉!神乎哉!孙先生真是武学千古奇人。

内家拳旧闻六

――孙禄堂学习太极拳

纯阳叙述:

  孙禄堂先生与郝维祯先生接触时,孙先生的功夫在郝维祯之上是事实.老"四民"的人都知道.我师吴子珍先生曾谈起过此事.郝维祯先生初来北京时,是想 借助北京体育研究社的影响来发展他的郝式太极拳(解放后又被称为武式太极拳),因为北京体育研究社是当时北京教习太极拳的主要组织,有一定的影响力.其社 长是许禹生.许是杨健侯先生的弟子.于是,郝先生以访乡友的名义,找到杨健侯,希望在体育社中也能传播,推广他的太极拳.但得到的是杨健侯的冷遇.因此, 许禹生也就不敢把郝维祯留在体育社.但许禹生觉得郝维祯的功夫确实是好,后来就把郝维祯介绍到"四民武术社".

  "四民武术社"虽以形意拳为主,但也兼教八卦,太极,通背等.当晚,邓云峰先生请郝维祯乘黄包车去外面酒馆吃饭,下车后郝维祯要付车钱,邓先生忙用 手阻拦,没想到郝先生一卸力,邓先生伸出去的手一时竟未能收回来.于是知道郝先生功夫不俗.饭后送走了郝先生,邓先生就赶到孙先生家,告诉孙先生遇到了一 位好手,并请孙先生第二天去"四民"与郝先生会会.第二天孙郝见面,相互倾慕,谈得很投机,于是两人搭手,未想一搭手,孙先生即将郝先生放出.郝维祯大惊 失色,孙先生忙说:"这是按照您的说法走的劲."算是为郝先生打个园场,找个台阶.郝维祯很吃惊,说:"真是奇了,怎么就几句话,您就胜过了我这几十年的 功夫."于是郝先生也就知道孙先生的功夫在自己之上.所以以后也就不到"四民"来了.据说曾去天津武士会呆了几天,再回北京时,便染了痢疾.后来,孙先生 见郝维祯不到"四民"来了,也很后悔自己一时兴起赢了郝先生.因为那时孙先生正在研究拳术的合一问题.以后听说郝维祯潦倒在京,便连忙将郝接到家中请医治 疗.郝先生感其恩,无以为报,于是便将自己研究太极拳的心得窍奥告于孙先生,以助孙先生对内家拳术合一的研究.因此,孙先生所以能将形意八卦太极拳合一, 这里也有郝先生的功劳.童旭东先生在今年<<武林>>第9期上对孙郝关系的介绍基本上是符合史实的.

  有人认为,如果对方打不过我,我就没有向对方学习的必要.这种想法太幼稚了,是心性不成熟的表现,此外也不合乎现实.我的许多弟子刚到我这儿时,已 经是在全国散打比赛中取得过很好的成绩了.若论技击实力绝对在我之上,但他们还是要拜我为师.目的是学习我形意拳发力的一技之长嘛.我友夏伯华先生,他的 很多学生一入学,就能把他打的鼻青脸肿.但他们还是诚心诚意地拜夏先生为师,学艺.过去这种例子很多.不知现在的人为何心性变得这般狭隘和幼稚.

内家拳旧闻七

――国术大赛旧事之一

纯阳叙述:

  胡凤山曾是形意门风云一时的人物。29年杭州国术大赛采取分组循环双败淘汰制。在进入到前六名时惟胡凤山全胜,没有败绩。在前面的循环赛上,虽然每 个人出赛的次数相近,但内容不同。因胡凤山赛前就是夺标大热门之一,因此为众矢之的,遇胡凤山者无不竭力相搏。整个比赛过程中没有因为客套自动退场者。而 朱国录、曹砚海、章殿青和王子庆等皆有两场左右的相互礼让、未战自退的场次,当时比赛密度较大,胡凤山体力消耗大于他人也是实情。这可由当时的大会汇编文 件上看出,该汇编材料在李天骥先生处我曾亲眼见到。此外,胡凤山受到朱国录和王子庆的算计也是事实,南京的徐铸仁先生曾多次谈起过此事,徐先生曾参加此次 大赛。至于说孙先生为徒弟在比赛中的表现找说词则为无稽之谈,据徐铸仁讲:此次比赛孙先生的新老弟子在分组赛中出线者甚多,然而孙先生劝他早一点的弟子们 不要再打,把机会多留给新近入门的弟子,所以参加决赛的都是孙先生带了不到两年的弟子。

内家拳旧闻八

――内劲的功效

稀音叙述:

  内劲自有其独到的功能,这个功能是可以通过实证来检验的。否则,内劲这个概念则无存在的必要。如何实证呢?62年孙存周先生去上海,亲朋故旧为老先 生接风,余师亦前往。斯时谈及内劲,众说不一,存周先生命众人抚其手臂或身体其他部位,触者无不惊讶,谓之如电,有麻嗦之感穿流而过。余师疑之,亦求一 拭,余师按之稍重,未见存周先生有一丝动作,余师竟腾然跌出,心悸难挨。余师事后曰:真如电击。故真内劲是一种功能态下的场效应,即能合于形,亦可脱于形 而独立存在,故完全可以通过实证来检验其真伪。七十年代初,汪永泉的弟子孙德善先生问一投师者中午吃的是什么?答曰:炸酱面。孙德善的三个手指在其心口处 一转,投师者当即呕吐。孙德善看着地上吐出的东西说:你小子说话还挺实在。我并不赞同孙德善先生对待投师者的这种做法,举这两个例子旨在说明内劲是有独到 的功能效果的,这种效果完全是可以显于外,而得以实证和检验。而并非仅仅是一种囤于自身体内的感受经验。几十年了能得内劲者确是代不数人。自称得内劲者多 如牛毛,然绝大多数经不住实证的检验。故凡谈内劲多有两种倾向,一为全盘否认。二为虚幻迷离。此二者皆未得中道。

内家拳旧闻九

――孙存周小记

童旭东叙述:

  孙存周先生(1893一1963年)是近代武术界具有极深造诣的实践家。只因未逢其时,中年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战中度过,晚年又遇上武术运动受 “左”的思想影响,武术界不倡导对武术技击功能的研究,致使先生对武术研究的苦心孤诣未得其彰,对武术运动欲鼎革一派之宏愿未能遂意。

  存周先生弱冠时,曾北胜臂圣张秀林,南赢妙手谢铁夫,壮游南北未遇其匹,不可谓不狂,中年尝舍家财助妇婴,自守饥贫不为日寇折腰,不可谓不耿;晚年大隐于市,舍功弃名,从容中道,不附世俗武道,恬澹苍茫,机圆神完,不可谓不合于中庸。

纯阳叙述:

  孙存周先生是位传奇人物,寡言孤傲,不易接近.与我师子珍先生迥然不同.我见过存周先生几次,但够不到跟前去.存周先生的打扮与一般的拳师不同,第 一次见到存周先生来四民时,他身穿米色风衣,头戴鸭舌帽,眼睛上还戴着付大墨镜,嘴上留着长长的花白胡须,身板瘦高笔直,元阳贯顶,神采傲然.按当时的穿 戴习惯,他简直就象个老特务.按今天的眼光,他颇有几分象个搞艺术的大导演.他身边还跟着个十五六岁的小孩,小个儿,留着个油光光的小分头,身板看上去挺 瓷实.不知是谁?两人都不怎么说话,看一会儿就走,我师对他们极为尊敬,甚至可以用恭敬来形容.当时我很看不惯,他们走后,我问吴师他们是谁?我师告诉 我:老头儿是孙存周,孙禄堂老先生的儿子.并说,孙存周的功夫如何了不得.说他能在墙上跑四步.以后,又见孙存周来过一次,孙存周穿着件长衫,再我师力邀 下,示范了一个虎形,孙存周连长衫也没脱,双脚向前一跃,疾如灵猿,确实跃出很远.吴师让我用脚量量,这一跃足足有十大步.至于凌空走八步,我没见过.这 可能是对身体轻灵,纵高蹦远的一种形容吧?孙剑云练拳时也是身法轻灵,但由于她是女同志,接触不多.据说宋老前辈有墙上挂画之能,但宋前辈去世的时候我还 没有出生,我也是听说而已.

同道叙述:

  郭云深先生的功夫我只是听说过,孙存周先生的功夫我是曾亲眼见过,由是可以令人体味何为超神入化、何为石破天惊!孙存周先生功夫之绝,言语难以表达,真是不可思义!斯人已逝,多说也是白搭,有位老友说的有点儿意思:看着他(指孙存周)练拳,我以为自己都上了天。

skate注:谢铁夫在技击方面造诣极深,平生与王芗斋交手十次,皆战而胜之。关于孙存周战胜王芗斋之事,请参见《中国太极拳》1994年第3期。

内家拳旧闻十

――孙存周战胜过陈发科?

求实问:

  请教瀛人、纯阳前辈:螳螂拳家马汉清曾说孙存周战胜过陈发科,但我看过的所有关于陈发科的报道文章都说陈发科一生未有败北记录,与人较技,都是轻松取胜。不知孙存周战胜过陈发科是否确有其事?如有,可否详述经过。多谢!

瀛人叙述:

  战胜一词过重。其实平日里相互切磋,谈不上谁战胜谁,相互体认一下而已。

  大约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1946年),北京武术界的老武术家赫寿岩过七十大寿,很多人都去捧场。本来,陈杨两派太极拳很少来往,但是雷慕尼即拜过 陈发科又拜了赫寿岩,所以陈发科也被请了去。孙存周作为武术名家也被请了去。去的大多是太极门的人,形意、八卦和其他门派的也去了一些。由于去的大多都是 些练家子,话题自然就谈到拳上,沈家祯、雷慕尼与其他的人讨论起缠丝劲,谈的挺热烈。话音儿传过来,赫寿岩就问陈发科有关缠丝劲之意,陈略作讲解,众皆称 善,时孙存周与陈发科和赫寿岩同在一桌,孙存周睥睨众人,不作一言。赫寿岩是老江湖

,看出孙存周的意思,趁着兴头儿就故意问孙存周:“你们家的拳里有缠丝劲没有?”孙存周说:“什么缠丝劲,我只知道里裹外翻就够用了。”后来听雷慕尼讲,孙存周与陈发科曾有过接触,陈发科说,我缠不上他,就是缠上了也没用。

纯阳叙述:

  孙存周不爱说,好通过交手来表达他的意思。所以当时他的名声不是太好,同道们都有些怕他。孙存周是位罕见的技击家,其技击水平可以代表一个时代。陈 发科是位好老师,虽然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教人不保守,诲人不倦。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因此陈发科和陈照丕能够成为陈式太极拳的中兴之主。当时很多年 轻人都爱跟他们学拳,他们为陈式太极拳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有人说陈发科靠打擂在北京成的名,这是胡说。陈发科是有工夫的,不过他赖以成名的是他的为人和武 德。至于谁打败谁,没什么意思。其实无论陈发科是否输过手,都不影响他作为陈式

太极拳一代宗师的历史地位和所传拳术的学术价值。

家园 【文摘】内家拳旧闻(11-20)

big5 发表于:2004.04.05 14:34

内家拳旧闻十一

――对大成拳的非议之一

netevil问:

  王芗斋的言论让人感到别扭,但他是大师,大成拳影响很大,<<精武>>上有“王芗斋研究”专栏,让人不能不仔细分析他的 话。我这次是把“答记者问”中有关太极拳的话摘出来,看看大家的反应,与我心中的看法相印证。研究一个人是要把他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看的,如你所说许禹 生是亲日派,这一点是我前不久才知道的,而你说王芗斋也是,还是头次听说。在答记者尚中,王芗斋提到刘凤春,但说他造诣稍逊,但很推崇程廷华。其实程 1900年去世(享年52岁)王才十五岁(1885年生),实在没有理由不服程。你要看答记者问全文,就知道王当年在北平登报比试时,应者寥寥,只有两个 名不见经传的人登门。现仍有两个问题请教:其一:大成拳在60年代(王1963年去世)为什么被称为“流氓拳”?其二:大成拳登报办班并异常火爆,宣传强 劲,然此拳名符其实否?

北风叙述:

  王芗斋当年借答记者问,对中国传统武术所发的一通议论,与今天的吴兴刚在《武魂》上的做法如出一辙,其本质是一样的,借指点流弊,踩蛊别人,为自己 作广告,目的是为了多挣俩儿钱.1940年的北平,是日伪正猖獗的时期.由于许禹生与王芗斋都是亲日派,故他们都得到了日寇的承认.又由于许禹生是当时北 平太极拳的代表,王芗斋要想抢夺北平这个市场就不得不向以许禹生为代表的北京太极拳派发难.故运作了此答记者问.并为了推广他的大成拳把太极拳及其他拳派 贬得一钱不值.但对八卦掌给予了肯定,是因为王芗斋曾栽在许禹生的老师刘凤春的手里.加之,都知道刘凤春除了自己的儿子刘文华,没有真传给任何人.所以夸 上刘凤春两句不仅影响不了多少生意,反倒能貌似公允,在舆论上占了主动.其实这本是当年那些跑江湖的惯常用的生意经,今天却被一些人当成什么拳论,在哪里 胡琢磨,越琢磨越偏.看看王芗斋有点儿名的弟子哪个是按照他的拳论练的?!

  在答问中,王全盘否定套路,而赵道新晚年创编心会掌,王选杰创编18式.这边王否定力的作用,那般姚宗勋不仅练力还戴上拳套打砂袋.所以,谁真的按 照王的所谓拳论去做,谁就真是个大傻瓜.今天吴兴刚颇为人所不耻,当年王芗斋又何曾不是为当时的武术界所不耻.把骗子的谎言当学问来研究,不是傻瓜又是什 么?!

  关于王芗斋是亲日派,来源有三,其一是杨松山何福生顾留馨等老拳家曾直言王芗斋是汉奸,是靠日伪势力起的家.其二,王确在日伪时期参加亲日组织"新 民会".其三,在1940年,若没有日本人的支持,谁敢如此气焰嚣张.看看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便知当时人们是在什么样的一种情景下生活.

  关于王的出生年,王选杰根据王芗斋的户口本,确定王生于1890年.由于这一年份与王自称从学于郭云深有矛盾,故北京意拳研究会把王的出生年提前至1885年.

  关于流氓拳之说,源于吴图南.吴甚蔑视王,加之文革前,武术界没有大成拳的地位,此外大成拳中从王芗斋到其门人在与其他门派切磋时,战绩不佳.故此说流传颇广.

  关于办班火爆.其一源于今人急功近利的心理.其二源于文革后姚宗勋与王选杰等较早地倡导技击实践.但是,其教学效果并不佳,故有李紫剑对大成拳的质疑.

一叶叙述:

  郭云深先生的传人众多,但真正得其精髓的要算隔代弟子孙禄堂先生。至于王乡斋,只不过是从学于姐夫李豹(郭的弟子),加之时间短暂,并不真正了解形意的真意,他所学是汇杂了形意、八卦、太极、鹤拳、少林拳、西洋拳击的一些练法而成,谈不到什么集大成,只是拼凑而已。

李紫剑叙述:

  赵道新先生大家都说他是某大师(skate注:该大师即为王芗斋)的高徒,但是赵道新先生自己就从来没有承认过。为什么?用道新先生自己的话说,那 就是当年拜在这位大师门下,“凡五载终无所得,”学了五年什么都没学到。既然什么都没学到,为什么要承认他是师父呢?(skate注:赵道新先生原来是张 占魁的弟子,实战功夫惊人,一直以来与姚宗勋被大成门人称为王芗斋的两大得意弟子)

江南客叙述:

  童旭东先生”发表在《武魂》1998年1期上的《桩架之作用》一文从人体发生机制的角度,较严密地论证了练习走架是拳术欲臻上乘的不可或缺的必要阶 段。从而说明王芗斋否定套路练习在练拳中的必要性的拳学论点是错误的。而否定套路在练拳中的作用是王芗斋拳学观点的最显著的特色,因此,该文确实起到了否 定王的拳论的作用。此外,赵道新的创编心会掌、姚宗勋的打沙袋、王选杰的大成拳的五行拳与十八法等,无论其主观愿望如何,事实上都以其实践的结果否定了王 芗斋的拳论。这是不容质疑的事实。

skate评述:王芗斋在老一些人中口碑都不好,这倒是件很奇怪的事。不过skate认为王芗斋依然可算做一代拳术宗师。大成拳讲究实战,易于学习,是技 击者爱好者的方便法门之一。了解一下反面的评价也并非一件坏事。佛家说:依法不依人,只要觉得东西是好的就行。一位意拳练习者说的好:武功成就与人格是两 方面,不能因为人品不成而否定他的功夫,否则为什么有着那么多练意拳的朋友?

内家拳旧闻十二

――对大成拳的非议之二

瀛人叙述:

  尚云祥的形意功夫是够硬的。从未听说过尚云祥与欧洲拳击手比划过。人称尚云祥半步崩拳打天下,足见他功夫之深了。据吴图南讲,王芗斋在北京混不下去 就是栽在了尚云祥的手里。那时王芗斋充大辈,自称是郭云深的徒弟,跑到尚云祥家充大,被尚云祥捏住了他的胳膊,使王芗斋痛的受不了,于是跪在尚云祥面前, 反叫了尚云祥三声师叔。这是吴图南亲口说的。为此姚宗勋很生气,说吴图南没有口德。还不是因为揭了他师傅的老底。

昌昌叙述:

 说尚云祥败于王芗斋是出于大成拳的胥荣东之书。那章叫“剑败枪手尚云祥”不过这是撒了个弥天大谎,分析一下就知道了。此章说是郭云深先生一时兴起,让 尚、王二人试试兵器。郭先生1898年去世,就按王芗斋1885年生人计算,不过是13岁的孩子,尚云祥30多岁,早已出师,在江湖上已闯出名气来了,这 可能吗?再说王芗斋之户口上载其生年为1890年,据说是意拳研究会为了圆“王芗斋是郭云深之徒”之说,硬把其生年提早了五年。据深县郭子坤一系传人说, 王芗斋是跟郭云深之徒李豹学的,在坟前磕的头(见2000。3《精武》杂志)。所以很多老人并不承认王是郭云深的徒弟。

 但我主张把人和其学术水平分开来看。也并不因为意拳界有个别的害群之马就把意拳说得一文不值。郭云深墓志铭说“得其一鳞一爪,皆能跃,能飞”真是不错。

北风叙述:

  据我所知意拳大成拳是最喜欢胡吹的。他们煞有介事的说王芗斋曾被北洋政府陆军部聘为陆军武技教练所的教务长,但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提供的档案资 料表明:不仅陆军武技教练所的两届教务长都不是王芗斋,而且在其所有职员录中根本就没有王芗斋或王宇僧或王尼宝这些王芗斋曾经使用过的名字。所以说王芗斋 担任教练所教务长一说纯属伪造历史。可谓子无虚有。再有他们说1913年王芗斋进京与李瑞东比武,可事实是,李瑞东早在1912年就已告老还乡了。李除了 有时参加一下天津中华武士会的活动外,基本已处于隐居状态。怎么可能跑到北京,去与王芗

斋比武呢?至于说王芗斋与刘伟祥比武之事,马礼堂曾亲口讲过是刘伟祥把王打进烟筒里。其实王芗斋与人比武输过许多次。即使关于谢铁夫方恰庄衡林的事不计在 内,在1925年他就曾先后负于刘伟祥和尚云祥。1929年他又负于胡凤山,而且输得很惨。以至浙江国术馆的苏景由打消了聘请王芗斋来馆中担任教习的念 头。以后王又先后负于黄伯年、胡耀真。解放后他又负于孙存周。所以何福生讲当年王芗斋在上海根本就站不住脚。而几十年后却被演义成威震上海滩。这难道还不 够滑稽可笑吗?王芗斋的得势完全是靠日伪时期在日伪汉奸的帮助,他是在日伪时期发迹起来的。按他在拳术上的实际造诣,其实他仅得到了形意拳的初级功夫-- 整体发力的一些要领而已。

  过去保定人也是睡热炕,烟筒是用泥和芦苇做成筒壁(也有用砖坯的),烟同一般是方形的约有尺来宽是从炕角一直穿过屋顶。当年刘伟祥把王芗斋打到烟筒里,是由于王芗斋被击出后撞破了烟筒的侧壁,于是王掉进烟筒里。此事马礼堂先生曾讲得很详细。

  关于刘王较技这件事,马礼堂是专门给武协写了一个材料的,在该材料中马先生讲述了意拳的来源,并谈及此事。

瀛人叙述:

  北风先生:您谈的武林旧事基本都属实。但有一点似需商榷,就是关于李瑞东先生的事。据“国术名人录”中金警钟的说法:李瑞东先生民国二年曾为袁世凯 担任护卫军总管,后去天津创立中华武士会。金先生的这个说法本身是有毛病的:民国2年是1913年,而中华武士会是1912年成立的。因此李瑞东先生不可 能在担任袁世凯的护卫总管后才去创立中华武士会。因此,李瑞东是否当过袁大总统的护卫总管似尚需作进一步的考证。但有一点,我与你的看法一致,就是王芗斋 不可能与李瑞东比过武。王芗斋的父亲是个烟土贩子,家里有些钱,与军界也有些来往。王芗斋的一个夫人姓吴,其家庭有北洋军界的背景。王最早是在县衙门里做 过一段儿刀笔,后来又在北洋军中做过一段儿文书。以后随着军队的调动去了南方。那时在北京武术界里是根本没有他的地位的,可以说他那时还是个无名鼠辈。民 国13年回到北京一次,他去找到尚云祥,结果没几天他就让尚云祥打跑了。后来就去了天津。跟张兆东搞到了一起。张占魁那时身边没有得力的人,他见王芗斋能 说会写,也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功夫还算过得去,就把王芗斋留了下来,并把他带进了武术圈。王的品性很差,是个下流低俗之辈,在上海嫖妓女,又和他的徒 弟争抢女人。过去武术界老一点儿的没人看得起他。

  蔑视王芗斋的人本来就很多,但我认识的人中大多还是中国人,文革前北京市武协中根本就没有意拳的位置,但北京市武协并非是日本人办的。同样吴图南、 马礼堂等都认为意拳是伪拳,根本谈不上是一个正当的拳派。当今东北武式太极拳家王善德仍持这个观点。其实意拳或大成拳的发展是利用了两次民族灾难:一次是 日寇统治时的日伪时期。再一次是文化大革命。大成拳正是这两次民族大灾难的收益着,或说幸灾乐祸者。正因为如此,它遭到我们这些过来人的啐弃。前两年,何 福生来北京接受九段时,直接就把大成拳称为汉奸拳。

形意拳叙述:

  尚云祥不是傻把式,有功夫。记得上学时,有位来自福建的同学说,万籁声曾赢了尚云祥,于是便与北京练形意的同学争了起来,以致大打出手,最后险些发 展成群殴。印象深刻。这件事也诱发我关心起形意拳人物来。关于尚云祥的轶事挺多,但最相互矛盾的是他与王芗斋的事儿。在老人儿们(如刘志刚、吴图南、马礼 堂)嘴里,尚云祥的功夫比王芗斋高。据说尚云祥曾攥着王芗斋的胳膊,疼得王芗斋跪地求饶,叫了尚云祥三声师叔。而练大成拳的一些人,则称尚云祥曾被王芗斋 弹飞,又说比器械时,差点儿斩断尚云祥的手腕。更惊人的消息是说王芗斋让当时几经是功成名就尚云祥又去站了八年的桩。不同人的说法非常矛盾。

内家拳旧闻十三

――中华武士会旧闻

  中华武士会刚成立的时候,风云人物比较多如太极李瑞东,八极李书文、霍殿阁、马凤图,通背张策,形意李存义、郝恩光、李玉琳,八卦张占魁、韩慕侠等 都是一时之选。以后派性渐起,武士会就成了形意八卦的天下,这是有李存义领着,武士会内部人心还算齐,又由于有李存义在社会上的影响,其生源和资金都还过 得去。以后李存义被马良邀请到了山东,因上了年纪,在山东与人交手,栽了。回到天津就病了,这时李存义把武士会交给了定兴三李,不久就去世了。三李的功夫 是好的,但人性不行,浮不起众望。加上张占魁也另有想法,武士会就分崩离析、名存实亡了。以后国术馆一兴起,原来武士会的一些人都去了国术馆如黄柏年、马 玉堂、姜容樵等。李存义是全国闻名的武术家,影响力很大,栽培的人才也多,是武士会里的其他人代替不了的。三李中的老二李文亭以及傅剑秋、黄柏年、马玉堂 的功夫都很出众。其他人象郭汉之、李云表、李云山、姜玉和等虽然名气稍逊,但功夫还是有的。

包不同叙述:

  李存义先生除了授徒很多外,还著书立说,广为传播形意拳,如《五行、连环拳谱合璧》《八字功谱》《形意真诠》等。但都未正式出版,是以木刻版或手抄 本的形式流传。李先生本人文化不高,但也并非不能文。除了指导本门弟子,孙禄堂、姜容樵等先生也都受益于李,有他们自陈的文字为证。董秀生也师从李先生, 后来又拜宋虎臣为师,所以他所传的形意拳是:“形同河北,劲乃宋门”,别具一格,在太原影响较大,其徒李桂昌现年近九旬,仍苦修不已。郭汉之入门较晚,后 来又从武林大隐梁兴华先生习形意拳,梁的师承可能连郭汉之也说不清楚,但郭汉之很推崇他,郭之子郭益三、徒杨立德、杨润田仍在天津。李存义先生义气过人, 他之能服人,许多人给他面子,不单是冲着他的武功,人格方面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他对学生循循善诱,不但会练,而且会教,这是很难得的。我也听说他后来栽过 跟头,具体情况就不清楚了,不过胜败乃兵家常事,败一次并不表示一世英名付诸东流,前辈们可能比我们这些后人更看得开。1921年李先生以74岁之龄去 世。

内家拳旧闻十四

――张占魁旧闻

包不同叙述:

  和李存义同门的张占魁也颇有贡献,张先生晚年融合形意八卦而创形意八卦,其手下名手很多,在天津一带很有影响。耿继善1900年创办四民武术社,培 养了许多武术人才。李存义、张占魁、耿继善同出于刘奇兰先生门下,刘殿琛说“燕赵好武之士多归之(指奇兰公)”所以奇兰公也功不可没。据姜容樵先生说,与 他同辈的师兄弟中,以孙禄堂、尚云祥、郝恩光三人授徒最多。山西车、宋也是代有传人,只是其传人的活动范围大多不出山西省,所以影响不象河北这么大,但河 北、山西交流不断。山西的传人确有真功。1923年《拳意述真》出版,1924年夏,孙禄堂先生去山西拜访在介休教拳的宋世荣先生。1927年宋世荣先生 去逝,孙先生的弟子吴心谷为其做传,记载了宋先生的生卒年月,纠正了他在《拳意述真》中所说宋先生八十余岁的错误。吴心谷为其做传的原因是孙先生与宋先生 “时相过从,尝以公生平行止语谷,谷仰其德高艺绝,堪为学者师,爰濡笔传之,庶后之人有所考焉。”可见孙先生对他的前辈怀着我们对他一样的敬佩心情。

瀛人叙述:

  张占魁活着的时候,主要靠两个徒弟给他露脸.武的是韩慕侠,文的是姜容樵.张占魁60岁后腿脚就不灵便了,加上与他的大徒弟韩慕侠闹翻,他在天津武 林中的地位已是摇摇欲坠.他与韩慕侠反目,各有一半的责任.韩慕侠天生好斗,孤傲不群.韩慕侠在外面转悠了一年,自称找到了董海川的师弟应天文,并被应收 为关门弟子,学了反八卦专克八卦掌.张占魁听着心里有气,自己的徒弟在外边转了一圈就长了一辈,跟自己成了师兄弟了,又得了个反八卦专门克我的八卦.所以 就邀韩慕侠试手,张一出手就用的是毒着,想教训一下韩慕侠,但是韩慕侠的功夫确实长了,几个回合下来,张占魁不仅占不到上风,而且处处被动,几不能支.这 时李存义看韩慕侠出手不留情,眼看着张占魁就要在自己徒弟面前出丑了,就大声叫韩慕侠住手,韩慕侠听见李存义大叫,就准备收手.这时张占魁趁韩慕侠不备, 一个反背掌狠狠地打在韩慕侠的后心上,韩慕侠当即吐血.从此师徒反目.韩搬出了武士会,自己成立了个武馆.32年曾有《时报》记者访韩慕侠,韩慕侠称自己 一生在武术上只服两个人,一个是应天文先生,一个是孙禄堂先生.缘何?据韩慕侠的师弟刘锦卿讲应天文根本就不会武术,事实上是韩慕侠跑到了孙禄堂先生那儿 呆了几个月,得到了一些指点.于是说是得了应天文的反八卦.后来张占魁发现李玉琳走出的八卦中有许多是与韩慕侠的反八卦完全一

样的一些身法手法,于是问李玉琳从哪儿学来的,李玉琳说这是孙先生传给他的心得,为此,还惹得孙存周老大不高兴呢.于是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以后韩张二人的关系有所缓和,但韩始终认定反八卦是得自应天文的,并将反八卦的一些要领也告诉了张占魁.

  其实打康泰尔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其起因与郝恩光还是有关系的.民国3年,郝恩光代表武士会去日本,教授在日华人主要是留学生练武.主要内容是 形意拳.郝恩光是李存义精心培养的弟子,被李许为继承自己衣钵者.尚云祥虽是李存义的弟子,但李存义始终不喜欢尚云祥,更兼尚的打法与拳术风格皆与李不 同,更近于郭云深,所以真正李存义派形意拳的代表是郝恩光.郝恩光的形意拳功夫也确实是好,丝毫不在尚云祥之下.天津武士会成立时,三李聚会,太极李瑞 东,八极李书文,形意李存义.盛极一时.李书文把大枪视为神物,加上他以大枪名世,一般人是不敢在他面前抖大枪的.而郝恩光却偏要在李书文面前耍大枪,李 先是侧目睥睨,后是目不转睛.郝练毕特意走到李书文前施礼,李书文连忙站起来还礼并赞叹到:"使得好,够绝!"所以郝恩光是武士会中功夫顶尖的人物.郝刚 到日本时,与日本名武士屡次交手,占尽上风,深得日本皇族的敬重.后有日本浪人冒充在日华裔,投郝门下,探得郝纯阳剑法之要,后与郝较量,郝不能胜,缘此 浪人本是剑道高手,郝绝得有辱师门,栽了武士会的名头,由日本回国后就去了东北.至于郝恩光的死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郝因有辱师门抑郁而死.另一种说郝是 被人害死.总之,郝恩光东败日本的事是天津武士会的一块心病.因此当白俄艺人康泰尔登广告在中山公园献艺时,给了武士会一个挽回面子的机会,所以明知康泰 尔不过是个白俄落魄的杂耍艺人,武士会的人也要跑到他的住处去揍他.并大肆宣扬.在今天看来,其实这不是什么值得宣传的事.至于张占魁打康泰尔更是子无虚 有.

内家拳旧闻十五

――形意拳家逸事

纯阳叙述:

  上海支燮堂的形意拳也是一辈子只打刚劲,支燮堂与某名拳家交手,一记马形,使对手向后飞去,撞破砖墙而出,骨折筋断.如此刚劲,挡者皆糜.支燮堂一 辈子没有大肚皮.其入室弟子张仲华今年81岁,每日骑车往返60里教授生徒,步履矫健,至今仍打刚劲.同样没有大肚皮.我师吴子珍先生到老也是打刚劲,后 来身体不行了,才多打太极.真实造诣还是要落在刚劲上.柔的作用是以柔育刚.没有刚就别谈拳!

包不同叙述:

  《拳意述真》载:郭云深先生“又练虎形拳,身体一跃,至三丈外”,后有人说虎形起步为一小步两大步,实际是对前辈神乎其技感到不解才有此一说。纯阳 君看到过请多高人身手,难怪语气有点那个。这也可以理解。四民成立后有许多名家常来常往,耿老先生和李存义、张占魁、程廷华、刘凤春等七人为盟兄弟,晚一 辈如孙禄堂、尚云祥诸先生也是常客。只是你入门时,这些名家都已凋零。吴子珍先生没有门派观念,是很开明的一个人,他还让其徒戴玉斌随吴斌楼老师学戳脚, 并在社内传少林拳。孙存周先生只活到了七十岁,为什么功夫高的享不了高寿呢?形意门中功高且寿高的有宋铁麟、布学宽、郭汉之,都是九十多岁。

铁拳叙述:

  李存义是位很好的教练员。教出了许多人。其中最著名的是尚云祥、郝恩光、马玉堂、黄伯年、傅剑秋、李文亭、李耀亭、李彩亭、姜玉和等,此外张兆东、 韩慕侠师徒的形意也是学自李存义。经管李存义晚年与人比武有辱师门,但是上了岁数的名家大师依然敢与人切磋,确实是很有点现代体育精神的。在形意拳的发展 壮大史中起了决定作用的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孙禄堂先生,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形意拳的理论研究、技术完善和个人造诣上。另一个就是李存义先生,他的贡献 主要体现在联络各界、发展组织和培养出大量人才上。如果没有这二位的奋斗,形意拳是发展不到现在这种规模的,更不会产生现在这么大的影响,成为中国的四大 名拳之一。

内家拳旧闻十六

――河北派形意概述

一叶叙述:

  形意拳自李洛能先生创始后,有八大弟子支撑,其实真正有名的是山西的车、宋,河北的刘、郭。

  刘奇兰先生有两位名弟子李存义、张兆东,郭云深先生的传人众多,但真正得其精髓的要算隔代弟子孙禄堂先生。至于王乡斋,只不过是从学于姐夫李豹(郭 的弟子),加之时间短暂,并不真正了解形意的真意,他所学是汇杂了形意、八卦、太极、鹤拳、少林拳、西洋拳击的一些练法而成,谈不到什么集大成,只是拼凑 而已。

  李存义先生门下也有八大弟子,除了定兴三李外,我所知道的还有黄柏年(其弟子张桐在陕西传拳),郝恩光(第一个去日本传拳的武术家),周明泰(经周 铁成传到河南郑州刘玉增,其形意剑法继承了刘派的精华)、马玉堂。值得特别一提的是郝恩光先生的弟子李玉琳先生,他得到李存义、张兆东、孙禄堂等先生的指 点,加上和李景林、杨澄甫有师生之谊,艺学百家,拳剑双绝。而孙禄堂先生门下的四朱,形意拳的功夫也极高,其中

朱国福先生先求教于马玉堂,后得孙先生指点也是融合郭刘两支精华的人物,其川中传人王树田还在传拳。上面提到的津门张烈先生是孙存周先生的传人,存周先生 同期传人祖雅宜、刘树林的情况如何?尚待知情者告知。至于李文彬先生的师傅尚云祥先生则继承了李存义先生晚年在山西交流的心得,创建了尚氏形意。

  张兆东先生的弟子众多,我认为在保持形意拳的原始风格上较有成就的应数徐州的钱树樵老先生,他的弟子北京潘小杰前一阵子在中央五台讲授形意,上边问的拆解用法,他都有讲解到,不知算不算入流?其他二代三代的弟子,如熊守年、张广玉、鹿义,工夫都很不错。

  所以我看形意门的传统不会丢失,其精华也决不会只保留在某个人手中。而且我一贯认为拳法的高低是受师承、资质、工夫三方面影响的,有真传还要下工夫练才行。

内家拳旧闻十七

――田镇峰眼中的形意拳家

纯阳叙述:

  原山东国术馆教务主任形意拳家田镇峰认为,形意拳有真实造诣者代不数人.田认为在形意拳历史上有真实造诣者只有:姬隆峰,戴龙邦,马学礼,李能然,郭云深,刘奇兰,宋世荣,孙禄堂,尚云祥等九人而已.其中,功臻化境者仅戴龙邦,李能然和孙禄堂三人.

  田镇峰曾因提倡国术实验运动,大搞技击实践而名噪一时.田的形意拳技承郭宋两派,并兼练李景林之太极,无论走到哪儿都访名手切磋,好写文章批判名家,是30年代国术界的一个风云人物.

  田镇峰既是宋世荣的徒孙也是郭云深的徒孙,他没有理由贬低郭宋二位大师。田镇峰的这个评价是写在山东国术馆的国术月刊上的。当时郭云深的另一位徒 孙,李奎元的弟子马耀南先生就在该馆教授形意拳。因此,田镇峰也不可能胡写。此外无论是戴龙邦李能然还是孙禄堂先生都与田镇峰无任何利益瓜葛,甚至可以说 田镇峰对孙禄堂先生还抱有很深的成见,是当时有名的反孙健将。加之田镇峰一向标榜自己求实,曾创办《求是》月刊。因此,我认为田镇峰的评价是有一定的参考 价值的。

  姜容樵先生对郭宋的评价与孙禄堂先生对郭宋的评价相近。姜先生曾在中央国术馆的国术月刊上撰文,将拳术分成四层及四层以上的功夫。姜先生认为郭宋等 人达到了拳术的三层功夫,所谓炼神还虚的境界,但还未臻至虚的境界。姜先生的这个评价与孙先生在〈拳意述真〉的评价是一致的。姜容樵先生还认为达到四层以 上功夫境界的,据他所知就只有孙禄堂先生一人了。姜先生对车毅斋先生的评价不高,在对车先生的评价上,姜的认识与《拳意述真》上的记载似不同。

内家拳旧闻十八

――宋式形意掌故

纯然叙述:

  据我所知宋氏形意拳有别于其它派是其发劲后肢体有明显的抖动,即抖劲,也是孙福元所说瞬间爆发明显的弹性炸力。程素仁说:抖劲是宋氏形意拳的重要特征。宋氏形意从宋世荣、宋铁麟、宋光华一脉相承。

 《拳意述真》中对宋世荣的燕子抄水、狸猫上树、散手技击有精彩的描述。孙禄堂得益于宋世荣先生的教诲,告诉他“有若无,实若虚,腹之坚,非真道也”,从“论内家外家之判”中,可以看出宋先生对拳术有着深刻的理解。

  1923年《拳意述真》书成,1924年孙禄堂便去山西拜访宋世荣前辈,时宋在离太谷不远的介休教拳,当时年76岁。当时河北形意门人到山西访学的不在少数,并获益良多。

  宋世荣逝,孙禄堂友吴心谷为之做传,并陈明原由:(孙禄堂)尝以公生平得止语谷,谷感其德高艺绝,堪为后世师,故濡笔为之记,使后之人有所考焉。在传中评价宋世荣的功夫:以故盘根冲空,超神入化,技至此,无以加矣。

  宋铁麟生于1885年,1935年太谷国术馆成立,宋任馆长兼十二形教练。90余岁其弟子孙福元来访,为之示范炮拳,发劲如炸,头足上下为之剧烈颤抖。宋之弟子吴立孝、田种兰、史一峰等都是好手。

  宋光华生于1932年,是宋铁麟先生长子,也是唯一家传弟子。《宋氏形意拳》一书从拳理上讲没有什么令人耳目一新的阐述,都是引用宋世荣的话,并略加解释,所珍贵的是初次公布了麟角刀。

  如果刘伟祥能做到落地无声而又踏碎青砖,说明刘伟祥已经功入暗劲。那么,张烈的形意拳功夫恐怕是不能和刘伟祥先生比的。张烈只是较为正确地掌握了形 意拳的发力技术,从形意拳工夫的进阶上讲似乎尚未臻暗劲的层次。刘伟祥先生是一代形意拳巨匠,那绝不是现代人业余练练就能企及的。

内家拳旧闻十九

――不为人知的技击高手之二

吴复之叙述:

  铁罗汉张祥斋(长发)

  张长发原来是练八卦的,后遇刘殿琛先生(skate注:张45岁才拜在刘门下,之后便以练形意拳为主,享寿90岁),以后便在形意拳上又下了番苦 功。张长发54年曾来北京,我的老师曾得到其指点。据说在一次聚会上张长发与王芗斋相遇,王端着大辈的样子冲着张先生打招呼叫了声“长发!”张长发先生扭 过头来看着王说:“我当是谁呀,原来是大成拳的祖师爷呀,长发这两个字是你叫的吗?要不要摸摸手啊?”王脸一红,不敢再接话了。张长发比王年长15岁,当 时虽已80 高龄,身板却比王硬朗的多,还主动向王叫阵,而王不敢应。张长发真不愧铁罗汉的称号。

周江南叙述:

  时佩文先生自幼师从马玉堂先生练习形意拳。曾随马玉堂南下江南。马玉堂是位了不起的形意拳大师,教出了一大批能征惯战的搏击高手,如朱国福、高振 东、张长义等。时佩文曾参加了浙省国术游艺大会的表演。赵道新在这次比赛中经朱国禄自退放水,得了个第十三名。赵颇为得意,时佩文看着赵好笑,两人一过 手,时佩文就把这位小师叔撂了个跟头。赵一骨碌爬起来,一定要时佩文教他这一手,结果赵学到这手后,在上海国术比赛中还真用上了。虽然最终赵被淘汰,但赵 对时佩文的功夫还是非常欣赏的。以后时佩文去了湖南,受到师弟朱国桢的指点,并跟朱

国桢学了孙氏太极拳。解放后,时佩文回到南京,教授形意拳。1986年,时佩文以87岁的高龄去世。

内家拳旧闻二十

――孙存周小记之二

米叙述:

  孙存周先生武功高绝,其技击功夫独步一个时代.但在封建武德思想的影响下的中国武林,对孙存周先生注重实践的做法似乎是难以接收的,故其生前甚受时 人所忌. 孙存周所胜名家甚多,如他17岁时曾战胜通背名家"臂圣"张策.以后云游南下,曾胜好手无数,如李玉琳,褚桂亭,马裕甫,解铁夫,陈子正,柳印 虎,杨奎山,吴鉴泉,朱国禄,顾汝章,胡耀真,陈发科,许延增,王芗斋,吴图南,李集峰,郭古民,肖功卓等.

耄耋人叙述:

  孙存周先生是位技击巨匠,好打也善打.但为人似孤傲,不和群.记得孙存周先生去世后,其妹孙剑云女士到市武协来通告.吴图南先生对孙剑云说:"你哥 哥是惊天动地的功夫,盖世无双.什么时候出殡,武协送个大花圈去."等孙剑云告诉了出殡的时间地点出去后,有人张唠给孙存周买花圈,吴老对那人说:"谁给 他送花圈?!他孙存周就会打人.不送!"

  大约是1954年,北京的老武术家们在太庙(还是中山公园,记不真切了)表演武术,徐致一不知道孙存周早就认识胡耀真,向孙存周介绍胡耀真说:"这 位胡耀真先生是您的形意同门,大名鼎鼎的单指震乾坤啊!"胡耀真脸一红,忙说:"哪里哪里,孙先生让我尝过屁股震椅子面儿."原来不久前,孙存周与胡耀真 试过手,孙存周将胡耀真扔在了椅子上,把椅子面都给震裂了.事后,吴子珍还专门出来为二人说和.

德发叙述:

  孙存周先生尚未达道孙禄堂先生的武学修为境界.孙存周生前曾多次讲过,他的技艺未及孙禄堂先生十之二三. 孙存周先生与王芗斋较计的事,很多老人都 知道.因为那时意拳还未形成气候,故这件事在武术界没有引起什么反响.王芗斋晚年常去孙存周家请益,与孙存周一谈就是半天,并常带去一些他自奄的小菜,有 时到了中午还不走,直到其子女来叫。

  孙存周先生生于1893年,有两个证据,其一是孙存周的女儿孙淑容尚健在,她的电话是010―66158979,问一下孙淑容便可证实.其二是在 1929年杭州国术游艺大会上孙存周任首席监察委员,上面有孙存周的年龄,为37岁.因当时的人都报虚岁,故也可推算出孙存周生于1893年.而王芗斋生 于1890年也有两个出处,其一是王芗斋的户口本上的年龄,王选杰也是据此认为王芗斋生于1890年.其二是据"中国武术百科全书"上关于王芗斋的一条, 其生卒年也是1890年--1963年.

家园 【文摘】内家拳旧闻(21-30)

big5 发表于:2004.04.05 14:36

内家拳旧闻二十一

――孙存周小记之三

未名氏叙述:

  孙存周伤眼完全是个凑巧,第一他平时本是不戴眼镜的,那天他等朋友,一时觉着无聊,随手戴上李小禾的水晶镜看报。看了一会儿报,朋友来了向他打招 呼,他一回头,正好李小禾往回抽球竿,碰在了孙存周的眼睛框上,眼镜破碎,其中一块碎玻璃扎在眼球上。这是很难避免的一个巧合。以后,孙存周练武更加刻 苦,闭门谢客整四年,终日练功不缀,终于练就出一身罕见的功夫。29年国术游艺大会时,孙存周被聘为首席检察委员时,无有不服者,包括李书文、张策、杜心 五、刘百川等在内的一些老练家子,对孙存周的功夫也深表钦服。其中多有切磋,不乏传奇逸闻。35年六运会上,蒙古跤手参加表演,并于会后与本次运动会的摔 交冠军及民间好手进行了5场交流比赛,蒙古跤手全胜。第二天,任十大国术评委的孙存周为了给内地武林挽回面子,毅然决定以一对四:孙存周站立场中,让四位 蒙古跤手分别各持自己的四肢,由叶大密喊号、吴鉴泉挥旗,一声令下,孙存周劲发四梢,将四位蒙古跤手全部震扑于地。老翰林陈微明竟一下兴奋地跃起来,说 道:“真功夫还是在神州哇!"孙存周一代技击大师,一生事迹极为传神。其孤傲自有其孤傲的本钱。有位八卦掌名家看了孙存周的八卦掌功夫后说:“就是董老公 在世,怕也不过如此吧!”

铁拳叙述:

  孙禄堂先生的功夫自然是登峰造极了。八卦掌名家李子鸣说:“孙禄堂先生睡觉的时候,别人都摸不着他。那真是到了至虚至无,与道合真了。”形意太极名 家郝恩光说:“孙老先生在家中时,允许任何人任何时候偷袭他。但是到了外面孙老先生就不允许徒弟再这么做。因为在家中,孙老先生知道都是自己的朋友和弟 子,先生能有意控制自己本能反应的程度,尽量做到不伤人。到了外面,不知是敌是友,反应必然要尽性。轻则致人于残

,重则致人于命。所以老先生在外面总是摆出一副很有戒备的样子。警示那些冒失者,以免他们自讨苦吃。”孙禄堂先生的这个传统孙存周先生也继承了下来。孙存 周先生也允许别人在任何时候向他发起偷袭,很少有人能够得手。据说,他的徒弟祖雅仪在他吃饭的时候就偷袭过他。孙存周是不会生气的。但是,孙剑云女士是不 允许别人这么干的。我问过孙剑云女士的几个徒弟,他们说:“我们老师很少谈怎么打的事。几乎不跟徒弟们试手。顶多教你打打轮,或者让你听一下某一手的劲。 这已经是让我们很开眼了。”孙存周、孙剑云虽是同胞兄妹,却完全是两个路子。

内家拳旧闻二十二

――杨万比武的经过

吴道子转述(原文登于武魂杂志):

  1926年,北京中央公园办了个"行健会",以教武术为主,请李占魁(同万籁声的师父赵鑫洲一起在永胜镖局走过镖)作教练,每月一块现大洋.后来北 京太极渐流行,便邀请杨澄浦兼课,杨澄浦当着李占魁面对学员说:少林功夫不顶用,练着吃力,也动不得手!李占魁不敢同老杨过手,学生都跑到杨一边了,只剩 三四个人跟李占魁,李教不下去,不得不自动请辞了!

  李占魁找赵鑫洲请他给出气,万籁声听后讲:我愿前去一比高低,这有什麽大不了的.次日万籁声以学拳为名前去,杨澄浦要他报名时万说:太极拳好倒是 好,就是要先比试比试,比得过我就同你学,比不过我,你同我学!杨用捋法伸手,万用转环锤法,下用捆腿法,杨一个斤头,但没倒!杨再箭步搬拦锤,万下切掌 右捆腿,杨栽在石栏杆上,肚子顶着栏杆.

  星期天,由徐禹生出面,约请武术同道叫杨澄浦当面讲清楚.杨澄浦见赵鑫洲行礼,连呼三叔,并声称;是我不是!

  杨澄浦自此在北京站不住脚,遂去上海,后到南方教拳!

  万籁声后提及此事时说:杨澄浦失败,不在于功夫不高,主要是自大骄纵,藐视我年轻,而我之不平助拳,也属鲁莽从事.

铁拳叙述:

  别挤兑人家杨澄甫,杨澄甫真那么菜就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名声,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人跟他学拳。付钟文先生(付为杨的弟子,并有亲戚关系)说:“当年论 功夫,孙禄堂先生第一、杨澄甫先生第二、李景林先生第三。所以当他们三人结盟后,当时练功夫的人多一半不出此三家。”以后,孙、李互换弟子,李景林将军让 他的弟子全部拜在孙禄堂先生门下,孙先生也让他的弟子全部随李景林将军学武当剑。于是有了天下功夫两分半之说。指天下有功夫的人不是从孙就是随李。其实, 当时杨澄甫的弟子也不少,遍及大江南北。只不过杨澄甫先生的弟子大多是在民间不

在国术馆里。在国术馆里有名的就是李雅轩。李雅轩的柔韧性特别好,也能实打,馆中内外家好手对他都是认可的。何福生就很佩服李雅轩。说杨澄甫先生菜,没有 道理。万籁声主要是靠着杜心武的社会关系硬,没有杜心武的社会关系,他什么都不是!杜心武还跟杨澄甫结拜为兄弟呢!万籁声有什么可不服气的?

skate注:杨澄甫的推手功夫是非常惊人的,但由于身体太胖,移动不便,实战就很难说了。杨露禅和杨班侯都以轻功见长,与人动手时,身形飘忽,对手摸不着他,而他能攻击对手薄弱之处。

内家拳旧闻二十三

――田兆麟旧事

田兆麟弟子叙述

  这一帧“国术泰斗合影”的老照片,摄于是1930年前后,收于黄文叔所著《国术偶谈、杨家太极拳各艺要义》一书,由当时国术统一月刊社于一九三六月十五日

出版。

  这一帧老照片可以说是弥足珍贵,且颇具史料价值,因为照片上的人物几乎都是当时的国术大师、武林名家。如前排中坐者为李景林(字芳宸),乃武当剑派 名家、第十代武当剑传人,曾任当时的直隶督军,于弘杨武太一脉贡献焉。李景林左侧的杜心武乃自然门大家,尤擅轻功;他右侧乃刘百川,少林门大家;刘百川之 右为孙禄堂,形意、八卦大家,孙氏太极拳创始人;杨澄甫先生与田兆麟老师(田师字绍先,又名肇麟)分别坐于前排最右和最左端。这帧照片的由来是当时黄文叔 要出书,从而敦请武术界泰斗来杭州,才玉成了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合影纪念照。

  因澄甫先生与田兆麟师,谊属主人,故坐于左右两端。田师之右为郑左平,早年是田师之弟子,后又拜澄甫先生为师。后排立者中之有声望者为褚桂亭师叔, 乃澄甫先生之第子,田师之师弟。他不仅精太极,尚精八卦、形意。合照中的黄文叔(字元秀,《武术偶谈》的作者)、沈尔乔、钱西樵皆田师之弟子,余如高振东 是李景林的弟子,曾任当时中央国术馆武门门长。可见此照之珍贵,亦可见田师在杨家的地位以及在当时武术界的声望。

  田师生于是1890年,十三岁即被杨健侯老先生收入府中,后又奉命拜在少侯与澄甫先生门下。因此,老师曾得到健侯老先生与少侯、澄甫两先生三人的传授,从而在陈微明师叔所著《太极拳术》一书中即将田师列为少侯先生之弟子。

  田师天资聪颖,学拳刻苦努力,杨家之老架子和大、中、小三套架子,以及推手、大捋、散手、刀、剑、枪、棍,还有杨家秘传之八段锦、闭身撇身捶、错骨 分筋、点穴诸技艺,田师皆得真传实授,功已臻大成。田师拳架气势磅礴,轻灵、沉雄兼而有之,其周身均能发人,推手之引人发人,已达化境,发劲每每在一哼一 哈之间,使之刹那间有凌空失重之感。田师在家操练白蜡杆子时,一丈几尺长的杆子能抖的像面条般柔软,距离窗子还有二三寸远,其杆头之内劲震得窗门沙沙作有 声。据闻田师用肩靠树,也能震得树叶簌簌作响。田师武功卓绝,且略举三件事例。

50年代初,老师在外滩公园教拳。有一广东人名叫吕飞龙,习外家拳多年,已有点功夫,后又跟老师习太极,但总对太极将信将疑。便想在田师教拳完毕去茶室吃 茶时乘机偷打发难。通常老师练完拳或与弟子推手后,总是由一些弟子簇拥着到茶室去。那天正巧田师有事,让弟子先走,随后一人走向茶室。吕飞龙一看机会来 了,便蹑手蹑脚走到田师身后,猛的一拳向后心打去,焉知田师身后像长了眼晴,在吕飞龙拳头将及未及之际,忽地回身将右手由下朝前一挥,吕飞龙便像断线风筝 一样向后飞出一丈多远,重重地摔到了地上。从此,吕飞龙对太极功夫极其信服,对田师佩服得五体投地。上海杀牛公司有一工人老季,身材魁梧,身高近二米,能 扛起一百多斤肉轻松的上楼。他虽跟田师练了四五年,但还是自恃身高力大,对太极拳不那么信服。1958年春在淮海公园与老师推手(老师逢星期一、三、五及 星期日在外滩公园教拳,星期二、四、六在淮海公园教拳)时,突然双拳朝田师腹部猛力击去,只见田师身体微微一动,老季已向身后飞去,摔出一丈多远,瘫坐在 地上。老季还亲口告诉我一件他经历的事。那是1958年的夏天,老季与田师推手时,竟又冒失的用双拳朝田师胸部击去,这时老季突觉身体失重,头脑振荡,胸 部发闷,顿觉昏昏然六神无主,在昏眩中只听田师说了一句:“你不要命了!”老季定下心来一看,自己还站在田师面前,并未被打出去。只是胸前留下一个脚印, 印在白府绸短袖衬衫上。原来田师在老季双拳前击时,双手抓老季双腕微微向左右一采,随即用

右脚朝老季胸前轻轻一印。若真的蹬脚,老季不死也受重伤了。

  现在田师已仙逝四十年,早年所收弟子如崇寿永、董柏承、金达钟等师兄也均先后归于道山。所幸得到田师真传,太极拳各种技艺学得最多最全的田颖嘉师兄 (田师共生三子,以二师兄技艺最精)与王成杰师兄尚健在,他们已各收了几名弟子,正默默耕耘在太极拳这一优秀传统武术的园地上。

  今奉颖嘉师兄之命,先撰此文,一来纪念田兆麟老师诞生一百一十周年,二来期望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庶几振兴太极有望,而不致使杨家的各种技艺失传,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了!

内家拳旧闻二十四

――陈式太极拳师旧事之一

A-ching叙述:

  王荠斋与陈发科不和:台湾周剑南先生曾在解放前造访陈发科。文中并未提两人为何交恶,但大抵是因王创拳而有争议。陈向周一直强调缠丝劲的重要,并演示一遍拳路,周见其拳势惊人而叹服。之前周亦拜访王(搭了手),并认为尚云祥功夫远在王上。

  陈照奎听信馋言:因王西安做民兵大队队长,见到陈茂森练新架,后到北京请陈照奎到陈家沟授拳。听说当时极保守,教时必关门闭户,并拉上窗帘。有人为 了学习,下雪夜还伏在屋檐上偷看。有人向陈照奎说陈庆洲在兆沛出殡时没出现。所以一直不愿教陈庆洲新架。后经人说项,在宴席上陈照奎说可教其推手,让陈庆 洲拿其右臂,时肩离地数寸时照奎肩一抖,将陈庆洲打上天花板掉到桌上,丛此陈庆洲对不能学到新架引为憾事。

内家拳旧闻二十五

――陈式太极拳师旧事之二

圈点叙述:

  介绍一些陈家沟的逸闻。

  我竟然看到了“陈发科从陈家沟出来后,陈家沟就没有真正练拳的了”这样的话,很是诧异,特此介绍一点我所知道的情况。

  先从陈发科这一代说起,陈发科可不是独子儿,他是兄弟三个,还有陈登科、陈连科同为陈耕云的孙子,陈长兴的曾孙。这两个家谱有载,功夫绝不低于陈发 科,这是老架嫡传。同辈的还有陈鑫的侄子陈椿元,那是小架嫡传。这一辈著名的还有陈子明,文武双修,著有《陈氏世传太极拳术》一书,是早期有数的太极著作 之一。

  在所有十八代传人中拳法最出名的其实不是陈照奎,而是陈登科之子陈照丕,我这一说诸公可能又要急赤白脸了,别急,听我慢慢道来。大家有没有想过,陈发科为什么会到北京传拳?答曰:北京的武术界许禹生们把他请到北京的。可许禹生们怎么知道陈家沟有个陈发科呢?

  事实是陈照丕曾于1928年于北京传拳,在北京宣武楼立擂,17天未遇敌手,陈氏太极之精奥始为人知。北平市政府、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单位慕名延 聘,后来被南京市市长魏道明邀至南京的中央国术馆(当时南京才是中央政府所在地),北京武术界没有邀请到陈照丕,才去陈拳的发源地陈家沟再请一位陈氏高手 来京传拳,这才有陈发科到北京传拳这回事。

  陈照丕曾于1933年任全国运动会国术裁判,第二届国术国考评判委员,后来,抗日战争爆发,南京瀹陷,陈照丕返回温县,在抗日将领范延兰部教部队大 刀,后于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河南省教育厅等教拳。这是当时教陈氏太极最出名,也最接近政府体育机构的人,解放后,陈照丕返回温县故里,专一传教拳法,现 在的陈正雷、陈小旺、朱天才、王西安、陈小松都是从小从他学拳的弟子,陈家沟一系的老架拳法主要由他传播。

  这么著名的人物大家怎么不大听到呢?原因是他在国民党的体育部门任职太久了,刚解放那阵子阶级成份划的最严,他的成份不但是地主,还在国民党军队当 过官、教过拳,处境可想而知,只有在家乡隐忍过活,教几个弟子不使拳法失传而已,后来更严酷的考验来临了,文化大革命中把他判为反革命、国民党特务,关进 监狱,并最终遭到了枪毙的厄运。一代大师就这样撒手人寰。自解放以后除了陈家沟,外地的陈拳爱好者只听说过陈照奎,没听说过陈照丕。

  我曾看到意拳的拳谱中有句话,“前人功夫好、今人理论高”,真的是很有讽刺意味的话,依着惯例,得到最精深武艺的应该是陈照奎、陈照丕的儿子才对, 而不是陈小旺们,这两位大师都有亲生嫡子在世,却都并不是拳法出众,可见功夫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象神话中的魔咒般一念就灵。

  我听陈沟的朋友们谈,陈家沟练武之风强盛是不错的,但也只是农闲时练练,象陈小旺们这样的高手,也就是每天练十几遍算多了。这种情况到了七九年改革 开放之后,武术之风兴起,他们师兄弟办起了武术学校,来学武的弟子络绎不绝,陈沟的子弟们看到了练武能带来种田之外的另一种谋生之路,开始发奋练拳,最出 名的就是四大金钢,据传当时他们都是“天天住家不见人”,白天天不亮就背着干粮到村外练功,深夜才回家睡觉。后来陈小旺在河南体委工作,郑州每年都举办 “少林武术节”,每逢这一时期,全国各地来比武切磋的人很多,陈小旺更是丝毫不敢懈怠,每天盘架子40遍,其刻苦可见一斑。

内家拳旧闻二十六

――山西武术界概况之一

netevil叙述:

  山西是形意拳的故乡,但并非形意拳一枝独秀。在不同的地区盛行不同的拳种。如下:

  晋中一带盛行形意拳,现范围更广;

  晋北鞭杆;

  洪洞霍县一带通臂;

  忻县、定襄的摔跤;

  祁县则有戴氏心意拳和公立拳,公立拳或称弓力拳,相传是清中叶由八位少林名师集各门精华所创。

  在国术组织方面,较著名的有1935年成立的太谷县国术馆,宋铁麟、布学宽先后任馆长,及成立于30年代的“山西国术改进研究会”和“山西国术促进会”。山西国术促进会出版有《山西国术体育旬刊》,是了解当时状况绝好史料。

半步崩拳叙述:

  山西人杰地灵,能人辈出。山西师家的太阳意拳渊源久远,是古拳法中保留下来的不多的没有套路以站桩练习为主的拳法。形意拳更是以山西为开端,本土的 戴龙邦、车毅斋,外来户李广亨、宋世荣,还有前来取经的李能然都是响当当的武术大师。对于他们我的疑问不多,但对于李复桢,我就了解不多了。最使我纳闷的 是李复桢的名气是怎么火起来的?据说李复桢是以实战出名的,但是,凡是以实战出名的人都是生前就必然已经出名,死后倒不一定还有名。象阿里、福尔曼、霍利 费尔德、泰森等都是这样。而李复桢刚好相反,他活着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名气,正象

前面有个朋友说的是名不见经传。在他死了三十几年后,台湾有个自称是李复桢徒弟的人说李复桢如何了得,由于他那些东西与徐纪的观点暗合,于是徐纪的徒弟松 田龙智就把这写进了他编写的“中国武术史”。松田是个日本人,他自称访问过一些老拳师,但他到中国的时候,文革才结束不久,许多地方他根本去不了,即使他 自己摸去,也无人接待。至于中国历史档案馆那时对外国人还不开放,他只有在门外转游的份儿。就是北图的特藏室他也进不去。所以,松平的“中国武术史”的近 代部分主要是靠他的道听途说写成的。即使是道听途说,他也是按照他的师傅徐纪的口味儿取舍的。一看便知由于史料匮乏,靠故事来凑。当十几年前松平隆智的书 传到内地之后,“常胜将军”这顶桂冠才加冕在李复桢的名下。这使我不得不怀疑这里面是否有后人为了饭碗去有意抄作前人的这种嫌疑。

  车派形意拳在北京最出名的就要算武贵卿了,据老拳师们说武贵卿是李复桢的得意弟子,当年他来北平本来是为车派形意拳在北京创码头的。结果他遭了姚宗 勋的道儿,栽在北京。所以,车派形意拳文革前在北京兴不起来。许多老练家子们都认为武贵卿的形意拳比唐凤亭、唐凤台兄弟的形意拳逊色多了,所以武贵卿栽了 后就去找唐家兄弟为他摆平。本来历史问题就象陈年烂谷子没多大意思,但是现在各派形意拳的练法出入很大,如果我们弄不清楚谁行谁不行,就不知道该按谁的规 矩练。为什么被现在的人说成是实战高手的李复桢,生前却没有留下什么名气?他到

底都打过谁?为什么他的徒弟没有象河北的朱家兄弟那样在全国的国术国考上为形意拳扬名?还是去了,没拿到名次?

内家拳旧闻二十七

――山西武术界概况之二

netevil叙述:

  至于这位“常胜将军”李复祯的事儿,还是留给知情的说吧,我只谈李复祯的三位徒弟:

  一是乔锦堂。乔家是山西特大富豪(现在乔家大院成了旅游景点),聘了李复祯至其家传授技艺,车毅斋也常去,所以有人误将乔锦堂认为是车毅斋的弟子,乔锦堂后来迫于无奈杀了马梦蛟,迁居天津。

  二是陈际德。他曾在榆次建立国术馆,后任"山西国术改进研究会"总教练。其徒王鸿参加1930、1933年山西省国术擂台赛,都取得冠军,后又代表山西参加在南京举办的全国擂台赛,也取得好名次(具体我不知)。

  三是武承烈。武确曾和姚宗勋较技,但山西的老师傅说法恰恰相反。说当时有数人在场,有目共睹,但写出来就变了样。但山西的门人一直没有过于计较此事,否则又会上升为一场论战。

  河北和山西形意拳界一直是有交流的,但是由于地域的关系还是难免有隔阂,有些事情我们知之不多,知之不确,还有待于调查以增进认识。

半步崩拳叙述:

  你说的头一条和我知道的差不多。第二条就有不小的出入,在33年南京的国术国考中取得名次的人里就找不着你说的这位了。第三条我觉得有点儿不理解, 这件事在北京影响很大,直接关系着车派的声誉,如果情况相反怎么不吭不声。车向前在文章中对本来相互友好的孙门、宋派皆有微辞。为什么不敢去为他们的前辈 洗刷一下耻辱?真弄不明白?

netevil叙述:

  王鸿参加的可能不是33年的国考,你可查再往后的。至于第三条我详细询问后再告知,以解我们共同之疑惑。当时布学宽也有些弟子在北京,布师弟子众多,不过有的不以技击闻名,有的是挂名弟子,真正有功夫的是所谓“八大排头”,是与布师真打实战练出来的。

内家拳旧闻二十八

――坐打

一叶叙述:

  武学的至高境界是行住坐卧皆是拳,所以在对敌之际如果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的话,身体的外部姿态对于最终的结果是无关重要的。

  坐打作为一种对敌的形式,有以下两种类型:一、对手是站姿,自己坐着应战。二、双方坐着打。对于第一种形式,传闻有王芗斋对钱砚堂、卜恩富;孙存周 对陈子江之战。传闻中的打出方法,一为将敌人抛于身后,二是将敌向正前方打飞。至于第二种方法,多为内家练功比手所用,以南方为多。如四川蛾眉五花八叶中 的僧门(侯家)、赵门等,僧门中的高手侯坦就曾和赵门的几个高手坐打,最终以戳瞎对手的眼睛结束战斗。还有就是武当龙门纯阳派的缠手练习中也有坐打,是双 方坐在一条板凳的两侧,以手臂缠绕逼近,训练身体的感知能力。

  我认为,研究武学就应将武学放到一个大环境下讨论,要研究各种情况下的对敌策略,才能克敌制胜,否则外部条件一发生变化,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除了坐打这种因自己静态而处于劣势的情况外,在打斗中不慎跌倒(地躺)、被敌擒拿(脱打)、黑夜应敌(盲打)、斗室交锋(桌上八卦、定步太极、形意八式) 等都是应该研究的课题,正象拳经中所讲的,我们不能只打上风拳而不打下风拳。

内家拳旧闻二十九

――宋氏形意及意拳

一叶叙述:

  据宋光华《宋氏形意拳》中所记,李旭洲是宋虎臣的弟子,从李能然算起,是第四代。至于犹龙太极拳,查一下张振之先生当年在津门的地位就可以明白很多 事情了,这可能就跟说王乡斋打胜了李瑞东、尚云祥,孙存周又打败了王乡斋一样,起码时间年龄上就不一样。以张振之先生当年在天津武林的地位,我想做他的徒 孙完全要比做一个没有门派,也没有太多实战经历的卢先生的抄袭者要好的多。

  关于意拳,实际上是王乡斋先生从郭云深的弟子李豹处学得并改造的。他和郭的关系大概和王选杰跟他的差不多。至于意拳的成就,不可否认是杰出的,但在 那一代人和后来,都还不是登峰造极。据我所知,1929年杭州游艺大赛中,除章殿卿得第三,赵道新得第十三外,意拳的成绩实属一般。孙禄堂以及后来的马承 智、胡凤山等人是当时共认的技击好手。王乡斋对拳学有创新,加之他的弟子(主要是孙闻青)文化水平都相当高,所以意拳得以传播开来,而传统武术中很多宝贵 的东西却因曲高和寡而失传了。

  实际上,任何一种拳术一种门派都有其可取之处,关键在于修炼他的人和功夫。意拳的体系是开放的,可以容纳很多外来的东西,他的思想有现代性,可以引发人的灵感,但是他并不是唯一的,也不能用有限的法去归纳意拳。

  我感觉到现在有一种错误的想法,就是惟我独尊。谈到某一个人,某一种拳,往往以偏代全,忘记了过去名家大师之间的和睦交流,好象谁问谁一个问题,谁 教谁一个招法,谁就是大师谁就是学生一样,其实,各地名家之间的交流切磋是以共同提高为目的的,无所谓一分高下,因为所谓的高下胜负只是庸手心中的想法, 到了一定的境界,胜负是寻常的事,而拳中的道理却是共同追求的。据我所知,在京的太极名家如崔毅士、汪永泉、孙存周、刘晚苍、形意拳的李文彬和意拳的姚宗 勋都曾经保持过这种良好的关系。

  近期听说王选杰先生去世了,不由得想起了杨澄甫,也想起了过去曾经有人提起的练拳与长寿的关系。说句不好听的话,其实和寿命有关的,主要是体形。包 括成传锐,为什么英年早逝?这些和拳术关系不大,(除非有人练功时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三害”不除)主要还是要从遗传、环境、饮食习惯方面考虑。王选杰 先生早年的照片我见过,英姿焕发,杨鸿尘先生也曾经著文介绍过他。后来成名后,留了胡子,感觉上就有点玄,再后期他参禅修道,看上去似乎和王乡斋的意拳越 离越远,在我的印象中“大成拳”是通过他的努力朝着世俗化、大众化迈进了一大步

,就象杨澄甫把杨家的太极拳大众化一样,而且当年学杨家拳的人恐怕也绝对不会比今天学大成拳的人少,可是变了味的拳法会不会在下一代手中丧失了拳味从而又变成人们手中的体操呢?不得而知。

内家拳旧闻三十

――孙存周为何不上擂台试试

直言叙述:

  在1928、1933两次国考和1929年游艺大会上,孙存周(1893年生)都正当年,这位喜欢和人试手的“大师”,为什么不趁此机会上擂台和人 比试一番,而偏要在私下和这个试了和那个试?而在擂台上拼杀的有其同龄人(朱国福)也有比他还大的,要比就正大光明地比,有史可考,有据可查。之后出现了 很多传闻,说他败了若干名家,实质上能打的未必有名,有名的未必能打。是否禄堂公呵护他的宝贝儿子,因为那都是“打死勿论”的生死之博啊!

米子健叙述:

  孙存周是浙省国术游艺大会的首席监察委员,负责平定比赛争端。期间,有人挑战,孙存周登台愿与之一试,挑战者畏其神,犹豫不决,最终悻悻而退。此事见于29年11月22日杭州社会日报。

  28年3月24日中央国术馆成立,5月孙氏父子被请到南京,孙禄堂先生被聘为武当门门长、孙存周被聘为一等教习。时国术馆内争权夺利、派系斗争较严 重、人事关系十分复杂。孙禄堂先生因不满其环境,于6月辞职,当月即被江苏省省主席钮永健聘为江苏国术馆教务长,后又兼任副馆长,钮永健兼馆长。时江苏国 术馆也在南京,中央国术馆近三分之一的教习被孙氏父子带到江苏国术馆。9月江苏国术馆迁至镇江。孙存周早在中央国术馆举办首届国术国考前就与中央国术馆分 道扬镳了,他怎么还会去参加其举办的考试呢?1935年,金警钟在其创办的“国术周刊”上称赞孙存周的功夫宏博赫奕、南北无匹。孙门在民国时期确实盛极一 时。解放后,逐渐消沉了。目前在江苏还有一些孙门后裔,但大多已不练拳了。

南阳子叙述:

  “浩博雄烈,赫奕英绝。”是1932年孙存周过40大寿时海上心意拳名家卢崇高赠送给孙存周的字幅。以后金警钟又以相近的词句写于其“国术周刊”中。可谓同道共识。

北溟叙述:

  孙存周都当上首席监察委员了,还上台比什么?再说当时很多选手都是他父亲教出来的学生,老师的儿子上场,别人怎么比?章殿青当时不过就是跟李景林的 女儿谈谈恋爱,很多人遇见章殿青都故意相让,曹晏海与章比赛时,不打自倒,两次故意用手触地。孙存周在这种情况下不参加比赛倒是有风骨。否则,就是得个冠 军也说不清楚是自己打出来的,还是别人让的。

家园 【文摘】内家拳旧闻31

---- 民国时期高手旧闻

贾志浩叙述:

王壮飞在上海名气决非虚名,手底下有真本事。家父同他的弟子门人有不少交往,知道不

少情况。王壮飞教人完全是为了生活,也就是为孔方兄努力,你是材料,不给学费他不教,

你不是材料给学费他教。记得以前找他查的有不少,于化龙老先生,甚至连小一辈的不少都

半开玩笑的和他过不去,但是他都置之不理。

千里笛叙述:

贾先生不让谈前人,有其道理。因为后人谈前人往往是谈不清楚的。于拳术的交流往往

有害无益。但是前人的事迹若有真凭实据,也不是绝对不可以谈。比如象曹晏海、马承智以

及朱氏兄弟其战绩有记载,谈谈也未尝不可。再如李景林,今人谈的很少,其实他是对国术

运动有大功的人,他自己的实战功夫也很出色。他曾在擂台上公开接受比自己小十余岁的劈

挂名师郭长生的挑战,他以掌力将郭长生击扑于丈外。郭长生由此深服,拜在李景林门下。

再如,八极名家神枪李书文在山东国术馆与李景林的表舅藤枪黄发生冲突,打伤藤枪黄(后

因伤致死)。李书文得理不饶人,据不道歉。致使馆内矛盾激增。李景林知道李书文认艺不

认人,于是李景林亲自出面对李书文讲:“咱俩过过手,谁输了谁走人。”于是李景林的剑

对李书文的枪,交手仅数合,李景林便以八卦的身法斜走直进,一剑封喉。李书文不得已,

认输走人,从此脱离山东国术馆。然而象李景林这样的人物,如今却很少有人提及,甚至丑

化,实在是不应该。

内家拳旧闻32

----李景林

百丈箫叙述:

由于受左倾政治的影响,象李景林这样的军阀,不断地被丑化。李景林虽然在政治上是

落后的,但他在国术上却是很有贡献的。尤其他的武当剑法有“神剑”之誉。然而文革后,

一些丑化李景林的宣传愈演愈烈,如说韩慕侠剑挑李景林的裤裆,李书文用刀震落李景林的

剑,赵道新剑伤李景林,唐维录放倒李景林,李文亭推手令李景林称服,全是胡说八道。他

们都以一种似乎很不经意的写作方式,编织着种种谣言。他们要造李景林的谣,因为当年李

景林的名气太大,声誉太高。他们皆要通过编故事,踩着李景林的名气来抬高他们自己。这

就是中国武林的恶习。

netevil叙述:

山东有国术馆创于1930年,李景林任首任馆长,田镇锋任教务长,马耀南、李应勋任形

意拳教授。李景林因迷恋于练外丹死于1931年。其后由窦来庚任馆长。这是我所知的,请大

家指正。

大成拳说王芗斋空手夺了“剑仙”李景林的剑,使李大为叹服!肯定是胡说八道。

李景林做为一个军人,戎马生涯,功夫能达此境界是难得的,李景林尤长于剑术,平时

剑不离手,不断操练。

由此我又想到,对于李景林这样一个旧式军人,大家可以把其功夫和政治路线分开来看

,对于王芗斋能否将其人和其术分开看,做一公正评价。其所创大成拳,有人认为其有一定

科学性,有人认为其不成为一个拳学系统。但现在大成拳还是活得生机勃勃,姚氏后人照样

办班,王氏后人照样写文章,火热得很,相比之下,孙氏拳学却要费神去提倡。有人说大成

(意拳)是骗术,为什么还要有那么多人去甘心挨骗呢?包括一些终生修此术的老人也在写

文章,难道人们都了傻吗?人们是因为王芗斋之人品而否定其拳呢,还是因为其拳而否定其

拳?

阿翔叙述:

??台?澄???的?㈦?樵大??所真,李景林催??以?πg??名天下,有"天下第一?Β的美柞,其所

?>?的?Ψì乃是?髯寓宋唯一"的"昆吾?Β...呃趟?πg陪山?|督????笫伍所?鞯囊??蝇因???

钆c??同是宋唯一的弟子...

至於景林陪??文之殓的蓄突,催有其事,???⒋???的回??,李景林是聘??李??文至其部??彦?

倘?,後因李??文的性格古怪??狠,看不起同在教拳的其它拳??,多次挑?瓞?K且打死打??了????

景林?耐獾卣??淼娜???,?榱舜耸??扇唆[得很不愉快,景林便????文隗回?嬷萑チ爽李??文???r?

J?樗?深深的受到了侮辱...

至於景林陪??文之殓有?o比??蒉??呃就不太清楚,不咿,李??文在?е??㈦?樵到山?|蕴友

?r,是住在??笫伍的官邸彦,李??文??於景林的怎?r,常?煸谧爝?的就是:"穿??大?炀??Μ又不?

?,一拳打死!!"?K且因??笫伍陪李景林是??兄弟,?Ψㄍ?出一??,李??文就命笫伍拿?Μ陪之刺

?衄笫伍使蓖??身解戌,不得其樵而入,且被李??文一?羝???於地,??李,李?蚍Q俭:"此乃?o?O??

也!!"後?砝罡嬖V?㈦?樵,其??他只是把大??戌溶入?Ψㄖ惺褂枚?已...

後?憩李??文曾多次欲往景林??挑??,都被??笫伍?④??褡枇爽才?]有办生...

其????初李??文收?㈦?樵?橥浆就是?榱艘??筘?李景林,因???㈦?樵乃官宦世家,民??官??

彦的高官,很多都陪?⒓矣嘘P?S,而?⒌母赣H也是?桥彐诘氖窒麓???,他之所以?????㈦?樵,除?

苏??&#8364;靠山,也是?榱艘?斤李景林膣看...

以上呃些儋料,都是???㈦?樵大??所述有晷李景林陪李??文之殓的晷?S,希望能?椭?大家?

牧硪环矫媪私馐虑榈恼嫦?...

内家拳旧闻33

---- 武术家与毒品

飞天羽叙述:

中国一些出色的武术家,一生很少被对手击倒,却最终被大烟熏倒。实在可叹!

通背拳专家张策,人称臂圣,苍蝇落其身不能飞,七、八人以棍围击,不能沾其身,功

夫何等高超!但终以67岁的年龄死在大烟枪下,其死前两年,已赢弱的不如凡人了。

形意拳名家董秀生,功夫何等了得,造诣何其深厚,学问何其渊博,然而未及花甲就已

追随大烟而去了。

八卦掌名家孙振川、戴氏心意拳名家戴魁、八极拳名家霍殿阁等无不死于大烟枪下。

内家拳旧闻34

---- 对大成拳的批评

雪花刀叙述:

其实以前武林风气还不算太坏。虽然一些人说话也不很实在,但一般还不至于指名道姓

地造谣生事。开此恶风的始作俑者是王选杰,王选杰在张宝瑞编辑的“北京武林轶事”上大

肆吹嘘王芗斋,杜撰了许多故事。影响很坏!他的学生胥荣东在造谣生事上的能耐更是有过

之而无不及。以后又有武魂编辑部的编辑牛静利用他是编辑的条件不断地肆意鼓吹、推波助

澜,一下子把一个本来在武术界没有什么地位和影响的王芗斋变得妖猖鬼嚣了。

在杭州国术游艺大会前夕,当时国术馆教习胡凤山与王芗斋切磋,胡凤山三次击倒王芗

斋,以致自称是独得形意拳三摩地的王芗斋在大会期间没敢表演一下形意拳,也不敢自称懂

形意拳了,而是表演了几下缀脚。以后王在上海混了几个月,就混不下去了。现在的意拳门

人胡吹什么朱国禄、朱国祯、高振东曾在上海随王练意拳,其实这叫让武松认西门庆做老丈

人,胡编乱造!当年朱国禄、朱国祯是最瞧不起王芗斋的。二朱曾要去挑王芗斋的场子,后

被李景林劝住。高振东的年龄比王芗斋还大10多岁,根本就没有看上王芗斋。后来高的形意

拳师弟张长信拜了王芗斋。高振东岁数大,辈分低,高振东生于1879年。高振东为了给他的

儿子抬辈份,后来就让他的儿子拜了张长信和尤朋熙。以致铁罗汉张长发当着面骂高振东没

出息。王芗斋是靠着日本汉奸的势力起的家,这一点单香陵先生讲过多次。如若不信,可以

去问问单香陵的弟子杜金果老人。前一阵子大成拳造谣生事所以能有恃无恐,其原因之一就

是形意拳的一些名家养成了窝里横的毛病。如大成拳指名道姓的挤兑尚云祥,如说王才10几

岁时就剑败枪手尚云祥,又说一次尚云祥摸了一下王的肩膀,尚云祥就被腾空放了起来。还

说王芗斋让尚云祥又重新站了8年的桩。面对大成拳泼在尚云祥脸上的这些污水,尚云祥的嫡

传弟子没有一个敢反驳、敢吭声的。包括李文彬,连个屁都不敢放!尚云祥的这些徒弟们也

真是够窝囊的。形意拳中不独尚云祥派如此,山西的车派也一样。车向前人前人后的说人家

宋派如何如何不行,但面对姚宗勋打了武承烈这件事,连个声都不敢吭。典型的窝里横。正

因为形意拳中一些人的窝里横,才造成弥天大谎的横行!

虎头钩叙述:

据说意拳的名字是王芗斋因为进不了形意拳的谱系,不得已而采用的名字。当时宋世荣

是形意拳中活着的辈份最大的人。宋世荣不承认王芗斋是形意拳门的,并且说如果他敢再以

形意拳门人招摇撞骗,形意拳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教训王芗斋。于是王芗斋不得已,只好称其

所练的是意拳。这就是意拳的来源。当时正值国术改革运动,各国术馆高薪聘请有真才实学

的武术好手来馆任教。可是没有任何一家国术馆聘请王芗斋,足见他在当时武术界并没有什

么地位和影响。大成拳的兴起主要是他们充分地利用了两次民族大灾难,一次是日本侵华战

争,另一次是文化大革命。没有日本的侵华战争就不可能有大成拳的出现。没有文化大革命

,就没有文革后大成拳的迅速普及。

skate注:王芗斋本是一代宗师,可是他的一些弟子偏要画蛇添足,想靠编故事抬高王芗斋的

名气,没想到却反而害了他。

内家拳旧闻35

---- “王乡斋气走鼻子李”之真相

雍阳人叙述:

王乡斋的关门弟子――王选杰曾经在若干年前,在《武魂》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两

个武术家在旧社会的遭遇》一文,文中捏造出了这样一个情节:1916年(民国五年),也就

是在李瑞东先生逝世前的一个月,袁世凯想看看著名武术家的比武,安排了一场所谓的王乡

斋与李瑞东的比武,结果自然是王芗斋战胜了李瑞东,从此,王乡斋名声大噪。事实果真如

此吗?首先看看在1916年的袁世凯是不是真有心情看什么两个武术家的比武。众所周知,袁

世凯因称帝而招致天下的激烈反对。各省相继宣布独立,此时的袁世凯众叛亲离,内外交困

且身患重病,处于四面楚歌、十分尴尬的境地。他真有心情看什么著名武术家的比武以作消

遣吗?这是其一;其二是,按照王选杰的文中所说,在所谓“王李比武”的一个月后,李瑞

东先生逝世。也就是说,所谓“王李比武”给袁世凯看的事发生在李瑞东先生逝世前的一个

月。事实真相是:李瑞东先生逝世于1917年(民国六年)农历丁巳年正月初一日。原因是使

用煤炉不当,煤气中毒。而袁世凯则是死于1916年6月6日,也就是说,在李瑞东先生逝世的

前一个月,袁世凯已经死去半年以上了,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发生所谓的“王李比武”给袁

世凯看的事!这难道不是大成拳传人所编造的又一个弥天大谎吗?后来,大概是王芗斋的传

人们也觉得此说法漏洞太多,不能自圆其说。后来又编造出所谓王李比武发生在某督军的官

邸,并且说什么李瑞东在败给了王芗斋后,一气之下离开了北京,回归故里,因此武林中有“

王乡斋气走鼻子李”之说。事实是:李瑞东先生是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从北京回归

故里的,但在民国元年后,因袁世凯三下请贴,李瑞东先生再次赴京,担任了民国军队的“

国术总教长”和“国立八大校国术总教习”职务的。并且一直在京从事武术的教学,哪里来

得王乡斋气走鼻子李一说?分明是大成拳的传人杜撰出来的嘛!至于大成拳传人林肇仑在《

武魂》91年第五期上发表的《意拳(大成拳)源流述真》一文中所云则更是离谱,说什么王

乡斋在1903年离乡,“也就是在此时,京津武术名家李瑞东(人称鼻子李)与芗斋先生试技

后败北而归故里,自此芗斋先生名噪武林”云云。事实是:1900年李瑞东先生从皇宫辞职后

到1911年之间一直在武清老家传授弟子的。何来林肇仑所云之事呢?再说王芗斋出生于1890

年(据户口记载),在1903年不过是个13岁的孩子,即使是按照大成拳后来所说的,王芗斋

出生于1885年,在1903年王芗斋也不过才18岁,其技艺在18岁时就能战胜早已功成名就的太

极拳大师李瑞东?我想不用笔者来说,读者都会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的。大成拳传人的此种

作为也未免太下流了吧?即使是要欺世盗名也要做的稍许高明一些,而如此拙劣的表演只能

是让天下人所耻笑。

内家拳旧闻36

---- 李瑞东先生及其武功

冯福明叙述:

李派拳法创始人姓李,名树勋,号瑞东,又号烟霞逸士。清朝直隶武清城内人氏,生于

1851年(清咸丰元年),卒于1917年(民国六年)。李瑞东先生一生历经六大名师传授武功

,得内外家各大门派的武学真谛,后融会贯通,将自己所得各大门派之精华熔冶于一炉,创

李派太极拳。并继承了各大门派的各种拳法、器械、内功功法、辅助功法等极其丰富的内容

,武林中统称为李派拳法。

李瑞东先生于清朝咸丰元年正月初二日出生于武清城内一殷实之家,父亲李小歧,县衙

吏员,精通医术,家有良田四十余倾,房屋八十余间(李宅是一座极具艺术价值的古建筑群

),并办有药材生意,开“济生堂”药店一爿,在当地声誉极好,生意兴隆。李瑞东先生自

幼年起即癖好拳棒,初练少林等外家拳术,青少年时代跟随河北饶阳戳脚门大师李老遂先生

学习河北名拳戳脚门拳法。青年时代与大刀王五(王子斌)结义金兰,互换拳艺,得王五所

传“山东教门弹腿”之精妙。李瑞东先生天资聪颖,甚至有过目不忘之能,且练艺十分刻苦

,到了成年时,已经练出了一身超群的武功,而且屡战屡胜,未尝败绩,所以在当地很有些

名气。光绪六年四月廿八日,忽有京城端王府管事官姓王,名永泰,号兰亭者,(时年五十

有余)奉差由京赴坨,从武清经过,因兰亭与李家乃世交,顺便到李宅看望李瑞东先生之父

李小歧,并借宿于李宅。王兰亭(永泰)乃太极拳大师杨禄禅之大弟子,早年学十二连拳周

岳图(为心意拳的一个分支),后随杨禄禅学习太极门拳艺,得其真谛,禄禅师逝世后又于

光绪初年拜董海川先生为师学习八卦门技艺。兰亭所练皆内家拳术,武功早已出神入化,但

其深藏不露,为人谦逊,待人彬彬有礼,从不与人谈论武技。这一次也是缘分,兰亭在李家

受到了款待,晚宴后与李瑞东燃灯闲话,二人偶然谈及拳勇,越说越投缘。随之,到武书房

大厅内一试身手。结果李瑞东先生三战皆北,先生想自己苦练多年,竟然一败涂地,情绪十

分沮丧,后问兰亭所学何门,为何师所传,并问京城有一最著名者杨班侯是否认识。兰亭答

道:“他非外人,乃是我师弟,杨老师之次子也。”李瑞东先生此时方知得遇真传,跪拜于

地,欲拜兰亭为师。兰亭因两家为世交,与李瑞东同辈,所以不肯为师。后兰亭代师收徒,

二人结为师兄弟。此后,李瑞东随师兄进京,在端王府当了庄园处的官员(为从五品)。因

庄园处的公务为季节性,一年中仅有秋后一段时间忙一些,而平时绝大部分时间赋闲,所以

李瑞东先生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拳艺中。据李派前辈传人说,李瑞东先生进京后曾向董海川

先师学过八卦掌。所以与董海川的弟子尹福、程廷华、刘宝贞等人以师兄弟相称,并且来往

密切,此一说法需进一步考证。笔者以为李瑞东先生更侧重于太极拳和心意拳,不大可能是

董海川先生的入门弟子,很可能只是寄名弟子。所以在董海川先生的墓碑上没有李瑞东先生

的名字,但是却有王兰亭(即王永泰),李瑞东所学八卦掌很可能得自王兰亭(永泰)、程

廷华、尹福等。因为李瑞东先生所传八卦掌,只有为数不多的弟子学到,如陈继先等人。李

瑞东先生为了练习八卦掌功夫,用铁制钱串连,做成铁上衣一件,每于练习八卦掌套路时穿

上,据李派老前辈所说,重达八十余斤的铁上衣穿在身上,先生在练习八卦掌套路时仍能灵

活自如,随着先生的左右旋转,铁上衣犹如伞一样忽而转开,忽而闭合,十分壮观。而一般

人穿上它别说练拳,就是行动起来都是困难的。此件练八卦掌专用的铁上衣,李瑞东先生的

后人保存多年,直到“文革”中被抄。

先生在端王府任职期间,有河南嵩山少林寺掌门武僧龙禅法师(一说是海川)因久闻京

城王教师(即王兰亭)之名,遂进京访王兰亭于端王府。龙禅法师与王兰亭比武较技时,刚

一出手,便觉远不是兰亭敌手,以为少林轻功必能胜兰亭一筹,遂施展轻功腾越房舍而去,

良久,停下喘息,忽闻身后兰亭道:“法师何故而逃?”龙禅法师惊回首,见兰亭面带微笑

立于身后,大骇。急忙跪地道:“情愿以师事之。”兰亭忙搀起龙禅,道:“法师此言差矣

!少林拳法自古名扬天下,倘若法师今日拜我为师,则少林之名毁于我手,今结为兄弟可也

。”从此龙禅法师与王兰亭、李瑞东等人结成了兄弟。龙禅向王兰亭学习太极拳法,并将自

己所学少林拳法悉数传给了李瑞东先生。这就是李派继承了正宗的少林拳法的由来。其内容

包括:六合八式、金刚八式、文功八式、武功八式、六十四式、罗汉拳一百零八式、五路佛

拳等套路,这些内容朴实无华,实战性强。功法有:少林麻甲功(也称披麻甲)、朱砂掌、

达摩易筋经、十三太保横练、蛤蟆功、鹰爪功、金钟罩等等。其中以少林麻甲功最为独特,

练此功需用麻编成麻辫,用水泡透,然后用湿透的麻辫缠遍全身,再用钢丝鞭击打练功,待

麻辫干透后收功,卸下麻辫,用药水擦洗全身,并用小棍将身上麻辫勒痕擀平即可。此功到

底有何功效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使练习者的肌肉组织结合得更加紧密。可以起到抗

击打、甚至能抵御刀砍斧斫。李瑞东先生练成此功后,曾经在武清城内有一段逸事:庚子之

后李瑞东先生从清宫辞职回到武清家中,一心研究武学,传授弟子。一天傍晚,家中忽来人

请先生出诊,先生带一小徒弟同往。病人家住本城某胡同内,待先生与徒弟来到胡同口,徒

弟忽然止步不前,道:“老师,我们绕道走吧。”先生问道:“为什么?”原来胡同口住着

一家很霸道也很有势力的人家,此家人豢养了四条藏獒巨犬,个儿头象小毛驴一般,十分凶

恶。而其家人从不加以约束,以至四条恶犬咬断街巷(曾经咬死过乞丐),胡同内居住的人

家敢怒不敢言,宁愿绕道而行。先生听罢大怒,斥责徒弟胆小,一定要从胡同口进入不可。

徒弟只好硬着头皮跟先生进胡同,行至那家门前。四条巨犬狂吠着扑出,先生急忙将徒弟举

起。彼时四条巨犬分别咬住先生双腿猛拖之时,忽听先生大喝一声:“咳!”四条巨犬满嘴

流血,惨叫着逃回大门,原来四犬的牙齿皆被先生的麻甲功崩掉。此后那家的四条巨犬也就

废掉了,行人也敢于从胡同口进入了。此事受到众人的交口称赞,在武清城内传诵多年,很

多人当作故事讲述。

李瑞东先生在端王府期间,曾经和师兄王兰亭一道拜岳青山为师,随岳师学习岳家心意

六合拳,因笔者另有专文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李瑞东先生艺成之后,王兰亭先生隐入

深山入道门,临行前留《进山图》一张。后来,端王载漪拜李瑞东先生为师,到了1894年,

适逢西太后六十大寿,端王载漪带李瑞东先生及其弟子李进修到颐和园为西太后六十大寿表

演武功祝寿。师徒二人以卓绝的武功博得全场惊叹,从此被西太后留在清宫任二等侍卫并在

侍卫处兼任教师。众所周知,宫廷侍卫皆各派顶尖高手,被称之为大内高手,李瑞东先生刚

一进宫就被授以如此高的职位,引起了许多大内高手的不满,纷纷提出与先生比武,皆被先

生一一击败。其中有一位练母子门武功的侍卫张斌如者,尤甚,因张斌如家里曾经是卖包子

的,故人称“包张”。多次出言不逊,后经宗人府官员牵线,将二人请至宗人府一个厅内,

李瑞东先生端坐在椅子上让张斌如出招,张见先生如此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大怒,发狠劲向

先生进攻,只一招,众人听到一声巨响。张斌如不见了,木隔墙上出现了一个洞。张斌如倒

在隔壁房间里呻吟着--- ---。良久,张斌如来到先生面前。跪在地上磕头不止,欲拜先生为

师。先生不允,张长跪不起。本来先生对张很是反感,不愿收他为徒。见他不起,就托词说

道:“你已经对我无礼了,我不能收你为徒。你如果愿意跟我学艺,除非拜我为师爷。”但

是先生没有料到张斌如竟然高兴地连声叫了三声师爷,话已出口,先生只得收他入门,让自

己的大弟子李进修作张的老师。但是此后张斌如对先生言恭意敬,先生也就亲自传他武功。

视作弟子一般。但是辈分不能更改,张斌如一直称先生为师爷。其实张斌如的年龄很大,只

比先生小十来岁。后来张斌如成为北京武术界的“九老”之一,这是后话。

李瑞东先生在清宫任职期间,经常到京城的古董店购买瓷器,有一家古董店是江宁人开

的,老板姓甘。先生与甘老板很熟,但是并不知道甘老板会武功。甘与李先生经常开玩笑,

有一次二人戏斗间,先生发现甘老板是位高手,二人试手后,李先生赢了甘老板。甘对先生

的武功很是惊讶,不久甘离京。后来甘老板带来一位老者,时年108岁,鹤发童颜,健步如飞

。李先生一见便知老者乃世外高人,对老者十分恭敬。经过试手,李瑞东先生负于老者,方

知老者乃大侠甘凤池之曾孙甘淡然,字霈霖,是一位武当金蟾派太极高人。甘淡然对先生的

武功也非常欣赏,因为甘淡然使出了绝技“钓蟾功”中的“大蟾气”(人称吞气法)才赢了

李先生。从此,李瑞东先生拜甘淡然为师,得甘师武当金蟾派太极功之真谛。该派为张三丰

的弟子金蟾子所传,故而名之,传有多种拳法套路和功法绝技。有沾、粘、连、随和离、粘

、随两种不同的打法。其中“离”“粘”“随”的打法与各派太极拳迥异。“离”是“沾”

的破解之法,离与沾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能沾能离,沾离自如者方称太极高手。李瑞

东先生一生失败过两次,第一次失败从外家转入内家,第二次失败又得武当金蟾派太极真传

,经历两次失败却因此跨上了两大台阶。使自己的武功进入化境,所以,这两次失败对习武

者来说是一生中难得的好事。李瑞东先生从不讳言失败,并将自己的失败记录下来,写进拳

谱,留给后人,让后人谦虚谨慎,引以为戒。先生的胸怀是何等的宽阔!有些人却自吹一生

从未输手于人,声言以某拳打遍天下者,其实他真的打遍天下了吗?一生从未输手者也许有

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根本就未遇真正的高手。

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先生曾经参与抗击联军,在城中与联军周旋。后被联军士兵包

围于一四合院内,院内有水井一眼,时天色已晚,先生施展绝技“缩身法”入井中,(因水

井口小,先生身体胖大)贴身于井壁,联军进入院中向井底放了一阵乱枪后离去,先生奇迹

般生还。两宫回銮后,先生与弟子李进修辞职回武清。从此在家中研究各派拳学,所谓李派

太极拳就是在这时所创。先生将平生所学内外家各门派拳法之精华融会贯通,熔冶于一炉,

创造出自家一派拳学,武林中人称李派太极拳。李派太极拳从总体上按“天”、“地”、“

人”三才,分为“天盘拳”三十六式,“地盘拳”七十二式,“人盘拳”一百零八式。天盘

拳是最高拳学,拳和器械都在上盘。练习该拳需要有良好的轻功基础,所以李瑞东先生的弟

子中仅有少数几位得到该拳的传授,而且只传到第二代,到第三代便已失传;地盘拳即“太极

八法奇门拳”和地趟圈七十二式,现存七十二路“太极八法奇门拳”,该拳是李瑞东先生将

甘淡然先师所传的内容结合岳青山的岳氏心意六合拳创编的,过去武林中说李派有“文太极

”和“武太极”两种太极拳法,奇门拳即是所谓“武太极”。之所以称之为武太极,其原因

是该拳发劲动作多,刚柔相济,讲“离奇闪转”,演练时要“放劲放气”,结合钓蟾功中的

“吞气法”进行,演练此拳犹如排山倒海,山崩地裂,颇具气势。步法、进法走八卦之奇门

,因而也有人称为“太极八卦奇门拳”,此拳在实战中讲究“离”、“粘”、“随”的打法

,专克一般太极拳的“沾”的打法。一般太极拳侧重于柔中刚,而奇门拳则是侧重于刚中柔

。“人盘拳”即是流传较广的“太极五行捶”(不应作太极五星椎)一百零八式,李瑞东先

生在多年的太极拳实践中,看到了传统太极拳套路存在着架子单的弊端,即拳势有左无右,

或有右无左,有上无下,有前无后,人们称传统太极拳套路为“半架太极拳”。而李瑞东先

生博采众家太极拳之所长,结合岳氏心意十二形创编的太极五行捶则因拳势对称而被称之为

“整架太极拳”。所谓“五行”是根据传统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理论而定名的,并不是搬拦捶

、指裆捶等五种捶法,该拳也远不止这五种捶法。太极五行捶是李派太极拳的基本套路,凡

李派传人都练该套路。近年来也向全国乃至海外推广,所以说流传较广。该套路将大、小、

松、紧、刚、柔、快、慢、中平九种架子融为一体,讲八种刚劲、十二种柔劲。八种刚劲为

:反弓、箭督、风猛、炮燃、、雷震、电闪、山峙、刚硬;十二种柔劲为:轮转、球滚、胶

粘、磁吸、木漂、水流、绵软、金柔、针尖柔、箩底丝缠、箩中蹦豆、平准。刚劲犹如箭之

中的,必透七孔而后已;如炮之燃火,务求穿山透壁之功;如墙倒山塌,欲躲而不能;如迅

雷之猛烈,无掩耳之功夫;如大风之强猛,草石俱偃矣。柔劲犹如功圆箭远、随风使船、顺

水推舟、水中漂木、磁石吸铁。太极五行捶在练法上有“初练”、“单练”、“双练”和“

练理”、“练势”、“练气”、“练机”的步骤和方法,李瑞东先生在《单练四要》中说道

:“夫单练者,乃一身独练也。独练切勿贪多,务求纯熟。或择一二式而专练之,此谓之练

势;或连三五式而急练之,此谓之练气;或趁势之便利而任意练之,此谓之练理;或酌式想

象而练之此谓之练机,合而言之,单练四要也。”“本理以造势,即势以运气,借气以生机

,行机以达理。”“不练势则势不稳。不练气则气不接,不练机则机不灵,不练理则理不通

。俱有次序,不知理而徒练势,则势不真;不练气而遽练机则机不活;不练机而遽练理则理

不圆。”根据初练、单练、双练和理、势、气、机的次序进行太极拳的练习,可以起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使练习者能少走弯路,尽快地登堂入室。练到一定程度时,还要老师给弟子“

安手、安眼”,这样才能运用于技击实战中。总之,太极五行捶是李瑞东先生的杰作,是各

派精华的凝练,尤其暗藏着心意十二形,倘若有明师指点,练习纯熟,是完全可以满足于实

战需求的。太极五行捶在理法上讲内外五行,外五行为:“手有五诀,足有五步,身有五方

,口有五音,头顶五星”,内五行即人之五脏而生五气,内外相通,即可逐步达到“返先天

”,人体本有诸多先天的良能良知,返先天就是将人体的潜在功能开发出来,太极拳功夫的

高低并不仅仅在于一掌能发人多远,而在于其高超的反应能力。真正的太极高手为什么不怕

别人偷袭?因为在有人偷袭时,他的大脑还没有反应,动作就已经出去了,这样的高手甚至

在睡梦中也能将偷袭者制约,不用大脑作出反映。这也就是所谓“化境”,或者说“神明”

的初级阶段。

内家拳旧闻37

---- 李瑞东先生及其武功(续)

冯福明叙述:

另外李瑞东先生还传有“太极白虎十三刀”、“太极青龙十三枪”、“太极清丰剑”等

器械套路,均是先生的创造。李派传人练习太极拳并不仅仅是练习拳法的套路和推手、散手

等,还要练习多种辅助功法和内功功法。做到内外皆修,其辅助功法也十分丰富,有球、尺

、板、袋等辅助器械。借以练习体验各种劲法。比如李派传有“十二揉球法”、操绳法、桩

法等。李瑞东先生以“四大硬功”著称,所谓四大硬功是:披麻甲、抖绠绳、盘桩、打袋。

其中抖绠绳是借助于器械练出抖劲来,先生所练绠绳粗可双手一掬,两丈余长,重三十六斤

。一端固定在木架上,另一端设一铁环,练习者单手持铁环将绠绳抖起来要抖到绳子看不清

,并且嗡嗡作响。一般人的力量是根本抖不起来的,初练时抖十二斤的绳子都很困难,循序

渐进,最后能将三十六斤的绳子轻松自如地抖起即可。盘桩即八卦九宫桩,用软藤捆扎成直

径八寸到一尺的藤束九束,按照八卦九宫方位栽于地面,练习者在其中挤靠穿行,由于藤束

富于弹性,对于练习者体验太极拳理法非常有益。李派的辅助功法很多,限于篇幅就不一一

介绍了。李派历来认宗于武当派,尊张三丰为祖师,除宗谱记载外,还有诸多内功修炼之法

可以佐证。比如“太极十三丹”、“百日筑基功”、“卯酉周天功”、“九转还丹功”、“

圣胎还元功”、“天罡钓蟾功”等等。这些都属于道家功法,始终伴随着太极拳代代流传、

沿袭下来。凡是有根基的太极拳流派都应有类似的功法继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太极拳的

起源地绝不在陈家沟,而在武当山。过去的武术门派无论内家外家大都练内功,没有内功的

武术是不会练出高手的。内功和武术始终是相辅相成承的,尤其是内家拳,在练拳的同时也

要练内功的。因为内功不仅能修身,还可增强拳法的打击力度、增强练习者的抗击打能力。

李瑞东先生所继承的钓蟾功可谓一种不可多得的内功绝技,其中的大蟾气就是能直接运用于

实战的一种功法绝技。当年李瑞东先生在与徒弟们试功夫时,十几个弟子依次双手搭在前边

人的肩上,最前边的一个双手搭在李瑞东先生的胸前,先生猛一吞气,十几个弟子就象触了

电一样,个个痉挛着瘫软在地。先生家中一头大犍牛受惊跑了出来,横冲直撞,无法制服。

家人叫先生,先生迎上去一手抓住牛角,另一只手在牛的肋部拍了一掌,牛顿时仆倒在地,

口吐鲜血而死。武清城里的屠户李八将牛剥开后一看,断了三根肋骨,且五脏淤血。此事本

来非常确凿,后来越传越神,有人说牛骨皆被震碎。多年前,李进修的侄子李仰真老人对笔

者讲述了上述两件事,而且李仰真老人和其叔当时就在李宅,还吃过那头牛的肉呢。后来,

在民国年间出版的《北方健者传》一书中也提到了此事,作者杨明漪是听程廷华的弟子周祥

所说,周祥否定了碎骨之说,但肯定了李瑞东先生一掌击毙一头牛的事。周祥还讲述了另外

一件事,有一次周祥在李宅时,李瑞东先生叫他闭上双眼盘坐在石板上,先生伸手掌至于周

的头部上方寸余位置,先生说:“祥子,我把你提起来了!”周祥便觉得身体离开了石板很

高,又听先生道:“祥子,我把你放下来了!”周祥便觉落于石板上。其实周的身体始终未

离石板,而是全身气血随李瑞东先生的手掌上下起落,所以周会产生错觉。这就是内功的神

奇。据李仰真先生说,当年李瑞东先生在房屋内猛然一抖全身,房屋的窗户顿时一阵乱响,

窗户纸全碎。

李瑞东先生在创出李派三盘太极拳后,仍然继承了许多各派太极拳内容,尤其是杨禄禅

先生所传的杨家老拳,比如“八大手”、“老三推”、“十三丹”、“十三硬架”、“六十

四式老架”等等,李派继承的传统太极拳械内容很多,有数十个套路,至今仍在李派内部传

习着。如今人们普遍怀疑太极拳的实战效能时,这些传统“老拳”的价值将会被人们所认识

。现在看来,很难说由杨家老式太极拳所繁衍出的各派太极拳比之杨禄禅时代究竟是进步了

还是退化了?因为当今人们居然怀疑起太极拳的实战效能来了。

从1900年到民国元年这一阶段,李瑞东先生主要在武清老家研究武学、传授弟子。李派

太极拳就是在这一阶段创编出来的。先生生性豪侠,仗义疏财。与武林中人交往很广,无论

功夫高低、贫富、地位如何,凡是来访者先生总是热情招待,坦诚以对,对于缺少盘缠者,

先生总是慷慨解囊,所以先生在武林中的朋友很多。家里常有食客数十人,武林中送给先生

另一个绰号――“小孟偿”。先生对贫苦百姓颇具慈悲心,每逢灾荒之年总要在京津两地专

设粥棚,整大车地送粮,救济饥民。先生医术高超,且有求必应。从不向患者收取诊费,对

穷人有时连药费也免去,所以声誉很高。但另一方面,先生嫉恶如仇,对坏人从不手软。在

李派的戒条里就有“七戒见义不为”和“六戒见恶不除”、“应救不救无勇无刚”这三条。

早在李瑞东先生于端王府时,曾经有一次在庙会上,遇见一伙秧子们欺负一个上香祷告的妇

女,先生上前劝解,秧子们不但不听,反而仗着人多围攻先生,先生只一掌将为首的一个打

得牙齿飞出,竟然嵌进柱子里,该秧子顿时倒地不省人事,众秧子见状立即作鸟兽散。先生

在京期间,京北某县土匪肆孽,啸聚五百余人,劫掠乡里。官兵屡为所败,李瑞东先生侠肝

义胆,仅带弟子数人摸入匪巢,驱散徒党将匪首生擒,由此可见先生艺高人胆大。此事在民

国出版的书籍中也有记载。还有一次,先生乘轿车携长女进京购置嫁妆,轿车行至京东采玉

时,路遇一伙强盗拦路。为首的一个持一把左轮枪,车夫以为这下可完啦,强盗们有枪。李

瑞东先生不慌不忙下车,突然闪电般地飞身上前,一掌将为首的那个持左轮枪的打倒在地,

其余匪徒均作鸟兽散。被打倒的那个,当时一命呜乎,头骨碎裂,两个眼球迸出,样子十分

吓人。李瑞东先生说了声“没事。”就带长女(笔者祖母)进京办嫁妆去了。等两天后返回

时,才看见官府正在验尸,围观者甚众。先生佯作不知情,还下车看了看。

李瑞东先生武功早入化境,远非寻常人可比,全国各地千里迢迢到武清城里访先生者很

多,因此先生的武功也是靠实战打出来的。当时李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上门者,都

要热情款待,但来访者也都要在“来时露一手,走时留一手”。由于来访者很多,几乎是络

绎不绝,所以先生经历的实战机会很多,可谓见多识广。因此各门派留在李派的拳械套路也

很多。有好的内容就记载下来。李瑞东先生虽然家资雄厚,但也因此几尽家产。由起先的四

十余倾良田,变成了后来的四倾多。俗话说“穷文富武”,可见没有相当的财力是难以做到

的。李瑞东先生从不向徒弟索要财物,先生传授弟子基本上是尽义务的。先生有些弟子长期

在李宅吃住,只是自觉地从家里带些粮食而已。李宅内有一个四合院专门用来住徒弟和客人

的。先生对徒弟要求很严,练功夫严禁偷懒,一经发现,轻则严厉训斥一顿,重则重则逐出

师门。先生有弟子百余人,著名者近二十来人。先生有三子二女均精李派拳法:长女奇英、

长子伯英、次子仲英、次女菊英、三子季英,弟子项润田、李进修、李子廉、张滔、陈继先

、程安和尚、蒋万和、蒋万良、文实权、罗子鸣、王凤鸣、刘子鸣、高瑞周等人。原本是通

背门的名家王荣标(人称“大枪王荣标”者)先生,在李瑞东先生逝世后,因仰慕先生之名

,曾经与先生长子伯英结为师兄弟,从伯英学李派拳法。先生的弟子中功夫最佳者为李伯英

、项润田、李子廉、张滔、李进修等人。伯英身高力大,拳法精湛,据说其所练杆子长两丈

余,时常挑着几十斤的铁锁练习,与人比试大枪时,常在双方大枪一触之间,令对方的大枪

脱手,伯英有个绝招:对方持枪,伯英持杆子站立不动,令对方用枪尖扎伯英的杆子头,对

方无论如何也扎不到,双方调换,伯英让对方持杆子随便动,自己用枪尖只一招就刺中对方

的杆子头,李伯英的杆子练得出神入化,为了练出一种粘劲来,常在李宅后面的水坑边缘跑

着练,边跑边用杆子抽打水面,久而久之练出了这种粘劲,后来在场院内,伯英用杆子往碌

碡上一抽,杆子一抬,碌碡就被得带翻滚起来。李伯英后在设于北平的东北陆军大学任教,

月薪一百二十块大洋,远远高于其他武术教师。伯英的弟子有通县的任万良、北京的陈月舫

、等人较为著名。李子廉曾经在天津东北军万福麟部任教,其弟子有山东人杜咸三,天津的

郝铭较为著名,杜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为硕士研究生,在天津任教。后回到山东。曾经参

加过济南打擂,一举夺魁。郝铭为京剧大师郝寿辰的胞弟,曾经任天津怀才学校校长,后在

南开大学工作,1936年中国出席柏林奥运会代表团领队就是郝铭先生,当时中国代表团成员

均为武术运动员,所以派出的领队是精通武术的。

民国元年(1912年),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下帖请李瑞东先生赴京担任其拱卫军武

术总教长一职。同年,先生到天津与盟兄弟李存义、张兆东等人创中华武士会,先生首任会

长一职。(先生逝世后由李存义任会长)会址设在天津中心公园大四合院内(原造币厂),

李派占正房东屋,形意门占正房西屋,武士会成立后,在中心公园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武术

比赛,当时称为“天下英雄会”,李瑞东先生主持了大会,并亲任总裁判长。这很可能就是

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性的武术比赛,对于当时宏扬民族精神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

华武士会创立后,到中心公园学习武术的人络绎不绝,常有军人排着队前往学习武术。可谓

盛况空前,由此可见中华武士会的创立对于推动中国武术的发展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这是李瑞东、李存义、张兆东、李书文等老前辈对中国武术的发展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

献。

李派在中华武士会的教学工作,是由李进修的儿子李昭堂、李昭棣,侄子李昭荫代理的

,后来李昭荫被叫到南开中学与蒋治中(万良)创立“广武学会”,当时校长是张伯苓先生

。李瑞东先生则常在北京任教,不定期地到天津武士会看看。1917年农历腊月二十八日,李

瑞东先生从京城回到武清家中过年,因使用煤炉不当,煤气中毒于次年正月初一日逝世,终

年六十六岁。李瑞东先生逝世,由于事发突然,顿时谣言四起,一些后辈拳家为了提高自己

的知名度,制造谎言,说什么曾经战胜过先生。然而深究起来,无一例经得起推敲,此种武

林陋习实不足取也。

内家拳旧闻38

---- 关于霍李比武的百年冤案

冯福明叙述:

在金恩钟先生所著的《国术名人录》一书中有关于霍元甲与李瑞东比武的描述,众所周

知,霍元甲是一位爱国的武术家,其爱国的行为历来为武术界及广大群众所称颂,其精神激

励着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对于我们民族来说,霍公元甲无疑是民族英雄的化身。他武艺精

湛,行侠仗义,战无不胜--- ---然而,透过笼罩在霍元甲先生身上的光环,我们将看到一个

普通的、真实的农民武术家的形象,一个人而不是神。霍元甲先生被人神化了!不知诸位是

否看了前几个月中央电视台5频道一个关于天津武术家的系列节目?其中有关霍元甲先生的部

分,霍元甲打败外国大力士的说法基本上不是事实,即霍元甲并没有真的和外国大力士比武

,但叫板是有的(敢于向外国大力士叫板也很了不起)。因为某外国大力士慑于霍元甲的名

气而没有赴约。这是中央电视台5频道的专题节目所说的,是经过考证的。

霍元甲字俊卿――天津近郊小南河村人,其父霍恩娣,祖传秘宗拳,人称“迷踪艺”,

其实秘宗拳只是中国武术中的一个普通的外家拳流派而已。在沧州一带曾也有流传。霍元甲

承袭了其父的衣钵,继承了秘宗拳法。在清朝光绪年间,为了谋生,霍元甲到了天津法租界

怀庆药栈海河码头当脚夫,由于习武,他身强力壮,很有膂力,后来当了脚夫头儿,这应该

是1900年以后的事。到了1909年,霍元甲到了上海。

关于“霍李比武”的事,历史上确实发生过。那应该就是发生在1900年至1909年之间。

金恩钟先生的《国术名人录》出版于1933年,其中在介绍霍元甲的文字中有如下描述:

直隶武清李瑞东(即江湖人称之鼻子李)之弟子摩二巴者,清真教人也。游津门,见俊

卿曰,吾师慕君久矣,请往一游。俊卿以无暇谢之,三请乃许。俊卿之徒刘正声与摩二巴拟

其胜负,各从其师不下乃以物为赌注,摩贫,署券质其居室。俊卿至武清,瑞东大喜,钦洽

备至。与俊卿观其徒习技,俊卿赞叹不已。越数日相较,李年花甲,时衣锦袍,俊请宽衣,

李笑而不答,格斗良久,李少却,俊进以肘,李后格于炕,乃呼曰止。俊留数日而归。摩与

兄共居,患以无赌券,缢死。

以上是《国术名人录》中所云,在1983年的《天津文史资料选辑》中有静海县人写的一

篇题为《名扬四海的武术大师霍元甲》的文章,《纵横》杂志1984年第三期转载了这篇文章

。现摘录如下:

七、挫败李侍卫光绪二十九年,有一个自称是武清李侍卫的门人,前来邀霍元甲相会,最初

霍元甲婉言谢绝,接着在社会上就传出“霍元甲怕李侍卫,不敢较量”的流言蜚语。正在这

时,李侍卫又打发门人来相邀,霍元甲一怒之下决定前往较量。

李侍卫名富东,武清县人,因鼻子特大,被人称为“鼻子李”。他武艺高强,精于摔跤

,曾任清朝皇帝侍卫,充任教头多年,他年过花甲,告老还乡。因在皇宫应差多年,有些积

蓄,便置了一座庄园,养一帮门人,使拳弄棒,称雄乡里。对于人们传说霍元甲的名声,他

很不服气,便派人把霍元甲邀来比个高低,目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威名。

霍元甲应邀来到李富东的庄园以后,李富东虚情假意地表示热情招待,然后比武。李富

东提出:第一,走三圈笸箩边。此功为软功,不会丹田提气、无飞檐走壁之能是万万走不了

的,李富东让霍元甲先走。霍元甲对此功练得不深,但既然来了就不能含糊,他抖擞精神,

踏上笸箩边,走了两拳半,便踏翻了笸箩。李富东的门徒们哈哈大笑,讽刺羞辱霍元甲。然

后李富东表演,他面带得意之色,略舒身躯跃上笸箩边,体轻如燕地走了三圈,笸箩纹丝未

动,众徒弟连声喝彩、拍手。

第二项是比击掌,每人各击对方三掌,此功为硬功,李富东提出由他先击,霍元甲此功

甚硬,胸有成竹,欣然同意,霍元甲站桩已定,李富东运动全身力气于掌上,第一掌击出,

霍象没事一样,只是脚下青砖裂开了,第二掌,霍仍安然无恙,脚下青砖碎裂。李富东见此

情景,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这才知道霍元甲功夫确实可以。他知道第三掌如果胜不了霍元甲

,可能就要甘拜下风了。于是李富东用尽全身力击出第三掌,霍元甲双脚陷入青砖地里三寸

多深,而全身毫无损伤。李富东的门徒们一个个不胜惊讶,都伸出了舌头。霍元甲拔出双脚

微微一笑,说声:“老师傅请了!”李富东只好壮着胆子站稳,等待霍元甲击掌。他哪里知

道霍元甲铁砂掌的厉害?只一掌就受不住了,晃了一晃,一头栽倒在地上。众门徒见师傅有

失,立刻蜂拥而上,想要动手,霍元甲怒喝道:“依仗人多势众吗?不怕死的过来!”李富

东惟恐吃亏,立刻喝退众门徒,然后爬起来,笑脸相陪,承认失败,并邀霍元甲住下,容后

再比。

霍元甲被请至庄园东北角的一所小阁楼内住下,哪知刚一进门,就被锁了起来,霍元甲

看出李富东居心不善,必须立即设法脱身,但见阁楼墙壁,都是大块青砖砌成,只有一个窗

户,窗栅是粗铁棍制成,别无出路。要逃只能从铁窗出去,好容易挨到天黑,他使出全身神

力,抓住铁棍,三摇两晃,把铁窗整个推了出去,墙壁也塌了一块。霍元甲纵身跳出阁楼,

飞身跃上一丈多高的围墙,随后跳出墙外的壕沟。

霍元甲推倒铁窗的声音,惊动了李富东的家丁,待李富东打开寨门,带着众徒弟追至壕

沟边时,霍元甲已上岸远去了。

大家可以从《国术名人录》和《名扬四海的武术大师霍元甲》两段文字中看出,同一件

事竟然有这么大的差异!可惜,两段文字叙述的情节都离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

首先,两段文字的作者都并不了解李瑞东先生和武清城李氏古宅的情况。

就《国术名人录》来讲,它所叙述的情节与事实根本不符。首先李瑞东先生并没有一个

叫“摩二巴”的弟子,或者说名字不对。先生在1900年从清宫辞职后,一直在家中研究武学

,传授弟子。期间曾经收过一个回族弟子,此人叫穆巴,是天津城附近穆庄子村人,穆巴十

分痴迷武术,但是只因没有文化,言行粗鲁。进而违反了“尊师重道”的门规,被李瑞东先

生赶出师门。穆巴被赶出后十分懊悔,后来也曾经多次登门欲重新被老师接纳,但是李瑞东

先生一直没有答应。后来穆巴为了谋生在天津法租界怀庆药栈海河码头当了脚夫,也就是说

和霍元甲在同一个码头当脚夫。

当时,霍元甲在脚夫们中间是很出色的一个,被称为大力士。在海河――运河一段水运

码头的脚夫们中间很有名。这是靠了来往于海河、运河的船工们传颂。无独有偶,在武清一

段的河西坞运河码头上也有一位大力士,叫金达官,他的膂力也是非常出众的。经过船工的

传言,霍元甲知道了金达官,有所不服,欲与金达官一比高下,于是就搭船到了河西坞码头

,找到了金达官。金达官除了力大只会摔跤,二人一比,金达官输给了霍元甲。于是金达官

就对霍元甲说,武清城里有个“鼻子李”,你要能把他赢了,就算你真能。结果霍元甲在河

西坞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就真的去了武清城关,找到了李瑞东先生。当时李瑞东先生正在李

宅前院的武书房内教弟子练功。见到霍元甲后,李瑞东先生很热情地招呼他。问他会什么功

夫,霍元甲说会摔跤。李瑞东说,你用泼脚踢我几下,霍遂用脚踢了李瑞东脚外侧几下,没

有踢动李瑞东。李又问霍还会什么?霍才说出他有家传的拳法“秘宗拳”,二人就在李宅的

武书房内比试起来,只一招,霍元甲就被李瑞东发出去,跌到了院子里倒地。所谓的“霍李

比武”原本就是这样!当时因时间关系,霍元甲也不可能返回天津,李瑞东晚上设宴款待了

霍元甲,并留他住在李宅的西跨院客房内,和李瑞东先生的弟子李进修住在一个房间内,次

日晨,李瑞东让徒弟招呼客人用早餐,却不见了霍元甲,原来霍元甲天一亮就起来走了,为

此李瑞东先生感到客人没用早餐就走了,很是过意不去,就叫弟子李进修追回来用早餐,李

进修是个实在人,竟然追出去十几里也未能追上。

数日后,穆巴来到李宅,说霍元甲回去后说了,这次到武清战胜了武术名家鼻子李,穆

巴不信就亲自来弄个明白。李瑞东先生听说后很是生气,但是也不相信穆巴,就派弟子李子

廉和穆巴一道到天津海河码头找霍元甲理论。李子廉见到霍元甲后,问到此事,霍元甲矢口

否认自己曾说过战胜鼻子李的话。而且由于码头上的脚夫们也都说霍元甲没说过此话。李子

廉当时就把穆巴给骂了一顿,穆巴跟李子廉又回武清李宅,李瑞东也痛斥穆巴不该搬弄是非

。而穆巴发誓赌咒说自己说的完全属实,这时,有谁还相信穆巴呢?李瑞东先生责令穆巴以

后不准登门,将其赶出家门。穆巴临走时,在祖师牌位前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离去,穆巴回

去后想不开,自缢死了。这就是所谓“霍李比武”的整个经过。所谓“霍李比武”实在是一

件百年冤案!为此竟然出了人命!试问其责任在谁??? 后来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

国术名人录》有关章节中竟然把霍李比武说成了前面的那段文字。作者连穆巴的名字都不知

道,也不知道他具体是哪里人,更不知道他是和霍元甲在一个码头当脚夫,可见金恩钟先生

是在一种什么条件下写的那段文字吧!后来,向慨然(笔名平江不肖生)在其小说《大刀王

五霍元甲侠义英雄传》中更是尽力发挥想象,连谁是外家,谁是内家都没弄清,其可信度又

有几何?《国术名人录》的那段文字说对了一件事,那就是穆巴的死,但是死因也没说对,

穆巴明明是受了冤屈才自缢的。为什么还给他扣上了为打赌而自缢的帽子?

以当时李瑞东先生在武林中的威望,怎么可能会向一个脚夫发出挑战呢?而且还是三请

?李瑞东先生本来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武术名家,对中国武术事业的发展作过贡献,否则,怎

能以自己的威望创立天津的中华武士会并成为武士会的领袖人物呢?但先生身后却被一些人

以歌颂英雄的名义所诬陷(看《名扬四海》一文即知)。

李宅的建筑布局是:共有前中后三层院落(后边另有一层大院住长工),另有东、西跨

院,还有一个东大院,是个场院。东跨院是私塾,西跨院是客房。宅园的东北角是一排猪圈

,根本就没有什么阁楼之类的建筑。共有八十余间房屋,整个宅院也根本就没有什么阁楼!

宅院后面也没有什么壕沟,而是一片大水坑。而且李家也从来没有什么家丁!由此可见《名

扬四海的武术大师霍元甲》一文的作者根本就是在撒谎!!!李宅是个古宅,在李瑞东先生

上几代就有了,并不是李瑞东拿自己当侍卫挣的银子置的。李宅拆毁于大炼钢铁的1958年。

现在武清城关一些年纪大的人都还记得李宅的布局。笔者的祖父是李瑞东先生的女婿,曾经

在民国初年作过民国的外交官(驻法国巴黎大使馆官员),父亲就是在李宅长大的!对李宅

非常熟悉。

笔者曾经在1985年走访过天津市政协文史办公室,当时因对《名扬四海的武术大师霍元

甲》一文中对李瑞东先生的污蔑很感气愤,也因《天津文史资料选辑》就是天津市政协文史

办编的。当时主任郭璞先生接待了笔者,听了笔者的陈述,看了笔者写的材料后,郭璞先生

也因受骗而感到气愤。

霍元甲的武功原本是很平常的,根本就没有那么神,其人品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可见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只要透过那层层光环来看--- ---

以上是笔者在二十多年前回武清家乡专程调查走访所得,仅供参考。

skate注:霍元甲和黄飞鸿等人一样,是电影电视及小说捧出来的英雄人物,其象征意义更大

于人物历史事实,因为近代中国百年衰败,备受洋人欺凌,需要塑造一些这样的英雄以满足

老百姓的心理需求。霍元甲的迷宗拳在中国拳术中不过是一种不太起眼的外家拳。至于黄飞

鸿的无影脚,则不知是否为后人杜撰。

内家拳旧闻39

---- 李派太极创始人李瑞东先生旧闻

老熊叙述:

关于天津中华武士会,据我所掌握的来看,成立于1912年没错,问题是,在宣统二年时

,李瑞东先生就和其金兰兄弟李存义、张兆东等人在天津创办了一个“中华武术会”,但是

,当时由于客观原因,中华武术会的规模不大。也没有形成多大影响力。从当时的社会背景

来看,宣统二年成立“中华武术会”,单就其名称来说也还是属于非法的,所以响应的人不

会太多。另一方面,当时清廷也无暇顾及这类事务,尽管中华武术会对于清廷来说属于非法

,竟也无人过问,只是中华武术会没有成功,散了。后来,民国元年时,袁世凯当了民国大

总统,遂下帖请李瑞东先生担任其拱卫军武术总教长,李瑞东先生推脱不过,也就赴京任职

了。同年,李瑞东先生到天津与盟兄弟李存义、张兆东,朋友的弟子李书文等人在天津成立

“中华武士会”,成立这样的组织在当时是经过袁世凯政府许可了的。需要说明得是,李瑞

东先生并不是常在天津,而是由自己的弟子李进修等人代为执教。而李瑞东先生自己则常在

北京任所,偶有重大活动,先生才去天津。中华武士会的会址设在天津中心公园的大四合院

内(此处曾为清朝的造币厂之一),李瑞东先生一派占北正房东屋,李存义、张兆东占北正

房西屋,其余各派各占厢房。李瑞东先生担任中华武士会名誉会长。期间在李瑞东先生的倡

导下,于中心公园召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武术比赛,有意思得是当时称为“天下

英雄会”,先生主持了大会,并亲任“总裁判长”,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武术名家前来参

加。当时的武术比赛还没有分类,拳法套路、器械套路、气功和各种表演都混在一起进行,

而且也没有对抗性的比赛(主要是怕伤人)。最后由裁判们凭印象排名次。这当然很不合理

,但毕竟是初次举行武术比赛,存在缺陷是在所难免的。

比赛的最后,大家一致要求李瑞东先生作表演,先生推托不过,就在场地中表演了一手

功夫:用一把单刀刀尖冲下,用一根手指顶住刀把,将单刀顶入三合土夯过的坚硬的地面下

,然后用两根手指夹住刀把,将单刀拔出,只留刀尖在地面下,然后跃上刀把,一只脚站在

刀把上。先生二百余斤的体重竟没有将单刀压下去一丝一毫,胖大的身躯随着刀把颤动着。

顿时全场震惊,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最后裁判们在排名次时一致要将先生列为第一,先生

执意要把一位练铁线拳(“线”字不一定对,是这个音)的拳家(失其名)列为第一,最后

裁判们将先生的表演列为第二,李存义的表演列为第三,沧州李书文表演的大枪列为第四。

以上情况是由李派第三代传人李仰真老先生以及其他李派传人讲述的,李昭印,号仰真

,出生于1883年,是李瑞东先生的弟子李进修的侄子,曾经在1912年参加了中华武士会,并

长期留在那里工作。据老人的讲述,李派长期留守在中华武士会的主要是李进修的儿子李昭

堂、李昭棣,李瑞东先生只是不定期地去看看。先生一直在北京从事武术教学,直到1917年

农历正月初一日因煤气中毒逝世的前两天,也就是腊月二十八日才从北京回到武清家中过年

,这一点和李瑞东先生亲属的说法是一致的。而且在民国出版的武术书籍上所记载的相一致

,应该是确凿的。李仰真老人曾经亲自接触过李瑞东先生,而且还受过先生的指点,对其师

爷的经历是比较了解的。李仰真还曾在南开中学协助其师叔蒋治中(李瑞东先生的弟子)创

办“广武学会”,当时南开中学的校长是张伯苓先生。李瑞东先生的另一个著名弟子李子廉

(是先生的亲外甥)也曾在天津教拳,李子廉的弟子主要有两位比较著名,一个是郝铭,一

个是山东人杜咸三(为清华大学数学系硕士,当时在天津从事教学工作),郝铭字金沛,是

京剧名家郝寿辰的胞弟,1936年中国出席柏林奥运会的领队就是郝铭先生。

李瑞东先生曾经在清宫当了六年侍卫兼教师,后来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先生

在该年年底辞职回武清,处于半隐居的状态。这一阶段,先生潜心研究武学,将平生所学六

大门派的武术融会贯通,创李派太极拳,并广泛传授弟子。直到1912年袁世凯当了民国大总

统,派人下帖接李瑞东先生赴京,先生才再次进京,此后一直在京从事武术教学。这是很确

凿的事,其实先生在袁世凯的手下做事也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因为毕竟袁世凯在中国历

史上也不是一个光彩的角色,李派传人一般不愿意提起李瑞东先生的这段经历,但历史应该

受到尊重,不应该抹去。

二十多年前,大成拳传人王选杰撰文《两个武术家在旧社会的遭遇》说什么李瑞东先生

在逝世前的一个月,和王乡斋比武给袁世凯看,事实上袁世凯早在1916年六月即已病死,也

就是说在李瑞东先生逝世之前的一个月,袁世凯已经死去半年以上了!李王比武给袁世凯看

,逻辑上怎么能够成立呢?还有的意拳传人在《武魂》发表文章说在1903年,王乡斋比武战

胜了李瑞东,因此李瑞东一气之下离开北京。事实是王乡斋出生于1890年(户口记载),19

03年王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怎么可能独自一人到北京与李瑞东先生比武呢?还有的意拳

传人说什么1913年,王李比武,李瑞东败北后一气之下离开北京,“因此武林中有王乡斋气

走鼻子李之说”,事实是李瑞东先生是在1917年农历正月初一日逝世前两天(腊月二十八日

)才从北京回家过年,何来“王乡斋气走鼻子李”之说呢?

李瑞东先生一生留下了大量的拳论和笔记,对自己的学艺得传经历以及个人经历有一些

比较详尽的记述,有的事件还记载了年月日。因此,李瑞东先生一生的经历是清晰的。先生

创中华武士会,对中国武术的贡献也是不言而愈的。

--

内家拳旧闻40

---- “张占魁生平轶事”的补充

观瀛轩叙述:

“张占魁生平轶事”是一篇黄积涛的文章。其中隐略并改动了几个事实,现补充如下:

1、张占魁最早是跟周玉祥学八卦掌,后来因为他帮助程庭华打赢了一场官司,要回了程

家的10几亩旱田,才得到程庭华的传授。当时董海川已死,由于张占魁与李存义是结拜兄弟

,于是程庭华要张占魁在董海川坟前递帖,名义上算是董海川的弟子,实际上张占魁是跟周

玉祥和程庭华学的艺。

2、张占魁只是在华北运动会上做过国术比赛的裁判长,在杭州、上海及南京五运会上都

不是裁判长。

3、所述“谁不服气直接找我张占魁”之说纯熟子无须有,未见于当时的任何记载。

4、张占魁与韩慕侠过手,本来因张占魁年长,其体力不支而处下风,张渐渐不敌,这时

李存义看不过去,大声呵斥韩慕侠住手,韩刚一住手,既遭张占魁一掌,将韩打得吐血。因

此韩慕侠与张占魁从此反目。张占魁晚年感觉对不起韩慕侠,主动与韩慕侠接触,其师徒间

的隔阂逐渐淡化,张占魁也承认韩慕侠的反八卦确有可取之处,于是嘱咐其晚年的得意弟子

赵道新向韩慕侠学习反八卦。赵道新比韩慕侠年轻31岁,与韩切磋时,赵竟不敌,屡屡被击

倒。于是赵也深服大师兄韩慕侠的功夫。

netevil 叙述:

一、张占魁虽名为董海川的弟子,实际其八卦掌得自程廷华,这一点张先生也承认,马

金镛在一篇文章中谈及此。程廷华代师传艺已是公认事实。

二、为什么有记载才一定是真的,没有记载就不是真的吗?历史上的记载就一定真实吗

?如现在见于报刊的一些骗人鬼话,在若干年后变成了史料,也就因此而真实了吗?难道一

个人的一言一行随时都有人去记载吗?您是否翻遍了当时所有记载了呢?

三、师兄弟之间切磋可能互有胜负,这是正常现象,并不是谁胜了一局就表明谁高过谁

,韩慕侠和裘稚和切磋也曾失过手,裘将此编入了其所创的“螺旋拳”。其拳的名目大都有

来源,如“顺风扯旗”就是源于上文中张占魁与左振英切磋时的一招,其师兄弟韩慕侠、赵

道新及其他名家的搏斗经验也都做了有机融合。这一条是泛泛而论,并不是要反驳上述第四

点。

问到底叙述:

赵道新生前尊崇的前辈是张占魁和吴翼晖,赵道新不认为王芗斋有什么真实的功夫。更

不认同王芗斋的拳理。赵认为他与王芗斋的结识的唯一收获就是,能有王这样一个经常过手

的陪练。在他们的切搓中,开始是互有胜负,王曾用冷手突袭将赵击倒,赵道新也曾将王芗

斋踢得站不起来。到后来王芗斋只剩下挨揍的份儿了。于是后来也就使这种切搓逐渐演变成

一种游戏,再后来连游戏也很少一做了。从赵的心会掌与大成拳有着完全不同的理念,就可

以反射出赵对王的拳术的认识。但是,当今的大成拳门人硬要把赵的心会掌拉入其大成拳的

体系,不能不说这是由于大成拳技术内容空虚、贫乏所致。

小辈叙述:

尽管如此,王芗斋还将是赵道新列为自己弟子,薄家骢的《意拳---中国最新实战拳学》

里收录了王芗斋手书的弟子名录,其中就有赵道新,此书尚有赵道新拳照一张及其拳学论丛

家园 内家拳旧闻41

---- 杨式府内派太极拳之一

剑阁闻铃叙述:

府内派太极拳是肖公卓所创。

富英在家中行二,人称富二爷,与陈微明时有过从,并向陈讲述其习拳经历。这是民初

时的事,当时富二爷就已经40余年不练拳了。因此肖功卓从富英处得府内派之说难以成立。

肖功卓是1892年生人,完全有可能接触过李瑞东的传人如陈继先、李季英等。因此肖功卓结

合其通背、八卦,完全有可能创编出他的太极拳。肖功卓在世时,从未提过什么府内派。其

三传时,才有府内派之说。况且李派传人武淑清长期在保定普及太极五行捶,因此客观上也

为所谓的“府内派”太极拳的创编提供了参考。其实,浪涛东去先生谈的很有道理。当年肖

功卓先生本身一代名家,其功夫远在缀拳40余年的富英先生之上。肖氏武艺之全面、精到,

即使与李瑞东先生比也毫不逊色。因此完全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去杜撰什么府内派,就称以肖

派太极拳也未尝不可。若强称什么府内派,专业学者一番考证下来,难免落个伪拳之讥。本

来是挺好的东西,何苦要自找这番不待见呢?

雍阳人叙述:

关于府内派的称谓,我也以为不太妥当。但是,他们的东西绝非李派所传,这是其一,

因李派传人过去很保守的,比如象“太极十三丹”这样的内容,连入室弟子都未必一定能学

到,何况外人乎?武淑清老师在门中属于李派第三代传人,笔者称她师姑。关系很好的。武

老师根本就不会十三丹和上述内容,这一点笔者很清楚。其二是,上述内容也绝非肖公卓所

创,因李派早就有上述内容。其三,肖公卓的功夫如何,与李瑞东先生没有可比性,硬要相

比的话似有“关公战秦琼之嫌”。考证历史要真有考证才行,不能靠揣测估计,可以推理,

但要遵循逻辑思维的定理。既然府内派传人从来也没承认过是从李派学过拳,而且李派也没

承认向他们传过上述内容,那么绝不可以无中生有地得出您的结论来。李派很保守的,一般

来说象“太极五行捶”传得稍多些,而十三丹绝不向外人传授,不信您就去找李派传人打听

一下。笔者以为,所谓府内派,称谓虽然不妥,但确实是杨家老拳这一点也不会错。对照一

下李派和府内派的拳谱,可以搞清好多事的。关于肖公卓创拳,此为臆说,根本就不能成立

,也不符合逻辑。至于专业学者他们也要遵重客观历史,也要讲道理。也不能靠主观臆断来

考证历史。

李派第四代传人张绍堂先生曾经和府内派的传人接触过,张先生说,府内派那个传人把

李派也称作府内派,当时就遭到了张绍堂的反对。张绍堂对他说:“李派就是李派,我们从

来就不叫府内派。”据张先生说,府内派之所以如此称呼本派,就是根据当年杨录禅、杨班

侯父子在端王府教拳时所传授的就是这些内容。因李瑞东先生也是在端王府学的太极拳,另

外李派也继承了这些内容,他们就把李派也称作是府内派。但李派却反对这么称呼。

我认为府内派称呼固然不妥,但确实是杨家老拳,比现在的“杨式太极拳”要好,杨禄

禅、杨班侯的功夫、造诣都比杨澄甫高得多。杨家老拳的实战效能很好,也更注重实战和技

击能力的培养。府内派的内容其实是杨班侯一系所传,这一点是完全可以考证的。

内家拳旧闻42

---- 杨式府内派太极拳之二

后来者叙述: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是杨露禅当年进京城入王府所传授的原汁原味的杨式太极拳。但由于

封建保守的门规限制,又由于杨澄甫为适应社会的进步、发展而修改、定型的杨式大架八十

五式广于传播,反而使杨露禅当年在王府内所传之拳鲜为人知。

杨露禅当年在王府内正式收徒有二人,一是王兰亭,一是富周。后王兰亭与司星三,李

瑞东等人因与杨班侯反目,创编了“太极五行捶”;而富周则遵守门规不传弟子,只传其子

富英。民国初年,时在东北军任要职的保定市肖公卓得知富英学得杨家全部太极,苦苦追求

,得拜于门下,承其所学。肖公卓先生解放后在保定授徒多人,得其真谛者有翟英波、冉国

颜等人。翟英波又传李正等人。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仅拳法就有十套,即:1、智捶,2、太极大架,3、太极老架,4、太

极小架,5、太极长拳,6、小九天,7、后天法,8、太极散手三十式,9、太极十三丹功,1

0、太极点穴法。这十套拳法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组成了杨式太极拳完整的体系。当年杨露

禅正是凭着这些才在京城称霸武林人称“杨无敌”。否则仅有一套经杨澄甫改编的杨式大架

八十五式是撑不住门户的。

杨式太极拳约十套拳法与当今流传的陈式太极拳毫无相通之处,甚至大相径庭。因此,

李正先生认为杨露禅当年虽学拳于陈长兴,但陈长兴则学拳于蒋发,蒋发学拳于王宗岳,而

王宗岳则是武当山张三丰所传太极拳的北派代表人物。李正先生认为,陈家沟祖传的拳术不

是太极拳而是炮捶,当然炮捶也是一门很好的拳术,在技击和健身上有其独到之处。但由于

当时陈家沟地处偏僻,闭塞保守,本门拳术不准传给外族人,也不准本族人学习其他拳术。

陈长兴虽违背族规学得了蒋发的太极拳,却不准将这套学于外人的拳传给本族的人。陈长兴

无奈,只好将所学全部传给了外族人杨露禅,岂料杨露禅凭此拳进京城,入王府登峰造极,

待陈家沟人意识到如此绝妙的拳术差点与陈家沟擦肩而过时,陈长兴已年老,不能将全套太

极拳依样传授,只能将太极拳的某些动作和劲路揉进陈家沟原有的炮捶,形成了一个新的太

极拳流派--陈式太极拳。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杨式太极拳是经张三丰-----

-王宗岳--蒋发--陈长兴--杨露禅传承下来的原原本本的太极拳,而陈式太极拳则是陈长兴或

其后人揉进了陈家炮捶后形成的新的太极拳流派。否则就无法解释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

从套路到拳式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如果说是杨露禅向陈长兴学了拳后

即进行了改编,么杨露禅则是比陈长兴或陈王庭更伟大的一位创拳大师。

从杨式太极拳府内派传授的十套拳来,与历史上关于太极拳的记载可以接上茬,因唐、

宋时期就有关于“小九天、后天法、长拳”等太极拳前期拳法的流传。另从这十套拳的拳式

演练、名称及功法,也符合中国道家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因此,从杨式太极拳府内派的

内容可以推断,太极拳源于中国道家的哲学思想,武当山张三丰道士创太极拳或集大成发展

太极拳是真实可信的。

netevil叙述:

按照府内派的说法其传承为杨露禅---富周--富英---肖功卓---翟英波、肖铁僧等---李

正、宋爱琴等。府内派全称为:杨式府内派太极拳。标明了是杨家所创。据李正的文章介绍

,当年杨班侯对其父将太极拳合盘端出感到不满,就把众门人召集起来,要求以后专攻大架

,意在收拳,富周表示愿意跟老师"错下去",并向杨班侯保证不外传,如此才将十套太极功

法保留下来。大意如此。我曾问:杨露禅既然是先练陈氏,在陈氏基础上形成自己风格,此

套拳又那么原汁原味,为什么没有一点陈氏的痕迹,但得不到满意的答复。雍阳人先生所说

"李派拳谱记载,杨录禅当年所得不仅是陈家沟一派的太极拳,而是有几派的太极拳。"我认

为可以解释此疑。李瑞东先生一派太极也源自杨氏,和同是源于杨氏的府内派有如此多共同

之处,似可以按此追溯杨传太极之原貌。至于李瑞东先生所传内容多我认为是李氏跟过多位

老师,后又融会贯通,有所创新。另:有一名贾安树的在《武魂》上介绍班侯传太极拳,为

大架低势,动作刚猛迅速,爆发力强,不知和府内派有无相似之处?

据称:府内派在历史上一直是单传、秘传的形式流传,知者少,流传不广,富英所说缀

拳不练是否谎称?若富英将其拳合盘托出而又和杨澄甫所传不同,必会产生谁真谁假的争执

,这对于受恩惠于杨家的富某来讲,是不义之举。若富英没真本事肖功卓为什么要挂靠到富

英名下?难道就是图个杨氏真传的名声?若真是从李瑞东一系学来为何不以实相告?李瑞东

名气武功也很大,从武功、师承来讲都不逊于富英,肖功卓会舍李而从富吗?富英既不练拳

了陈微明和他时相过从其意何在?此为我的分析。

内家拳旧闻43

---- 杨式府内派太极拳之三

雍阳人叙述:

原来笔者推断的也有错处,将富周一系说成了杨班侯一系,而府内派的源流则是杨禄禅

――富周――富英――肖公卓--- ---一系。愚以为这是可信的。从府内派所传的十套拳法来

看,李派也有相似内容。而且李派所继承的内容更多,李瑞东先生在光绪六年开始从学于王

兰亭,兰亭名永泰、号兰亭。身高体壮,原来习练“十二连拳周岳图”,属心意拳一系。曾

经随直隶总督官秀翁任职保定时,也就是清同治七年,有他的同学富仲权(此人是否为富周

?值得研究。)到保定和他见面,富仲权是位军官,也好武术。两位同学说起了拳勇之道,

富仲权对王兰亭再次(此前富仲权曾在同治乙丑年三月和王兰亭说起过一次)说起了太极拳

的妙处,王兰亭羡慕不已。就在这一年,王兰亭调任京都,在端王府任“管事官”,也就是

通常所说的“大总管”,为从三品官职。这时,王兰亭就到“东都门”(疑为东直门)拜杨

禄禅先生为师,“从学七载”,得太极拳真传。这是王兰亭先生写于同治十三年的一篇序言

中所记载的其本人学太极拳的经过。李瑞东先生在一篇序言中也记载了杨禄禅逝世于光绪初

年。王兰亭从同治七年到同治十三年正好是虚年七年。王兰亭由于年长于杨班侯、健侯等,

尽管王兰亭入门时间晚,所以他们都称王兰亭为大师兄,另外也可能是王兰亭官职高,故而

大家尊重的缘故。关于杨禄禅、杨班侯父子进端王府教拳的事,笔者以为应该是王兰亭所引

荐的才更合乎情理。杨禄禅之所以能将太极拳真谛尽传于王兰亭,其原因是,一因为杨禄禅

看王兰亭人品好,为人忠厚,二是因为王兰亭把杨禄禅父子引荐到端王府教拳,(王兰亭才

有这个能力)杨禄禅对王兰亭怀有感激之情。

根据李瑞东先生写于光绪七年七月三日的一篇序言记载,光绪六年四月廿八日,“忽有

新津王兰亭因奉差由都赴坨,从武经过,顺便到寒舍相顾,晚间闲话,偶尔谈及拳勇,一时

投其所好--- ---”,李瑞东先生与王兰亭在李家的武书房内试手,结果李瑞东先生“三战皆

北”,负于王兰亭手下。但是却当场与王兰亭结拜为师兄弟,从此李瑞东先生随王兰亭进京

,经王兰亭引荐,内务府核准,李瑞东先生进端王府当了庄园处的“田亩总头”,为从五品

官员。由于庄园处的业务是季节性的,所以平时有很多时间学习太极拳术。再加上李瑞东先

生十分刻苦,天资聪颖,在光绪九年,王兰亭将所有“口诀心法”、“各派太极拳谱、及宗

派谱系一并”传之于李瑞东先生。李瑞东后来苦练数载,终于练成了一身出众的太极拳功夫

。关于王兰亭向李瑞东传授心法口诀及各派太极拳谱、宗谱一事,有李瑞东先生在光绪九年

所写的一篇题为《太极拳之源起》可以佐证,此文长达两千余字。详细地记载了其师兄王兰

亭及李瑞东先生自己得诀得谱的经过。后来王兰亭先生进山遁入空门,临行前给李瑞东先生

留下了《进山图》一张。相约若干年后在山中相见。王兰亭走后,李瑞东先生仍然留在端王

府内,后来,李瑞东先生要进山和师兄相会,但是那张《进山图》因遭鼠啮,无法辨识,所

以李瑞东并未能践约。王兰亭走后,李瑞东在端王府内任教。外界风传杨禄禅教端王载漪习

太极拳一事,其实是个错误。杨禄禅父子进端王府时,端王才12岁,根本不可能随习太极拳

,端王学太极拳是从王兰亭和李瑞东二位先生学得太极拳,这是李派前辈传人所云,在时间

上更为合乎逻辑。端王先从王兰亭学武术,后来又拜李瑞东为师,李瑞东先生三子李季英当

年还珍藏过,端王载漪给李瑞东先生的拜师贴呢,李季英的弟子张万生亲眼见过。过去对于

外界的风传和唐豪等人的考证,李派传人从来未予理睬。以至于以讹传讹,造成了影响,许

多假的东西被当作历史。到1894年,李瑞东先生进宫作了宫廷侍卫兼教师,后来有江南甘凤

池之曾孙――甘淡然(字霈霖)时年108岁,专访李瑞东先生。甘淡然收先生为徒,将南派太

极拳108势等套路以及绝技钓蟾功传给了李瑞东先生,钓蟾功是一种能直接运用于实战中的气

功功法,也称“天罡大法”,李瑞东先生后来将各派融汇贯通,创李派太极拳,其套路为天

盘拳36势,地盘拳72路(即太极八法奇门拳),人盘拳108势(即太极五行捶)。另外还有器

械套路若干。其余拳法套路全部是继承下来的传统套路,有拳谱资料可以证明各种套路所属

的流派。李派有很多继承下来的传统套路都是单势套路,象八大手、老三推、十三硬架等,

我认为这也是杨式老拳。

我对太极拳的历史很感兴趣,多年来也曾经发表文章进行探讨。我很愿意和府内派传人

进行交流,以便进一步探讨研究太极拳的历史。请把电子邮件地址告诉我,因有些资料我不

愿在网上公开。有一些人十分武断,跋扈之极,又十分无知,未进行考证研究就敢下结论。

和他们无法探讨交流,弄得不好还惹气生,实在是空费精力,最好是敬而远之。府内派太极

拳的内容既然李派也有,那就可以肯定不是肖公卓所创,否则与逻辑不合,府内派传人与李

派传人并无来往,更无传承关系。如果单纯就名气来说,李瑞东和李派太极拳远比富英和府

内派高,流传也比府内派广,影响也大得多。肖公卓如果从李派所学,那他没有任何理由隐

瞒,李派也没有任何理由不予承认。两个流派的亲缘关系是由一个来源所决定的,那就是共

同发源于杨禄禅所传的杨家老拳,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王兰亭写于同治十三年正月的那篇

序言所记载的,王兰亭的同窗好友富仲权很可能就是府内派所说的富周先生,过去的人都有

名、字、号,仲权不是其名,那么就应该是字或者号,这一点还需要府内派来进一步证实。

王兰亭正是由于富仲权的引荐,才到“东都门”拜在杨禄禅先生门下的,这一点由《王序》

的文字记载可证。

综上所述,府内派太极拳正是杨家原传的原汁原味的太极拳无疑,绝非后人所创。

--

内家拳旧闻44

---- 杨式府内派太极拳之四

雍阳人叙述: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不是肖公卓所创

看了netvil先生的介绍,笔者以为杨式太极拳“府内派”所传的内容好象不是什么肖公

卓所创编的,理应为杨禄禅、杨班侯父子在北京所传的内容才对。笔者之所以如此说,当然

是有着充分的依据的。从先生所介绍的内容来看,竟然和李瑞东先生所传的李派太极拳有着

惊人的相似之处。象“五捶”,李派有“太极五行捶”,另外“大架”、“老架”、长拳、

十三总势、小九天、后天法这些内容李派拳谱都有记载,部分内容李派传人也擅长。尤其是

“十三总势”,李派也称“太极十三丹”,在当今李派也属于秘传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十

三种动物命名的,确切地说,十三丹既是动功又是拳法。这十三种动物简称“四禽六兽龙、

蛇、蟾”,四禽为:“鹊”、“鹤”、“鸡”、“凤”,六兽为:“猴”、“狮”、“熊”

、“虎”、“马”、“猫 ”,外加龙、蛇、蟾是也。其歌诀云:“长蛇串珠扭腰功,曲伸开

合身体轻。尾能护头头顾尾,柔软功夫第一宗。灵鹊起尾头相连,梅花枝上喜又欢--- ---(

略)”如果netvi先生有拳谱的话,请核对一下看看是否一样?我以为一定会相同的。历史上

确实没有府内派之说,那么为什么会出来一个府内派呢?笔者以为,那是因为当年杨澄甫先

生创编了后来“广为流传的杨式太极拳”,而未将杨禄禅原来所传的真东西向社会普及的原

因(另一个原因则可能是杨澄甫根本就没有将这些内容继承下来)。而另一方面,杨班侯的

一系传人则继承了下来,为了保证原汁原味儿,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府内派”!大概意思是

指杨禄禅父子在端王府时所传的杨式太极拳法!这应该就是历史的真相!!!若要不信,就

请将此“十三丹歌诀”的开头几句核对一下,我敢肯定没什么大的出入!

李派所传的内容,要比这多多了!李派还有“太极十二形”、“六十四式老架太极拳”

、“太极十三硬架”、八势(八大手)、五步(进、退、顾、盼、定)、“老三推”、“太

极离粘随群战八大趟子”、“太极八掌”、“七十二路太极奇门拳”、“三十七式太极拳”

等等;此外还有各种功法,比如:(辅助功法类)十二揉球法、操绳法(即抖绠绳)、“八

卦九宫桩”(即用九束捆扎成直径约八寸的软藤按照八卦九宫方位栽于地面,练习者在其中

穿行挤靠,主要是借助于弹性来练习沾粘连随)等等;还有内功类:“太极十三桩”、“太

极吊蟾功”、“九转还丹功”、“筑基功”、“圣胎培育还元功”等多种。

器械方面我只举三种:一是刀法,李派所传是“太极白虎十三刀”,二是剑法:李派的

剑法是李瑞东先生所创,称“太极清丰剑”六十四式,枪法是:“太极十三枪”也称“子龙

十三枪”。李派还有用筷子作武器的方法称“太极箸”。

笔者以为所谓的府内派也就是杨班侯一系所继承的,原汁原味的杨家老式太极拳!!!

非常珍贵的!前面两位先生所说的,是因不知内情而失于武断!笔者十分看重杨家老式太极

拳,那才是太极拳的精髓,真正的太极拳!至于杨澄甫先生所创的“杨式太极拳”根本就无

法相提并论!老式太极拳十分注重技击实战的,并不是象有些人说的那样“太极拳不是实战

拳种”,太极拳的历史让唐豪与顾留馨搅得乱七八糟,掩盖了历史真相多年。李派拳谱记载

,杨录禅当年所得不仅是陈家沟一派的太极拳,而是有几派的太极拳。也就是说“小九天”

、“后天法”、“三十七式太极拳”等也是杨禄禅当年所传的内容。要不李派和府内派怎么

会有这些内容?假如有机会对照一下两派的拳谱,一定会明白很多。好啦!暂时说到这里吧

内家拳旧闻45

---- 乐奂之

一叶叙述:

近观胡朴安《病废闭门记》中记载:“我在病废以前,每日清晨六时,必练太极拳一遍

,已有十七八年之久……认识乐奂之,奂之河南固始人。……其太极拳极精,能手不拈身,

即将对方打出。……奂之能用空劲,相隔一丈,对方即立脚不稳。……我往时与杨澄甫、孙

禄堂、吴鉴泉推过手,虽一拈手即被打出,但是于有知觉之中,无法与之抵抗,不如奂之之

如行云流水,若然无所事也。……(奂之)出其手,在电灯下,撑开五指,如烟雾之气,蓬

蓬勃勃。如烟雾之气者,即所谓空劲也。”

从文章中看,乐奂之的工夫似乎比孙、杨、吴诸人尚高,胡朴安想试验一下乐奂之的空

劲,但是乐告诉他,他的拳尚不到家,如果试的话可能会很危险。但是胡与乐推手,四次皆

在不知不觉中跌出,手法甚是高明。

贾志浩叙述:

小弟只知道乐奂之晚年在上海过的,他是靠功夫和医术吃饭的。至于隔空劲兄弟实在不

了解,以前认识一位练气功的老先生是乐奂之先生的学生,未见其功夫多少高明。不过据说

乐先生的功夫独到,而且对于禅宗、密宗的功夫有相当造诣,由此看来乐先生的隔空劲似乎

有一些道理,但是没有亲眼看见,没有在这个上面吃过亏,没有被人用隔空劲打过,至于可

信度有多少各位自己看着办了。

根据乐先生的门人裘松林先生(现年83岁高龄)的叙述,乐先生的内功相当了得,曾经

用手掌吸起一张八仙桌,太极拳功夫和医术同样相当了得。

内家拳旧闻46

---- 道家太极

六水叙述:

一,芗老是一位奇才巨子,但是芗老如你所说,学规矩。可其脱规矩太早!为什么这么

说?芗老的功夫并不是无往不是胜的。高处不胜寒!我曾经请益过我老师,我问芗老的功夫

。我老师说,王芗斋先生的功夫并不是高到极顶了。他在天津的时候曾被韩??(对不起,

我没记住)给打败过。这些我就不细说了,有些跑题,我只是说,芗老并没有达到武学的大

乘,还有很多东西他没有,这就是他离师过早,空有聪明,只能自研而成。但真的不得不佩

服芗老的智慧和求学态度以及创新之举!可也是芗老才引得后来很多的人肆无忌惮的编功夫

,“创功夫”,所谓的练几大劲,挑几大筋………… 可笑啊!好似历代各门祖师都是不如他

们一般!这些东西不是哪个门内之密而少人知,而是门内根本没有。我老师曾和我偶然说过

某某人的功法其实是八卦和形意的东西,什么结构啊!瞎编!我曾说过,祖宗留下的东西,

我们可以批判的继承,但不是批判的抛弃。有疑惑可以于体悟中再体悟。不能因自己练的,

理解的不是那么回事就说那谁谁留下的法子不对。杨澄浦先生确如你说的,少年不勤,到父

兄过世时才醒悟。他也是一个有大智慧和大毅力的人。杨门中人也承认,他要是在其父在世

时能下工夫,那他能赶及健侯公,可他还是没有达到那个层次。这也是有智慧,无师的后果

!!!当年王兰亭先生和李瑞东先生都在后来各自的得到了其他的玄门功夫。象李先生就有

道家一绝“五雷掌”。再有李派的钓蟾功那也不是高境界的啦。在太极门里还有一个境界叫

‘神修’,我不能乱说,否则又会找来责难。我懂的不多,但很多人更是浅薄!我说这些本

来是为你们好啊!我记得李兆生先生好象引用过几句古语示人,其中的一句好似是“不是古

籍玄幻,是人迷幻”。我说这么多,我都违背了门规了,可能还是会有人以为我故做高明!

!!继祥先生说的站桩我同意,那就是妙学傻站,这才是出的自然功夫,凡是“呼吸鼓荡”

者那都是曲解了太极拳的内蕴。我每天练拳,站桩都做笔记。为了什么?为了用自己的身体

和体会感受先人的理法的意义。我从来不怀疑先人留下来的东西,我不理解我只能自认是我

的境界和体悟没到。有些东西,书里没有的,我又认为那是先人没写的,那我也要琢磨。我

爱先天,不喜后天。先天无形,无迹,最不好得,但是一点也不烦琐。后天有形有迹,但终

究是在气血上下工夫。人不立大志,不能得大学!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有不行的地方我

自己知道,我也常自己琢磨自己,可我不想有人乱猜,一是没用,二是对你的功夫又有何用

???五趾抓地,那也是自然的工夫,可以为之那的确不对,但是五趾能抓地,这是不可否

认的。是前辈们的总结。这抓地也有一妙,和挑四梢有关,和下盘通“气”有关。

二,芗老的确说的很对。这个对不是我定义的。因为那是我们犹龙派和李派也有的,并

不是我有就对,而是不谋而和,说明了武术是相通的。我老师和我说,太极要有一摸即炸的

东西;太极要练混元力,那是如老树之根千缠百绕的东西,象钢丝床床丝的连接一样。这就

是犹龙太极和李派太极的技击内蕴。我没拜识过杨门的嫡传,我不知道他们那里是不是。可

北派太极和南派太极那是真的不一样!我倒觉得以北派为入手,与南派交替的进行更好。我

学犹龙太极就是与李派交错的学。李派太极在开始时是北派的东西。不知道谈的是不是偏了

。首先说一声对不起,但我想,说出来也算借机会让我们共同增长学识也是好的啊!

三,“气”在太极门里她有,但是北派和南派好象对她认识不一致。“虚灵在中”我认

为就是“气”。以意为主宰,在慢,送当中,练者也不用提气,深呼深吸,那久了也会感到

手臂是沉实的,有一种不是力的东西。不是力是什么?反正不是神仙一类的虚幻,她就是太

极的“气”。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也反对。这主要还是受了很多年的这个气的定义的名相的

阻挠。要是把太极的“气”单独的理解,那就能够渐渐的明了“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而

还要“在意不在气”的理论了。无为无不为。这是唯物的啊!我的老师对我说过一次“全体

透空”的境界的理。他说那是身内的“气”和大自然的“气”混为一体了。我分析那就是羽

化的前身阶段,这我在《犹龙派太极拳内涵初探》(可能是《武当》第四期里刊出的)一文

中已经提及过。我觉得芗老可能太过于在身相上太用功了!如果他要是再有一位道家的老师

,那我可以肯定,那真的会成为一代宗匠。可惜仍是无师之痛。

四,太极真练,那是真苦!!!我腿也疼,但不疼不出功夫啊!我还会打班侯拳的一些

散式,那运动量也很大。我也是从这上面体会出不练北派,难学南派的道理。班侯拳的发劲

是丹田催动一股劲,脚蹬腿送上脊背一股劲,两臂弹抖又是一股劲,三个劲要发顺了,的确

是很干脆和舒坦。但是也练着练也累。我思索杨班侯先生当年是文功不够,武用已及,练的

是杨式传抄老谱中太极三乘解下乘的东西。因此他没能达到杨禄缠先生和杨健侯先生的另一

种境界。本来由武入道是太极的一部分,可能是班侯先生喜武不喜文,练的过了也为可知。

这我们权当自由的讨论,我也上相对的分析,如果有人能说清楚,那是补了我的认识的不足

,我很高兴,真的:)文不是文化,而是内里修养的“精”,在“三乘解”中叫体育。我还

认为太极得到技艺而费尽精力,那只是以后天养后天,和现代的竞技体育应该道理是一个。

我们门里好象没有那些,都是练先天的东西。李派太极是有外法的,很系统,可人家也是后

天和先天结合呀!我入犹龙门时间不长,大家也许不会相信,我只见过我老师两面。我学的

那些还不及老师的百分之一呢!但已经很是受用了。我以前没有老师练的相片过几天传上来

,大家可以指点。因此,我是知道一个几百年的门派他是有很深的系统的。

内家拳旧闻47

---- 柳印虎

sjm叙述:

柳印虎,河北故城人。曾习形意、八卦多年,在首届国术国考上获中等。不久即与胡凤

山、曹晏海一起拜在孙老门下。柳身体矮胖,尤喜太极拳术并得孙氏八卦剑之传。柳从孙老

学习数月后,即有长足进阶。一次,柳与中央国术馆的少林门科长马裕甫公开比剑。马裕甫

是首届国术国考最优等获得者,功夫颇硬。比试时,双方都用竹剑,且都带上头盔、护具,

头盔配有用钢丝制成的面罩。一交手,柳印虎剑随身变,其剑法、劲势均占上风,马裕甫难

以招架。交手未几,马裕甫已身中数剑,不觉恼羞成怒,遂弃手中之剑,一手攥住柳刺来的

竹剑,另一手去揪柳印虎的面具,欲将柳掼倒在地,双方纠缠恶斗一团。杨松山见状,急忙

上去劝解,将两人分开,遂比试作罢,然高低已分,从此柳印虎善剑,为同人所识。

  柳笃于太极拳,为了潜心研究,心无旁鹜,未参加浙江和上海的国术大赛。柳从孙老习

太极三年,是同期弟子中对孙氏太极拳学得最专的一个,故颇有心得。有人问:"太极拳讲究

用意不用力,是否就是要用意识打人?"柳认为既是也不是。言其是,盖不仅太极拳,任何一

种拳练到高深处,都是意气形之统一,意到、气至、形随、劲发。言其不是,盖修习太极拳

时,所谓用意不用力,不是指上述那个意思,而是指要用意随彼、调身于己。用意随彼,目

的是调己之身,以使彼劲走空或失中,同时使已劲合机、中整。并非是用意主动打彼,而是

据彼意,调整好自己,彼不失中,我亦无意打彼,而是接定彼劲与彼洽合,不即不离。彼若

失中,而我中整,则接入彼劲,用其所失,僵则用其僵,偏则用其偏,滞则用其滞,彼重去

之则急,彼轻去之则缓也,此方为太极拳之用意不用力也。故练习太极推手,其要并非是将

彼推倒,如此,则与摔跤无异矣。练太极推手,其要全在于知彼意、调己身,使二者协调如

一而己。一旦练之有成,则与彼一搭手,即能知彼有何不顺,一问一应,即刻为我所用。若

彼技高于我,一搭手,顿觉彼四下皆空,便知自己暴露于彼无遗矣。若功夫相当或相差不远

,摸着彼劲并非全空,而是若有若无,于是需倍加谨慎全神贯注于彼,以洽合彼意,此乃是

太极推手之意义也,所谓"不求胜人,而神行机圆人亦莫能胜之。"

  又有人问:"摔跤与推手有何不同?"柳印虎说:"摔跤是无论使用何法,以将人摔倒为能

事,求的是个胜负结果。而推手不过是个修习听彼劲、调己身之方法,求的是个作用道理,

故意义不同。但摔跤至上乘,同样是以巧胜人,以听劲调身为妙。而推手有成,也同样能摔

得人出。故而,初,两者手段不同,理法似异,至上乘则相通。然虽曰相通,其异犹存,摔

跤总是主动欺身,而推手总要劲随彼意。高低成败存乎于当事者,与修习何种技术无关。令

人多推崇太极推手,盖此能健养身性,渐悟天道,且致雅精密,引人入理,非唯技击术耳。

若以为推手乃跌入之捷径,则必自误其身矣。如馆中之马承智、袁伟,皆以善跤称著,当今

海内善太极者,除禄堂夫子外,何人能胜之?以马兄之体魄,即使所用不在道理,我亦难胜,

所谓功大不讲理也。而太极推手,非求功大力伟以跌扑对手为能事,乃是研究互相作用之道

理耳,故要只用其意不用其力,亦无撕搂顶抱之用耳。"

  柳印虎除随孙老习太极拳外,与孙存周、孙振岱、陈健侯等亦多有交流,论及推手入径

之法时,柳印虎说:"与孙夫子推手时,浑然不觉其法,只觉自身气血随夫子之意,时而自耳

侧直冲而上似欲冲出头顶,时而又直落而下身体如坠深渊,自己全然无法把持,用意也罢、

用力也罢,皆无助于事,身体似已不属于自己。此为禄堂夫子之推手,乃造极之用也,然绝

非常人所能企及。至若寻常之推手,以余之经验,不过随彼调身而己。??

"随彼之要,一曰敷,二曰穿,三曰摧。敷者,盖也,无论彼如何变化,我总要通过彼之来劲

掌握彼之重心,使彼之重心变化不离我手。若一旦彼之重心脱出我手,我即陷于被动也。穿

者,串彼之身也。摧者,重心顺彼劲瞬间平动也。随彼劲,并非全随彼劲,若全随彼意,则

必被彼放出矣。随彼劲,要敷彼身、串彼中、摧彼根。比如,若彼之重心前动,我之劲随亦

彼向前,然要串其重心,向其前足尖前一寸至三寸之地面处走劲。走劲之瞬有如用线串住其

重心顺其向前之势往此处接。此时彼若不能解脱我之串劲及时转换重心,则必前栽,至若是

一寸,还是三寸,则视当时情势而定。然而,向前最多不可超出三寸,否则极易被彼借势进

肘或反夺我中。少亦不能少于一寸,否则,彼若脚趾有力,则仍不至前栽。在此范围之内,

彼进,则必栽。撑,则无支点,亦必栽。彼唯有抢先转换重心。若转换不及,我劲顺之一摧

,彼心栽无疑。若彼重心后动,我之劲虽顺其意向后,但我之意要串住其重心,并向其后足

跟外沿至其后三寸之地面处走按劲。此时彼若不能解脱我之串中,则其重心必转换不及,我

略往前一摧其根,敷必后跌矣,所胃走劲不出三寸。敷、穿、摧言之为三,用之只在一践一

裹之中。总之,推手第一要知彼之重心,然后需知如何随彼而动,该往何处走劲。同时要使

自己之重心不为人知。一旦重心被人串上,则必陷于被动矣。

  "调身之要,一曰整,二曰顺,三曰进。整,即整劲也,身体无论怎样变化调整,总要寓

以整劲而不失。顺,通顺也,即重心转换圆活无方、劲势变化通达无碍。我顺,则我易知彼

之重心而不为彼所知。彼顺,则彼知我知。若要'人不知我,我独知人',需要'顺'字上下功

夫。修习之道可从走架、推手中求之。进,对进也。如彼劲左来,我重心潜换于右,左随彼

,而右进。彼劲右来,我重心潜换于左,右随彼,而左进。彼击我上,我重心下潜,上随下

进。彼击我下,我重心侧转(不可上浮),下随上进。总要随化随进,二者同步。进即是化,

化即是进也。二者不可分也。进则要进彼之中,串彼之重心也。"

  时有人论拳曰:"形意刚,太极柔,柔能克刚,故太极比形意高妙也。"柳印虎闻之,颇

不以为然。柳说:"刚分整、拙,柔分真、伪。拙刚易出,练力便可得之。整刚难求,若无真

人传授内外合一之妙,怕是终生未可得也。形意初成于刚,刚至贯通则达柔,何以判之不如

太极耶?真柔者乃是转运刚整之劲于周身,求其贯通而不发也,欲发,则随时随处皆可也,故

真柔是以刚整为其基也。以余之见闻,能得到整至纯者鲜,能由至纯刚整而入真柔者更代不

数人,侪辈中仅见振川、振岱二兄能臻此境。曾则兄亦近于此。伪柔者,无刚整之劲也。因

无刚整之劲,与人较量时,不得不靠技巧变化也。虽变,然其不整。虽巧,然其不通。人一

旦逼人,即刻散溃或以拙劲缠抱也。此等伪柔安能克真刚乎?当今习太极拳者多犯此病也。近

年数次大赛,专习太极者皆一触即败,即源于此病。而振川、振岱、曾则诸师兄及郝月如、

杨澄甫诸先生所以能不畏彼刚,盖其自身本有刚整之劲耳。故唯真柔方能克刚,盖此乃寓刚

之柔也。"

  柳印虎又说:"刚柔互济可生奇劲。如震抖之劲,即顺、截二劲合一所生。振岱兄于此劲

甚妙。他震你头,你即头昏眼黑。他震你胸,你即心颤血乱。他震你周身,你即四肢欲散。

欲得此劲,第一,自身整劲出得要快。第二,对彼之劲听得要灵。第三,认彼骨缝认得要切

。用时,先顺摧彼劲,即刻以整劲截之。前后只是一瞬,两手一抖而己。欲震其头,先要顺

摧其重心,继而以截劲向其颈椎骨缝处走。欲震其胸,截劲要走彼腰椎骨缝处。劲打不到彼

脊椎骨缝处,震劲不生。总之,顺不离其重心,截不离其椎缝。上下一线贯穿,如抖绳子一

般。然此震劲不可劝用,盖此劲伤人深矣。若施以重手,可使彼脊椎骨节错位,乃至伤彼中

枢神经,彼即废矣。慎乎之。"

  1932年起,柳印虎在镇江开始传授太极拳,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在教拳中,柳教学互

长。期商,尤与孙振岱过从较密,所得颇多。时江南太极拳名家陈微明、武汇川、叶大密、

陈绩甫、吴兆基等闻柳名,曾先后与柳进行交流,皆盛赞柳技。那时,太极拳家们交流,都

是为研究个道理,并非是为了分出我高你低。故或进或退,或你把他放出,或他又把你打出

,都很自然,很少有红脸的。打的人并未觉着自己就比对方高,被打的人亦未觉着自己如何

丢面子。常常打的人某一手走得漂亮,被打的人跟着一起欣赏。更有,打的人并不知道自己

这一手到底是怎么用的,要求被打的人再挨一次,以找出刚才那个劲的走法,被打的人一般

也不拒绝,故研究气氛较浓。以后柳印虎去杭州时又与黄元秀进行过交流,给黄元秀留下较

深印象。解放后,谈及柳印虎时,黄元秀曾与人说:"习太极拳者众,然多以健身养性为旨。

能得其妙用者,屈指可数。柳印虎后来居上,可入此列。"

内家拳旧闻48

---- 孙禄堂授徒

sjm叙述:

初,孙老命曹晏海演技,曹示以通背、劈挂、滑拳等。观后,孙老曰:"汝之技,无需再

习形意、八卦、太极诸艺,只需换一付腿"。原来,曹上肢已练得颇有功夫,只因步拙腿僵,

故在实战中难合其用。于是,孙老未授曹任何拳架,只授曹"飞九宫"之术。"飞九宫"者,乃

地插九轩,人在其中以所善诸艺往来穿梭(《拳意述真》中论之甚详)。数月,经孙老悉心教

授,曹之步法由拙渐活。于是,孙老又授曹散腿之用。所授散腿皆由八卦暗腿演化而出,因

曹已有"飞九宫"之基础,故能得此散腿之用。

  孙老之用腿与众不同,教授时,孙老将双手背于身后,对曹说:"我不用手,只用腿,你

随意攻守,注意,三秒之内我必起腿。"言罢,孙老潜步走近,曹刚要出拳或出脚,孙老的脚

已抵在曹的心窝处。如此反复多次,总是如此。曹总是夺不着先机,又挡不住、化不开、躲

不及,而孙老的腿法很简单,就是一抬腿而已。原来,凡人用腿必先移重心,否则无法平衡

,故腿动必先肩动。所以,只要集中注意力,在对手出腿时,一般还是可以作出反应的。然

而,孙老出腿时,却无这种迹象,故使人防不胜防。于是曹晏海问:"孙老师,您出腿时,怎

么全身竟无一丝迹象,好像凭空出来了一腿?"孙老曰:"这是因为我周身各处都能作为重心,

故能出腿时与出腿前一个样。所谓暗腿、第三条腿就是指这种功夫。此需有一定内功基础,

才能做到"。于是,曹又得孙老内功修养之传。从此曹只食素,不食荤,以后练成轻功,有"

草上飞"之美誉。

  孙老教授曹晏海近身用腿之法。两人相距咫尺,孙老对曹晏海说:"近身亦可用腿,抹踢

即是一例。"于是要曹任意进攻。两人相对瞬间,曹突抢中门,孙老一腿早到--膝顶、腿旋、

足发,曹急后跳,仍被孙老的腿抹中,曹当即栽倒在地,脸色陡变,虚汗如雨,好一会儿,

才得恢复。曹晏海说:"孙老师,您这一脚虽然只是抹了我一下,却使我不仅痛入骨髓,而且

心如电击,好像整个内脏都散了"。孙老曰:"此为内劲这威力"。接着,孙老详细讲解了抹踢

的练法、用法、变化和走劲。该腿踢出后,在空中的轨迹像个"8"字,速去速收,倏乎若电劲

。退一动,就要蕴涵、潜换着足之踩踏、膝之冲顶、腿之旋搓、脚之贯劈,要一气贯穿。其

特点是,不仅踢出后要力贯足底,而且整条腿都要有浑圆劲,也就是即使对手躲过了膝顶、

足踢,只要被腿抹上同样能发出威力。甚至在脚下潜回收的过程中亦有用足跟劈钉对手之意

。非得有很好的控制和利用自身重心变化的能力并辅以一定的内功,才能在实战中用好这一

腿。由于曹晏海此时通过"飞九宫"的练习在控制自身重心和内功修为上均有明显进步,故能

在月余的时间内初步掌握了此腿的用法。

内家拳旧闻49

---- 犹龙派太极

六水叙述:

王逸樵先生是我的师叔爷.当年在天津海关曾任一处长之职.他打的那也不叫"龙形太极"

.那就是"犹龙四气".因为形若龙动.首尾相连,下盘都是旋转,所以外人名之.据我老师说,好象

山东倒有一个"龙形太极",但是,当年曾有前辈亲自去过,一看那不是"犹龙太极". 培元尘.门

内还叫裴远尘,不能一定,可能是地方语音而使名字发生变化.他是武当山的紫霄宫的道人.和

尚之谓不知何人所造?我门内还不知道他是不是和尚或是道人吗:)?乱认宗祖在早时武术界是

不允许的.那种后果也是我们今人所难想象的.

当年,司星三祖师本来是练的杨派太极.后来在北京外城遇到裴远尘道长.据说那时裴祖师

已经一百多岁了,但仍如三十几许!因为有这么一段话曾世代口传下来.裴祖师和司星三先生(

两者称谓只能这么称呼了)来到其府上,见正堂正位供着三丰祖师的牌位.裴祖师笑着说:"嗨!

你还真行,还供着我的老师的牌位呢."当时,司先生很是生气.说:"我善待与你,你怎么能这样

无礼?"裴祖师笑着说:"你看你年届天命,就已经满头白发.我已过百岁,却是一头青丝."这就是

裴祖师年龄的得知由来.

此拳是三盘同练,以应天地三才.这您可以看<武当>今年第四期的我的拙作"犹龙派太极内

涵初探"一文.中下盘是显之于外,人可见之.上盘是神练之所,外行难见,见了就不是犹龙太极

,也练不出功夫. 看着难,其实不难.因为和别的太极不一样,所以看着不舒服,不理解.

当年陈发科先生的大弟子,马天行先生赠给张振之师祖爷一首诗中说:"斜肩吊背真难看,

位置自然有高见."练犹龙太极很苦,也很难.每天都要走"一字线法",她是别家所没有的,练犹

龙太极所必须的.说中下盘就是指的她的作用.

内家拳旧闻50

---- 南京中央国术馆

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于1928年6月,发起人张之江(1882-1966)任馆长、李景林任副馆

长。该馆工作范围包括开展武术研究、教学、编辑出版武术刊物,进行全国武术管理。馆内

设理事会为权利机构。初期设少林门、武当门负责业务工作。旋弃两门,改设教务处、编审

处、总务处。该馆教学强调泛学博通,要求学生练打兼能。提倡武术竞技化,设摔(摔跤)

、打(散打)、劈(劈剑)、刺(刺枪)为主课。

1928年10月,中央国术馆在南京公共体育场举办第一次全国国术考试(简称“国术国考

”)。国考分预试和正试。预试为套路表演,依评分取得正试资格。正试的内容包括徒手对

抗的“拳脚门”(散打)和“摔角门”,持械对抗的“刀剑门”(短兵)和“棍枪门”(长

兵)。正试比赛不按体重分级,三打二胜,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统一的护具规定和要求。经

三轮角逐,取中最优等15名:朱国福、王云鹏、张长玉、马裕甫、张英振、窦来庚、杨法武

、杨士文、顾汝章、王成章、朱国祯、张维通、朱国禄、马丕智、胡炯。

1933年10月20日至30日,中央国术馆在南京公共体育场国术场举行第二次全国国术考试

,来自该馆和21个省、市的438人参加了考试。这次考试项目中正试增加了“搏击”(拳击)

这次国术国考共取甲等43名。其中拳术对试(散打)13名,长兵3名,短兵6名,摔角3名

,搏击(拳击)重、中、轻3级共9名。参加女子组正试9名选手,皆取为甲等,以鼓励女性习

武。

家园 【文摘】内家拳旧闻51

---- 杨家旧闻

魏树人叙述:

汪师曾说,他少年时自家与杨宅都住在内城的西南角,当中只有一直一斜两条街相隔,

杨宅坐落在南沟沿的北头(后为纪念七七事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佟麟阁将军,南沟沿更名为

佟麟阁路),汪宅在东铁匠胡同。得天时地利之便,复遵师爷之命,汪师少年时每天都要到

杨家走上一趟拳架请师爷指点,闲来帮师爷端茶倒水犹如孙辈一般。久之,师爷喜爱他勤快

肯学,不时带他到住所西边的一座破庙里盘架子说拳。闲暇时常见师爷倒背着手,久久盯着

庙檐下的风铃一动不动。汪师不解其意,便问师爷为什么这样看。师爷便将拳艺中以钟喻人

的奥妙一一道来,直讲得汪师豁然开朗。汪师曾在师爷的房中见过一张图上面标示着祖孙三

代的功夫进阶。全图共有十三层台阶,最高处绘着一座南天门,第八层台阶上标着祖师爷杨

露禅的名字,健侯公排在第六层台阶上,班侯公在第五层,少侯公在第四层,当时汪师曾就

此图请教师爷太极拳的功夫等级,健侯公答曰,第一层为懂劲,第二层是能用劲……,到第

十三层才能达到出神入化之境,并说杨家没有人达到第十三层的境界,自己没得到凌空劲…

…。

内家拳旧闻52

---- 吴图南回忆练习太极拳的经历

摘自吴图南《太极拳之研究》:

自叙

......他检查出我患有:先天性肝炎、先天性肺结核、先天性癫奥。他说:很难治好,

因为是先天胎奄带的,我得慢慢调理他。经过相当时间的调理,我的病渐渐好转。後来

李大夫向家长建议说:最好叫这孩子练练功。那时清朝北京地方上有各种功房。此如学

写字、绘画的叫书画房。练弓刀石的叫弓刀石房。练拳的叫拳房。於是我在九岁那年由

家长带我到练拳的功房去。教拳的老先生是全佑先生。由他的儿子爱绅号鉴泉教我。我

一方面由李人大给治病,一力面练拳。练什么呢,就练太极拳。我跟监泉先生学了八年

,後来由鉴泉先生介绍又跟杨少侯先生学了四年。前解後共学了十二年。

练功苦难挨,曾经想自杀

那时候练拳练的很苦。传统的太极拳有一种形式的练法叫定式。比如揽雀尾分六个动作

,按每个动作去练定式。定着不动要定多少时间呢,定六个呼吸,然後再换势。揽雀尾

要用三十六个呼吸,差不多两分钟才能定完。正常人每分钟营十八个呼吸,以此类推,

全套拳有二百六十八个动作,你看要定多长时间?所以那时定的我筋疲力尽,汗流浃背。

到冬天天气严寒,练完拳穿的鞋像淌过水一样,一脱掉可以倒出汗水。可是这么一定,

把肝炎、肺结核、癫痫全定没啦,身体逐渐强壮起来。也不一着急就死过去了。我的两

条腿因为抽疯,左腿比右腿短二寸,後来练拳要练碘筋,结果也碘好了。提起碘筋好厉

害,找一棵树,叫我背靠着树,我的两只手向後反抱着树,身体扳直,老师在前边用脚

把我的底腿勾住,树上钉一滑车,有一皮兜兜住我一条腿的脚後跟,往上拉,把脚趾拉

到脑门,再把拉绳拴住,定住不动。这样还好些,住後碘筋要把脚心拉贴在後脑勺上,

这个罪真够受的。那时我做梦都害怕它。如此类推,什么撼腰、踢腿、铁板桥……等等

,先折腾出来弄好了才开始练拳。过去练拳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开始就去摸鱼。要把上

面说的功夫练出来,其实人人练都能成,就看你练不练,如真练就能成功。那时像我这

么个病孩子,一折腾实在是受不了。我曾经想跳井自杀。有时老师看见我怕苦,责备我

说:又想病好父怕吃苦,没出息。後来我想一个人为什么叫人说没出息呢。我是蒙族人

,我的祖先在元朝时曾经打到日耳曼。我怎么变成没出息的,―定要有出息的。

学各样推手,练三步功夫

就这样我把定式练拳练完了,再练打手。

打手就是推手,那时叫打手,後来传到上海以后才改叫推手。练打手先练单手推,两人

谁也别不住谁之后再练双手推。由平推、立推、斜推,好像个女字形,把这些路子推纯

熟 以後,两个人身体逐渐向下矮,边往下矮边推,一直到身体擦着地而去推。 如用手

一捋对方,自己的身体向後擦着地撤回去,等向前出去时,身体父擦着地出去,如同蛇

一般左右回旋。各位听起来容易,可练起来就难了。记得有一次老师跟我说:你拿个筐

去砖瓦铺买二斤疙瘩炭去。我以为老师有用处。就到砖瓦铺买了―斤,多买了―斤,交

给老师。老师说:我在跟你说笑话,叫你把炭烧红了,好烤一烤你的筋。经过苦练,不

动步的推手才算练成了,再练动步的推手。不动步的推手是正的,叫棚捋挤按四个正方

;动步的推手是斜的,叫采例肘靠四个斜角。当然不是绝对的,正与斜是互相牵涉的。

老师教你时,他站在中央,身子一转用手―采,你在外圈要随着紧跑,跑了冬少步,刚

追到头,他一转身又去了,你又紧跑再去追,所以练得满头大汗。后来我研究易经才知

道,这就是得其圜中不支离,意思足围绕着一个园心去跑外圈时,不支也不要离。听着

也很容易。但这劲头很难掌握好的。总之这仅是素材,也就是才练了个大概,然後才开

始练功。

练功自先要练松功,这松功可难了,要由脚趾、脚腕、膝盖、腰、两肩、上臂、小臂,

手腕、手指、脖颈的七个颈椎除了头颅之外全要松开。这么一练差不多把人给拆散了。

然後再练太极拳的三步功夫:第一步功夫叫着功,太极拳毕竟是个拳种,这么―来干什

么使,那么一去干什么用,如揽雀尾是干什么的,单鞭为什么要那样一转,一着一式,

二百六十多个动作都弄熟了,都会使了,但还不算成,因为你只知道死谱,不知道变化

,故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变化。第二步功夫叫劲功,为什么叫劲功不叫力功呢,因为它

不尚拙力,都是柔柔轫韧的,但这奄边东西很多,等把劲功练完了,往下练更难了。第

三步功夫叫气功,我说的气功不是外边练的气功,我说的是太极拳奄边的气功,它的练

法可分两部份: 一部份是运气,运气是把气运到周身,想叫它到哪奄它就到哪裹。周身

内外由五脏六腑到四肢百骸,无一处不能运气,身体也无一处不能打人的。你如不信可

以试试,我用手指指你的手心,你会感觉有气的。你也可以随便往哪裹按我。我那奄就

能打你。另―部分是使气,既然能做到运气了如何能使气出於你的身体之外,而又能达

到对方的身体上去,然後要使你的气跟对方的气沟通,两个人变成一个,这个时候就可

以运用自如了。你想叫他跪下他就跪下,你想叫他躺下他就躺下,他这个人就受你控制

了。这个功夫很不好练,我前后练了十二年,十二年的时间很长了。我再愚鲁也不至於

糊涂,为什么跟它干上没完呢?其中必然有它的兴趣和滋味。就如同吃橄榄一样,初食很

涩,愈吃愈清香可口。这时候我练出甜头来了。身体也强壮起来了。

杨少侯教拳,连摔兼带打

我是吴鉴泉先生的第一个徒弟,後来他又介绍我跟杨少侯先生学拳,这位老师很厉害,

连摔带打,跟他学拳,他―伸手我就来一个后仰,又一下把我撞到墙上去。我们家那时

候住的房很大,练功的大厅当中有六扇风门,晚上关门要上木拴,门的两边各有一个铁

套环钉在柱子上,上拴时把木拴横插进去。我印象最深的―决是,老师一撒手,我的腰

正撞到门柱的铁套环上,疼痛难忍。老师说:怎么啦,没志气。我连忙说:有志气,有

志气。可是再来的时候,我要躲着点那柱子上的铁套环了。那时我家裹的桌子椅子是红

木的,椅子背打掉了变成个橙子,凳子面板砸没了,变成个火炉架子。後来每逢老师来

家裹教拳,我祖父叫人先将家具摆设挪开,预备着摔打。练功时老师怕我偷懒,由厨房

抬来四张油桌,油案桌腿较高,是厨师专为站在那里切菜用的。把这四张油桌拼起来,

叫我钻到桌子底卜去练,如同练太极拳着功奄有个矮式叫七寸靠,就是用自己的肩膀去

靠对方小腿上的七寸之处。差不多的老人都知道那时候我受的许多罪。总之我认为要把

太极拳练好,除了要有真传之外,你必须要有万夫不挡的勇气,要有百折不问的毅力,

否则必然是功败垂成。我和杨少侯先生学完四年,他说:你差不离了,我要走了。那时

候的老师有良好的风格,虽然他依靠教徒弟吃饭,但当他教完之後,就告诉你教完了,

他就走了,你再请他也不来了。只是到过年过节时大家再聚会。

内家拳旧闻53

---- 陈氏太极拳的一个历史问题

    

请教一个历史问题  

  本人在顾留馨著《太极拳术》一书中看到:陈照丕到北京后,有好友好事,在一家报纸

上刊文说,今有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太极拳传人陈照丕到京,各路好手可前来试技交流。结

果,许多拳手手拿报纸前去交手,无人能胜,来人越来越多,朋友便劝其在某庙前设擂,连

打十六天无敌手,陈氏太极始名声大振,各团体、院校纷纷聘请教拳。后来,时任南京市长

多次邀其到南京教拳,北京方面又苦苦挽留,陈照丕便荐其三叔到京教拳。

  现在有的地方说,陈发科在京设擂十七日无敌手,扬名北京,有的说是陈照丕在京打擂

遭败,回来请三叔前去打擂。到底真实情况如何?我想顾留馨作为陈发科的弟子,其所言当

更可信,请各位朋友议一下。

松松叙述:  

杨氏南下后,有一陈沟人与同仁堂岳府相识,推荐陈家人来京教拳。在旧社会上层人士

是有这种爱好的。当时陈发科和堂侄照丕(陈正雷的大爷)在家乡类似保安团的部门供职,

陈发科是农民出身,先叫曾做小商贩,见过点世面的陈照丕抵京,但问题来了,人们都

知道杨禄禅是从陈家学的,但陈照丕只会老拳架和斜身一进一退的打手,加之当时杨氏已居

北京几十年,在应酬和场面上要比从小地方来得陈氏强的多,所以并没有多大市场。要知道

,在今天也不完全是靠本事吃饭的,教拳是三分本事七分人缘。所以,后来勉强支撑的陈照

丕请堂叔来京,但受到当时在京同行们的压制,也不是效果很好,到解放初的时候,陈发科

登记教授的还是炮捶,不叫太极拳。当然,顾留馨同志和唐豪等人的书对陈氏太极拳的发展

确实功不可没。

空空叙述:  

顾留馨特别讲义气,他是陈兆奎最佩服的人之一。任过上海的体委主任。是他介绍陈到

上海教拳。但当时上海的太极拳混乱,陈无法正常教授,故才当了大家的面打了一位空劲大

师,用的是背折靠,人一按肘就飞了出去。陈这才在上海站住脚。

我想当年陈兆丕的功夫不一定能在北京站稳,陈虽号称全国无敌手,但北京可是藏龙卧

虎之地,他虽设擂,但真正的大师是不会亲自打擂的。因此,擂台上的赢不一定能反映真实

情况。

而实际上陈发科在北京的名气也是在56年全国大比武后才真正响亮的。但后时逢文革,

太极拳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几乎到了出现断层的局面。实在另人心痛。要知道,你功夫不

到,师傅不教,仅靠看书是不行的,看了也是天书。个人想法,见笑!

无极氏叙述:  

一摘自《武当》杂志

顾留馨,1908年生,上海市人,1925年在上海南洋高级商校毕业,考入文治大学。1926

年从刘震南学六合拳,1927年人陈微明致柔拳社,然后参加汇川太极拳社学杨式太极拳,两

次学拳均不满一年,养生拳架尚未练顺,更谈不上任何太极功夫。顾氏于1934年人共青团,

不久又加人中国共产党。因其对革命有功,解放后曾任黄浦区区长,1950年任上海市武术协

会主席,后来又主持市体育宫工作,成为上海武术界最高领导人

......

顾氏本身并非武师,却以武坛盟主自居,说一不二。顾留馨组织各路拳师参加学习,首

先关注田兆麟。因其继承健侯、少侯、澄甫三位宗师之大、中、小拳架及推手、散手、器械

技艺,集杨家功夫之大成,故请其献宝,揭示杨家秘传真功。田兆麟功夫乃数十年挨打、苦

练而成,岂肯无缘无故轻易泄漏?于是他摸摸光头装糊涂,推托道: “吾年纪大了,都不记

得了。”田作霖、陈微明只知练拳必须有真功夫,不知一切均须服从党的领导,见顾氏毫无

功夫,自然心中不服。

......

顾氏深知功力深厚之第四代杨门前辈无法驾驭,一方面鼓吹陈王廷造拳谬论,褒陈而贬

杨。另一方面,将傅钟文升格为杨式太极拳“代表人物”,借助各种传媒大树特树,并且故

意冷落田兆麟、田作霖、陈微明等资深前辈,聘请傅钟文在体育宫教杨式拳架,聘请张玉在

武协教杨式推手。陈微明因爱徒赵敌七被人暗杀、独子陈邦武英年早逝,心灰意冷,吃素念

佛,又遭唐豪、顾留馨批判,愤郁而终。田作霖晚年贫病交迫,丧葬费由复兴公园武术组长

张玉出面募集。田兆麟空有一身功夫,甚至不能在体育宫谋一个教练职位,只能以民间艺人

身份,在公园设场授拳,无固定工资收入,有时不免借酒消愁。某弟子送两瓶高浓度白酒,

与田师伯共饮。弟子走后,田师伯举杯独酌,将所剩之白酒饮完。翌晨,家属呼唤田师伯起

床,始发觉其酒精中毒身亡。此后学习杨式太极拳者日渐增多,不过是徒有其表之柔软晨操

而已。欲觅“哼哈二气”、 “出手见红”、 “四两拨千斤”之杨氏太极真功夫,可谓难

上加难。传闻四川李师伯、杭州牛师伯以及海外董、杨、郑师伯一脉真传尚存,吾辈当焚香

祝祷,望其发扬光大,保存杨门武技之精粹!

。。。。。。

内家拳旧闻54

---- 陈氏太极拳四大高手

空空叙述:  

现在太极拳有四大金刚之说,过去太极拳有四大高手之说:

第一,陈长兴,号称“牌位大王”。立身于人群之中犹如礁石立于海岸,人遇之自颓,

人人得而敬仰。

第二,陈仲生,(同乳弟陈季生)。日练拳三十遍,为朝廷大将,曾于千军之中手擒大

头王。又救主有功,赐黄马褂(文革中被烧),功夫之高,为四大高手 之首。

第三,陈尧(三个土),弟陈鑫。为陈仲生子。陈尧功夫之高,其手上落苍蝇而飞不起

来,其听劲、灵劲出神入化。当过捕头,曾经捕快们开玩笑,一拥而上,将其压于身下,陈

尧一个惊弹,将十几个人抛出丈外。

第四,陈发科。成手时日练六十遍。曾在洛阳龙庭打擂,一个野马分鬃,穿于数十高手

之中,如入无人之境。陈照丕北京打擂顶不下来,叫其叔入京,称再不来,就给陈家沟丢脸

了。发科公入京后,面对众高手身立于檀木桌之上,称如若能撼动桌子,就永不入京,发科

公一个千金坠,桌子腿竟入于地下。众皆不战而退。大徒弟洪均生亦功夫高强,据称其在心

法等方面还超过了陈发科。其心念一动,手中的锅碗瓢盆即碎,打坏无数。

太极功夫有多厉害,吾引用一段文字望大家参考:

吾友孙子仲和,为余述陈君仲生生手擒大头王事,风英义概,令人骇服。有言某封翁家

,突来数十巨盗,封翁好言款之,急招仲生生至。则红烛高烧,宾筵盛列矣 。仲生生入,遽

灭其烛。盗大哗,抽刀相扑。盗人人喜得仲生生殪之。须臾无声,则盗皆自杀,而仲生生固

无恙也。盖盗互扑杀时,仲生生固皆在其手侧,惟用盗代死,而自手执一碗,一足立筵席

中间,也可谓妙绝,益另人骇服不止。……

荆文甫

选自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

内家拳旧闻55

---- 孙禄堂被人暗算之旧闻

    

netevil叙述:

关于孙禄堂被人暗算之说,流传甚广,不仅在大陆众口相传,而且流传到了台湾。见之

于文字的有台湾王嘉祥“孙禄堂宗师行谊”一文,“孙公在上海,某次往先施公司购物之际

,在电梯间,于众人推挤中,突遭暗算被点了穴道,当时即知,但因人多,无法辩认下手者

何人。归后竟致吐血,俟乃静坐行功休养,竟月方愈。”(台湾《力与美》杂志46期)。大

陆的传说和这大致相仿。孙遭暗算后,是由镇江名医陈健侯为之诊病,此事曾在《气功》小

册子上提到过。

孙禄堂突遭暗算,回手一拳,把那人打了一个跟头,但此人毫无损伤,站起来拍拍身上

,没事,走了。孙氏即感浑身酸软无力,回去后经调理,并经镇江名医陈健侯医治,是有了

起色。但是毕竟年事已高,最终之死,还是和这有关。当然,我是听来的,没有亲眼见过。

周大可叙述:

你怎么知道孙老先生不知道被谁点的穴?!在电梯内内人挤人,孙老先生为了不伤着周

围其他的人,有意敛气,不使内劲感发。孙老先生当时就抓住了那个人,那人也是抱定必死

决心,那人也以为自己这次必死。没想到孙老先生问也没问就把他放了。孙老先生的徒弟们

不解孙老先生为何这样做,孙老先生说,我很快会收到一封信的。果然,不久来了一封信,

信中说只要孙老先生去他父亲坟前烧柱香,他就给孙老先生解药。孙老先生未去他父亲的坟

前烧香。仅一日半,孙老先生自己就用内功冲开了穴道,经月余调治便完全恢复了正常。此

事发生在1928年。那人所以要暗算孙老先生,是因为数十年前,孙老先生与他父亲比武,重

伤其父,他父亲回去不久就死了,他要为父报仇。那人苦练点穴几十年,明着打,那人自知

自己不是对手,于是一直找机会暗算孙老先生,但一直没有机会。这次孙老先生南下上海,

他也是问讯跟来,终于找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但因为孙老先生内功卓绝,还是没有起到效果

。但是,就是这样一件事一直被一些嫉妒孙老先生的人所利用。

孙老先生遭暗算之事虽然你我都不曾见到,但有人见到。该人曾将其日记给我看。因不

想沾惹是非,再三嘱我不要透露其姓名。孙老先生月余痊愈是事实。孙老先生去上海,常住

在该先生家。该先生对孙老先生的情况知之甚详。我的介绍便依据于此。孙老先生此后在南

方又教拳三年,健如少壮。这都是有记载的。什么最后的死与此有关,纯属无稽之谈。

内家拳旧闻56

---- 对清末民初国术高人的评价

米儿叙述:

《近世拳师谱》中国武德会1935年出版,记录近代国术家300人,尤其对孙禄堂先生的评

价最高。摘录数句:“孙师禄堂,精易经黄老奇门遁甲诸术,体用如一,其拳械皆臻绝诣,

技击独步于时,为冶技者冠。.....晚年行止气质迥异常人,世人疑之为神。”

又称郭云深“技精绝,名冠同侪,以半步崩拳打遍七省,形意拳始兴。...”

称宋世荣:“教授后学无私蓄,养气功深,.....”

称霍元甲:“逼走俄、英大力士,声震海外。....英武过人。”

称韩慕侠:“豪气如虹,享誉津门.....”

称孙存周:“其拳行如奔马,势若游龙。.....挫败名家尤众。.....”

称李书文:“人称神枪李。胆烈.....一世英雄。....八极由是而振。...”

称张策:“所习通臂拳已臻炉火纯青之候,....兼善单刀,华北知名。....”

称尚云翔:“几复云深之能。...”

称程庭华:“所习游身八卦掌直追其师,北方首屈一指,同侪无出其右。...”

称刘凤春:“三掌震京津。...”称尹福:“为硬八卦之宗。...”

称杨露蝉:“为北方太极拳宗师,艺臻化境。.....由此世人方知有太极拳之名。...”

称杨班侯为:“其技世间罕有,其势如鹰.....”

称郝为真:“所习太极拳与杨派同源异流,人称其艺几架杨氏昆仲而上。....”

称杨澄甫为“当代太极拳泰斗,....从学者最众。...”

称朱国福:“形意拳后起之秀,...兄弟三人名震首都.....”

称刘玉春:“力如熊罴、捷似灵猿....每穿梭于枪林弹雨,神色如常,...其刀法世称名

技。...”

称张凤岩:“于贯跤技法,研究独到。.....”

称金佳福:“力能透骨,指如钢钩.....大侠甘凤池嫡传...”

该书所列拳师比《国术名人录》要多,内容也不相同。

我在童旭东先生处见此书复印件。童师言:所有史料文献,一概不借。只许我摘抄数句

据童师讲所以如此“小气”,是因为现在武林中编造孙老先生谣言者屡屡出现,而史料文献

是童师揭露他们谎言的最有力的武器。所以童师说,他收集的史料很大的用场是为了打笔墨

官司。童师以捍卫孙门为己任,他的史学研究造诣和敢言的风骨,可以说让当今国内那些散

布武林谣言者既恨又怕。童师常说:我一直等着他们。我死以前,会把这些史料编辑出版的

米儿叙述:

近日与童先生通电话,询问孙氏拳在江南的传承情况。童先生说:孙老先生65岁时在北

京遇到一位道友关先生,与孙老先生年纪相仿,俩人经常一同修道。孙剑云称其为关大叔。

孙老先生到江南后,与虚云和尚时有过从。虚云对孙老先生的修为造诣极为钦服。孙老先生

71岁回北京后,隐市证道,73岁时修成神仙之体,成为圣佛。升佛前一日,孙老先生身体显

得极为虚弱,须有亲人护持,入殓三日后化形而去。孙老先生的真正传人很少。传言仅四人

而已,均不显其名。四人中有一人原是巨匪,后来从善。一位军官。一位中医。一位和尚。

支燮堂得修道门径,但未在这四人之中。孙存周仅得武功之传,未深入于仙佛圣道。其余如

李玉琳、陈微明、胡凤山、马承智、朱国福、朱国祯等略窥得一鳞半爪。童先生如是说。

lcjj叙述:

孙老先生晚年已是位隐逸翁,尚且获此至誉。孙老的真实造诣可谓弥高。据张义尚讲,

三十年代时,孙存周的武功之高在当时武林中已是罕见。但孙老先生还是认为孙存周练的拳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

尹福确实够得上硬八卦之宗,据说他的几位弟子都是手硬如铁。寿关顺也说其师支燮堂

的手有如钢钩,可以轻易地掏进人的肚子里去。寿关顺说:形意拳练出来名堂的,就不能跟

人动真功夫比武,那是要死人的。太极推手的优点就是安全。

内家拳旧闻57

---- 对孙禄堂先生得道成仙的看法

米儿叙述:

据童师讲:孙老先生所修之道学属隐修派,该派不在道观内修道,从有关孙老先生的史

料中知,孙老先生至少有三位道学高深的道友,一位姓陈、一位姓张、一位姓关,他们都是

到处云游修道,没有道观。童师讲孙老所修属于老子――尹喜一派。

CLUO叙述:

化仙而去,和高梁上(好像是)凌空走八步。---------之所以会有争论!!!我认为是

因武友的见识所限!!!我今天给武友们提个醒:一:道家太和门功家南派的开山祖师邓钟

山先生和孙禄堂先生在清末见过面而且有过交流。极少数极少数孙门的老人都是知道的。不

过闭口不说而已。想起诋毁功家南派武学的人真是流于浅薄,你可对某人有看法,但自己不

能乱评价一门你都没去实践过的武学。毛主席说:“实践出真知”。二:孙先生仙佛接引绝

对是真实不虚的。你可在各大道佛名山去打听一下,能修到“仙佛接引”这境界的大有人在

,而且其中有人现都还在世隐修。以武当山人迹罕至处居多,要想见到多备干粮。三:高梁

上(好像是)凌空走八步。绝不欺后人。因山西老宋家的宋世荣先生就在清末的一次武术表

演会上当众表演过“盘根冲空”在空中短时间片刻停留。沈阳武派太极阎志高先生也达到该

境界。另我金家拳派的金祖师就达到“悬空而行”的境界。金祖师之功夫,入城不由门;八

十里地往返,壶水未沸;临终之时,八徒家中各死一道人。这就是佛道家说的“化身成就”

就是说金祖已成仙成佛。四:有闲钱的武友可去四川甘孜和阿坝两地区看看密宗大德的佛法

功夫和黑教的制人,诛灭野兽法术,也许你从此就成为一个密宗的皈依弟子。具体访道地点

:五明佛学院,彭措晋美法王不可不见,记住拜见时要量财力而行,准备适当的供养礼拜法

王。五:剑仙一说,清末,民国和当代影响极大。并非空穴来风。峨眉派,武当派,青城派

,上清派,终南派,三丰派各派都有,不过须指出的是:剑仙并非是单独一派,而是一种修

炼法门。所谓“内执丹道,外显金锋”而已。说到底,就是延续自己的肉身的存在时间,来

完成丹法。提示:张义尚老先生的师尊周明阳先生就是三丰派的剑仙。周明阳的官方身份是

清末四川总督赵尔丰的高级幕僚,曾在川藏边境上打过反叛藏人,并在此期间修成“道家五

遁法”。有心的武友可查看一下四川的文史资料就知道他两是何关系。六:练武的人治学,

就是要“唯象是学”,自己没练到,别人练到了,自己短期理解不了,现代科学解释不了,

就不要急于否定,要勤学苦练。先证果,后证因。一句话“实践出真知”。七:孙禄堂先生

的武功还是极好的,我也是极为佩服他老人家的。但他和佛道两家隐修的高真相比还是有不

小的差距,我的个人观点!!!欢迎道友和武友交流所知。

米儿叙述:

仙,其实就是内修达到一定造诣的人。练拳既然能改善人的生理,当生理改善达到一定

的程度后,自然会产生某些不同凡俗的功能。让没有经过修为的人觉着“神”。于是我们把

这类人称之为仙。仙的进境有地仙、人仙、天仙之分。有的还加上鬼仙与神仙,其实这都是

对不同程度的修行造诣的叫法。孙禄堂先生视生死如游戏,化归仙佛而去,是达到天仙的境

界。凌空八步只是孙先生20多岁时南下云游时的成绩。不过这类话题还是少说为好,因为在

我们这些网友中,谁也无法亲自引证给不同观点的人看。对于我们这些俗人,这几乎是个信

仰问题。

评注:

孙禄堂先生得道成仙并非通过练拳实现,主要是修练道家隐仙派法门的结果。武术毕竟

还是武术,不是修道的方法,其子孙存周即得其武功之传而未得其修道秘诀。不过武术高手

晚年修佛道的也不少,如近代的王兰亭进山修道不知所终,现代的蔡松芳遁入空门等。许多

大科学家到了一定年龄也信仰宗教。

CLUO说孙禄堂先生和佛道两家隐修的高真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这点本人也赞同。杨

露禅所得道家太极门修练就有十三层台阶之说,最高为南天门,杨露禅先生修到了第八层。

全真龙门派传人王力平先生是当代修真大德的代表,有人对王先生是这样评价的:王力平先

生成就真身,出入三界,隐显自如,几乎凡是在王显示身边呆过的人, 无不为其出神入化的

功夫,仙风道骨的气质,对传统道家文化的通达洞察,对现代西方文化的独到见解所深深震

撼,得以领略传统道家修真人士的无上风采。

张义尚先生说修道成真法、财、侣、地缺一不可,须福德过三倍天子、智慧胜七辈状元

,方具备条件,千千万万修行者中,难得一人真知此道者。纵得真法而条件不具,也只好望

洋兴叹,而张先生本人,即属此类。

内家拳旧闻58

---- 内家拳的一些掌故

米儿叙述:

我师童先生说话直,不知道的,以为童师喜欢起事端。所以童师的话,许多人都听不进

去。关于吴鉴泉,童师说吴图南曾亲口讲吴鉴泉推不过他,所以他又去拜杨少侯。吴派出自

杨派,但始终没有赶上杨派。

张义尚称孙式太极拳“是形意八卦的底子,讲主动的快,松软程序度尤差,更不要说轻

灵虚无的境界了。 ”本人的体会与张义尚的认识完全不同。本人练孙式太极拳有年,说此拳

是形意八卦的底子不假,但是此拳的特点之一就是松沉灵虚,在这方面比杨式太极拳有过之

而无不及。据牛胜先讲当年李玉琳的推手功夫令杨澄甫先生也自叹不如。当年杨澄甫的四大

金刚包括李雅轩都抬不起李玉琳的胳膊,其松沉劲可见一般。此外李玉琳动若灵猿,所以才

有“铁臂苍猿”的美称。这不仅是主动的快,而是反映的灵敏。也许是由于张义尚没有研究

过孙式太极拳,所以发此偏颇之论。

童师曾言,支燮堂先生称形意拳既是修道术又是杀人术。寿关顺先生也常说他不能用形

意拳跟人切磋,那是要出人命的。支燮堂年轻时第一次与一位实战名家动手,只一交手,竟

把对手打穿砖墙,身体数处骨折。当支燮堂后来功夫高深后,就可以控制,解放后支燮堂曾

独自与20几个人发生冲突,交手中支燮堂在他们每人脖子根摸一下,20几个人的脑袋都向一

侧偏歪,都抬不起头来。事情闹到派出所,经公安人员调解,支燮堂再在每人头上摸一下,

使他们复正。童师讲,孙剑云前辈曾告诉他脖子上的这个部位,并摸给我示范,确实一触摸

这个部位头就要歪。在这个部位用不了多大力,就可以把头摸歪。但是实战中出手要准,分

量要合适。否则是要出人命的。

尚云祥晚年腹大如锅,不良于行。这是西安的徐雨辰先生和北京的孙剑云女士亲见!南

怀瑾先生说“大腹便便不是道”,化劲是练神还虚,其境与道相通,有腹大如锅之象者必定

未臻化劲!孙凤麟先生说:尚云祥晚年常去孙家拜访,孙老先生从不与之谈拳。尚云祥经常

与孙老先生的弟子肖玉昆、齐公博等过手切磋,且占不得半点上风。把尚云祥的刚劲当作化

劲是误人。

内家拳旧闻59

---- 传统内家功夫绝顶高手的境界

米儿叙述:

童师讲:北京、上海、天津的武术老前辈都曾谈起孙老先生身法之疾可称绝世。他们说

只要孙老先生看见或感觉到的东西,无论是人是物,也无论你是否有准备,都逃不脱孙老先

生的手。

孙存周先生的控制圈的半径是3丈内,上海铁路局的周仲英讲,三丈之内你就跑不出孙存

周的手,他要你第3个扣子,绝不会拿你第四个扣子,你想跑都跑不掉。你怎么动,他都快你

一拍。

童师讲一般的拳师的控制范围是3、4尺,也就是1.5米左右。好一点的,控制范围2米左

右,在当今已可以算是高手了。绝大多数拳师的控制范围也就是1米左右。他非要你近身才能

发力打你,你远一点儿,他就打不上,偶尔打上,也没有多大的劲力。

童师常说当今的拳术家绝大多数名不副实。他们有两怕,一怕来访者玩命真打,二怕来

访者真懂拳理。童师讲只要两者你占其一,当代名家头上的光环就不存在了。许多名家大师

被其传人吹的很神,但童师讲其实他们知道的掌握的也就是些小儿科的东西。但是由于绝大

多数习武者连这些小儿科的东西都不懂,所以他们能糊弄人。童师讲,名家们最喜欢有限切

磋,因为这是他们最善于表现的场合。

童师曾讲过他年轻时的一些事,童师自幼练习田径,善跑,体能出众。童师20多岁时曾

访过一些非常有名的拳师,拳师让童师随意进身,以试身手。童师常用的方法是前窜后跳,

总与对手保持1、2米左右的距离,不轻易与拳师接手。往往不到3、5分钟拳师就已不耐烦或

气喘吁吁。这时童师看准机会打了就跑,如此反复。往往拳师大怒,但又毫无办法。靠这种

战术与人斗,童师尚未失过手。近年童师体重增加较多,不能用这种战术了。童师讲这么简

单的战术,我自己又没有真功夫,但是他们都很难赢我。说明他们的功夫也是很一般的。

牛胜先说:李天骥认为牛胜先只要按照他的要求练三年就能够超过当时北京所有的高手

张烈先生讲,他自己自幼喜欢体育,是国家二级运动员。但是跟孙存周先生出去散步时

,他跟在老师后面走很吃力。当时孙存周先生已经70来岁了,而他只有20岁出头。张烈说,

老师走的快而稳,腰板笔直,帅极了。“行如奔马。”即使是散步,一般人也很难跟得上。

前辈的功夫,从生活细节上也能窥之一斑。

内家拳旧闻60

---- 孙门传人的一些掌故

米儿叙述:

历史上,李玉琳与孙存周确有矛盾。但是无论谁对谁错都是同门内的个人恩怨。后人很

难准确分清其中的事事非非。有人说是孙存周看到李玉琳跟老先生跟的太紧,怕李玉琳学到

老先生的拳艺,所以一门心思哄走了李玉琳。其实这种说法很难站住脚,象支燮堂跟老先生

的关系比李玉琳更近,老先生去上海大多都住在支燮堂家。但孙存周与支燮堂是非常要好的

朋友。所以说孙存周是因为怕李玉琳学到老先生的拳艺而跟李玉琳闹矛盾的说法是不能成立

的。此外,孙存周还经常把跟自己学拳的学生介绍到老先生那里去学艺,要他们拜老先生为

师,其人品与胸襟由此足可见证。所以,孙存周与李玉琳的不和,其根源不在孙存周这边。

但是无论是非如何,李玉琳确实是老先生的入室弟子。李天骥生前说过一句话:“没有孙家

拳,就没有我们李家的今天。”所以,李家是靠孙家拳在武林中扬名立腕的。李玉琳、李天

骥、牛胜先这李门的三代代表人物吃的都是孙家拳这碗饭。

通背拳传人成传悦临死前曾对来看望他的体委领导讲:文革以后硕果仅存的武术高手就

剩下李天骥老师。

童师讲:孙雨仁79岁时,河北体委请他去开交流会,孙雨仁在会上还要求与别人过手。

按定兴体委的说法,这个老头子在定兴30年了,里里外外没有遇到对手。孙雨仁是孙剑云的

大徒弟,比孙剑云还大6岁。童师讲:孙雨仁讲他一生的最大遗憾,就是没能得到孙存周的指

点。孙存周去世前孙雨仁与别人一同去看望孙存周。孙存周看过孙雨仁练的拳后,摇摇头说

:“下次你自己来,我给你说说拳。”没想到,一个月后孙存周就去世了。童师讲就是孙雨

仁的拳都不能入孙存周的法眼。

孙存周有个早年的徒弟叫萧德昌,人称“怪蟒萧”。身体柔如无骨,周身骨节可以自己

脱开。最善与人缠斗,因为别人锁不住他,他一抖便能将对手震吐血。“怪蟒萧”的身体不

仅能很柔软,还可以变的很刚硬,一接手,对手就象撞在铜墙铁壁上。所以,人称怪蟒。肖

德昌在文革后期才去世,死时仅70多岁。

孙门第三代有真功夫的,据说以董岳山为最。肖德全、肖德昌、李成希、林秉礼、柴贵

也是数得着的好手。解放后,第三代比较显山露水的是李天骥。

家园 一个小小的太极都分出这许多分支,派别,公案,遑论其他

吹捧时,说的神仙也似;贬低时,便猪狗不如。有夸张,有谎言,有说一不说二,有颠倒黑白。真正众目所见,没有异议的放对,我就见过一个太极对白鹤。就那个王八拳,哈哈,我看还是练练擒拿,散打来得真实。

家园 呵呵,基本的意思是孙家拳天下第一吧

童旭周这个孙门弟子功不可没啊。

我对孙禄堂老前辈的风范那是绝对敬佩。但后人花这许多心思考证自家是老大,倒也没什么必要。

家园 看有人又转旧贴,把这个顶出来吧。
家园 呵呵,这个帖子来源于以前太极拳爱好者的留言本

后来,这个留言本出了问题,我就把它关闭了。

原文应该是一个练孙式太极拳的大学生写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