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好歌<<龙文>> -- l4j

共:💬1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好歌<<龙文>>

那天晚上,正在卫生间洗刷着,准备就寝.忽然电视里传来李谷一的歌声,”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跟她一起唱的还有一个叫”小虫”的男声.曲调如常人说话,不高不底,不文不火,悠远绵长.突然想起今年春晚上谭晶也唱过这首歌.当时闹闹轰轰晚会突然安静下来,艺术家们和着悠扬的旋律浅唱低吟,歌声犹如一缕和煦的微风拂面,让人感到舒服极了.

第二天在网上翻到这只歌,才知道歌名是<<龙文>>,那个貌不出众的”小虫” 不仅是<<龙文>>作词兼作曲,而且还是闻名华语歌坛的” 音乐教父”,那首诙谐幽默的男人歌<<心太软>>便是出他的原创.

一直以来,总觉得现在流行音乐的歌曲大多注重表现自我,许多词曲都是偏重个人情感的宣泄,其中很多流于肤浅,无病呻吟,没多少”文化”内涵,哼哼唧唧地唱了半天都不知表达的什么,还反过来倒过去地无数次地重复,词曲皆谈不上有美感.

[MP=400,300]http://220.164.144.208:866/wma_kk/dsk3/5/24404/b9.wma?[/MP]

歌曲《龙文》—谭晶、陈奕迅

<<龙文>>这首歌也应该算得是中国风味的流行音乐,短短的5分钟的一首歌,集诗,书,音,画为一体. 整首词都选用了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典故,且用得恰到好处,把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的历史贯穿其间.小虫同学真是巨有才,而流行歌曲原来也可以写得如此有文化!

网上看到有学问的人解释说, 龙是中国的象征,是一种图腾,文带有文身的意思。龙文可以说是龙身上的纹理,龙鳞纹。龙文又喻指书法,书体。唐代诗人李峤的诗《书》中有:“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一句,就是说书法的.

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

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

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

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段每句以一字开头,然后接弹,挥,横,竖,画,撇,勾,点.这里说的皆是中国书法中笔法,一弹,一挥,一横,一竖等是古人写毛笔字时的落笔技法或笔画.而书法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这里用短短的八句话就传神地展示出来。词中涉及的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富贵,繁荣的象征; “万重山”让人想到中国水墨画里的山峦起伏.长城则是举世文明的古老建筑,在各种文字中提及中国的长城,都是专有名词. “蝶成双”和” 鹊桥上”显然指的是古老的梁祝蝶恋和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故事.” 游江南”和” 茉莉香”则让人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等描写江南景致的诗句和姑苏一带民歌《茉莉花》.其中《茉莉花》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很久以前就被介绍到欧洲,还被作曲家普契尼写进著名歌剧《图兰朵》开场第一幕.

洒下床前明月光

上下千年一梦长

古今如一龙凤凰

黑眼黑发真善良

“洒下床前明月光”借用著名诗人李白<<静夜思>>里的第一句;龙,凤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虚构的动物,其中龙被尊为威力无比的万兽之首,是帝王的象征. 凤则是华贵,吉祥的百鸟之王.” 黑眼黑发”和”善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典型特征.

宫商角徵羽, 琴棋书画唱

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

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

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

宫,商,角(JUE3),徵(ZHI3),羽是古代国乐中的五个基本音阶.古代国乐中没有现代简谱中4(发)和7(西)两个半音. 《孔雀东南飞》出自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说得是汉代小官吏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被焦母逼得双双殉情的悲惨故事,是中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丝路到敦煌”自然是指历史上中国和西域通商交往的丝绸之路. 炎,黄都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原本是古代的部落首领,他们的后代子孙渐渐融合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读懂千年金钩银画样

习惯故乡白米面或汤

一杯清茶道汉唐

妙笔丹青画平安

最后这段用典故不多. “金钩银画”源于”铁画银钩”, 形容书法家运笔刚健柔美,这里作者小小篡改了一下,可能觉得在现代理念里,金和银更对称些吧. 白米面或汤及清茶都是天下华人最常吃的食品,饮品, 不论何种美味佳肴都难替代. 汉,唐两朝是中国历史上的胜世,这里作者举重若轻,淡淡地说,历史上的辉煌早已成为今人品茶时候的谈资,显得十分大气.“丹青”本是指古代国画中两种最基本的颜色,丹为红色,青是青色,我认为介于蓝和绿之间的颜色,其实国画的基本色还有赭石色,不过习惯上大多用”丹青”二字泛指国画艺术.

很爱<<龙文>>这首歌,爱其歌词文化底韵的深厚又不晦涩,爱其平易,爱其曲调悠扬上口,爱其雅俗共赏,吟唱简单,却能令人久久回味.

PS.:歌词中的典故大部分都是在GOOGLE和百度查到的.因为不是什么学术论文,就不一一列出出处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