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熟悉古文右起竖写,以提高横/竖读写效率 -- 黑传说

共:💬94 🌺64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就是就是,我也讨厌,不过我还是觉得甲骨最好

比钻石、硬盘强多了

钻石虽然很坚硬,但是古人云“刚不可久”,越是硬度大的东西,越不能持久。而且,钻石的组成结构,都是碳,纯粹的碳,100%的碳。二氧化碳的碳含量才27%,就人人喊打,现在这么提倡低碳生活,用钻石真是100%的背道而驰啊!所以一定不能用钻石,说什么“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不过是可恶的钻石制造商利益集团做广告企图剥削人民的胡话!

用钻石,一不符合低碳生活的宇宙大主题,二不能永续保存,所以不可行。

硬盘也不行,也是那句话,“刚不可久”,在这方面,硬盘还不如软盘,软盘的持久性要比硬盘强,但是仍然不够长。硬盘永续研究的第一步,必须是硬盘软盘化,否则没用的。

但是甲骨就没这个问题,首先在永续上,甲骨文三千多年过去了,还不是保留下来了吗?三千年前的钻石,三千年前的硬盘,都已经在历史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但是三千年前的甲骨依然坚持守护着它承载的信息,这充分说明,在永续性上,甲骨是第一流的,是无可争辩的。

其次,在通用性上,甲骨也是无可争议的第一。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我们现在还是能读懂,最近还有一个四川学生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更说明甲骨文的复兴就在眼前!用钻石文,就像你说的一样,还需要配一个解码器,用硬盘,就不是一个解码器的问题,要配一台电脑,更麻烦。甲骨文就什么也不用配,直接就可以看懂了,所以甲骨在通用性和理解上也是无可争议的第一。

综上所述,甲骨无论在什么方面,都是最好最好的材料,我们应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甲骨。

你觉得如何啊?

家园 非也,转换软件可长可短,不过我有一计,无需转换

不用转换横竖排版,也不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用此一计,一分钱不花一点力气不用就解决了问题,横竖都满意:

竖着写的时候,字,也旋转九十度,如此,竖着看固然没问题,横着看的时候只要把书本,或者显示器旋转九十度,就可以,也没问题

多好!

不过最好的办法,还是用甲骨,这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王道,仁兄以为如何?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路人哥,你认真了吧?认真就错了,推荐这个主意

链接出处

轻而易举就解决了横竖排版的问题,保证横竖满意~

您要不满意,用花砸我用宝砸我,都行,保证一声不吭,哈哈

家园 印一套就可以了,横竖都兼顾

读竖版,请在脑海中自觉旋转字体九十度,就OK啦~

家园 花砸你,宝归我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呵呵,想象也真是,这种事儿就当一乐就成,真不能认真……

家园 哇塞,嫉妒你!

我也试了试,没掉。。。

家园 自废武功,再稳健的系统也没辙

最明显的,清初废除了明已经发展强大的火器,导致火器中断发展。

清初,落难的郑成功都能修理有坚城的海上霸主荷兰

结果到清末,举国一日四惊。

怪谁?

能怪到语言上去么?能怪到文化上去么?如果能怪到这上面去,那干脆亡国灭种好了,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魂魄不行了,活着也只是等着被宰。

家园 不是刻在表面

现在的存储方式,都已经抛弃了刻在表面这种容易磨损的方式了,都是刻在晶体的内部,这样可以避免磨损。

甲骨也可以刻在里面,但不透光,外人无法明辨里面的虚实,而钻石等透光,里面的不一样的差异,容易被发现。

家园 唉,还是你技高一筹,甲骨刻在里面确实是最好的办法

这样第一是毫无质疑的很低碳;第二还可以保存信息不让敌人发现,做到保密,如果工作做的再到位一些,连自己人都发现不了,就更加保密了;第三为了获取更多的龟甲,人就会保护环境促进野生动物的生长,不像为了获取纸张会大肆污染为了获取钻石会乱打洞,都很严重的破坏了环境。

同时,也符合了历史是螺旋上升的规律,从商朝的龟甲到现代的龟甲,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有本质的进步:由表及里

我们可以猜想一下,下一个轮回,再次使用龟甲记录的时代,应该是刻在龟甲分子上的。

可以认定,用龟甲在里面刻字竖排从右往左转圈写是最好的方式!

家园 你这证明了千年稳健系统一定强于一两百年的系统?

你这证明了千年稳健系统一定强于一两百年的系统?

家园 古代的算筹,还有苏州码子,算盘,

为什么我们读数时由大到小读,而算加的时候都是由小位到大位的呢?理论上是可以由大位算到小位的。

筹算与算盘,还有苏州码子的使用都是类似的。在这一整套古代算学体系中,除了发文章以外,计数全是从左到右,从大位到小位计的。如果你看从右到左横写的阿拉伯文,就会发现,阿拉伯数字是从左到右写的。所以如果我们从右到左竖写汉字时,是不能把英语单词和阿拉伯数字竖排的,像你那样排字母和数字绝对是违例的,更不要说公式了。

不信你去看对岸的演变结果,对岸排汉字和英文单词、数学公式混排的效果就是要歪着脑袋看的。这个问题其实大陆这边也是有规定的,不过大家都是横排,所以见得比较少而已。不管怎么说:黑传说:程序用竖写完全没问题这么排就是错的。只有英文字母大写时才可以竖着排。这是乌龟的屁股程序是全英文的,按竖排规定,就是把方向转九十度这不多此一举吗?

拼音文字,还有数字都是需要横排的,不然就会失去意义,而且拼音文字和数字在演化的过程中形态已经为横向阅读作为优化,竖排会影响阅读的,所以不可以按你的想来排。汉字是个特例,横竖排都可以。这恰恰证明汉字的适应性很强嘛那个书写,只可能是针对繁体中文的,而不是简体中文和英文的。简体中文自身书写规范已经为横排作了改变,(除非你觉得写繁体字比写简体来的快……)

现代汉字横排的原因最直接的是因为新的书写方式普及,悬空写字对臂力要求很高的,而用腕部支撑,必然导致从左往右写、从上到下的书写方向,不然,写一排字就要吸一次墨。这个书写方向实际上是方便右撇子,而不是左撇子,你见过左撇子写字就知道,左撇子写字有多别扭了。无论哪种文字,都是被右撇子最优化过的另外大多数人都是先从左边看起的,跟左右撇子没关系,阅读习惯已经被优化过了。不然为什么导航条都是设计在左边,而右边是给滚动条的?

采用新的书写方式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当年 TG 不土,而且很洋,从这个意义上说,你这个贴子没有挨蛋真是奇迹另外,就是对岸,横排也已经是不可抗拒的了,大多数的科技文献和政府公文都已经是横排了,这都是要大量使用数字、英文的结果。

另外做那种讨论的人连古代算学的常识都没有,除非算盘可以竖着打,不然没有讨论什么公式也会竖着排的必要

===========================================================

顺便说一下,没准中国没发展出近代科学就是因为文字竖排(瞎扯的,当我没说好了。)

家园 竖排英文和数字就是违例?

一、规定是人制定出来的。违不违例先看规定是否合理。

竖写英文/数字需要歪头看的规定,在目前仍然还经常使用竖写的设计界是普遍被违例的,因为明显不合情理。

其实为了美观,英文和数字在竖排时,在按我方式转换之时,最好是稍微斜体,这样更加符合他们的特点,并且美观、紧凑。

更没失去意义。

二、简体中文确实对横写做了优化,但还是远远无法抵消千百年来汉字对竖写优化的影响。

三、恩,我就是左撇子。古文右起竖写,确实是方便了左撇子书写,但并不方便左撇子阅读。在没有吸墨的情况下,左撇子最优的方法是左起竖写,而右撇子最优的是右起竖写。

大部分人先从左边看起?中国古人不算人么?

导航栏和滚动条也非必然,我知道在emacs里,就可以设定滚动条在左侧,恩,我就这么设定的。导航栏?你看现在的webqq,是什么情况?

四、对岸的演变结果,不足为据,人家什么时候独立自主过了?再说了,当地媒体的声音还是:左起横写更有效率。有这个潜意识打底,那么被演变就是必然了。

五、这个讨论,涉及的是文字的书写和阅读效率,和算盘有关系么?算盘不能竖着打?就我所知,算盘不仅可以竖着打,而且算盘还可以多维绕圈打——当然,这需要多个算盘,而且是忽略了重力状态的算盘,变成了心中的算盘,多个算盘立体交叉之后,可以做更高级的数学题,恩,没错,很多心算就用到这个心中的算盘。

家园 请分清什么是足,什么是履,

一,排版就是这么排的,为的就是美观、便于阅读,人家定这个规范的好说也是这方面的大家……你要是觉得你有资格对此说三倒四,请自便……

二,现在用键盘一分钟至少十五个字,长时间输入的人都在使用键盘,谁会管你书写的速度……反正我横写肯定比竖写快,但说明不了什么。

三,不光是吸墨的问题,你的手还会挡住你自己写的字,我还算是写过的,知道这个的麻烦。右撇子无论如何只要使用腕部支撑,就会倾向于左起书写。左撇子嘛,除非笔划可以改成从右往左写,不然对他们来说永远都是不方便的。

===========================================================

死人不算……中国古人怎么说都是死人…… 你自己的爱好我管不了( emacs 这么搞是因为没有 UI 设计师……当然没有,还有,我的 emacs 根本就没有滚动条谁有意见?一边去) webqq 有手持设备的考量,小屏幕下用户可以不用横向滚动就看到主界面,突出内容时都会考虑把侧边栏(注意与导航栏有区别)放到右边……这种事情自己找本 UI 设计看去……

===========================================================

四,对岸由于没有政府干预,其演进结果更为可信。事实上需求就是这个。没有什么潜意识,要说潜意识里,他们还是觉得老一套更好,不然怎么会被赶到海岛上的的?很奇怪,看不起人家还觉得人家那套更好……他们花了这么多年,最后结论还不是跟我们差不多。

五,还有筹算呢。你给我排个筹算的“横”式出来?

另外算盘竖着打?有的话给张图,什么心中的算盘……能心算还要用算盘做什么。心算不了才会算盘的。

家园 "大家"胡说还要听他的?

一、我下文有分析当时的大家是怎么样论述的,请先看之。追溯历史,发现决策很荒谬(一)——最后有爆猛料

二、键盘非必须,在只有一块屏幕没有附加的键盘的情况下呢?主贴里已经引用了鼓吹横写的人的数据了,而且,熟悉横写的无论是横写还是竖写,效率都远不如熟悉竖写的。所以如果真的要横写更快,也要先有竖写基础。

三、在电脑这种设备中,你右边写的字代表已经整理好的,挡住了又有何关系呢?又不是还在墨写时代。

四、emacs没有ui设计师不代表不注重ui设计,能够设定滚动条在左侧,说明人家还是清醒的,知道要注意左撇子的需求(废话,多少原始黑客就是左撇子)。

五、webqq起始于网页,至于他们当时设计的时候有没考虑手持设备我不清楚。但即使是考虑了手持设备,那也不是这种设计,因为左右布局,根本不适合手机这种窄界面。——很多现有号称的ui设计原则,都很扯,所以不可尽信,这方面即使是apple,也还在不断探索中,主要看说的是不是在理,而不是某本经典怎么说。

六、对岸本来可以更自然的演变的,但是媒体已经先站队了,还是自然么?再说了,主贴引用数据里,熟悉竖写的写起横字来速度提升明显,但这不代表一开始熟悉横写有任何优势。

六、对筹算不熟,无法解答,但算盘(下面是别人的发现,我只负责引用):

用算盘开根号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其实用算盘也可以算三角、对数、甚至连 Bessel, Gamma, Beta, Zeta, Theta 等各种特殊函数也可以算。它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用罗郎展开,从而把它们转换成一种 power series 的计算。为了提高速度,我想给这些运算过程发明一些口诀,尤其是想用这些对快速傅立叶变换发明算盘口诀。有兴趣的可以一起研究研究。

关于算盘计算的另外一个发展趋势就是有限数学。比如说对一个 BCH 码的破密过程,就完全是一个在有限域上的多项式计算。这样的问题靠打算盘也是可以解决的。

(此段是我的补充)要更复杂的算法,需要更复杂的算盘,这样,可以出现两个算盘交叉成x、y轴。如果还不能满足要求,那还可以再加一个z轴。此时,算盘只能无视重力作用了,否则用不起来,所以只能放在心中或者电脑上演示。

复杂一点的算盘?你是说,立体的,横竖都可以播的那种么?我本科学群论的时候,自己做了一个 D_4 群的算盘,还做过一个 A_5 群的算盘。后者比较复杂。。。

七、你没玩过心算?心算最好的不是用数字来算,而是用图形来算。如果心中有个算盘敲来敲去,效率会提高不少。

家园 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点到为止吧。

算盘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如果你知道电脑时代之前会计怎么做帐好解释一些,不过现在看……没必要讨论了。你这是支开话题。排版也是,就是硬把英文竖排也是有规律可守的,……你硬觉得你排出来的东西很好看,很便于阅读,我也没办法不是……

现代中国绝大多数人与西方人一样就是先从左侧开始阅读的,习惯性地会先看左侧的东西,这是基本原则,你不承认我也没办法。事实上,人的注意力从来都是先点位在屏幕中央的(以此为根据,有些时候的会见把左侧留白,只在右侧写点东西的设计,反正我没见过反过来的设计,当然理论上存在那种可能性……),难不成为了效率你设计一种从中间开始阅读的东西(文字?我也不知道怎么称呼了……)有点快速阅读法倒是从中间扫两侧的说……

最有效率的交流是直接通过脑电波交流,你觉得可能吗?

关于 webqq ,你要有见解那是你的事。我只是说一下人家的设计思路。你觉得人家设计的不好,不要找我。

再说一遍,导航条和侧边栏完全是两回事

我讨论的是传统上数字就是从左向右横排表示,算盘、算筹都是,苏州码子倒是有竖着写的时候,但记帐和算的时候还是横着写。你讲什么更复杂的算盘?这哪跟哪儿?

用算盘实现复杂运算,借助的是传统的算法,这点与计算机无异,我手算开方用的就是展开式(我觉得记那个开方的方法太笨了,而且算起来很慢),但这不是问题关键。当年两弹一星,还有其它的复杂状态下的运算都是这么来的。计算尺、机械计算器都是这个道理。不同的是,当年要自己设计算法,而现在算法是设计好的。直接输入公式就行。怎么会需要更复杂的算盘?算盘已经很复杂了……计算机可是只能算零和一的,还不是一样?复杂的计算过程简单化,算法不就是为这个而存在的吗?为什么要更复杂的算盘?我又不是学群论的。

=======================================================

扯了半天,真是完全没有重点……重点是,数字就是这么排列的!越是倚重数字,就越会觉得有横排的必要性至于为什么数字就是那么排的,就好像地球就是自西向东转的一样,我没研究,谁会对这个有意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