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小议五五年几位元帅、大将、上将的历史定位 -- 温相

共:💬7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小议五五年几位元帅、大将、上将的历史定位

总体说来一九五五年的评定军衔是比较公正、客观的,基本反映了被评者的真实功勋和成绩,当然少数人也有委屈的地方,然而并不影响全局,这点从元帅、大将、上将军衔的确认就能看得出来。

元帅者,何也?就是全局大局之才也,能征惯战固然是将领的首要条件,然而怎么让能征惯战的人脱颖而出,那就是帅才才能办到的事情了。陈毅、刘伯承、林彪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特别是陈毅,手下出了个粟裕,一个粟裕包打我党东南半壁也不是夸张的,我以前就说到没有陈毅的极力支持,粟裕取得这样骄人的成就那是不可想象的。刘伯承那早就是川中名将,后来刘伯承南下作战时,路过一个天竹寺,那里的主持一下子就认出他就是当年川军名将刘瞎子,主持原来是护国军的一个旅长。林彪虽然是依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奠定的排名靠前的位置,不过林早在红军时期就已经是我军的翘楚了。有人说十大元帅的名分在红军的时候就确立了,这话有些道理。

再说罗荣桓,罗荣桓不仅是秋收起义的人,也是军队政治工作的一面旗帜,现在我们一说起政委好像就是做思想工作的,那是把当年的我党属下的军队看的简单了,毛泽东确立在军队中的绝对领导与缔造的位置靠的是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都到了九十年代,中央军委还写文章说古田会议精神永放光芒呢。政委在那个时节是有最后决定之权的,张国焘在鄂豫皖权力之大,谁不仰望?陈昌浩发表布告时就公然把他自己总政委的名字署在张国焘之前,张问徐向前:“是军分会主席大,还是总政委大?”所以说,罗荣桓那个政委不是吃干饭的。如果拿罗荣桓和张鼎丞、邓子恢

等人相提并论也是不妥的,张、邓等人虽则是一片根据地的开创者,可是后来一直在军队中从事单一政治工作和地方协调工作,而罗荣桓当年受命为危难之间挺进山东,是山东根据地的创始人。我党建军三大支系,一个南昌起义,一个秋收起义,一个广州起义,罗荣桓是铁杆的秋收起义,文革时林彪建议把建军节定在九月九日,说白了,秋收起义那是毛泽东的土伦!罗荣桓不当元帅那真是滑稽了。再者,罗建国后一直担任军中要职,和邓子恢、张鼎丞等人早就转向地方是完全不同的。像程子华,一直都是高级将领,可是四野南下转战时中央调他去山西做第一任省主席

,于是脱了军装,以后自然和军衔无缘了。

再一个叶剑英,有人以为叶那就是参谋参谋,其实太小看叶了,叶是广州起义的领导人,资格很深的,徐向前牛不牛?黄埔时还坐下边听叶讲课呢。说起来,也是叶的间接学生,国共合作时,多少国民党将领看见叶都要敬礼喊一句叶教官好。当然不是说他资格老就应该是元帅,另一方面,叶的功劳也很大,毛泽东给他的评价不是无中生有的,叶以后多次被打终于不倒也是没来由的,叶在瑞金时就是军委的参谋部长(总参谋长),这样的资历是没有多少人可比的,陈毅后来说如果叶挺也活着军队就有两位叶帅了,叶挺那是红军首任总司令,广州起义的总指挥。广州起义诞生了两个元帅,一个是叶剑英,一个则是徐向前。

说到大将,大家都给粟裕喊冤,说他应该是元帅,我们还要回到原来的问题的起点上,那就是一个名将不见得是一个名帅,再者,以资历论粟裕的资历不深,新四军是粟裕发仞的开始,不过盐城重组时,粟和叶飞他们一样都是师长兼政委。粟的脱颖而出是后来抗战末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以粟那样的军功做大将第一也不见得就是什么屈才。如果说到屈,那徐向前才是最委屈的呢。

十大将里面有两个四方面军出来的,一个徐老虎徐海东,一个是王树声,徐海东不光是四方面军的,还是后来开拓西北根据地的一个标志人物,像许光达,因为湘西肃反杀人太多,贺龙的真正副手段德昌等人早就被杀,所以,许光达自然也就是湘鄂西的领导人之一了,再者,许的资历也不浅,他和孙一中他们一起创立的的洪湖根据地,著名的红六军那时候孙一中是军长(孙一中也叫孙德清,肃反时被杀),政委是周逸群,参谋长就是许光达。罗瑞卿当选大将,被看作是因为“巴结”毛泽东所致,这也是不了解罗的履历,罗在红军时那就是军政委,是罗荣桓以后的替手

,军中二罗那也是相当有名气的呢。

包括那位名声不太好的萧华上将,他十八岁做少共国际师政委,也不是靠着吹捧上去的吧?战争年代官运亨通不能说没有运气在里面,但是更多的则是能力。新疆军区司令员龙书金后来回忆萧华说,那人真是有水平。龙书金的胳膊打断了,医生说到截肢龙书金不同意,说了一番道理,萧华在旁边听着,后来就表态了,这番表态保住了龙书金的半条胳膊,这些小事上很能反映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萧华后来整人自有他的错误所在,不过以此说他不合格当一九五五年的上将那就是虚妄之言了。

想起许光达大将和白志文少将说的那些话:“要是周逸群、段德昌、许继慎、蔡申熙、吴光浩、吴焕先、刘志丹他们还活着应该评什么将?”这话说出来当时的人无不动容,都服了,我们回想起来这番话时也觉得没有什么可争论的了。

元宝推荐:神仙驴,神仙驴,
家园 聂荣臻和罗荣桓都当之无愧

说政委不够格的我认为是对这支军队不了解。这支队伍能够取得胜利,除了大战略对头之外,政委就是强化军队组织的核心人物,所谓的人民军队,没有政工人员军队的凝聚力不会强到那个地步。就这个层面来讲,十大里面政工人员的比例算少的了。

家园 不过盐城重组时,粟和叶飞他们一样都是师长兼政委?

这倒是第一次听说。盐城重组时,叶飞是哪个师的师长兼政委?

家园 google 出来的结果

我想,温相的意思是说粟裕那时候也只是师长(师政委)而已,和叶飞他们差不多.

(1) 1941年1月18日,刘少奇、陈毅致电中共中央,提出皖南事变后的工作部署,建议在苏北成立新四军军部,提议陈毅为代军长。

  1月19日,中共中央复电:“蒋介石宣布新四军为叛逆,似有与我党破裂决心。我们决定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采取必要步骤。”

  1月20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

  同日,中共中央又发出成立新四军军分会的任命通知,刘少奇为军分会书记。邓子恢在安徽工作,以饶漱石为代理政治根据中央军委命令,陇海路以南的部队统一编为新四军。

  苏中地区部队编为第1师,师长粟裕,政委刘炎;

  淮南地区部队编为第2师,师长张云逸,政委郑位三;

  盐阜、皖东北地区部队编为第3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

  淮北豫皖苏边区部队编为第4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委;

  鄂豫边区部队编为第5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委;

  苏南地区部队编为第6师,谭震林任师长兼政委;

  皖中、皖南地区部队编为第7师,张鼎丞任师长,曾希圣任政委。

  全军共7个师和一个独立旅,计9万余人。

(2)

http://www.fjql.org/qszl/yf07.htm

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军部,陈毅任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华中新四军部队统一整编为7个师。原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编为第1师,粟裕任师长,刘炎任政治委员,叶飞任副师长。原第1纵队编为第1旅,叶飞兼任旅长和政治委员。张藩任参谋长、吉洛任政治部主任。

  1941年2月13日,苏北鲁苏皖游击副总指挥李长江率1万多人公开投敌,就任汪伪军第1集团军总司令。2月18日,陈毅、刘少奇发布《讨伐李逆长江命令》,任命粟裕为讨逆总指挥,叶飞为副总指挥兼前敌指挥,“迅率所部歼灭李逆”。

家园 温相的好文,一定要顶
家园 谢谢你的提醒:

是我写错了,我原来的稿子找不到了,那是一篇修正后的贴子,所以,就把原来这篇拿出来,可能原来的错误还在,被你给明察出来了,就不改了,留着你的贴子给所有像我这样读书不求甚解的人一个提示吧。

家园 粟裕起点还是不错的

红七军团参谋长、新四军二支队副司令,这份资历,只要后来表现不太差,上将是没问题的。但他后来军事上如此出众,直和几大名帅比肩,和陈毅的刻意栽培是分不开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