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熟悉古文右起竖写,以提高横/竖读写效率 -- 黑传说

共:💬94 🌺64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花一个

为中国崛起而奋斗

家园 反对

我自己试过了,眼球上下扫绝对要比左右扫更累。古代文言文比较短,看起来还能接受,现代的大篇文字看起来根本受不了,更别说看屏幕了。

古文纵列由左向右,是当时的书写方式决定的:左手执简,右手书写——因为纵向拿简更稳定,所以文字纵列合理;写完一条简后,左手放下简,再写一条自然应该放在前一条的左边,否则左手总要从前一条竹简的上面掠过,很容易把次序搞乱。大家自己模拟一下,就很容易明白了。

家园 【讨论】我同意规范缩写和简化

我同意规范缩写和简化

首先是对外来的

一个例子:经常在电视里看到 “请看VCR”

这里的VCR是什么意思,就真的没有合适的中文翻译词汇?

就一个vcr,说明全国大部分主持人、监制要么弱智、要么低能、要么崇洋媚外、要么猪鼻子插葱。

//单从效能上讲,哪怕老外可能也更愿意说video而不是VCR,我没看e文台。这点存疑,请河友帮忙确认!谢谢!

有些外来简化,还是不动的好,比如MP3.

国内词汇简化也有要注意。一老相声就有专门讽刺简化不当的。

到医院就诊,小护士高喊:

“怀孕的来了没有?怀孕的!!嗨那老头,你不是怀孕的吗?!”

老头说“我是怀来运输公司的!

护士接着喊:

“开刀(开封刀具厂)的上三楼,开膛(开封搪瓷厂)的在二楼,上刑(上饶模型厂)的去一楼,自杀(自贡杀虫剂厂)的到地下室!”

最后找补一句“上厕所(上海测绘研究所)男同志的都跟我走!”

==其实简化有它的优势,简化得好有提纲挈领之效,且便于记忆与宣传,如”两个凡是”不就等于跟着8086走么?

它的劣势就是如果太方便记忆大概,就更容易只记得大概:早一点儿的“老三篇”、“五讲四美三热爱”,近期的如“TD"(three delegates )和8R8C,不搜索的话河友几人能默写下来?当然简明的主题思想知道,当好人别当坏人嘛 呵呵。

=====

度的问题。平衡时项艺术!

反对
家园 注意:未来场景

请注意我所说的场景:宽屏普及

宽屏普及之下,需要左右扫的是横行(屏幕太宽了,一眼看不完),而纵列一列一眼就够了,根本不需要滚动眼球。

竹简书写好像不是你说的那样(可能你笔误了),都是右手写,纵列从右到左。——但这都不足以作为未来方向的依据,未来方向还是需要着眼于最大化提升读写效率方面考虑。

家园 宽度是有限的

显示器的长宽比例要和人眼视野的长宽比例接近,看起来才舒服,主流显示器都从4:3向16:9过渡。

而且,显示器/屏幕在典型的使用距离上,不会超过人眼的视野,不会出现“屏幕太宽了,一眼看不完”这种情况。

家园 就目前的资料而言,人视野也不是宽屏的

就目前我能搜到的资料而言,人两眼一起起作用的视野也不是宽屏的,而是“竖长”心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是,这个资料可靠度存疑,我目前还找不到原始出处和数据获得方式方面的资料。

另外,都在一眼能看完一行的情况下,还需要动眼皮么?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宽屏是让你开两个窗口来工作

弄错了这个前提才会觉得屏幕太宽一眼看不完。

家园 追溯历史,发现决策很荒谬(一)——最后有爆猛料

点评当年和现在关于横写还是竖写的文章

有人给我开了个简答的书单,基本上涉及了所有讨论到的问题。

一、中文直橫行書寫速度之實驗研究

中文直橫行書寫速度之實驗研究.pdf 这个想看的自己搜吧

实验结论是:

1. 書寫純漢字的中文時,直書可,左起橫書亦可,不必強調應採用那種方式,但由右而左的書寫方式,則甚不相宜。

2. 書寫帶有西文或阿拉伯數目字的中文時,應一律採用由左而右的橫寫方式,直行與右起橫行,同樣均不適宜。

这个实验中还对繁体字适合横写和竖写的比例进行了讨论,认为适合横写的比例较大。

二、一篇上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的文章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79/10513/956699.html

挑选10名高三优等生,分男女两组,让他们阅读从同一张《中国青年报》上精心选择的抒情短文。结果差距明显:横排版的阅读速度是竖排版的1.345倍。

三、中文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

http://journal.shouxi.net/html/q ... 4858751_300479.html

上世纪20年代的实验,“在阅读竖排版材料时,注视停留时间略长,但是每次注视所看到的字数较多。从阅读速度来看,阅读竖排版的材料似乎比阅读横排版的材料略显优势。”

80年代的实验,“阅读竖排版材料时的阅读广度是阅读横排版材料时的一半,注视持续时间比阅读横排版材料时的长10%,前者的数值为290ms,后者为 260ms。”

四、另外一个澳人对横竖排的看法: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4/16/content_453528.htm

提到了竖排阅读错行和从右往左书写遮挡视角的问题。

五、另一个港人的文章,图文并茂、旁征博引,对我们这个贴里的问题基本都有讨论到,而且有很多相关文章的链接:

http://www.joetsang.net/chineseway/chineseway.html

作者有一个结论:總之,在廿一世紀電腦通行,而且文章常會有中外文夾雜的情況下,全面橫排應是唯一出路。

下面针对的中文直橫行書寫速度之實驗研究.pdf

这篇我刚刚看过,实验漏洞太明显了:

一、严重偏向横着者:

1、实验所用文字印刷时没考虑每列和每行的字数,这样的结果,可能导致横行的一眼就能看完一行,而竖列的需要看两次,明显降低竖读的效率。

2、封禁了汉字本身是从竖写发展出来的事实以及所有可能带来的优势,严重偏向横写者。

3、里面所列的文字适合竖写还是横写,太主观了。所列占11.05%“较适宜适合横写”的字,都较适合竖写。所列占44.86%“适宜横写”的字中,除了 “一”字,全部较适合竖写。

二、样本量太少,单就这一条就够秒了你上面所列所有文章的所有实验结论。

而且为了追求双方人数一致,还有三人被换派了。

三、此偏向于当前方式的实验的最后结果竟然是两种写法效率差异不明显,还有什么话说?

四、根据其数据,在习惯了竖写之后,写起横行来比熟悉横行的人效率更高,而且还是显著水平的高,那么结论就可以得出:为了更高效率地书写,请先熟悉竖写。

当然,作者文中直接就否定了,但如此明显的正相关都可以直接否认,而没有明显相关的数据都可以扯上,我很怀疑作者的治学态度或者立场偏向。

截图为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数学公式、化学方程式、大段英文、还有乐谱,这些东西难道都能竖着写?大段英文在竖排本中也是要横过书来读的,不然还得专门训练竖着读英文。

为什么不能竖着写?只是因为我们现在习惯了横写而已。阿拉伯文还反着方向写呢,怎么人家就没这问题?

如果是是竖写,那么字越长越好,那么原来左右结构的字恐怕最终都会被拆成上下结构?甚至汉字最终会变成蒙古文那样的长条字?

难道不是?我们的草书书法作品里面,不都是拉长条?

汉字一定有改进必要,但方向向哪?此处我只能说,如果是横写,那么字越扁越好,那么原来上下结构的字恐怕最终都会被拆成左右结构,依次发展下去,你觉得会如何?

英文也是有笔画的,英文的笔画是26个字母,然后在一行上构建一个字或词,这样非常适合横行书写,假如把英文变成四方结构呢?还会觉得横写方便么?

下面文字针对的是此篇文章:

http://news.chinabyte.com/76/1249576.shtml

汉语书面语本来是右起竖排的,这样的书写格式使用了几千年。1892年出版的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一书中,开始使用横排,有55篇横刻的汉字与切音字的对照读物。1904年出版的严复写的《英文汉诂》是中国第一本完全横排的书,而且从左起横排,开横排风气之先。接着,1906年出版的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一书,也是全部采用横排,该书“文字自左横读至右”。1915年1月,留美学生组织的中国科学社在上海创刊《科学》杂志采用横排,“以便插写算学物理及化学诸方式”。

当时提出左起横排的理由,主要有如下几点:

A、汉字没有自右而左书写的字,所有的汉字都是从左边开始书写的,左起横排跟汉字的书写方向正好一致。

B、科学书籍中的公式都是左起横排的,左起横排跟数理化的公式书写方式一致。

C、如果中文的文章中引用外国的人名、地名,外国人名、地名也都是左起横排的,如果右起竖排,排印和阅读都不方便。

一、楼上已经说了,无论是从左向右横写还是从上到下书写,在两个字之间都需要走一个“之”字形,效率上没差别。而且中文发展始自竖写,更多写法和构字法更方便竖写,这是横写短期内无法赶超的。

二、楼上已经回复了:漠视阿拉伯人,如果非得适应,竖写没有不可的。

三、还是漠视了阿拉伯人了。

1917年,钱玄同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三期上著文指出:“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上下相重,试立室中,横视左右,颇为省力,若纵视上下,则一俯一仰,颇为费力。以此例彼,知看横行易于直行。且右手写字,必自左至右,均无论汉文、西文,一字笔势,罕有自右至左者。

一、钱老同志完全无视了两只眼睛起作用会让世界变得不一样的事实了。

二、他的所谓“罕有自右至左”,可以明显看出,在他心目中中文和阿拉伯文不是文字了。

有人说,如果中文的排印“自右而左,所以写到第二行的时候,手腕就碰到第一行;要是遇到不容易吸墨的纸,都要印到手腕上了”,如果改为自左而右书写,“则可免此病”。

这点我上面说了,不否认,但没必要矫枉过正,只需要从左到右竖列就可以了。

后来由于国粹势力的抬头,指责横排“大逆不道”,是像螃蟹一样横行的“蟹行文字”,直排又卷土重来

螃蟹文字?呵呵,一针见血。

1952年2月5日在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的成立大会上,郭沫若提出了中文“必须自左而右地横行”的建议,他说:“就生理现象说,眼睛的视界横看比直看要宽得多。根据实验,眼睛直着向上能看到55度,向下能看到65度,共120度。横看向外能看到90度,向内能看到60度,两眼相加就是300度;除去里面的50度是重复的以外,可看到250度。横的视野比直着宽一倍以上。这样可以知道,文字横行是能减少目力的损耗的。”

郭老在这里的无厘头相信楼上和我持相反意见的都有意见吧?

955年10 月,教育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作出决议:“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广报纸、杂志、图书的横排。建议国家机关、部队、学校、人民团体推广公文函件的横排横写”。

决策太草率了。

但是,上面的都不是最猛的,最猛的是下面一篇:人民日报的

一篇上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的文章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79/10513/956699.html

挑选10名高三优等生,分男女两组,让他们阅读从同一张《中国青年报》上精心选择的两篇(一横排、一竖排牘抒情短文)约850字,体裁相近,内容相似,字号相同,文字难易程度相等牘。结果差距明显:男生组读竖排版的平均速度为157.13秒/每篇,平均字速为0.179秒/每字,读横排版的平均速度为 98.33秒/每篇,平均字速为0.116秒/每字,横排版的阅读速度是竖排版的1.543倍。女生组读竖排版的平均速度是159.395秒/每篇,平均字速为0.136秒/每字,横排版的平均速度为85.95秒/每篇,平均字速为0.101秒/每字,横排版的阅读速度是竖排版的1.346倍。

问题:

一、和上述几文一样,样本量太少,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

还有几篇文章,争取这几天看完,目前总体感觉是当时决策的瞎扯和今日无异。

综合第一篇和人民日报的结论,那就是:

如果要横排读写更快,需要先熟练竖排读写。

这结论让我大出意料之外,因为这几篇文章都是鼓吹要左起横写的文章。

感想:本来还只是当业余提提想法,现在看来,很有必要正式提出反对现有做法的意见了。

关键词(Tags): #竖排 横写 对比 文献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做个试验就知道了

另外,都在一眼能看完一行的情况下,还需要动眼皮么?

找个人拿本竖版书看,你在旁边观察其眼睛的动作,然后再找本横版书看做对比。

这样的试验并不难做,何不自己做一下再下结论?

你自己也可以拿本竖版书读一下,感觉一下眼皮动不动。

家园 我更新了几张图,你先看看再下结论

第一张在原文里,是左起横写和右起竖写的版面对比图(都调为一眼能扫完一行/列,对比才公平)。

第二张:顶楼,

是引用来自支持你观点的人的数据,即使是严重偏向于你观点的实验,结果还是打脸了——这说明不了什么,因为样本量太少,但至少表明我的观点并非毫无理由,至少是反对方的论据也是支持我的观点的。

第三张,是你回复的上面一楼:竖心型的双眼视野。此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此图偏向于支持我的观点,嘿嘿),因为我找不到数据原始出处和数据获得方法,但这资料是目前引用的主流。

家园 你就把几个方程式嵌上一段英文,竖给我们看看不就行了。

用图比最简单直观。

家园 “请看VCR”的说法是跟台湾综艺节目学的

经常在电视里看到 “请看VCR”

内地这帮主持人好的不学,净整没用的。其实就说请看录像片段或者资料片就得了啊,以前大概就是这么说得。

台湾的主持人也嘲笑内地的一些乍一听没概念的说法,比如拍戏的时候吊钢丝叫"威亚"。

家园 好玩!

把C++竖着写,是不是看着像“黄伞格”的信呢?

C里面还有大小写,如果全部换成中文,还要竖着写,那个,嘿嘿,啧啧。

其实,甲骨文里面固然有竖着写的,可是很多是从左向右,根本不是从右向左。要是承认甲骨文是汉字的源流的话,那殷人的写法怎么就不正宗了那?

以竹简刻字,因为比较细,所以每一片只有一列;而龟甲和兽骨,比较宽,每列刻法出现从右至左和从左至右的都有。只说一个,完全是片面的。

家园 支持!恢复甲骨文、金鼎文

这才能显示我天朝历史的博大精深

家园 你这人干事缺乏科学态度,不是个做研究的料

汉字手写起来,自然是竖写更快更流畅,这是汉字的结构决定的,稍加分析论据就可以很充足。可惜你深入不下去,总是在似是而非的层次转悠。

从阅读角度讲,汉字横读要比竖读更自然流畅,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汉字本身,一方面是人眼构造。你也是在同样似是而非的层次转悠,说出来的东西无法服人,因为那自己也不是真弄明白了,纯粹是立场先行,先下结论,再找证据。有这时间,不如学点有用的东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