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朱家有女】小可的童年记事:剃头大娘 -- 阿朱

共:💬9 🌺1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朱家有女】小可的童年记事:剃头大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朱家有女】小可的童年记事:剃头大娘

在小可看来,剃头大娘总是来去匆匆的。而且来的时候一般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娶亲喜事,总是少不了剃头大娘的。

不记得剃头大娘有多大年纪,只是记着她花白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在脑后面抓一个髻。白布衣服干干净净,挎着一个包裹就来了。小可常倚门望着屋外,看到剃头大娘来了,便一路小跑报告给奶奶。正在和左邻右舍聊天的奶奶会和邻居说:“看,伊来了。”邻居的阿婆会做恍然大悟状:“阿拉,就是上头那个谁要结婚了。”小可总是奇怪奶奶和隔壁阿婆总有聊不完的天,听多了就没兴趣了,同样的茶水泡了一遍又一遍。这个剃头大娘却是不同的。

剃头大娘在村里的落脚点就是奶奶这里。大娘会带点心什么的礼物给奶奶。奶奶会说:“侬咋嘎客气。”剃头大娘总是笑呵呵的。这次剃头大娘拿出来的是一块布,布是深蓝色的,奶奶又照例说一样的话,但是听声音是极高兴的。剃头大娘接着和奶奶聊起琐事,小可倚在床上,听着剃头大娘柔和的说话声,顿觉困意,不知不觉就睡去了。

一觉醒来,奶奶不在了,剃头大娘也不在了。小可起来,咚咚跑出屋外。隔壁阿婆隔着墙喊,“奶奶他们上张家去了。”张家,是个很多姓张的住在一起的。小可有点摸不着头脑他们上哪家了。但是远处一阵锣鼓喧天,小可就知道了。

村里结婚的习俗,照例是女方从早上开始就开始把嫁妆摆在堂屋。几张八仙桌拼在一起,铺上红布,上面就放着电视机啊,录音机啊,几床缎子被,还有各种木制桶啊盘啊什么的,还有一个木制的红马桶放在一边。桶里盘里还放着爆米花,马桶里则有红鸡蛋。被子里会放几元钱的,专门给小孩子们的,据说让小孩子们多摸摸会带来好兆头,多生小孩子的。这些小可都懂得,这是剃头大娘教的。负责吹打的几个被请到正屋吃饭,喝点小酒,点上一根烟,便开始吹打。小可仰着头听了一会儿,感觉耳朵生疼,便站远了听。看到屋里边有个木楼梯,便咚咚跑上楼去。

楼上人很多,小可看到剃头大娘了,她站着,手里拿着白线,在一个穿着红衣服姐姐的脸上绞着。小可知道这叫绞脸。小可慢慢走过去。大娘的脸色喜气洋洋,线的一头在大娘的嘴里,一头在左手,右手不停的移动,小可就看到那些线就会跳舞似的,在姐姐脸上移动。大娘还一边含湖不清的说着话,旁边站着的女方的母亲连连点着头。姐姐闭着眼睛,神情有点痛苦。那个姐姐平时很厉害的,这会儿也乖了。小可走近了看,发现大娘用的就是那种奶奶平常捺鞋底的白线,几根线绞着,是把那些汗毛绞下来。小可试着在自己脸上拔了一根,登时龇牙咧嘴。

剃头大娘却好像已经习惯了,绞个不停。女方母亲看着差不多,说差不多了就好了。剃头大娘这才停下来。打开包裹,拿出一些剪子什么的。小可看着剃头大娘拿着这些工具在姐姐脸上比划,看到姐姐的神色痛苦之极。但大娘是高兴的,她修了姐姐的眉毛,弯弯细细的。然后开始在姐姐脸上扑粉。过一会儿,姐姐的脸上雪白雪白,嘴唇血红血红。小可觉得这不是姐姐,换了一个人似的。姐姐看到小可,招手让她过去,小可迟疑半晌,咚咚地跑走了。

新郎来接了。先是嫁妆过去了,然后是新娘子。剃头大娘馋着新娘子颤巍巍下了楼梯。新娘子穿着红色缎子的棉袄,黑色的裤子。皮鞋很亮。头发被剃头大娘抓了一个髻,粉色的脸,细细的眉,看上去倒和剃头大娘有点像了。楼梯到屋外的这段距离,是新娘子的舅舅背的,说是这样不受苦。剃头大娘指挥着大家,小可觉得大娘象一个将军。新娘子开始嚎啕大哭,母亲也开始苦,父亲扭过头去半晌不语。剃头大娘就劝:“哭多了不好的。”于是母亲回过神来,说不要哭了,把妆搞胡了。姐姐抽泣着忍住,剃头大娘招呼几个伴娘过来,于是大家一窝蜂朝外走。前面是锣鼓喧天,旁边屋上是看热闹的人群。小可跑前跑后,看到嫁妆远远在前面,便跑上去往被子里面摸,却什么也没有。

剃头大娘一路跟着,其实男方家就在小可家附近。男方的家的堂屋黑压压的挤满了人,开始拜天地了。剃头大娘指引着姐姐。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然后对拜。男方父母笑呵呵的坐着。然后剃头大娘让新娘子拿了一个红色托盘给公婆上茶,公婆放了红包在盘子里。接下来是两边的亲戚,大家也都放了红包。小可觉得姐姐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差不多结束了,要送入新房了。剃头大娘还要和新娘子说什么,拉着新娘子要让新郎先上楼,只见新娘子一把把剃头大娘推在一边,冲在新郎面前上了楼。小可看到大娘一脸无辜,就听到旁边有人悄悄说:“据说先入新房的掌权。。。” 哦,小可恍然大悟。“那个剃头大娘,老是自做主张,活该!碰到辣货了。”小可纳闷谁说的话,只是挤来挤去看不清楚。原来这个剃头大娘也有人不喜欢的。

快吃喜饭,桌子摆满了菜,可是新娘迟迟不下来,大家开始骚动,小可竖起耳朵听:“好像红包包少了。。。”另一个:“什么包少了,有的就是空的,也不知道谁这么缺德。。。”噢,原来如此。小可张望着,突然大家安静下来,原来新娘子下楼吃饭了。旁边跟着的是剃头大娘,看来是剃头大娘劝的。新娘有些怒气冲冲坐到桌边,突然又站起来,跑上楼去了。大家开始莫名其妙,又骚动起来,剃头大娘也是莫名其妙,跑上楼去。搞了半天,下来了,说是放在新娘的筷子没放好,没有并在一起放,开衩放的筷子是不吉利的。小可似懂非懂,但是看着大家很严肃,觉得这是件很严重的事情了。然后大家开始埋怨分筷子的人,过一会儿,小可便知道那是隔壁的一个婶子放的。然后看到婶子在角落抹眼泪。

热闹一会,终于吃饭了,剃头大娘陪着新娘子到各桌敬酒。小可一桌吃饭的开始想如何敲一条烟什么的,小可不关心,只看着新娘子的脸色。小可预感到要出啥事的时候,新娘子已经给了大娘一个耳光。整个大堂屋静了一静,大娘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哭又哭不出来的样子。奶奶赶紧上去圆场,:“啊,来个厉害新娘子啦,大娘真是福气啊,这个带喜气的。”于是大家开始气氛转好,新娘子也不好意思,一路敬酒过去了。

小可后来没看到大娘,直到酒席结束时,才看到大娘红着眼睛在一旁说话。男方拿出红包塞给大娘,大娘一看说多了。男方说应该的。于是大娘道了谢接了。

小可睡在奶奶的房里,听大娘和奶奶聊天到深夜,小可迷迷糊糊的睡去,作了一个梦。梦里自己做了新娘,眼前亮亮的一片,大娘在绞脸,白色的粉,红色的唇膏。。。

家园 我们那里嫁娶的风俗也差不多,但是打人绝对不可以的

最困难地就是接新媳妇儿的这个任务,我上高中时被拉了一次?脯其实这个时候南女双方谁都不可能反悔了,但是,女方家多要刁难一下迎亲来的,显示她家姑娘也是不好慢待的.借口迎亲的时间,穿的衣服或者说的某句话不吉利啦,磨蹭着不走.我那次我和另外3个比我小的男孩儿,大都是新郎子侄辈分的,可把我们刁难坏了,后来还是我老妈来了,说你们在刁难我儿子,我们可就撒手回去了,这事情要是我们半路回去在派第二拨来那就是厄兆,表示夫妻不能白头携老.新娘子的妈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就答应女儿跟我们走了.

以后,我在村里就抬不起头了,人家说某某去迎亲都得他妈妈帮他.后来上学读书读到30出头,在老家那个穷乡僻壤也有了点名气,大家都知道我是给人家迎亲还得搬兵老娘的那个人.

打人绝对不可能,可能民风有异吧.

家园 这个不仅是阿朱的家乡阿

河北乡下也是这样,称为“开脸”。新媳妇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开脸”,一个是盘头。

小时候理发全靠剃头挑儿,不见老太太 -- 我们又不是新娘子,都是老头儿,手里两片铁簧一蹭一蹭的发出嚓塄嚓塄的声音,就知道是剃头的到了。

小孩儿不喜欢理发,但是剃头的也有自己的吸引力,老头儿有免费服务,拿一把极细的篦子给小孩儿筚头,小孩儿懒惰,特别是冬天洗头洗澡少,头上痒,暖洋洋的太阳底下让老头儿从前到后筚一遍,极舒服的感觉。

剃头的现在不多见了,不过,要是您过北京故宫东边城角,沿着护城河走,还能看见有个剃头师傅,一把椅子一把刀,一边跑着汽车他一边就给人把脑袋收拾了。还可以剃耳朵,刮痧,都是北京老剃头师傅的手艺。

收费很便宜,肯定不是做秀的,不过,估计过些年,这最后的剃头挑儿也该看不着了。

家园 我们老家(河南)管这个叫‘开脸的’

给新娘子开脸盘头。如果附近没有专门做这个的,就会在邻居几家里面请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太太来。

接新娘时,女方也是要百般刁难的。男方要一早出门去接,到黄昏时分迎进门。(古代造字‘婚’大概就这么来的吧。)新娘子一路上脚不能沾土,所以要抱进门。不过我记不得谁抱的了。

家园 我们那儿是新郎带一帮兄弟朋友去接的,

一般不会出差错.新郎分一下红包.有些新娘的姐妹就开始使坏,不过适可而止的.新郎官是娇客.同去的更是吃喝随意,一个个收拾得水光滑溜给自己做广告呢..哈哈

倒是新娘有点麻烦.情绪一高涨九莫名其妙耍脾气.而且民间按理不能笑,一定得哭,心里怎么美都得哭.结果弄假成真,就哭了.

您母亲很疼爱你啊,你肯定脾气好出名了的吧.厉害一点的甩手走了,怕的是他妈妈才对啊.

家园 您说得这个在电视里看到过.

你那个说起来真生动,我头皮开始痒痒了...

我们那儿剃头专门有理发店.这个剃头大娘除了会弄脸,有个喜娘的意思.懂得结婚的各个规矩,免得没办好以后夫妻不合想起来是结婚的时候缺这缺那的缘故啊.所以有点迷信的都相信这个有经验的喜娘.而且她很会做人,人缘好,生意都是靠介绍的.

后来慢慢的就无所谓了.大家都不用她了.也不知道还在不在了.

家园 应该叫这个名词

我从来都是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热闹,有好吃的.

刁难的有一些.但是有时候背地里有说坏话的,说是已经有了,还装什么啊,想起来挺好笑的.小小的村子,人际关系说起来也复杂的.

家园 甩手走是肯定不敢的,人家派你这差你应付不来是不行的

我们那里不是新郎官去接,而是同家族的侄子辈份的年轻人,叫"童男接媳妇",现在好象还有女孩了.

一般这些男孩子的父母是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的,有广告的作用啊,而且现在农村16-17岁的男娃都定亲了.麻烦去了,出来好多的是非.

家园 好凶的新娘子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