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卫国战争中苏联航空兵的战斗使用(上) -- 忘情

共:💬32 🌺9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卫国战争中苏联航空兵的战斗使用(上)

在苏联卫国战争第一阶段,尤其是战争初期,苏联空军损失巨大,各级指挥员缺乏计划和实施大规模空中战役的经验。苏联空军是在异常不利的条件下作战的。

战争初期的实践证明,鉴于航空兵数量有限,战争初期将航空兵区分为方面军航空兵和集团军航空兵(后者的比重达55~60%)的方法是不正确的。各方面军空军司令员都未能将有限的航空兵集中使用于主要方向,而是将有限的力量分散在方面军所有地段上。所以尽管这一时期德军的防御阵地是基点式的,仅在不大的纵深内构筑了支撑点,但苏联空军在宽大正面上支援陆军突破敌防御时效果却很差。这一时期,苏联航空兵参加突破敌防御主要是实施短促的航空火力准备,之后便实际上停止了对敌攻击,或者仅限于以小机群(中队、六机编队、大队)在没有歼击机掩护的情况下偶尔进行突击。

苏联空军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在筹划莫斯科城下的反攻作战时,航空兵的战役指挥得到了极大的改观。第一次在方面军一级指挥范围内制订了航空兵作战计划,集中使用航空兵。鉴于西方面军在反攻中起主要作用,苏联空军将莫斯科地区航空兵总数的90%,计1000余架飞机用于支援该方面军的行动。西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大将把归他指挥的75%的航空兵集中在方面军右翼,用来对付最强大的德军集团。

反攻发起前,在距前线15~30公里的地方分别为歼击机和强击机修建了设伏机场和中继机场,从而缩短了实施突击的时间间隔。反攻中航空兵的任务是按天甚至是按每次出动规定的,战役的每一天都制订了计划表,按地点和时间协调了陆军和航空兵的任务。在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指挥所里,航空兵师的代表和方面军空军司令部的代表,他们负责转达要求派航空兵的申请和向各自的司令部通报地面和空中情况。

地面反攻开始后,苏联航空兵在各突破地段实施了15分钟的短促航空火力准备。随后,轰炸航空兵和强击航空兵转而攻击德军预备队和第二梯队。西方面军右翼部队在航空兵支援下突破了德军防御,7天向西推进了20至60公里,为从北面迂回德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创造了条件。

从1941年12月6日至16日,苏联空军为了支援三个方面军反攻共出动了6950架次,有半数用以对敌地面部队实施突击。 其中在西方面军右翼共出动飞机3600余架次,而在西方面军左翼仅出动100余架次。

1942年,由于飞机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苏联空军航空兵的组织体制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根据1942年5月5日国防人民委员部的命令,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编成内的战斗航空兵撤消了。命令指出:“为了增强航空兵的突击力和顺利地运用密集突击的方法,决定将西方面军的航空兵合并成统一的空军集团军,并命名为空军第1集团军”。

在卫国战争中,苏军共组建了17个方面军空军集团军和一个远程航空兵空军集团军。方面军空军集团军的战斗编成是不固定的,其编成内有歼击航空兵、强击航空兵和轰炸航空兵的师和军,以及独立的航空兵专业部队。每个方面军通常都有一个空军集团军,作战时再以最高统帅部预备队航空兵予以加强。1942年~1943年期间,空军集团军拥有飞机200~1000架,在1944~1945年期间,增加到约1500架,而在某些战役中(在得到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空军兵团加强时)达2500~3000架。

在战争第二阶段,苏联航空兵在进攻战役中的新的使用样式----航空兵进攻得到了普遍推广。经国防人民委员批准于1942年11月9日颁布的《苏军步兵战斗条令》正式使用了“航空兵进攻”这一概念。

航空兵进攻的实质在于不间断地支援陆军在进攻战役全纵深内的行动。航空兵进攻分为两个阶段:冲击的航空火力准备时期;步兵与坦克冲击和在敌防御纵深内作战时的航空火力支援时期。实施冲击的航空火力准备的目的是削弱敌人防御,并为步兵和坦克转入冲击提供条件。航空火力准备开始的时间根据情况决定,实施航空火力准备时,航空兵以庞大兵力进行密集突击,直到步兵发起冲击结束。航空火力准备有时也在坦克集团军或方面军第二梯队投入交战时,以及在突破战役纵深内敌人的中间防御地区时进行。在突破敌人筑垒地域和坚固筑垒阵地时,航空火力准备分为预先的航空火力准备和直接的航空火力准备两种。航空火力支援是以航空兵压制阻碍进攻军队前进的敌军及其火器。

最初,航空兵进攻只包括航空兵在突击敌主要防御地带时的行动,也就是说只限于在战术范围内实施。自1943年夏库尔斯克反攻起,航空兵进攻开始在集团军和方面军战役的全纵深内实施,因而具有了战役规模。

航空兵的进攻大大提高了火力杀伤敌人的效果。此外,航空兵在整个战役期间保证了对方面军主要集团的掩护,使其免遭敌人的空中突击。

德军防御的性质、战役准备时间的长短和方面军空军集团军的战斗实力,对航空火力准备的实施程序和持续时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1943年夏季开始,苏军必须突破敌具有完整的堑壕、交通壕、防御工事和障碍物体系的预有准备的、成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体系。因此,突破防御前需进行猛烈的航空火力准备。

航空兵进攻通常都伴随着战役制空权的激烈争夺。随着苏联军事工业完成动员,以及得到盟国大量物资援助后,双方航空兵集团的兵力对比有利于苏联航空兵。例如,斯大林格勒反攻开始时的航空兵兵力对比为1.2:1,库尔斯克战役中大约为3:1。方面军空军集团军为夺取战役制空权而出动的架次,约占战役总架次的35~45%。

战争第二阶段,为了使航空兵的指挥靠近战场,设立了空军集团军辅助指挥所,配置在方面军司令员的指挥所附近,距前沿7~8公里。歼击航空兵军和强击航空兵军的指挥所则与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司令员的观察所配置在一起,距前沿2~3公里。在军指挥所里有携带通信器材的引导军官组。在主要突击方向上,航空兵代表一直派到步兵师。

组织航空兵与炮兵和坦克的协同问题,是对军队实施航空火力支援(护送)过程最复杂的问题。凡有坦克行动的地方,就不会有明确标志的战线,布板和发烟罐都不能使用。因此只能按地点和时间详细地组织协同。军队位置用信号弹以及坦克、自行火炮炮塔上设置的专门识别记号来标示,引导飞机飞向地面目标则用无线电来实施。

苏联空军在库尔斯克反攻中首次充分地实施了航空兵进攻。它从强大的航空火力准备开始,然后轰炸机和强击机立即转入航空火力支援。随着德军的退却,苏军开始追击,直到战役结束。在突破过程中,由于提高了指挥系统的效率和更准确地组织了协同动作,敌近距离内的目标和最重要目标,即妨碍苏军扩大突破口的坦克和炮兵都遭到航空兵的突击。快速兵团进入交战后,空军集中力量压制敌纵深内的防坦克配系,封锁战斗行动地域,阻止敌预备队开进。与此同时,苏联航空兵同德军预备队也进行了积极的斗争。为压制德军航空兵,还对德军机场进行了突击。

随着战斗经验的积累和飞行员技能的提高,航空兵的作战效果也日益提高。突破敌防御中提高航空兵战斗使用效果的主要方向是:坚决在突破地段集中使用航空兵;改进指挥系统;提高飞机的战斗能力;增加航空兵的攻击目标并对其进行不间断的突击。于是下述趋势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了:航空兵进攻的规模日益扩大;对敌防御的全纵深实施突击;广泛地结合使用航空兵的各种作战方法(密集突击、集中突击轮番突击);详细协调火力杀伤敌人时航空兵、炮兵和坦克的行动。

(未完,待续)

忘情:【原创】卫国战争中苏联航空兵的战斗使用(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关于二战苏联航空兵的文章确实少,其实我觉得除了战略轰炸外

苏联航空兵的作战能力不比当时的美军差。

家园 送花
家园 近距离空中支援有差距

主要是联络指挥控制方面存在问题,以致于地面部队过多依靠自己的炮兵力量。

家园 德国王牌飞行员大多都是在东线刷数据的
家园 航空兵和炮兵的火力支援哪个更好这就有得说了。

行进攻击中的伴随支援航空兵的好。但是对固定阵地进攻的火力支援恐怕航空兵比不上炮兵。美国海军自己的总结也是航空兵支援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比不上舰炮。

家园 这的确是事实

尤其是卫国战争初期,此时的德国老鸟对付的是毫无经验的苏联菜鸟,且苏联空军有些战术思想非常陈旧,加上突然袭击将苏联空军打蒙了,开战初期的一边倒并不奇怪。

此后两年,苏联空军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因为损失巨大,所以匆匆将一些没完成训练的菜鸟送上前线,结果损失更大,下一批菜鸟接受的训练还不如前一批,于是损失更大,结果只能让更嫩的菜鸟上阵。直到1943年中,苏联空军才缓过劲来,人员素质才慢慢整体提高。

德国空军在战争末期也陷入同样的恶性循环的境地。

家园 主要还是在苏德战争初期德军飞机和飞行员实战经验有优势

所导致。到库尔斯克战役的时候已经是苏联空军占上风了。

家园 二战德国空军王牌

外链出处

击落 100 架以上之名单

Erich Hartmann(埃里希·哈特曼)

352

Gerhard Barkhorn(G·巴尔克霍隆)

301

Günther Rall(G·拉尔)

275

Otto Kittel(奥托·基特尔)

267

Walter Nowotny(沃尔特·诺沃特尼)

258

Wilhlem Batz(威尔海姆·巴茨)

237

Erich Rudorffer(埃里希·鲁道弗)

224

Heinz Br(海茵茨·贝尔)

220

Hermann Graf(赫尔曼·格拉夫)

212

Heinrich Ehrler(海因里希·艾勒)

208

Theodor Weissenberger(提奥多·维森伯格少校)

208

Hans Philipp

206

Walter Schuck

206

Anton Hafner

204

Helmut Lipfert

203

Walter Krupinski(沃尔特·库宾斯基)

197

Anton Hackl

192

Joachim Brendel

189

Max Stotz

189

Joachim Kirschner

188

Kurt Brndle

180

Günther Josten

178

Johannes Steinhoff

178

Ernst-Wilhelm Reinert

174

Günther Schack

174

Emil Lang(埃米尔 · 朗格)

173

Heinz Schmidt

173

Horst Ademeit

166

Wolf-Dietrich Wilcke

162

Hans-Joachim Marseille(马尔塞尤)

158

Heinrich Sturm

158

Gerhard Thyben

157

Hans Beisswenger

152

Peter Düttmann

152

Gordon Gollob(戈登·M·格卢布)

150

Fritz Tegtmeier

146

Albin Wolf

144

Kurt Tanzer

143

Friedrich-Karl Müller

140

Karl Gratz

138

Heinrich Setz

138

Rudolf Trenkel

138

Walter Wolfrum

137

Horst-Günther von Fassong

136

Otto Fnnekold

136

Karl-Heinz Weber

136

Joachim Muencheberg

135

Hans Waldmann

134

Alfred Grislawski

133

Franz Schall

133

Johannes Wiese

133

Adolf Borchers

132

Adolf Dickfeld

132

Erwin Clausen

132

Wilhelm Lemke

131

Gerhard Hoffmann

130

Franz Eisenach

129

Walther Dahl

129

Heinrich Sterr

129

Franz Drr

128

Rudolf Rademacher

126

Josef Zwernemann

126

Dietrich Hrabak

125

Wolf Ettel

124

Herbert Ihlefeld

123

Wolfgang Tonne

122

Heinz Marquardt

121

Heinz-Wolfgang Schnaufer(海茵茨-沃尔夫冈·施瑙费尔(又译:谢奴法))

121

Robert Weiss

121

Erich Leie

121

Friedrich Obleser

120

Franz-Josef Beerenbrock

117

Hans-Joachim Birkner

117

Jakob Norz

117

Walter Oesau (沃尔特·奥梭)

117(又有说法是127)

Heinz Wernicke

117

August Lambert

116

Wilhelm Crinius

114

Werner Schroer

114

Hans Dammers

113

Berthold Korts

113

Helmut Lent(贺尔穆特·兰特)

113

Kurt Bühligen(库尔特·布赫林根)

112

Kurt Ubben

110

Franz Woidich

110

Reinhard Seiler

109

Emil Bitsch

108

Hans Hahn

108

Bernhard Vechtel

108

Viktor Bauer

106

Werner Lucas

106

Günther Lützow(高特 · 鲁佐)

105(又称是110)

Eberhard von Boremski

104

Heinz Sachsenberg

104

Adolf Galland(阿 道 夫 · 格 兰 德)

103

Hartmann Grasser

103

Siegfried Freytag

102

Friedrich Geisshardt

102

Egon Mayer

102

Max-Hellmuth Ostermann

102

Josef Wurmheller(约瑟夫·“赛普”·沃姆海勒)

102

Rudolf Miethig

101

Werner Mlders(维尔纳 · 默尔德尔斯)

101

Josef Priller(约瑟夫·普利尔)

101

Ulrich Wernitz

101

冰大的浩瀚的大洋是赌场写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的那些王牌飞行员就是在中国战场屠杀中国人练出的技术

家园 从苏联小说中看到,到莫斯科战役时苏联飞机上还没有电台。
家园 这个有不同意见

冰大的文章我看过,不过偷袭珍珠港的是日本海军航空兵,不是陆军航空兵,而海航在中国战场上参战人数不算多,且鱼雷轰炸机飞行员好象没在中国战场上参过战。

至于德国王牌飞行员的战绩,一来德国参战时间很长,从1939年到1945年没断过,甚至有许多飞行员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就开始积攒战绩了。二来德国四面受敌,德国王牌飞行员们获得战绩的机会多,再加上卫国战争初期苏联航空兵的质量差距及一开始就被打蒙了,尔后两年处于恶性循环的境地,德国飞行员们要积攒战绩相对容易许多。

而苏联的王牌飞行员们实际参战时间并不长,盟军第一王牌阔日杜布在1942年底以前一直在航校当教官,1943年库班空战才开始取得战绩,到战争结束其参战时间不足两年。第二王牌波克雷什金虽然战争初期就参战,但由于其提升较快,后期主要以指挥为主,限制了其取得战绩。甚至后来由于其名气大,苏方为避免损失还刻意禁止他参加空战。

不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盟军排名前几名的空战王牌都是苏联人,而不是相对条件好得多的美国人,英国人。

家园 苏联无线电技术本就落后

且很不可靠,战争初期部队损失大,满足地面部队的需要都感到吃力,初期肯定没法给被视为消耗品的战斗机普遍配备电台,顶多是带队长机有这个。

家园 这个王牌问题其实是论坛上几派军迷常常争论的问题是

我不是想否认王牌的意义,德军开战伊始在装备技术水平上有一定的优势,作战人员素质也比较高,由此造就了他们的许多方面的王牌,比如空战王牌,坦克战王牌,U艇王牌,这些王牌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被后世一些军迷当人杰来崇拜,甚至由此产生了对其他国家同行崇拜者的不屑,觉得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最优秀甚至优等。。。

我想说的是,这些王牌没带来德国的胜利,这些王牌的战绩在战争的早期获得较多,如果苏联人要搞个王牌出来,他们应该围住柏林和几个飞机制造厂,不打下来,让他们造飞机,飞出来俄国人就给他打下来,一直到某位俄国王牌战绩超过魏特曼,然后。。。若干年后军迷们会争论到底哪个国家的王牌牛。。。

家园 苏联这些王牌确实不逊色于德国王牌的

这几张照片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345:7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301:0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71:4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67:0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55:3

東線空戰

外链出处

家园 【原创】卫国战争中苏联航空兵的战斗使用(下)

忘情:【原创】卫国战争中苏联航空兵的战斗使用(上)

到了战争第三阶段,苏军必须突破敌具有完整的火力和工事配系的更加坚固的防御。航空兵在突破这种防御时的作用不断提高。在这一阶段的所有战役中,各方面军在进攻准备期间都建立了强大的航空兵集团,其数量和质量都数倍于当面的德军航空兵集团。战争第一阶段,在主要方向上进攻的方面军300~400架飞机,第二阶段有650架~1000架飞机,第三阶段有1800~2500架飞机,而在一些重大战役中则达到3000多架飞机。数量上的对比有利于苏联空军,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地区为3.7:1,在柏林战争中为4:1。

由此可见,战争结束阶段空军集团军的飞机比战争第一阶段的空军集团军(方面军空军)多5~7倍。其中轰炸航空兵和强击航空兵所占的比重与第一阶段相比,从41.4%提高到55.3%。同时,投弹密度也有提高。1943年对目标的投弹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20吨,1944年为60~80吨,1945年为100多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空军在突破敌防御时的火力。

制订航空兵战斗行动计划也越来越具体和详细。坚决集中使用空军的原则在卫国战争第三阶段的所有战役中都得到贯彻。在1944年的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中,空军第2集团军司令员派出其全部飞机的88%用于支援和掩护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两个突击集群。在柏林战役中,为了在白俄斯第1方面军方向上执行同一任务,空军第16集团军派出了90%以上的飞机。其中为粉碎最重要的敌军集团使用了350~500架飞机。

直接航空兵火力准备不仅在战役开始前实施,有时也在战役过程中,即在坦克集团军或方面军第二梯队进入交战前,突破战役纵深内敌中间防御地带时实施。

随着方面军空军集团军战斗编成的扩大和战斗能力的增长,在第三阶段的历次战役中,航空兵普遍开始采用对敌整个防御战术地幅内的各种目标同时实施不间断的攻击的方法。在航空兵火力支援阶段,强击机在白昼时间内始终在战场上空,顺利地以中队到团为单位进行作战。与此同时,轰炸航空兵以整个师(军)的兵力对敌支撑点、抵抗枢纽部、预备队和其他目标实施集中突击。轰炸机的突击都安排在方面军地面军队开始冲击这些目标之前。

在突破筑垒地域时(维堡战役、东普鲁士战役以及其他战役),除直接航空火力准备外,还实施了预先航空火力准备。

在战争第三阶段,夜航轰炸机使用得更广泛了。在夜间轰炸之后,还要在苏军地面部队发起进攻之前对敌军实施集中突击或密集突击。例如,在柏林战役中,在白俄罗斯方面军的主要突击方向上,冲击的航空火力准备就是由空军第16和第18集团军的夜航轰炸机进行的,它们从1945年4月16日4:30至6时共出动了800余架次。拂晓后,又对敌主要防御地带的最后两道堑壕和炮兵阵地进行了密集突击和集中突击。在一个小时内,有近650架强击机在约300架歼击机的掩护下执行了这一任务。结果,敌防御遭到我炮兵、坦克、强击航空兵和轰炸航空兵不间断的攻击。

为了增强兵力和完成突破,通常是将坦克集团军、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在大量航空兵的掩护下投入交战。坦克集团军被迫在“狭窄的走廊”作战,无法实施机动。它们是敌突击的主要目标,因而十分需要可靠的空中掩护和支援。在坦克集团军进入交战时,航空兵最重要的任务是制止敌轰炸我坦克,压制坦克集团军前进道路上的敌防坦克兵器和支撑点,保障翼侧安全。

为了最有效地使用航空兵支援坦克集团军,苏联空军制订了详细的协同动作计划。计划通常按地区、目标和任务协调空军集团军和坦克集团军在1~2日内的行动;规定协同动作的方法:规定召唤航空兵和赋予其任务的方法;规定相互识别和指示目标的信号;规定航空兵兵团一昼夜的出动强度;规定调制密码地图和统一的通话表;规定派出引导军官,拨出指示目标和相互识别用的器材。能否顺利突破敌防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敌防御,特别是对敌炮兵火力配系了解的程度。为此,侦察机在80公里的纵深内进行了垂直照相。同时,对战场上的目标、交通线、敌航空兵驻地、坦克兵团及部队的行进路线进行了周密的目视侦察。

这些情报资料都标在地面军队和航空兵的大比例地图上,突破地带内的所有目标都标出来并进行编号,同时还制作了带有敌防御编成的地形模型。指挥人员亲临前沿,在现地详细熟悉情况。此外,还普遍在图上和利用地形模型举行了推演,举行了航空兵团和师的飞行演习以及靶场练习。轰炸航空兵掌握了俯冲投弹法;强击航空兵从保证不间断地予敌人以火力杀伤的要求出发,编组自己的战斗队形。

尽管苏联航空兵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就夺得了战略制空权,并在战争第三阶段的历次重要战役中一直保持了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但在突破敌防御时激烈的空战仍然不能避免。根据情况,航空兵对敌机场进行了突击,对敌高射炮兵进行了压制。歼击航空兵完善了诸如机场值班、伏击、空中巡逻或空中值班、直接护送和掩护轰炸机和强击机等到战斗行动方法。普遍采用了游猎行动和对敌机场上航空兵进行封锁的战术。

战争后期,苏联空军和陆军在组织协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航空兵标示已方军队的工作首先就纳入了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指挥员和司令的职责范围。对航空兵的指挥是用无线电和通信飞机实施的。为了指示目标和引导飞机常常使用装在坦克上的无线电台。在许多进攻战役中,例如柏林战役、布拉格战役,开始使用无线电中继线路建立各指挥所之间的通信联系,用雷达来探测敌机和进行导航。由于新技术器的普及以及在陆军军、师和先遣部队中驻有航空兵代表和携带通信器材的引导军官,因而提高了对航空兵战斗行动指挥的可靠性和效率,并有可能更好地协调航空兵和陆军之间的协同问题,迅速向需要的方向机动兵力。

战争经验表明,在进攻战役中突破敌防御时,苏联航空兵战斗行动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是:集中庞大的航空兵力并密集使用于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夺取战术和战役制空权;集中指挥。

卫国战争中,苏联空军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第一,不管在战役准备阶段还是在战役过程中,都要组织航空兵各兵种参加空中侦察;进行空中侦察是空军的基本任务之一。在情况瞬息万变的进攻战役中,空中侦察往往是在短时间内获得可靠情报的唯一手段。战役侦察最大纵深可达500公里。改进空中照相的方式方法,其中包括全景照相法和倾斜照相法;

第二,提高航空火力准备时的火力密度,扩大航空火力准备的纵深;对紧靠前沿地区实施航空兵突击,以便地面军队能迅速利用突击效果;增强保障方面军和集团军快速集群进入交战的航空兵力突击;封锁机场,阻止敌预备队开进;

第三,对地面军队实施灵活而不间断的支援,同地面军队,特别是炮兵和坦克保持密切的协同;

第四,使航空兵指挥所靠近前沿,将其配置在诸兵种合成兵团指挥所附近;扩大派驻地面军队的航空兵代表的权限,改进地面军队和航空兵相互识别和目标指示系统,广泛使用无线电技术器材来指挥和引导航空兵飞向空中目标和地面目标。

通宝推:silencsrv,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